從清朝的犯奸案入手,來看看旗人到底享受著什麼樣的特權

2020-12-09 騰訊網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政權,也是唯一一個享國近三百年的少數民族大一統政權。

身為少數民族大一統政權,清朝不只是清承明制,對於當時其他族群也進行了針對其特色的策略。在法律上來說,除了大家熟悉的《大清律例》以外,面對不同的族群還有《理藩院則例》、《蒙古律》、《番律》、《回律》等。

甚至針對不同階層都有不同法律,諸如《欽定宗室覺羅律例》、《欽定宗人府則例》、《欽定王公處分則例》等。

那麼清朝的法律,如此之詳細,是否可以做到真正的公平呢,對於旗人又是如何的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首先我們以犯奸案來代入對比,在《大清律例》中關於犯奸的刑律共有10條,具體分為「和姦」、「縱容妻妾犯奸」、「親屬相奸」、「誣執翁奸」、「奴及僱工奸家長妻」、「奸部民妻女」、「居喪及僧道犯奸」、「良賤相奸」、「官吏宿娼」、「買良為娼」。

在封建社會中,婦女的貞操是重中之重。關於犯奸這種事情,本就是嚴厲之事,像清朝剛剛入關之際,為了維護社會秩序,更是嚴格至極,漢人犯奸案件,都以「光棍律」或「威逼致死律」處斬刑。

像順治十一年,直隸一個名叫呂名全的人窺見侄女呂大姐獨居屋內,一時是色心大起,偷偷跑進去將侄女抱起來,並且要扯掉內衣強行發生關係。呂大姐當然不從,於是跑出門大聲呼救,被哥哥呂化聽到以後急忙回家撞見,呂名全一看大事不妙,趕緊逃走了。

雖然呂大姐這種情況在今天來看並不是很嚴重,但畢竟是在封建社會,第二天羞愧難當的呂大姐直接自縊而死。

這件情況如果放今天,呂名全雖然難逃干係,但絕對死不了。但當時事發以後,呂名全的罪名被定為「威逼人致死律」,被處斬。

清初的刑法嚴峻,由此可見一斑。

到了清世雍正帝在位時期,隨著清庭統治穩定,刑法才稍微寬鬆了一些,雍正帝認為強姦未遂婦女自盡處斬罪太苛刻了,於是在雍正十一年添增第二條例文:「強姦未成,或但經調戲,本婦即羞忿自盡者,俱擬絞監候」。但是強姦服制內的親屬,仍判處斬罪。

大概說完清朝犯奸刑律,還有如何處置漢人。那麼宋安之再來說說同一種情況,八旗子弟是什麼樣的下場。

八旗屬於是清庭統治的根基所在,旗人身為特權階級,自然懲罰極輕。

像旗人基本上都有僕人,如果旗人強暴了家中僕婦,一般僅以「餓禁兩晝夜」了事,可見法律對旗人的袒護。

而且重點還在後面,更有意思的是,如果僕人與主子旗人發生衝突,或者冒犯主子的女性家屬,甚至會被凌遲處死。

諸如奴僕的妻子的如果受到旗人主子的欺凌,奴僕想要反抗,想要殺了主子,那麼就會被認為奴僕的罪過等同於「謀殺父母和祖父母」,是要凌遲處死的。

當然清代法律對於八旗子弟也不能說一味庇護,如遇有情節嚴重者,肯定會有相應處罰的,但相比之下旗人還是擁有很多的司法特權的。

說完旗人享受的這些特權以後,再說說清代奇怪的表彰婦女制度。

貞節牌坊想必大家都聽過,甚至有些地方現在還遺存有古代建的貞節牌坊。

貞節牌坊一般用於表彰那些丈夫早死一直不改嫁,或者自殺殉葬者,還有就是面對強姦寧死不屈,甚至以死明志的貞潔烈女,符合當時的道德要求。

這些貞節烈女,一般是「因強姦不從致死,及因為調戲羞忿自盡」、「遭寇守節致死」、「節婦被親屬逼嫁致死者等。

清庭對於羞憤自盡婦女的旌表,一般除了旌表,就是給予埋葬銀二十兩。若是「強姦不從,以致身死之烈婦」這種情況,就給的更多了,照節婦例旌表,地方官還會給銀三十兩,聽本家建坊」。

像這種情況,旌表銀和埋葬銀加起來共50兩,也就是說受害婦女家屬可以得50兩。

50兩是什麼概念呢?

50兩在當時足夠一個普通五口之家幾年的生活費。

正因為如此,乾隆朝發生的「但經調戲本婦即羞忿自盡」案子特別多,到底是婦女為了彰顯自己的貞節,還是經濟原因呢,就不知道了。

當時這種「但經調戲本婦即羞忿自盡」的風氣有多嚴重呢?

根據清代名吏汪輝祖的《病榻夢痕錄》記載,在乾隆二十六年,浙江秀水縣的一個叫許天若的人喝醉酒,路過鄰居蔣虞氏家,一時是豪氣沖天,拍著口袋說道「有錢就可以沽飲」。蔣虞氏認為許天若在調戲他,於是兩個人就吵起來了,最後鬧到官府。

到了官府以後,經判定,蔣虞氏認為的調戲行為並沒有獲準審過。幾個月以後,將虞氏再遇許天若,兩人又發生口角,將虞氏當天自盡而死。

當時負責此案的汪輝祖認為距蔣虞氏和許天若最開始鬧矛盾的日期已經過了28天,不屬於「但經調戲本婦即羞忿自盡」,於是定許天若處杖一百,徒三年。蔣虞氏並沒有得到旌表。

嘉慶元年,年老的汪輝祖在病中夢到蔣虞在陰間控告他不予旌表,可見蔣虞氏怨氣之深。

其實汪輝祖的判案並沒有錯,但因當時朝廷大力提倡節婦,使得有些愚昧的婦女以為自殺了,就可以獲得朝廷的旌表,所以才造成蔣虞氏這種情況,當了鬼還執迷不悟。

由此可見清代旗人享受的待遇還真高,旗人的犯罪代價是低之又低,也難怪後世對於八旗子弟詬病很多。而且當時封建社會之下,愚昧婦女太多,所謂的貞潔烈女旌表,更是使不知道多少婦女,白白送了性命,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明清史及其中國大歷史,喜歡以不一樣的角度來說說那些一成不變的歷史,覺得可以的朋友記得點讚關注哈。

相關焦點

  • 清朝時的八旗旗主,他們的官職到底是有多大?有點不敢相信
    清朝時的八旗旗主,他們的官職到底是有多大?有點不敢相信。清朝是一個等級分明的朝代,你在什麼位置,就要履行什麼職責,這一點毋庸置疑,熟悉清代史的朋友可能知道,清朝的八旗制度非常盛行,所謂八旗,主要是統領著滿,蒙,漢這三大軍,每旗中都有一位旗主,但是他們的實力卻不盡相同,我們今天暫且不論這八旗旗主相互之間的實力到底怎樣,而說一說在清朝,八旗的旗主到底是一個多大的官?
  • 惠男評《國家根本與皇帝世僕》︱法律史視角下的清朝族群政治
    《國家根本與皇帝世僕:清代旗人的法律地位》,鹿智鈞著,東方出版中心2019年8月出版,404頁,58.00元作為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久的少數民族王朝,清朝皇帝如何以「徵服者」之姿,在統轄廣大的漢人臣民同時,又維持本民族的特色和統治地位,當屬近三十年來清史研究領域的熱門議題。
  • 兩百年前,清朝的民間百姓都穿什麼樣的衣服?
    ,推行剃髮令,一時間反抗者無數,為了馴服漢人,清朝製造出了「嘉定三屠揚州十日」慘案,目的就是為了讓漢人接受旗人文化。剃髮令全部實行之後,清政府又開始推行旗袍,目的也是一樣,就是為了讓漢人接受旗人文化,這樣便於統治,所以清朝完全統一中國之後,旗袍便開始在中原地區流行開來,其實客觀上來說,旗人的馬甲馬褂或許沒有明朝時期的長裙長袍好看,可是穿起來卻很方便
  • 滿清服飾大揭秘,清朝的常服是什麼樣子的?原來這樣好看
    今天我們要了解越發地貼近生活的清朝服制,使用的場合也越來越民間化。一起隨小編看看吧。原來清朝的常服這樣好看呀!源流一般認為,常服是清代服飾制度之中最能體現滿洲特點的一套,在入關之前,朝服、吉服都沒有定製的時期,常服的原型應該就作為滿洲中上層的正式服裝所使用了。
  • 「偷情」在清朝會落得何種下場?統治階層為何如此重視這件小事
    《大清律例·犯奸》的第一條就明確規定:「凡和姦,杖八十;有夫者,杖九十」,規定明確、不容置疑。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和姦」中的男女,擁有完全相等的罪行擔當。封建統治階層認為:「君子上下數千年間,觀其教化之昏明,與夫刑罰之中不中,而盛衰治亂之故,綦可睹矣」,也就是說封建皇權社會以法治和禮制這兩大武器來實行皇權統治,其中禮制佔據主導地位並依然是決訟辦案的主要依據。
  • 清朝科舉舞弊案中處死的職位官至文淵閣大學士,你確定還要舞弊
    季我努學社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文/張晶清朝鹹豐八年(1858年)的「戊午科場案」是清朝歷史上三大科場案之一,正一品的柏葰被鹹豐帝下令處決,成為清朝死於科場案職位最高的官員。清朝順治與康熙年間均發生過重大的科舉舞弊案,清朝中後期官場貪汙腐化之風愈演愈烈,從而為科舉舞弊提供了溫床。(柏葰)轟動一時的「戊午科場案」起因於一個戲子。鹹豐八年的順天鄉試,滿族旗人平齡高中第七名。
  • 如果是在清朝,騎馬進故宮,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如果說點燃公眾怒火的是特權,那麼引發人們痛心的則是故宮被冒犯。」女子閉館日開奔馳進故宮,這件事引人深思,但是我們再生氣,也不能把當事人怎麼辦。冷靜之餘,琢磨君想到了一個問題:這件事要是放在清朝,後果到底有多麼嚴重呢?也可以換個方式提問:如果是在清朝,騎馬進了故宮,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 從特權及優惠角度分析:全球購騎士卡值得入手嗎?
    12元郵費值不值據悉,全球購騎士卡的權益必須購實體卡或電子卡並激活,才能在其公眾號或者全球購騎士特權APP上領取各種權益券碼,然後憑券享受優惠。本來全球購騎士卡價格是299元,不過現在在做活動,只需要出郵費就能免費辦理,普通快遞費是12塊,順豐是30塊。
  • 清朝滿漢大學生上朝班次如何排序?由此來探討滿漢文化融合問題
    也正是因為品級上的不同,所以這個時期大學士的班次是以先滿後漢的方式來排列順序的。 保寧之後,也不乏蒙古旗人擔任這個職位,比如長齡、賽尚阿、倭仁等蒙古旗人都曾擔任領班大學士。
  • 清朝旗人婦女懷孕禁忌多:不能梳旗頭穿「高跟鞋」
    原文配圖:旗人婦女。而在晚清時期,旗人官宦家庭生個孩子也像今天一樣金貴,所有的程序一個不能少,甚至還要多。  那時,旗人官宦家庭婦女懷孕後第一條是「忌車」。當時旗人禮節多,婦女一懷孕身子重了,就不能梳旗頭和穿高底鞋,在禮節上便不向長輩叩頭行禮,也不受晚輩禮,因此不便走動親戚。加以旗人官宦家庭當時所乘的大安兒車都是木輪的,在路上很顛簸,孕婦容易傷了胎氣。
  • 清朝貴人晉升為「嬪」,為何欣喜不已?專家:你看多出的3大特權
    今天就來說說清朝時,為何女子從貴人升為嬪都狂喜?除身份變化還有3大特權。 歷代的后妃制度都都是不一樣的,當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改天子為皇帝,並訂皇帝的正妻為皇后。不過秦朝的后妃制度並不完善,一直到西漢年間,才逐漸出現比較完備的后妃制度,也開始了等級劃分。不管歷朝如何變,皇帝在正妻為皇后這一點是不會變的,她可以說是整個後宮同輩女人中權利最大的一位。
  • 清朝的包衣奴才是什麼意思,他們到底是怎樣一群人,地位如何?
    在一些以清朝歷史為背景的小說或者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包衣奴才」這個詞語,這個詞可是清朝的專有名詞。顧名思義,包衣奴才是清朝統治者奴僕中的一種,不過雖為奴才,卻也是清朝統治的重要一部分,有許多包衣奴才出身的人在清朝當官、為妃,名垂史冊。《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先生的家族就是包衣;嘉慶皇帝的生母孝儀純皇后也是包衣出身,得寵之後其家族被抬旗,編入內佐領,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許多,縱橫就不再列舉了。
  • 清朝皇帝上朝時到底說什麼語言?
    譬如南北朝時期的鮮卑族執政的北魏、還有蒙古族執政的元朝,當然還有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由滿族執政的清朝。不過,不管是哪個少數民族執政,最終都躲不過漢化的命運,很多少數民族皇帝對儒家文化是極力推崇的。在北魏,連皇帝孝文帝極力從服飾、制度、語言等各方面推動漢化。元朝是少有的民族隔閡較強的朝代,但也不由自主的進行了漢化,否則怎能在中原地區立足呢?
  • 八旗子弟福利太豐厚,養八旗子弟太費錢,算完才知清朝滅亡是必然
    清朝入關前,八旗在軍事上發揮著遊牧民族驍勇善戰的精神,為清朝的江山揮發著重要作用,入關後,清廷沒有忘記這群當年捨命出力的旗人兄弟,給了旗人豐厚的待遇。 入關後不久,清朝又開始修建八旗學校,如宗室學、覺羅學、八旗官學等,各地駐防也設有八旗官學和八旗義學,這些學校專收八旗子弟,只要是旗人都可以入學,平時主要學習弓馬騎射、滿蒙漢文學
  • 老照片,原來清朝人是這樣騎馬的,和清宮戲裡的有點不一樣啊
    在古時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在清朝的時候文官大多坐轎,武官則騎馬。圖為一位清朝朝廷大員騎在馬上,前面還有牽馬的,好不威風。清朝由於是從馬上得的天下,為了使旗人子弟不丟棄騎射的本領,規定文武官員,特別是武職官員,只準騎馬不許乘轎,「親王、郡王、大學士、尚書準其坐轎;貝勒、貝子、公、都統及二品文職大臣,俱不準坐轎,違者交部治罪,斷不寬宥。」圖為一位騎馬的朝廷官員。
  • 到底什麼樣的星月菩提值得入手把玩
    資深玩家還好說,經驗豐富,入手能知一二,而新手玩家就慘了,很多模稜兩可的信息,不僅會阻礙他們的學習,還會讓他們在實踐中出現各種錯誤。那麼,到底什麼樣的星月是值得入手把玩的呢?那麼,好的星星是什麼樣的呢?據資深玩家介紹,好的星月是月朗星稀。這個星稀並不是說星星少的意思,而是指星星分布均勻,不存在連線、破星、多個星星並存的情況。這樣的雖然不容易得到,但是並不是吹毛求疵,相反自然成熟、顆粒飽滿的星月原籽去打磨,就能形成這種效果,所以,大家不用擔心買不到這樣的好星月菩提。
  • 走出特權意識的窠臼,方得釋放民族精神
    魏禮群詳細列舉了當前中國特權的各種表現:在工作和公務活動方面,講排場,耍威風,盛氣凌人;有的外出考察甚至休息時,仍是警車開道,長時間封鎖交通;在生活保障方面,違規多佔住房,公款豪華裝修;違規使用公車;退休後的某些幹部福利等待遇過高,享受時間過長;在特權惠及親屬方面,搞「封妻蔭子」,幹部子女在教育、就業、經商、從政等方面,被特殊「關照」,等等。
  • 清朝的八旗都統,究竟是個多大的官?
    清朝皇帝跟八旗之間的關係,十分的特殊。在八旗最初的時候,皇帝本人既是旗主,也是八旗的最高統帥。八旗之間互相平定,各自平等。一度時間內,八旗旗主的權力極高,甚至可以決定皇位的人選。在入關以後,順治皇帝曾對八旗做出了調整。
  • 老照片:清朝滅亡前夕,北京人的生活是什麼樣?有人歡喜有人愁!
    但是有人說額頭被剃光,是男孩,但是清朝女孩在成年之前普遍都是剃光額頭的。一個旗人家庭的合影這是一個旗人的家庭,他們全靠朝廷發放錢糧來保障,所以,不用為謀生奔波,四個字——衣食無憂!天堂養花、遛鳥、鬥蛐蛐,十分的愜意,不過到了晚清,政府也沒錢了,於是他們的好日子到頭了!
  • 黃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權,別被影視劇忽悠了!
    它是清朝輿服制度中官服形制的重要體現,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標誌。在一些影視劇等文藝作品中,穿黃馬褂者如皇帝親臨,甚至其威力如同免死牌、尚方寶劍,令眾生如神膜拜。其實,黃馬褂僅是清朝統治體系中的榮譽勳章象徵之一,分多種類型和效用,而且其特權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