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有啥道理?下一句更為經典

2020-12-14 紅衣記史官

我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文化歷史,老祖宗留下來了很多寶貴的財富給後人,就比如在民間流傳最廣的俗語。俗語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瑰寶,在老百姓心裡是很有地位的,它是古人一代一代用自己的實踐經驗積累下來的。不過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導致很多人都漸漸遺忘了俗語,所以只能偶爾從老一輩人口中聽到幾句。

老話說「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有啥道理?

其實這一句話算是古人對生活的總結,也是一種對後輩們生活的告誡,起到警示作用,更是一種古人生活智慧的體現。三更天大約是現在晚上11點至第二天凌晨1點左右,科學告訴我們,晚上11點到第二天早上7點,是最佳的睡眠時間。在11點的時候要保障足夠和及時的睡眠,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所以最好不要在三更天的時候進行夫妻生活,應該是讓身體好好休息的時候,這時候有較大的體力消耗不僅影響了睡眠,也會讓之後的精神狀態受到影響,第二天一整天都有可能無精打採。

都說早飯要吃飽、午飯要吃好、晚飯要吃少。「不戀一更食」說的就是不要在一更的時候吃飯,一更是晚上的7到9點,在古代,一更的時候天就已經黑了,大家都要準備睡覺休息了,這時候如果再吃肚子的食物,胃肯定是承受不住的。尤其是不能吃過於油膩的食物,不然不僅會影響睡眠,還會發胖。但現在多數人八九點才吃晚飯成了常事,吃夜宵也司空見慣了。能「不戀一更食」的人少之又少,以至於以前只在中老人群中常見的病症,現在都年輕化了。

下一句更為經典

實際上,在農村流傳的說法中,俗語「不戀一更食,不貪三更色」的下一句更是精華,叫做「不動五更氣」,在農村,農民在五更天的時候就要開始起床忙活了,在這一天剛開始的時候,是不宜動氣的。老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如果一大早就開始跟人拌嘴鬥氣,一整天的心情都會受到影響,也不利於身心健康,實在是得不償失,所以才有了「不動五更氣」的說法。

古人們當時能夠遵循這樣的時間規律,是因為當時沒有如此發達。現如今的年輕人是很難做到這種。但是也要去調整好自己的生物鐘,健康的生活。無論到什麼時候,都要記得古訓,時刻提醒自己,生命只有一次,好好珍惜。把古語的智慧與生活總結給融入到生活之中,這樣子我們才可以發揮出民俗文化它該有的魅力值,能真正的做到在體驗古人智慧生活的同時,也可以了解傳統文化。

很多人想要學習這種古人的智慧,還有古人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對聯和俗語故事,但是不知道從何學起,建議看一看這一套《諺語大全》。裡面包含了春秋戰國到現代的各種對聯俗語諺語,一共收錄幾千則,也是中國唯一一本收錄完整的俗語書籍,因此說想要學習對聯俗語諺語,還有歇後語的,這本書是你最好的選擇!

俗語部分,更是露骨但又很現實,「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會吃千頓香, 亂吃一頓傷」「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腿軟不同房,肉軟不吃涼」「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等等。這套書不僅僅是單純的俗語文字,還有一則則的小故事,每一則俗語都跟著一段小故事,看完就能很好理解這句俗語背後的智慧了!

內容涵蓋了禮儀道德、典章制度、風物典故、天文地理等方方面面,幾乎無所不包。關鍵是這一套還是白話文版本的,因為文言文實在是晦澀難懂,一般人根本讀不懂。

一共有兩本,一本俗語諺語,一本歇後語!才68元,就能讓你獲取很多傳統文化的故事還有智慧!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為何老人常說「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
    其中,過去的農村有一句俗語就是關於養生的,老人經常用這句話來告誡年輕人。這句話就是「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那麼這句話有什麼深意呢?在過去的時候,人們沒有鐘錶,晚上的時候人們經常用幾更來代表時間。一更就是現在的七點到九點,二更是九點到十一點,三更就是晚上的十一點到第二天的凌晨一點。
  •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在古代,老祖宗是很注重養生的。他們自然遵循天道的規律,並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老祖宗無論是從飲食上,還是睡覺上方面都有一些順應天時的規律,特別是一些有道之人更是如此。
  • 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三更色是什麼,為何不能貪戀?
    ——朱熹《勸學詩 / 偶成》在古代,大多數的勞動人民把生活經驗總結成一句句俗語,這些俗語雖然距離現代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是其中的道理依舊受用。這些俗語包羅萬象,涵蓋了很多方面,包含著各個領域的知識,簡直就是一個寶庫。
  • 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三更色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我們會經常聽到有老人說各種俗語,農村老話包含了許許多多的生活經驗,蘊藏著古人非凡的智慧。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那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的時間觀念和計時方法古代如何計時?先說說過去「更」的時間。
  • 農村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通常是老祖宗們的經驗累積和智慧彰顯,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樸實的道理,同樣也屬於中華文化。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易於理解,就是說:人啊,在三更時分就不要貪戀美色;在一更時分就不要再吃東西;在五更時分就不要再生氣動怒。
  •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古人這麼說是啥意思?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如今還適用嗎?在中國古代,俗語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在當時使用俗語的人非常多,俗語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易懂。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那麼古人想通過這則俗語傳達什麼樣的意思呢?要知道在古代鐘錶還沒有問世,所以人們對時間的判斷能力還相對較弱,當時時間的計量單位還不是小時,而是"更"。
  •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這個說法就是為了讓人們有一個規律的作息時間,只有有了規律的作息時間,才能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才能保證明天要做的事情不至於被耽擱。讀書也好,幹農活也罷!「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這個俗語可以說是農村人長期總結下來的經驗之談,下面我們看看具體指的是什麼意思。何為不貪三更色?食色性也,吃的喝的和色,都是成年人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吃喝是有講究的,最起碼不能暴飲暴食,否則,你的身體健康就會出現問題了。
  • 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什麼意思?老祖宗給的忠告
    有這樣一句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這句話顯然是老祖宗在我們的生活在為我們總結的經驗,這告訴了我們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先看第一句話,"不貪三更色"這句話意思很明顯,不要對三更的一些歡愉之事貪心。三更是古代用的對時間的劃分,是指從半夜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這個時候。
  • 農村俗語「不戀一更色,不貪三更食,不動五更氣」這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裡有很多的俗語,有的俗語也是根據老一輩的農民通過自己的經歷來告誡後人,有的俗語也是根據農民的經驗總結出來的,這其中就有很多的俗語告訴我們後人在做一些事情面前不能太過貪婪,要不就會得不償失,就比如這句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那麼這句話經常在農村裡聽到,但是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俗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農村用「更」記時,是一種古老的方法,是把一個夜晚分成五個時間段,每段就叫做「更」。「一更」是在戌時,相當於今天傍晚的7:00~9:00,也就是傍晚即黃昏過後到夜晚的一段時間。太陽已經落山了,外出的農夫已經放下手中的農活回到家裡,準備吃晚飯。
  • 人們常說「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這是為何?
    其中,過去的農村有一句俗語就是關於養生的,老人經常用這句話來告誡年輕人。這句話就是「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那麼這句話有什麼深意呢?在過去的時候,人們沒有鐘錶,晚上的時候人們經常用幾更來代表時間。一更就是現在的七點到九點,二更是九點到十一點,三更就是晚上的十一點到第二天的凌晨一點。
  • 農村老話「早酒晚茶五更色,勸君千萬要不得」,說的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你知道啥意思嗎農村老話,包括農諺俗語,都是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經驗積累和觀察總結出來的精髓,雖然簡單,卻包含著很多樸實的道理。大多意思明了淺顯,讓人一讀就懂,其中有不少包含了通俗易懂的養生之道,通過老話來提醒大家一些不可取的錯誤的生活習慣,比如農村老人常說的「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告誡人們應注意避免錯誤的生活習慣。你知道「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嗎?說的有沒有道理,下面我們一起來嘮嗑一下。
  • 為何人們常說「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
    其中,過去的農村有一句俗語就是關於養生的,老人經常用這句話來告誡年輕人。這句話就是「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那麼這句話有什麼深意呢?-01-不貪三更色在過去的時候,人們沒有鐘錶,晚上的時候人們經常用幾更來代表時間。一更就是現在的七點到九點,二更是九點到十一點,三更就是晚上的十一點到第二天的凌晨一點,以此類推,五更就是凌晨的三點到五點。
  • 老祖宗忠告:「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究竟啥意思?
    不僅體現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更體現在精神層次。情場上有句老話叫做「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在錯誤的時間遇見了正確的人」,而在健康方面也有一句類似的俗語:「三更莫貪色」,不在錯誤的時間做錯誤的事情,當然還有下半句,容筆者先賣個關子,一起去解讀一番老祖宗的養生之道。
  • 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啥意思,老輩人常常提起
    比如這句「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雖然聽起來簡單,但真正能做到的卻沒有幾個人。這句俗語不僅警醒眾人,還告訴了我們如何做才能讓身體更好,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吧。其實三更代表的並不是一段時間,而是一個時間點,在我國古代,人們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對應現在的兩個鐘頭,而這時辰又由100個時刻組成,這其中有40個時刻就是專門屬於晚上,比如我們最長聽到的午時三刻就是白天的時刻中,所以晚上也有屬於自己的時刻中,為了方便記憶,古人又把這40個刻鐘歸結為10個時間段,而在這10個時間段中剛好有五個時間點,這便是我們所說的更
  • 農村有句俗話,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民以食為天地為幸福的古代,鄉村人們對健康和長壽做出了許多的總結。人們發現什麼時候做什麼事,什麼時候吃什麼,祖輩們的總結在幾千年前就總結了出來,不過由於現在城市發達,許多年輕人都覺得俗語不夠時尚和科學,有點輕視之心。其實,現在的我們更應該了解自己的文化,去深刻吸取文化裡面的精髓。民間俗語其中有一句: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古人講「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有何深意?年輕人不妨牢記
    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有何深意?其實說的就是與生活和健康相關的內容。三更的時候千萬不要過夫妻生活,而半夜的時候更不能隨意吃東西。這其實都與人體的生理規律有關係,如果平時經常這樣做,就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年輕人不妨牢記。
  • 「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說起農村的俗語俗話,可能有些朋友會略知一二,因為這些俗語俗話,都是經歷了幾千年而流傳下來的。雖然有一些沒有科學考證,聽起來也像無稽之談,但有一些老話,卻也是非常有道理的,都是經過生活經驗的總結,從而得出的。那麼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可能第一次聽,不知道其說的是什麼,但去細細深究的話,到也能感嘆出老人們的智慧。像有句俗語叫做,「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老祖宗的話,你不可全信
    在生命誕生方面,古人也有自己的理解,甚至形成了一句流傳甚廣的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很多人並不知道其中的意思。一、男不得初一古人有著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維,他們覺得在家庭中,男子最為重要,肩負著養家的重要職責。因此,在古代,男子的地位一般都很高。而家族中添丁進口主要是指有男孩出生,甚至覺得男孩才能延續香火。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這一句「老洩殘精,人窮壽盡」正是闡釋了這個道理,人的年齡隨著不斷增長,身體素質自然也會隨著時間下降,自然對於夫妻生活也會有影響,通過黃帝內經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人隨著年數的增長,尤其是在四十歲的時候,腎氣會逐漸衰退,開始掉頭髮,四十八歲三陽經氣衰退,五十六歲肝氣衰微,精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