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啊,眨眼間,又到了孩子們放暑假的時候了。
對於孩子們來說,放暑假是讓自己盡情撒野放肆的寶貴時間,然而對於家長們來說,孩子們長達將近兩個月的暑假,自己唯一的感受可能就是頭疼了。
第一是只要這群「小神獸」們在家,家裡就沒個清淨的時候;第二也是擔心孩子們玩「瘋」了,學習「空白期」太長導致成績退步。所以給孩子報個輔導班就成了許多家長的選擇。
然而這樣真的好嗎?
現在升學壓力大,不管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孩子在學校都是被攆著,馬不停蹄的往前趕,除了日常的上課,課餘還有大量的作業,導致孩子們往往連周末也不能放鬆,所以一個長時間的假期,對孩子們來說是多麼渴望。如果家長簡單粗暴地給孩子報個輔導報,填充孩子的假期生活,那麼孩子得不到樂趣不說,長時間下來還很可能變成一個小「書呆」,何必呢?
那麼暑假到底應該怎麼過,才能變得有意義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我們可以把孩子的假期簡單地分為三個平均的時間段,基本上每個時間段有半個月的時間。
第一個時間段,也就是孩子剛放假的前半個月,可以讓孩子去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夏令營,或者家長帶著孩子進行一些長途or短途旅行,如果這兩點做不到,那麼就讓孩子去老人那邊呆一呆。
去夏令營可以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同時還能讓孩子交到朋友;帶著孩子旅行,可以擴寬孩子的視野,讓孩子見識更加廣闊,最重要的是還可以加深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而讓孩子去爺爺奶奶那裡,可以增強孩子對不同環境的適應性,而且由於平時沒有時間,孩子與老人相處較少,大部分老人都會對孩子十分想念,也算是全了老人的念想。而且這幾件事對於孩子來說,都能得到很好地放鬆,轉換長時間的學習壓力。
第二個時間段,父母就要注意,不能讓孩子一味地玩耍了,這個時間可以讓孩子開始完成他的暑假作業。現在很多孩子都是放假的時候一直玩,然後等到開學的頭一天晚上瘋狂的補暑假作業,甚至還會熬夜,這是非常不好的習慣。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每天完成一點點,沒有負擔地完成這個任務,所以家長可以給孩子制定規則,比如說每天寫作業兩個小時之類的。那麼剩下的時間呢?可以培養孩子的一些興趣愛好,比如跳舞,打架子鼓等等,畢竟現在這個時代,多一樣特長就是多一樣吃飯的傢伙。
第三個時間段,也就是假期最後的半個月,就要慢慢開始讓孩子「收心」了。調整好孩子的生物鐘,慢慢往在校時候的時間靠攏,這樣不會讓孩子開學後面臨身體上的「時間差」。除此外,也要讓孩子開始預習一些課本上的新知識,這樣開學後,孩子學習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
當然,除此之外,平時父母有時間還可以帶著孩子跑跑步,讓孩子幫忙做一些家務,帶著孩子去動物園,植物園,公園等地方玩耍等等等等。孩子的成長是很快的,每一個跟孩子相處的時間,父母都要珍惜,因為說不定哪一天,再想要這樣的親子時光時,發現孩子已經長大成人,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生活了。
畢竟,時光從來都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