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濃縮的概念:交互是什麼?交互的本質及如何理解

2020-12-1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 交互,interaction。
  • 用戶互動設計:User Interaction Design(UID)

這個詞,相信很少人會聽說過。當然,也沒有很系統的聽說過UID.而大多的UID的理解,可能也只是User Interface Design。也許是我們中國人天生英文水平不高。也許,我們在工作中很容易的認為交互其實也是界面Interface的事。故然,這個UID就自然的被忽視。更或許,從公司的角度也沒必要再單獨去明確這一職能。直接將這一切要麼歸為產品去考慮,要麼歸為界面去考慮。而有些像BAT的大公司,也直接歸為UED去考慮即可。所以,我們常見到,有些公司,產品來負責了交互。有些公司,則是UI拿下了交互。還有些所畏BAT的大公司。則是將界面與交互歸為了UED。但本身卻將UED的本質,用戶體驗,交給了產品。所以,職能相對混亂。

記著上篇文章中,我有談及,我會針對UI,UID,UED(UXD)來一步步說明這些慨念。以幫助大家在工作中能階斷性的清晰環節關係。從思維上更透晰。

 

那,說了這麼多開場白後,我是不是應該繼續說明一下什麼是交互的本質?

交互的本質是:

在使用一種產品或東西的整體過程。而無論這個使用行為是有無目的導向。本身這個過程,即是交互的本質。而任何一個交互的過程中必定存在交互對相,及交互的媒介

當然,說到這裡。如果你已經秒懂了,那麼恭喜你,下邊的學術內容你完全可以不用看了你有非常好的頭腦。

但如果你懂了,還希望能更具體清晰的切入你的工作中。那麼,讓我來說一些我們生活中常面對的事例。同時我會一步步拆分交互的各項因素。我希望通過這個拆分的過程讓大家更清楚交互的本質。

以下文章開始轉換到學術部分。

首先這有幾個場景:

  • 第一場景:我打開電腦,打開 Word2016 開始寫文章。(估計說完這個,大多人已經明白什麼是交互,並應該如何做了)
  • 第二場景:我打開電腦,打開QQ這樣的聊天工具,跟人及群聊天。
  • 第三場景:我跟朋友打電話。

好,這是三個情景,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情景。

那麼,在我開始產述之前,我希望你們能理解另外一個基礎慨念,我們會時時用到的慨念-媒介。交互的媒介。 在上篇關於真偽UI的文章中,我產述的核心觀點是,UI是儘可能從視覺層降底用戶對產品或物件認知及學習臺階的這麼一個東西,那這個東西,其實稱之為媒介

那麼,如果要正確理解何為交互,那麼,還需要能正確的將故事合理的拆分,從而理解交互。

那我開始一步步分析上邊的情景。

1. 我打開電腦,打開Word2016,開始寫文章。

在這個平凡的故事中,會有三個主體交互環節節。

1.1 本身我打開電腦,這個就是我的行為開始

在這個環節中,我們要達到目的時,所處於的主體交互環節為:按下電源按鍵,看屏幕;而,滑鼠鍵盤等做為輔助進入環節。

1.2 再點擊圖標執行打開Word2016這個系統內的軟體,這個還一個過程

1.3 最後我開始寫文章了。這個是行為的執行目的終點環節。

在這裡,我先聲明一下哦。以下的分析過程可不那麼容易跟得上,思維與對生活細節觀察力不夠的,請直接跳過。但,以下的內容是當年我在新加坡修用戶體驗時,在交互過程一環中的必修環節。做好心理準備,那就開始看吧。

學術開始

先看行為開始的開機流程圖:讓我們將我們平常及為容易忽略的部分清晰的呈現在我們眼前。

從上圖中,按下電源開關鍵是第一個環節開始,也是我的主要載體工具。我需要打開來才可能進入這個主體系統下的某個我需要的目標工具。那在這個環節中,我在開機的過程,開機的電源控制鍵,這是我主要的交互行為節點。而看著電源打開後,進入系統的過程,我是通過電腦的屏幕在查看進入系統的過程。這個屏幕則是我與電腦在開機進入系統中的另外一個主體媒介。而相關操作的滑鼠,與鍵盤呢?當然是在這個過程中,做為輔助性的媒介存在。因為有些人開機是不需要再使用這兩東西的。而需要用也是在其它分支交互環節,如選擇系統,輸入密碼,或進入Bios,再出來重複啟動走向,總之最終目的是進入系統。第一環節結束!

是不是有點繞?我整理一下:

  • 我的電腦是我這階段交互的主體,電腦是對相。---主體交互對相
  • 開機的電源是主要的第一媒介---主要交互媒介。
  • 開機中如用到鍵盤滑鼠---輔助性交互媒介

總結:我通過控制開機鍵在與電腦硬體主機交互,交互的目標是進入主要系統。

題外話:而如果想改進這一環節,那麼在提升交互環節的效率方式手段上,也無非只能是,1,提升硬體能力來加速。2,減少多餘軟體操作環節。3,有無改變硬軟體間關係的其它模式?

然後,我們會進入第二個環節交互,點擊Word2016圖標,等待打開Word2016.

看流程圖:

Word2016本身是系統內的軟體,至於你用桌面快捷方式或其它哪種模式途徑進去,這是自個習慣的事。當然,這是這個故事行為環節,滑鼠是絕對的交互主體(雖然鍵盤也能,但大多人不會這麼做吧?),軟體就位自動展開空白頁等待我開始寫文章。此時,即第二環節結束

題外話:而如果想改進這一環節,那麼在提升交互環節的效率方式手段上,也無非只能是,1,提升硬體能力來加速。2,減少多餘渠道操作環節,如展開一個個目錄,或通過其它模式打開。3,提升系統本身效率。

這裡,我繼續整理一下:

  • 進入系統的電腦是主體交互對相。交互以變遷為系統。---主體交互對相
  • 鍵盤滑鼠則是與系統交互的媒介。---主要交互媒介。
  • 而嚴格意義上說,屏幕則淪為輔助交互媒介

總結:我通過滑鼠與鍵盤在與電腦主體系統(Win/MacOs)交互,目標是進入Word2016

然後,進入故事的最終環節,第三環節。我開始正式落筆,打字,寫文章。而Word2016本身是一個工具,同樣也是一個媒介。那麼,這時,相信大家應該同意我的交互主體應該遷移為鍵盤為重,滑鼠配合,同時,這個軟體為重要呈現方便我時時查看及做出下一步決策的主體環節吧。

那麼,這裡,我第一位心理及物理上的交互對像其實是自己,我在與自己的文章,寫的內容,思考的大腦做交互。而第一輔助交互的是我的Word2016,其次是鍵盤,再後是滑鼠。

是不是好繞?我再次整理一下:

  • 我主體的交互對相是我自己,包括自己的產出。---交互對相
  • 主體交互媒介其實這時以變遷為了Word2016.---主體交互媒介
  • 而最基礎的輸入手段則為鍵盤,其次滑鼠。---輔助交互媒介

總結:我通過鍵盤滑鼠與Word2016交互。交互的目標是寫東西把腦子裡的東西產出。但!在產出的過程中我是通過Word在與自己的頭腦交互。

---------------------學術結束----------------------

那,看完以上學術的分析,那是不是更加能對一個平常再平常不過的這麼一個故事以一個更透澈的角度來看待呢?

那,第二個場景故事中,我們的交互是什麼呢?這塊,請你自己依上邊的學術分析自個想。相信,我們的結果應該比較一致。

最後環節中,我們在通過QQ這樣的聊天工具在與另外一個人,一個信息的接受方交互

第三個情景故事環節中,同樣如此,我在通過電話,與電話另外一頭的人在交互

所以,QQ,電話,是交互的主體媒介。

其實,這樣的東西還很多,我們在用微信,微信其實也是一個媒介。而這個媒介讓我們感覺很順手順心,好用。

其實我們想想那些我們感覺特別好玩的遊戲,特別好用的工具。其實本質上都是如此,順心順手好用。能感覺達到了我們的意圖。

但是,說到這裡,已經開始要進入UED(UXD)的範圍內了。一個工具好用的本質體驗的環節。這部分我會在第三篇文章中詳細說明何為UED及,UED為什麼也被說成UXD.

這裡,我提前說明一下

產品設計的體驗層級關係:

核心層:產品本質體驗層。---這產品是為達成什麼用戶目的而生的。

中間層:產品使用過程中的體驗層。---這就是我們所有產品中的交互層。

最表層:產品的視覺體驗層。---這部分就是UI〜

用戶對產品的體驗層結構

  • 心理層結構(表/潛意識層):UI是否美觀,UI是否明晰。–UI視覺層體驗。
  • 使用體驗層:(表/潛意識層):使用是否達到目的?過程是否可以接受?–交互層體驗。
  • 期間,視覺層是第一傳遞,交互層是第二傳遞,最終產品是否能達到用戶目的則是最末層才能判斷出來的。

大量的產品是死在了第二層上。然後是第三層,最後才是第一層。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產品UI並不好看,但是很好用,用戶也能接受。而有些界面很好看,但不好用,更別說能讓用戶感覺可以達到目的啦。

我這也有個心理上體驗的例子:

我們也知道約炮軟體其實並沒有什麼用,但為什麼能相對留存久呢?也就是在於用戶在心理層上有僥倖心理。同時加上其在媒體上潛意默化的某某成功的宣傳。所以,讓用戶的心理否定延後。所以,相對來說,知道沒什麼用,但還是久留一下看看。但大多有頭腦的。基本上也在一段時間後最終放棄。

好了,交互其實還有很多的故事,我用筆寫字。我用手機的一個應用。我通過一個界面的入口進入另外一個界面。這樣的過程,即是交互的領域。哪怕只具備一個靜止的界面。

好了,本文先說到這裡,謝謝大家。喜歡,給個贊吧。

 

本文由 @szzg007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互動設計是什麼?深入分析互動設計專業,附全球互動設計院校推薦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交互設備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互動設計師就開始顯得愈發重要。據統計,即使是互動設計專業的應屆畢業生,月薪平均也在1萬以上,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互動設計師,月薪可達2萬5以上。互動設計儼然成為了設計領域一個炙手可熱的專業。那到底互動設計是什麼?哪些大學的互動設計專業最好?未來的就業前景又如何?
  • 我理解中的互動設計與淺談對蘋果產品的人機互動與其設計哲學的感受
    1.1最初的認識首先對於互動設計這門學科來說我承認在一開始我接觸他的時候,他並不像其他的例如環藝、視傳那樣容易理解,在最開始我對它的理解也只停留在界面中的一些動效的設計,現在回想起來實在是淺顯。1.2.1 互動設計概念根據我所接觸到的一些項目實踐、閱讀專業書籍和文章下面是我對互動設計的理解。設計行為有兩個關鍵的要組成:目的性和創造性,所以我們可以將設計定義為人類為解決而難題而做的有目的的創造性活動,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到設計所包含的領域十分廣泛,它貫穿在所有人造產品中,而互動設計我們則需要將他拆開來看。
  • 對話式互動設計:先了解自然對話的基礎概念
    基於谷歌對話式互動設計規範指南,本文將介紹自然對話的基礎概念和合作原則。enjoy~如今人工智慧領域相當火熱,各行各業都在布局人工智慧在各自領域的應用。對話式互動設計依附於語音識別,語音處理等人工智慧技術,在用戶體驗層面至關重要。基於谷歌對話式互動設計規範指南,本文將介紹自然對話的基礎概念和合作原則。△ 圖片來源:谷歌對話式互動設計規範指南人類所有的發明都來自於創意想法,而創意想法是通過語言交流來互相傳播的。
  • 互動設計師到底是需要做什麼?
    其實互動設計需要做什麼,會隨每個互動設計師的工作內容差異而不同,具體到每個項目也會有區別。下面分享下我是怎樣做交互,方式不一定是最合適,希望大家多指點,共同學習進步。用研組會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儘可能多的去收集信息,互動設計師也會參與分析調研,組織會議幫助用研組完善信息,我們會採取一些有趣的方式,比如一堆人在一起頭腦風暴,大家回憶各種相關的生活場景,然後把一些關鍵詞記錄下來。這一步我們的目的是要知道:用戶想要什麼?通過這些步驟我們提煉出一些最重要的功能需求,接著產品組會整理出需求文檔,設計師就位。
  • Rokid副總裁向文杰:人機互動的終極形態是腦機交互
    Rokid公司生產了智能音響的鼻祖,但是當時向文杰並沒有把它理解成是一個音響,因為它是最簡單、最自然的人機互動的方式。那未來會是智能音箱,還是一個什麼樣的設備呢?向文杰說,這就是他們一直探索的方向,「做出讓更多人更容易使用的東西,我們理解的未來是這樣的」。向文杰認為,當人跟機器交互的時候,需要輸入法嗎?
  • 智能語音交互應該如何設計?
    編輯導語:隨著亞馬遜、小米、阿里巴巴等大公司都推出了智能語音產品,智能語音互動設計成為了一個值得探索的領域。語音交互如何設計才能達到更自然的交互反饋、更好的傳達情感,這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於用戶來說,希望能與智能產品建立親切的信任感,越相處越好用。AI時代,深知我者,才能久居我心。
  • 辛向陽:交互是微觀的組織設計行為
    在本次專題訪談中,辛向陽教授分析了交互、體驗或服務等概念穿插使用的原因,及清晰界定理念對開展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您在香港理工大學成功創辦了中國首個互動設計專業。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了解並投身到互動設計領域的?請您談談互動設計在中國興起至今經歷過的各個發展階段。
  • 淺談如何從零學習成優秀的互動設計師
    二,對需求:就是產品經理來提需求,然後和他們對一遍,目標當然是能夠正確的理解並整理好這些需求,方便開展接下來的互動設計;在對之前通常會大概了解一下相關方面的知識,看看競品,準備好材料。對需求的時候,必須要搞明白的三個問題:1)為什麼要做這個?(目標)2)這個需求針對的用戶群是什麼?
  • 互動設計師修煉指南!教你從零開始成為優秀互動設計師
    方案確定下來之後還要寫一個很好地交互文檔給領導,產品,設計,開發等人一個個講明白,確保他們都懂了;2,上次設計的部分開發接近完成,要去和開發對一下效果,看看實現的如何,是否有偏差。在開發階段發現一些以前沒有想到的問題要酌情給出解決方案;3,產品上線後的反饋如何?用戶反響怎麼樣,喜歡還是罵?罵的都是哪些內容?根據數據反饋,設計的流程轉化率如何,點擊量高嗎?
  • 交叉研究視野中的信息與互動設計
    從設計學科的角度,信息設計研究的是如何呈現信息,以便於信息的受眾有效地理解信息。換句話說,有效呈現信息內容的方式以及利於信息傳達的優美、簡潔的信息環境是信息設計研究的首要內容。比如在網頁設計中,信息設計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內容的分類和組織結構,頁面的布局和層級等,頁面中的圖形和圖標等元素不僅是頁面品質的體現,也是網頁可讀性、信息可及性的基本保障。
  • 2019年度交互總結,交互圈發生了哪些大事?
    汽車互動設計的一般流程包括:需求溝通;資料調研;專家評估;用戶研究;需求及信息架構梳理;概念設計;互動設計(確定操作邏輯);視覺設計(主要為了美觀)。——摘自《怎樣做好汽車互動設計?》可是張小龍大大就說微信沒有克制這個概念,怎麼理解?「克制」的意思,是我想要,但是我控制了我自己,最終沒有去做。從張大大的演講中,我理解到,微信從來就不想加啟動頁廣告,因為張小龍覺得「微信是用戶的老朋友,如果有啟動頁廣告,就像你每次見到老朋友,都要先撕下他的面具,然後開始聊天」。
  • 什麼是設計——交互&UI
    設計活動不僅需要理解對象的期望與訴求,同時也需理解業務、技術和市場及環境限制;針對目標和賽道通過嚴密的規劃,使得內容、形式、行為能在市場中帶來更多價值。2. 設計發展從18世紀工業革命到19世紀的電氣化,再到第20世紀末的信息發展,設計一直以不同的風貌展現。
  • KuickDeal解讀:什麼叫基於客戶行為的智能交互雲
    近日,智能交互SaaS協會在京成立,協會的核心發起方KuickDeal成為了業界和媒體的關注焦點。尤其是,智能交互雲,基於客戶行為的智能交互雲,這一正在流行的新新概念,更引起了廣泛討論。有人覺得很有新意,代表了當今業界變革趨勢和客戶需求趨勢,連接交互、人工智慧、大數據。但也有人質疑,這是否是生造概念?是否是空喊?哪來的拼湊臨時概念?
  • 3D交互藝術 | 短期課程
    【短期課程】介紹iaia藝盟精品短期藝術課程
  • 人機互動過程拆解:是什麼?怎麼做?
    智能語音交互系統簡單來講:就是語音識別+語義理解+TTS雖然說的簡單,但是內部系統往往都比較複雜,每個點拆開來可能就足夠我們去研究迭代一生。為何說AI時代的重點和基礎是語音智能交互?在人工智慧時代,人們發現語音比文字輸入更能收集到有用的大量信息,這也是一種未來的主流形式。
  • 現象學講座|德莫特·莫蘭:交互主體性與文化構成
    胡塞爾還討論一種『共處的存在』(Miteinandersein),在這種存在中,我與他人相互交流,這種存在是『他我』的開放的共同體,也是轉向交互主體性維度的一種歷史現象學。」本場講座圍繞胡塞爾的「交互主體性」這一重要概念而展開。莫蘭教授討論的主要內容是,胡塞爾是如何在對自我論和同感中的他者經驗的思考上進行了拓展,並發展出一整套關於交互主體性的論述的。
  • UI互動設計培訓機構淺析UI設計和互動設計的不同之處
    什麼是用戶界面互動設計?我們經常聽說UI設計和互動設計。那麼用戶界面互動設計呢?是兩者的結合嗎?作為設計行業的新人或對設計有一定熱情的人,理解不同設計術語的定義真的很頭疼。別擔心,今天上海非凡教育UI互動設計培訓班會在很多方面對這兩者進行比較,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兩者個關係圖:從上圖可以看出,UI互動設計實際上是UI設計和互動設計的結合。但是具體的區別是什麼,讓我們來看看兩者的比較吧!
  • 交互的學習與應用指南
    如果說刀工、火候、調味是要輸出的硬技能,則對食材的理解、烹飪工序、料理的認知就是交互的軟技能;它們就像是交互思維一般,可見其核心的價值作用,同時也能反映出互動設計需要不斷的摸索、實踐和創新,才能誕生足夠好的「菜餚」。這樣是否可以更容易理解交互呢?這裡多嘴說一下「交互思維」,交互思維到底是什麼呢?
  • 人機互動的內容有哪些_人機互動主要研究什麼
    打開APP 人機互動的內容有哪些_人機互動主要研究什麼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3-31 14:12:13 友好人機互動界面的開發離不開好的交互模型與設計方法。因此,研究人機互動界面的表示模型與設計方法,是人機互動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   可用性分析與評估(Usability and Evaluation)   可用性是人機互動系統的重要內容,它關係到人機互動能否達到用戶期待的目標,以及實現這一目標的效率與便捷性。
  • 新交互時代:自然用戶界面中的「自然」到底是什麼意思?
    本文作者根據自己在人機互動領域研究的經歷,以及從同行那裡得到的許多啟發,聊聊對自然用戶界面的看法。常見的理解不管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談到自然用戶界面,人人心中都有一個或清晰或模糊的理解。這些形形色色的理解都各有各的道理,但往往又有不盡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