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 口罩!復產擴產面臨三大瓶頸 誰來管?如何破?

2020-12-11 金融界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軼辰

口罩,口罩!

返程復工了,

人們都在問,

在哪裡能買到口罩?

近日,經濟日報記者就這一問題繼續進行了深入調查,了解到當前市場上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產品供應不足,主要與企業人工不足、原材料短缺等因素密切相關。很多生產企業負責人請記者呼籲,要加快跨區域原材料流動,用市場手段化解難題,推動上遊供應商早日開工,以緩解目前供應緊張形勢。

↑1月28日,在杭州市蕭山區藍天鶴舞控股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國家電網浙江電力(蕭山)紅船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朱國軍和同事正仔細檢查線路及用電設備運行情況。在他們身邊,一群「全副武裝」佩戴消毒裝備的工人,正操縱電動縫紉機,緊張趕工製作一套套防護服。這些防護服將被送往各大醫療機構,為在新型冠狀病毒防控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提供保護。照片由企業提供。

瓶頸一:上崗工人不足

人手不足是眾多企業面臨的普遍難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恰好趕上春節長假,絕大多數企業運轉處於停滯和半停滯中。

浙江歐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歐潔科技)是湖州市內唯一一家擁有一次性醫用口罩註冊證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也是全國主要的消毒液生產企業,突發疫情後,該公司發3倍工資緊急召回員工加班。「我們初二開始生產口罩,兩條醫用口罩生產線每天兩班倒運轉,大概一天可生產10萬片。但由於疫情影響,公司目前實際到崗的員工僅為正常時期的70%,工資漲了,成本上升,口罩價格不能漲,還是給生產帶來了壓力。」該公司一負責人說。

河南省長垣市是全國三大衛材基地之一,尤以口罩出名,口罩銷量佔據全國市場的「半壁江山」。當地的戈爾醫療擁有兩條外科口罩生產線,6條普通口罩生產線,滿負荷運載需超100名員工。疫情出現以後,僅20多人返回加班,且是工廠直接派車去村裡拉人,管吃管住,每天3倍工資,晚上9點到凌晨1點,加班費200塊。有些工人已經連續工作24小時。

在福建廈門,情況同樣不容樂觀。中科貝思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一線生產工人不足,雖已在初二召回部分放假員工,但來自湖北及其他外地的工人暫時無法到崗。

為保證產量,口罩生產企業克服了重重困難。

瓶頸二:發貨難、發貨貴

口罩緊缺的狀況,與政府統一調配產能也有關係,資源相對緊缺情況下,優先保證一線醫護人員和疫情嚴重地區供給。據歐潔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生產的口罩90%由地方政府統一採購,主要滿足最需要的群體,這種特殊時期的供貨方式大大減少了市場供應量。

而由企業自行調配的產能則面臨物流不暢的困難。很多企業表示,由於春節假期和疫情,大部分物流公司都停業了,只有順豐還能發貨,但留下來的人也很少,而且很難像平時一樣那麼快。此外,發貨的價格也在上漲,比如順丰標快,每箱口罩重量在20公斤上下,運費卻升至200多元到300多元不等。

不過在物流公司的努力下,難題正在緩解。1月30日,武漢協和醫院醫生再次發布物資求助信息。緊急時刻,全國9省(區、市)伸出援手,把寶貴的儲存物資捐贈出來,希望直接送往協和醫院。有些捐贈單位地處偏遠,春節期間物流運輸難度大,各單位自己無法找到運輸公司。菜鳥綠色運輸通道第一時間緊急響應,立即向中通、圓通、韻達、德邦等快遞公司發出動員,協調全國運力趕往40家捐贈單位接貨。

據統計,這次來自9省(區、市)40家單位的總計30多萬件援助物資,從接受任務到全國各地航空、車輛、司機緊急調動,直至全部送達協和醫院僅用時3天。

隨著物流企業加快組織應急方案,快遞小哥返崗,相信物流難題很快可以得到有效解決。

瓶頸三:原材料告急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最讓醫療防護產品生產企業受到制約的還是原材料的短缺。跟許多企業一樣,戈爾醫療的口罩原材料一度緊缺,其負責人介紹,公司生產線無法保證半負運轉,甚至一度停產,除夕當晚,原材料即全部用完,連塑料包裝袋都沒有了,只能在大年初一停工一天,等材料到位後再開工。

伴隨原材料緊缺的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在口罩產品不漲價的情況下,不少企業都在「虧本生產」,但最讓企業頭疼的還不是上漲的價格。

「原材料價格貴一點我們都能接受,突發疫情,企業應該承擔社會責任。但如今各類生產防護產品和消毒產品的原材料、甚至包裝材料不準賣給外省生產商,無法順暢的流通,原來順暢的產業供應鏈被打斷,生產和供應效率大大降低,市場需求無法滿足。」歐潔科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負責人對經濟日報記者表示。

該負責人說,以口罩為例,公司生產的口罩外包裝均來自浙江省外地區,由於外省對原材料的跨省管控,現在公司口罩產品包裝紙箱缺口10萬個,消毒液產品缺口多達50萬個,導致產品無法對外發貨。除了包裝,口罩掛耳帶材料、消毒液容器瓶子、酒精原料等等都面臨類似問題。

經濟日報記者了解到,防護用品原材料跨地區供應受阻,是眼下出現的新情況。不同省份在醫療防護用品方面的生產能力不同,有的省份企業生產能力強,但原材料依賴外省;有的省份原材料產量大,但沒有大規模製造成品的能力。由於跨省管控,原本有大規模製造能力的企業在庫存原材料耗盡的情況下,只能減產甚至停產,導致市場供應更加短缺。

對此,多家防護用品生產企業呼籲,非常時期,更應破除防護用品原材料的地方管制,推動並加速區域物資流動,保持供應鏈的完整與暢通,形成高效的生產供應體系,讓主要生產企業沒有原材料之憂,保障市場供應。

記者發稿時,中央指導組成員、工信部副部長王江平正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 ,他介紹,我國最大的口罩產能是日產2000萬隻,醫用口罩只有220萬隻,而醫生進入重症病房使用的N95隻有60萬隻。疫情當前,本身缺口就大,他說,一方面生產企業要開足馬力生產,重症病房應用採取措施統一調撥,更重要的是,大家儘量不要佔用特殊防護用品資源,普通外科口罩完全可以做到日常防護。

辦法多多,隨著假期結束,全力開工,相信口罩問題不再無解。

相關焦點

  • 萬華全面復產
    銅陵萬華生產線核心引進的是世界先進的德國迪芬巴赫秸稈板生產線和義大利意瑪斯的砂光線裝備等,而這些設備停機後再次開機,需要技術方也就是德方、意方派出總公司的工程師駐場指導,得到允許後方可全面復產。但受疫情影響,德國、義大利工程師無法趕往生產線現場,全面復產一度被畫上「休止符」。問如何突破復工復產的瓶頸?
  • 口罩「心臟」熔噴布這麼缺,為什麼廠商不藉機上產線、擴產能?
    在某口罩貨源共享交流群裡,一位生產商這樣表示。該群裡匯集了百餘位口罩產業上下遊的相關廠家。它們會在群裡交流與口罩相關的信息。耳帶、鼻梁條等物資的價格雖也在上漲,但貨源並不緊缺。唯獨生產口罩的關鍵原材料——熔噴布,陷入十分強勢的賣方市場。
  • 上海老牌子三槍內衣緊急轉產口罩,帶你看看「三槍口罩」是如何生產...
    「近期,還將有幾十條產線將會陸續投產,預計到3月上旬,口罩日產量有望達到百萬片。」三槍集團一名工作人員透露,這些口罩未來將會通過藥店等渠道供應給市民。▲視頻:三槍內衣緊急轉產口罩機器到位後馬上組裝調試從生產內衣,緊急轉產口罩,對三槍集團而言,這是歷史上的第二次。上一次是2003年非典期間,三槍也是臨危受命轉產口罩,支援全國。」
  • 勃肯特機器人助力抗疫 口罩自動化產線正在抓緊生產
    打開APP 勃肯特機器人助力抗疫 口罩自動化產線正在抓緊生產 金山網 發表於 2020-03-11 09:02:53 雖然之前沒接觸過口罩設備,而且大部分工程師還在外地,還有非常時期的諸多不便,公司高層與客戶磋商研討,基本確認口罩自動化生產線的方案設計之後,在第一時間拍板,員工提前結束春節休假,為武漢戰「疫」貢獻一份力量。 企業向新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報備,指揮部迅速協調,根據疫情新區服務企業的「五辦」措施,新區新能源管辦成立企業復工專案組,全面保障企業復工,大港股份也為企業協調了擴產臨時廠房。
  • 廣西藥監局:主動靠前服務 全力幫扶企業復產復工
    此次廣西藥監局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出臺的「十四」條措施,涵蓋實施應急審批、支持企業擴大投產復產、優化和簡化審批流程、免收註冊費檢測費、預發註冊證號和生產許可證號以及實施第一類醫療器械應急備案等14條硬核措施,得到企業積極響應,4家企業順利轉產防護類醫療器械並獲批准上市,另有36家企業提出轉產意向並在籌建當中。
  • 「無錫產」N95口罩來了!
    近日,無錫市萬盈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盈公司」)獲得醫用N95口罩生產資質,成為全市首家具備醫用N95口罩生產資質的企業。萬盈公司位於錫山區,是一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今年5月初,該公司開始籌建醫用N95口罩專業生產車間和檢測室。
  • 豬價破「20」!各地為養豬開綠燈!下半年是養豬、擴產最佳時機?
    雖然現在大家都眼紅豬價,但是擴產、復產,尤其是新手入行時,一定要做好風險分析,盲目地跟風很可能讓你賠個底朝天。所以今天甜甜主要分析一下下半年投產養豬可能面臨的風險,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評估: 01 嚴防非瘟 大家都知道近期國內全面進入汛期,南方更是頻繁曝出洪澇災害。
  • 大陸來的口罩很「劣質」?臺企反駁:比臺灣產的好很多
    來源標題:【大陸來的口罩很「劣質」?臺企反駁:防護率高達99.8%,比臺灣產的好很多 臺灣新北市某藥局近日發現郵局配送的口罩「混入」大陸製品,島內一些人藉機聲稱大陸口罩很「劣質」,結果遭涉事公司反駁稱「防護率高達99.8%」。臺企反駁大陸來的口罩很劣質。
  • 復工復產戴啥口罩?看清這個標準就行了
    消息稱,該標準的發布,填補了我國民用衛生口罩領域標準的空白,改變了市場無標可依、無標可查的現狀,為口罩企業規範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撐,為市場監管部門提供了監管依據,為消費者提供了權威的衛生口罩購買指南。疫情凸顯民用衛生口罩標準需求為什麼要制定《民用衛生口罩》團體標準?
  • 新綸科技:24小時滿負荷生產口罩 新能源汽車華為概念再添彩
    新綸科技還生產口罩等防護產品,春節期間,公司不休假,24小時滿負荷生產,目前正計劃擴產。   同時公司第一時間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啟動了各個生產基地的防疫物資的緊急擴產,屆時總口罩日產能將達到500萬隻。   2、目前公司口罩生產線及產能情況如何?我們看到有擴產計劃,擴產面臨哪些難題?擴產後的產線何時可以投產?
  • 產能利用率超九成數千家企業跨界轉產 你的口罩已「在路上」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月13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一級巡視員夏農公布了我國口罩復產情況的最新數據:截止到2月11日,全國口罩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94%;特別是一線防控急需的醫用N95口罩,產能利用率已達到128%,有8個省份達到或超過100%;醫用的非N95口罩的產能利用率達到了106%,有10個省份達到或超過了100%。
  • 法國突然面臨「口罩過剩」
    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潘 亮解封不久後,法國的口罩市場突然經歷了從「一罩難求」到「口罩過剩」的巨大變化。儘管政府一再鼓勵企業和民眾購買法國製造的口罩,但如何處理滯銷口罩仍成為法國面臨的一大難題。法國財政部國務秘書帕尼埃-魯納歇稱,疫情危機期間大約有450家企業轉產製造布口罩,其中包括路易威登、開雲及香奈兒等頂級奢侈品牌。上述企業的轉產行為也獲得法國政府稱讚。但最近兩周,很多企業發現訂單「驟降甚至直接取消」。「雖然一開始的需求很旺盛,但市場很快固化,每家公司、團體都確定供應商,但不一定來自法國。」「法蘭西內褲」品牌創始人吉博說。
  • 一線醫護人員口罩有保障!N95口罩產能利用率已達128%
    2月1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上傳來好消息,截止到2月11日,全國口罩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94%,特別是一線防控急需的醫用N95口罩產能利用率達到了128%,通過全國統一調度,已經能夠保障一線醫護人員的醫用口罩防護需要。此外,19個省已實現對口支援全覆蓋全滿足,將增派50%力量做儲備等患者。
  • 解決世界「口罩荒」,難題在哪裡
    中國企業正在大力擴產據國家發改委27日發布的統計數據稱,2月25日,我國普通口罩、醫用口罩、醫用N95口罩的日產量達到7619萬隻,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7285萬隻。換句話說,當前產能已是疫情前的近4倍。
  • 一線醫護人員口罩有保障!N95口罩產能利用率已達128%,最缺還是醫用...
    2月1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上傳來好消息,截止到2月11日,全國口罩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94%,特別是一線防控急需的醫用N95口罩產能利用率達到了128%,通過全國統一調度,已經能夠保障一線醫護人員的醫用口罩防護需要。此外,19個省已實現對口支援全覆蓋全滿足,將增派50%力量做儲備等患者。
  • 紙尿褲企業、內衣工廠轉產口罩、防護服,三槍三天建成流水線
    「福州是福建省的省會城市,目前還沒有一家口罩生產企業,口罩供應面臨斷層,政府通過工商聯問我們能不能轉產口罩」,林顏挺稱,在接到需求的當晚,公司便連夜展開了技術探討,第二天回復政府稱有能力完成轉產口罩的計劃。公開資料顯示,爹地寶貝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前身為福清天使鞋業有限公司,位於福清市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
  • 《焦點訪談》 20200411 眾志成城 擴產保供 攜手共擔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防護用品的需求激增,不僅醫護人員要大量的使用,其他崗位的疫情防控人員也要用;而至於口罩,更是一下成為民眾日常生活必備品。但是在以前,這些用品都是以銷定產,生產企業的規模數量和生產能力是一定的。一時間產生的供需巨大缺口如何補上?而且要快!疫情就是命令。
  • 深圳產業抗疫「兄弟連」:你轉產口罩機,我上下遊救急
    節後放棄高利潤行業「轉產」口罩機從1月19日深圳確定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之後,為確保企業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兩不誤兩促進,深圳積極協調支持企業增能、擴產、轉產、全球採購,千方百計籌集防疫物資。在這場「口罩」保衛戰中,一批深圳製造業企業主動加入產業鏈中。
  • 聯防聯控機制:全力保障一線防控所需防護服和N95口罩
    2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因疫情前期在春節期間,緊急復工復產難度較大,進口防護服和庫存防護服在供應保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後續對防護服的供應主要以國內生產為主。除了醫用防護服以外,包括N95口罩在內的口罩供需矛盾也依然突出。
  • 新綸科技:口罩日產能預計擴至500萬隻 優先支援前線|資本市場 同心...
    全景網2月20日訊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市面上口罩供應短缺,作為一家具有口罩生產資質及技術的上市企業,新綸科技(002341)自1月21日起24小時趕工生產,當天趕製了6萬隻口罩全部捐贈給武漢抗擊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