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有何深意?年輕人不妨牢記

2020-12-22 葉三說

現代社會中雖然俗語已經越來越落寞,但是大家卻不能否認它曾經的輝煌。在古代社會,俗語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語言,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提到俗語。

俗語是一種包羅萬象的生活文化,在現實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有何深意?其實說的就是與生活和健康相關的內容。

三更的時候千萬不要過夫妻生活,而半夜的時候更不能隨意吃東西。這其實都與人體的生理規律有關係,如果平時經常這樣做,就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年輕人不妨牢記。

很多人都曾聽過三更半夜這個成語,實際上這4個字說的這兩個時間段。「三更」指的是 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而「半夜」則是指 十二點以後到破曉。

這兩個時間段一般都是熟睡期,如果不休息或做一些不相符的事情,就很容易導致身體健康受損。

第一、三更莫貪色

在古代社會老百姓都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也就是說很少有人會三更半夜還不睡覺,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特別注重睡眠質量。

同時經過一天的勞作,導致身體不與乏力的關係,再加上古人都認為只有睡眠好,才能身體好。

按照道教的說法,能夠與日月相合,在太陽升起的時候就起床,在月亮升起的時候就睡覺,不僅完全符合陰陽平衡,同時還與四時、氣候、天地的運行規律相符。

「三更莫貪色」說的是在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時,千萬不要過於貪戀美色,否則身體健康就會受到損害。

如果從中醫角度去分析這個問題,可以發現三更是肝臟排毒的最佳時間。如果在這段時間依然沒有睡覺,那麼就會對肝臟造成非常嚴重的危害。

這樣就很容易導致體內的毒素無法排出體外,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身體出現一些疾病。

所以古人才會說在三更的時候,應該儘早休息,而不是過度放縱。當然大家也應該知道,「色」不僅僅是指美色還指代其他欲望。

現代社會中有很多人,即使已經躺在了床上,也特別喜歡看手機。有的時候甚至因為手機中的內容,過於引人入勝而遲遲不肯入睡。

第二、半夜不戀食

現在社會中,有很多人在半夜的時候都不會睡覺,而且往往半夜才是他們精力最旺盛的時候。

但是按照古人的看法和說法,三更半夜如果還不睡覺對身體危害特別大。尤其是在半夜的時候還在不停地吃,這些對身體的危害都是不言而喻的。

在古代社會,半夜的時間範圍比較廣,一般指的是凌晨一直到破曉。在正常情況下,古人有過午不食的習慣,也就是說過了中午之後很少有人會吃晚飯。

對於現代人來說,這卻是一件非常常見的事情。很多年輕人都特別喜歡逛夜市,由於夜市中的小吃非常多,所以人們一邊逛夜市一邊就可以吃東西。

在這個過程中就很容易忽略時間,有的時候甚至半夜還依然在吃東西。當然遇見朋友或同事聚會的時候,也很容易飲酒到天明,這對身體健康危害都特別大。

這主要是因為在這個時間段,很多身體機能都已經減緩,尤其是腸胃功能更是處於休眠狀態。

在這種前提下不斷吃東西,那麼就很容易導致腸胃負擔多重。尤其是在吃飽了之後再睡覺,那麼也會導致腸胃以及其他器官不適。

現在有很多人都喜歡在半夜吃東西,甚至還認為這是一種時尚風潮。

事實上這種做法不僅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有的時候甚至會影響思維能力。因為總是在半夜吃東西雖然看起來無關緊要,但是這很容易損傷腦細胞。

所以為了身體健康,奉勸大家不要在半夜吃東西,而且應該在每天11點之前躺在床上,只有這樣才能讓身體健康得到保障。

尤其是對於女性朋友來說,如果長期熬夜就很容易導致衰老,進而對個人的生活,造成很多嚴重危害。

結 語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但由於現實因素的影響,很多人都會用健康去換幸福。但是在這裡需要提醒大家,在三更半夜的時候最好能夠提前一次。無論有任何欲望,都不能與身體健康相提並論。

相關焦點

  • 老祖宗忠告:「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究竟啥意思?
    不僅體現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更體現在精神層次。情場上有句老話叫做「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在錯誤的時間遇見了正確的人」,而在健康方面也有一句類似的俗語:「三更莫貪色」,不在錯誤的時間做錯誤的事情,當然還有下半句,容筆者先賣個關子,一起去解讀一番老祖宗的養生之道。
  • 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啥意思,老輩人常常提起
    比如這句「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雖然聽起來簡單,但真正能做到的卻沒有幾個人。這句俗語不僅警醒眾人,還告訴了我們如何做才能讓身體更好,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吧。其實三更代表的並不是一段時間,而是一個時間點,在我國古代,人們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對應現在的兩個鐘頭,而這時辰又由100個時刻組成,這其中有40個時刻就是專門屬於晚上,比如我們最長聽到的午時三刻就是白天的時刻中,所以晚上也有屬於自己的時刻中,為了方便記憶,古人又把這40個刻鐘歸結為10個時間段,而在這10個時間段中剛好有五個時間點,這便是我們所說的更
  • 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三更色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我們會經常聽到有老人說各種俗語,農村老話包含了許許多多的生活經驗,蘊藏著古人非凡的智慧。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那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的時間觀念和計時方法古代如何計時?先說說過去「更」的時間。
  • 古人講「男看鼻子女看嘴」,有何深意?聽過的人多懂的人卻不多
    在現代社會來講,看男人單單靠著鼻子可是不靠譜了。當時的社會沒有什麼心理醫生,更沒有什麼研究中心。有的只是一些算命卜卦之人,很多人都稱這樣的人是江湖騙子。在古時,這樣的人確實有很多人信奉,因為古代是封建社會,老百姓就信這個,這個是當時時代的產物。一些江湖術士有時候還算得非常準,通過一個人的面相和無關辨別這個人。
  •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這個說法就是為了讓人們有一個規律的作息時間,只有有了規律的作息時間,才能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才能保證明天要做的事情不至於被耽擱。讀書也好,幹農活也罷!「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這個俗語可以說是農村人長期總結下來的經驗之談,下面我們看看具體指的是什麼意思。何為不貪三更色?食色性也,吃的喝的和色,都是成年人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吃喝是有講究的,最起碼不能暴飲暴食,否則,你的身體健康就會出現問題了。
  • 為何老人常說「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
    其中,過去的農村有一句俗語就是關於養生的,老人經常用這句話來告誡年輕人。這句話就是「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那麼這句話有什麼深意呢?在過去的時候,人們沒有鐘錶,晚上的時候人們經常用幾更來代表時間。一更就是現在的七點到九點,二更是九點到十一點,三更就是晚上的十一點到第二天的凌晨一點。
  •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古人這麼說是啥意思?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如今還適用嗎?在中國古代,俗語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在當時使用俗語的人非常多,俗語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易懂。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那麼古人想通過這則俗語傳達什麼樣的意思呢?要知道在古代鐘錶還沒有問世,所以人們對時間的判斷能力還相對較弱,當時時間的計量單位還不是小時,而是"更"。
  • 老話說「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有啥道理?下一句更為經典
    俗語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瑰寶,在老百姓心裡是很有地位的,它是古人一代一代用自己的實踐經驗積累下來的。不過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導致很多人都漸漸遺忘了俗語,所以只能偶爾從老一輩人口中聽到幾句。老話說「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有啥道理?
  • 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三更色是什麼,為何不能貪戀?
    古人對於自然規律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們把自然規律總結起來形成了俗語,流傳後世,比如古人就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很多人並不知道其中的道理。這句話中的「色」並不是美色的意思,而且指自然美景。
  • 農村有句俗話,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民以食為天地為幸福的古代,鄉村人們對健康和長壽做出了許多的總結。人們發現什麼時候做什麼事,什麼時候吃什麼,祖輩們的總結在幾千年前就總結了出來,不過由於現在城市發達,許多年輕人都覺得俗語不夠時尚和科學,有點輕視之心。其實,現在的我們更應該了解自己的文化,去深刻吸取文化裡面的精髓。民間俗語其中有一句: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什麼意思?老祖宗給的忠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睡覺吃飯都是不可缺少的成分,而我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其實也有不少講究,從古時候到現在,我們的先人前輩們用他們的生活經歷為我們總結了許多經驗,這些經驗成為了俗語一代又一代的傳給我們,無論是講做人的道理還是講做事的經驗,我們都從中學到了很多。
  • 古人講「窮不走水,富不涉淫」,走水是什麼?有什麼更深的含義?
    比如,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單純看紙面意思很好理解,前半句意思也就是說窮苦人最好不要冒險做有水路風險的生意。儘管這些生意收穫成倍,但是風險卻也是相當大的。至於後半句更好解釋了,意思就是有錢了發達了也不要貪圖美色。
  • 古人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想告誡我們什麼?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人心是很難看透的,古人市場說人心險惡,其實經歷過之後就知道古人此番話的含義。社會閱歷比較豐富的人都知道,人性是很難捉摸的,有時候根本沒有得罪人的意思,最後卻把人給得罪了,所以說人心難測。古人有很多俗語都是關於人性的,這些俗語雖然看似普通,背後卻包含深意,甚至在當今時代依舊受用,畢竟人性是很難改變的。
  • 古人講:「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甚至於他們還不滿足於此,還要在院子裡保留一塊大大的空地。因為要栽樹栽花。而說到這栽樹,裡面確實有大學問的。就比如說我們俗語有一句「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樹」。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中又有何講究?先讓我們來談一談竹子,要知道中國古代人對竹子可是相當推崇的。一般形容一個人是君子的話,都是用竹子來形容的。
  • 常聽人說「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有何深意?和現在意思一樣嗎?
    在當今高速發達的社會更是如此,我們有幸在這個時代,同時也是不幸的,激烈的競爭和城市的「內卷」使很多年輕人當打拼一些念頭都有感到無力,當他們三四十歲的時候也有消沉的時候,也是社會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機,所以說「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也是這個年齡段的人,對於年輕力量的嚮往。
  • 成語「一問三不知」具體指什麼?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別人問問題,自己並不知道,有可能會被別人嘲笑:一問三不知。其實這句成語流傳的時間比較長,成語背後還有一個典故。現如今很多人只知道用成語,卻不知道成語的真實含義,尤其是這句話一問三不知到底是指的是哪三個方面,人們並不知道。
  • 古人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究竟講的是什麼道理?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話每個人都會說,但是能真正理解背後意思,並且從小事做起的又有幾個?現在很多年輕人總是夢想著幹一番大事業,對身邊的小事毫不在乎,整天腦袋幻想著有一天有所成就。將時間和精力都放在想法上沒有用,關鍵需要你去實現。
  • 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正是因為古人發現,如果不對人的欲望做出適當的克制,任由欲望不斷的膨脹,那麼最終會害人害己,為了避免這一點,才需要克制自己無盡的欲望,而民間自然也有類似的說法,只不過更加直白罷了。這是說我們的身體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在不同年齡的時候,可以吃的補品也會有較大的區別,如果一下子吃太多,每一頓都吃,不考慮自己的身體情況,就會適得其反,讓自己出現身體的不適。
  •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在古代,老祖宗是很注重養生的。他們自然遵循天道的規律,並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老祖宗無論是從飲食上,還是睡覺上方面都有一些順應天時的規律,特別是一些有道之人更是如此。
  • 2020年閏四月,古人講「閏四月,吃樹葉」,這其中有怎樣的深意?
    引言我國的古人很早就發明了天文曆法,而他們在曆法當中將一年分為12個月。不過偶爾也有特殊的情況,那就是一年會有13個月。但實際上這個重複的月份是不被古人計算在內的,而是被單獨地稱為閏月。再有就是閏四月時候天氣忽冷忽熱,還特別容易出現倒春寒的現象。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在閏四月那一年到了秋天很多老百姓辛苦一年的播種,很有可能最後顆粒無收。常言道民以食為天,老百姓們沒有了吃飯的口糧,那不就只能是「閏四月,吃樹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