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本書,讓你怦然心動想去書裡寫的地方一探究竟?

2020-12-14 每日書薦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想讓自己從身體到靈魂的每一個細胞都飽滿充沛起來,最好的方式當然是讀書和旅行啦!

有時候,因為要去一個地方會讀某本和那裡相關的書;也有時候會因為一本書,某個地方突然變得讓人魂牽夢縈,特別想親身去看一看。

沈從文筆下湘西的一山一水,蕭紅筆下黑龍江的冰雪和田園,馬爾克斯的哥倫比亞,米蘭·昆德拉的布拉格,總有一個書裡的地方被你標記為下一次旅行的目的地。

以下就跟大家分享的7本書友看了說很想去旅行的書。那麼,讓你怦然心動想去書裡寫的地方一探究竟的,又是哪本呢?

湘行散記

豆瓣評分:8.9

作者: 沈從文

多少人就是因為讀了沈從文而一心想去湘西、想去鳳凰看一看?不同於《邊城》裡用虛構筆觸描繪的湘西,《湘行散記》裡的湘西是紀實性的。

1934年初,沈從文告別新婚不久的妻子張兆和,回鄉探望病危的母親。一路上,他不停地給張兆和寫信,既報告沿途的見聞,也訴說心頭的思念:「我就這樣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我快樂,就想應當同你快樂,我悶,就想要你在我必可以不悶。」

這些信札放在一起組成了《湘行書簡》,沈從文又根據這些書信積累的素材寫出了《湘行散記》,描繪家鄉湘西優美的山水風光與淳樸的世事人情。

江城

豆瓣評分:9.0

作者: [美] 彼得·海斯勒

如果沒有《江城》這本書,很多人對涪陵的認識可能也就僅限於榨菜了,但有了《江城》,涪陵這座江邊小城頓時血肉豐滿了起來。

1996年到1998年,美國人彼得海斯勒作為志願者來到涪陵擔任教師。兩年的涪陵生活讓他融入並熱愛上了這座小城,他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何偉」(當地方言讀成「霍偉」),並記錄下了自己在此的見聞和思考。

《江城》是彼得海斯勒「中國紀實三部曲」之一(另有《甲骨文》《尋路中國》)。平實又不失幽默的語言,身處其中又置身其外的獨特視角,這些使彼得海斯勒筆下的中國故事散發著一種很獨特的迷人味道。

阿勒泰的角落

豆瓣評分:8.9

作者: 李娟

李娟的出現宛若文壇上刮來的一股清新之風,很多讀過她文字的人,都會想去新疆、想去阿勒泰看看。

生活在阿勒泰的李娟一家經營一間雜貨店和裁縫鋪,在這個小小的地方總有許多趣事發生。健忘、貧窮又淳樸的牧民、離春天二十公分的雪兔、風沙瀰漫的荒漠裡的金魚,和牧民在一起的生活被李娟描寫充滿妙趣。

荒漠裡的生活註定是嚴酷的,但透過李娟別具一格的目光、靈動活潑的筆觸,一切都煥發出一種美妙溫暖的光澤。

流動的盛宴

豆瓣評分:8.8

作者: [美] 歐內斯特·海明威

在無數描繪巴黎的虛構或非虛構作品中,海明威這本《流動的盛宴》無疑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1921年,海明威以駐歐記者的身份來到巴黎生活。在那裡,他認識了一批傑出的作家、藝術家,龐德、斯泰因、喬伊斯、菲茨傑拉德……將近四十年後,海明威回憶起那段充滿青春與愛情的歡樂、日日與藝術為伴的生活,寫下了這本《流動的盛宴》。

「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麼你此後一生中不論去到哪裡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海明威如是說。

普羅旺斯的一年

豆瓣評分:8.6

作者: [英] 彼得·梅爾

提到普羅旺斯,光那大片大片香氣濃鬱的薰衣草就夠令人嚮往的了,而梅爾這本《普羅旺斯的一年》只會讓你的嚮往有增無減。

書中的普羅旺斯是一個如詩如畫的地方,放眼望去,滿目是彎曲的葡萄藤和起伏的山巒。除了觀賞薰衣草,摘葡萄、釀葡萄酒、逛集市、參加舞會,普羅旺斯的生活凡俗而浪漫。

透過梅爾雅致幽默的文字,「普羅旺斯」不僅僅是一個地名,更代表了一種閒適從容的生活方式。那些生活的桎梏,普羅旺斯會讓你統統忘掉。

獵人筆記

豆瓣評分:8.6

作者: [俄] 屠格涅夫

2018年世界盃剛剛在俄羅斯拉開大幕,我們不妨也跟隨文學大師屠格涅夫的腳步,穿越時光,去風光優美的俄羅斯鄉村看一看。

伴隨一位獵人的狩獵活動,屠格涅夫描摹了19世紀的俄國大地,那裡的風景詩意、優美,那裡的人民的淳樸、勤勞。

「天空時而布滿疏鬆的白雲,時而有幾處突然晴朗了一會兒;於是從散開的烏雲中間露出一小塊藍天,它明朗可愛,宛如美麗的明眸。」屠格涅夫筆下一切詩意盎然,連託爾斯泰都曾讚嘆說:「只要他描上三筆兩筆,自然景物就會冒出芬芳。」

萬水千山走遍

豆瓣評分:9.0

作者: 三毛

對於三毛來說,遊走世界好像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宿命,也總有人想去或正在踏訪她足跡所至的地方。

荷西去世,短暫的安定後,三毛再次踏上旅程,這次她選擇遊歷中南美洲。墨西哥之行、宏都拉斯之行、巴拿馬之行,儘管內心依舊悲傷,遠走還是給了三毛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和力量。

而萬水千山走遍,深藏三毛心底的卻是對故鄉的深深眷戀。

相關焦點

  • 一本寫於南極的書‖大冰《好嗎好的》,去最冷的地方寫最暖的故事
    2016年1月5日,微醺,我發微博:想去往一個遠在天邊的地方,喝點兒燒酒,寫點兒文章。2016年1月6日,酒醒,我發微博:我說我想去往一個遠在天邊的地方,喝點兒燒酒,寫點兒文章……結果一堆人留言說,有本事你去南極寫下一本書啊……哈,南極是吧,好嗎好的。
  • 多麗絲·萊辛:我現在談論的是還沒有寫出來的書,是無法製作一本書...
    有一群人通過別的聯繫渠道去過辛巴威,深入到草根階層。他們報導說,不像別人報導的那樣,那些村莊,有很多聰明人,有退休的教師,有休假的教師,度假的兒童,以及老人。我自己花錢做了一個小小的,關於當地人想讀什麼書的調查,結果與我原來不知道的瑞典的一個調查相同。
  • 《讀懂一本書》樊登私藏讀書法,書都不會讀,你還想要什麼成功
    作者樊登在書中就建議大家去閱讀與自己實際水平相當的書或略微高過自己實際水平的書籍。如果一個書的作者知識水平還不如你,那麼你讀他的書就會覺得太簡單,不會產生心流。同樣,如果一本書的作者內容寫得太過專業深奧,遠遠超過你的認知範圍你讀不懂,更不會產生心流。
  • 一本書是如何寫出來的?
    而他們之所以能夠揮揮灑灑寫出一本又一本的文學著作,更多的是出自興趣和熱愛。既然不能賺錢,對寫作也沒有興趣,為什麼當下還有很多人爭先恐後的去出版自己寫的書?因為對於普通人的我們來說,不論是在生活還是職場,寫作都是當下社會生存必不可少的技能。
  • 想當編劇看什麼書?5本書教你怎麼寫劇本
    如果你是個喜歡寫小說的,或者想發展成為編劇的,這5本寫作的書就肯定聽說過,但是否加進書架中,或者閱讀過,就不一定啦。調侃的話常說,教人發財的書往往都是那些非百萬富翁的人寫出來的,但教人寫作的書不一樣,很多都是真正的行業內經驗老手編寫。前輩們已經給你總結了經驗,剩下的就讀吧!
  • 整理是一門心學—《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讀書筆記
    整理是一門心學,由外及內進而達成內心的平靜。最近在讀的書是日本作家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說來這種書,基本都是日本人在寫的居多,很少見中國作家寫類似主題的書。這本書是本年度我在kindle上閱讀的第7本書,之前大學的時候,法制史教授苗鳴宇推薦過一本書斷舍離,看起來還不錯,所以作為同一主題的閱讀,把這本書簡單翻看一下。用一句話概括這本書,我覺得可以歸結為一句話——整理是一門心學。整理就是留下能夠令自己怦然心動的東西,讓自己處在一種時刻舒服舒適舒心的環境中。
  • 有沒有一本書,影響到你的人生觀?
    這本書的書名就有一種輕鬆幽默的調侃,但它卻是一位抑鬱者患者所寫,作者用一種風趣的語言風格記錄自己所經歷的事情。她告訴自己,自己很勇敢,她把病魔比喻成戰鬥,每次戰勝病魔就是贏得一場戰鬥,慢慢的變得更加強壯。正如我們遇到難題一樣,每次克服困難就會使自己更加堅強。因為作者自己患有抑鬱症,快樂會遠離了她,所以只能自己從生活中尋找讓自己開懷大笑的東西。其實自己能夠使自己快樂起來也是一種強大的能力。
  • 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又想快速記住一本書?這四招幫你搞定
    我們普通人沒有錢鍾書的這種照相機似的記憶,讀過的書往往隨時間的流逝而忘記了,那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們將讀過的書變成我們自己的收穫呢?日本書評作家印南敦史在他的《快速閱讀術》一書中給了我們答案。但你要問我具體特別在哪裡,一時半會還真說不上來,原因就是當時沒有及時記錄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說得一點都沒錯,不要太自信於自己的記憶力。寫下來之後我們不僅可以細品,還可以加深記憶,不害怕遺忘,因為我們進行了摘錄。
  • 《神奇飛書》假如我的人生是一本書
    導語《神奇飛書》是由一本本神奇的飛書組成的,而那些神奇的飛書,則是由一個個人的人生編纂而成的。在一個神奇的圖書館裡,每一本書都是由人變成的,而那本書裡面記載了一個人的一生。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記錄在書上的人,比如一些人物列傳等等。
  • 【福利】總有一本書,你的書架上沒有
    我寫本書的目標之一就是當年輕的初學者想進行深度學習時,能在本書中找到足夠的學習資料,這些學習資料能幫助學生和老師理解什麼是EV3程序以及如何使用它。第二本:樂高機器人EV3設計與競賽指南2--玩轉FLL競賽中我的模塊
  • 如何1小時閱讀一本書?
    需要思考,你讀這本書的目的或目標是什麼?或者你想要解決什麼問題?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做個實驗:直接閉上眼睛,想一想,你所處的房間(環境)有多少藍色的物體?然後睜開眼睛,環顧四周查找一下,再閉上眼睛,數一數有多少藍色物體?結果顯而易見,有目標的去做一件事,會比沒有目標,效果要好的多。所以閱讀一定要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 「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完一本書了」
    我們總是帶著太過蓬勃的激情去買書、列書單,卻至今沒有解決半途而廢的問題。所以,在今年423之前的一周,我們選擇開啟了一個有實驗性質的項目:徵集50位有讀書的想法,卻因為沒決心、沒時間、沒機會等原因擱置了的朋友,由看理想寄送給每人一本書,在線監督他們在4.15-4.21這一周的時間裡每天看書,並提交讀書筆記。
  • 看完《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實在沒辦法,不是所有書都有用
    雖說今天用不著明天應該也用不到,專家說什麼東西多久沒用過沒看過就該丟了,但是我這個人有一點很奇怪,夜深人靜睡不著時,靈光一現會突然想到某一本書或是某一件事物就非要翻箱倒櫃把它找出來拿在手上翻看一番不可 ,算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怪癖來著。
  • 看書時候覺得有道理,書一合記不起來了,4個辦法教你讀懂一本書
    你有沒有出現過讀完一本書感覺很迷茫的狀態,不知道這本書到底講了寫啥?下述的情況你是否遇到過呢?原本你計劃在周末讀一本書,但是在讀書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有很多的詞語你不懂它的意思,於是你就去查字典,結果時間浪費了一大半,最後啥也沒讀懂。
  • 《快速閱讀術》:一天讀完一本書的秘訣,你想不想學
    你讀一本書需要多久?一天,兩天?或者一個星期,甚至是一個月?有人說一本書讀多久取決於書的厚度,誠然,書的厚度會直接影響閱讀時長,但書的厚度是由作者決定的,不是由讀者決定的,對讀者而言,要在短時間內讀完一本書,唯一的方法是提高閱讀速度。那麼,如何提高閱讀速度呢?
  • 高效閱讀一本書,有方法有技巧,做個「文化人兒」
    我相信很多人還是想要認真地讀一本書,但是奈何沒有時間,浮世喧囂誘惑太多,無法沉下心來,往往翻幾頁不知道在看什麼,或者迷迷糊糊翻了一本書,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故事。也許別人問你:「你看過這本書嗎?」你很想回答:「看過」,但實際你不知道看了什麼。我從閱讀日本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受益良多,結合自己的方法,以下是我覺得閱讀一本書有效的方法。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時究竟該如何做筆記
    作家李敖曾經公開過自己讀書的方法,他讀完書,會把有用的部分給剪下來,倘若一頁書兩面都有有用信息,他會提前複印一份,把這些有用的東西貼在一個筆記本裡,寫上標籤,日後用著的時候,只要檢索信息就可以了。其實記錄下來的目的,就是為了節省大腦的空間,不然你總要利用一部分腦力去記錄這些東西,費時又費力。
  • 《讀懂一本書》:用樊登老師的方法,你也可以讀懂所有書
    當我們沒有積累的時候,先去大量學習,接收理解之後,再去判斷。讀書誤解二:書必須從頭讀到尾。世界上很多事情都符合「二八定律」,一本書的構成也是,很多人讀書之所以慢還沒有收穫,就是因為沒有掌握一本書的精華,僅僅是從頭讀到尾。我看了很多高效學習法的筆記,都倡導一本書不要從頭讀到尾,而是先看目錄,對這本書的整體有一個了解,然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部分。
  • 買了書又讀不完?比讀完一本書更有用的,是拆掉它
    喜歡聽書愛學習的你,手機裡是否也還有囤著其他的課程,家裡也有很多藏書呢?可是工作忙、家務忙、帶孩子忙,忙的連自己休息放鬆的時間都沒有,哪有那麼多的時間去讀書呢?那些未讀書和課,變成了未完成的任務,看到會不時自責一下。而我分享這本書正是適合那些買了書讀不完,而心懷愧疚的人。
  • 南懷瑾老師:我的著作裡重點是這幾本書,有沒有好好讀過
    我活到九十多歲,一輩子都在找,也沒有看到過仙佛。那麼有沒有這回事啊?有,但是找不到。仙佛之道在哪裡?今天正式告訴大家。我的著作很多,大家要學修養身心,重點是兩本書,請諸位聽清楚,一本是《論語別裁》,講聖賢作人、做事業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