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越來越多的人是「上熱下寒」體質,該如何調理?

2020-12-20 三九養生堂

現在的人多是上熱下寒的體質,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這是什麼樣的體質,就是說上半身是容易上火,下半身是有體寒的症狀,如手腳冰涼,這個是很多女性的一個身體現狀,出現這樣的體質跟平時的生活習慣是有很大的關係。

上熱是因為平時的飲食以及作息非常的不好,偏重口味,喜歡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這些都是屬於熱性,食用之後是互使得非常多的熱毒進入身體,加重身體的負擔,這些熱毒在體內是難以排出的,就會在體內造成淤堵,使得代謝能力下降,那身體就會出現一些異常,特別是皮膚,會出現長痘、長斑、面色暗沉等情況。

下寒就是手腳冰涼,很多女性都會有這樣的情況,這個是因為平時不注意保暖,貪吃涼食,導致寒氣入體,堆積在體內,尤其是下半身的位置,因此這類女性是很容易出現痛經的情況,並且下半身也容易肥大。那對於這些情況的出現,在生活中就需要及時的調理。

如何調理上熱下寒的體質?

病從口入,那在飲食上面就需要注意,少吃重口味的食物,以及一些生冷的食物,多吃點清淡、溫和食物,來緩解身體上身熱,下身寒的症狀,每天的飲食要規律,一日三餐,不要飢一頓飽一頓,八分飽最好,要注意羊肉、辣椒等食物對於這類體質來說是發物,最好是不要吃,麵食、米飯、銀耳、蔬菜等,是首選,是可以調理身體的,對健康是有利的。

在作息上面也是需要注意,不要熬夜,現在的人每天都會很晚才睡覺,經常熬夜是會使得體內的各個方面都會受到影響,內分泌出現失調的情況,進而就會導致免疫出現下降,容易受到一些外在病菌的入侵,會加重上熱下寒的症狀,因此每天必須要早一點休息,讓身體各處都得到一個充足的休養,是可以提高體內代謝和排毒的能力,減輕身體的負擔,進而緩解上熱下寒的症狀。

飲食和作息調整了之後,還有運動不能忘,生命在於運動,每天要有足夠的運動量,可以選擇跑步、遊泳、跳舞等等,這些運動是可以使得全身的血液都得到一個很好的循環,促進了體內的新陳代謝能力,減少一些淤堵的情況,同時還能釋放我們身體的壓力,並且多運動是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可以大大的減少一些疾病的發生,對於體內有熱毒或是有寒症的,都是有很好的調理作用的,因此,每天運動是不可少的。

上熱下寒的體質,若是不及時的調理,就經常會出現口腔潰瘍、牙齦出血、腿部關節冷、渾身無力等情況,不利於身體健康,在平時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調理,從各個方面著手,飲食、作息、運動,是一樣都不能少的,特別是女性朋友需要注意,男性朋友雖然也會有,但多數是女性會患有這樣的體質,需要重視。

相關焦點

  • 嘴裡上火長瘡,腿腳卻像個冰疙瘩,上熱下寒體質到底如何調理?
    上半身在被熱折磨著,牙齒、嗓子不間斷地疼痛,時不時地還在長出潰瘍,臉上有痘痘。下肢又是比較寒涼的,一到冬季更是像冰疙瘩一樣沒有溫度,腿腳還會有點臃腫。上熱下寒,說的就是這一類的人。所謂的「上熱下寒」,也就是身體內的寒熱之氣得不到疏通,心火降不下來,腎水又送不上去,長此以往,一熱一寒就不斷折磨著身體。現在人表現出上熱下寒體質的人也比較多,多以女性為主,原因也非常簡單。人到中年後,可能會發現體質在不斷變差,經常便秘,睡不著覺之類的。
  • 上熱下寒體質的人,一喝溫性中藥就出現上火、煩躁,原因是什麼?
    上熱下寒體質本來就是身體陰不能涵陽所導致的,所以喝溫性藥更是陰不能涵陽,所以才會導致上火!其實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從產生的原因、調理的方法以及平時應該如何正確的保養上面談一談自己的理解!我們從中醫的角度上面來說對於上熱下寒的體質是不可以喝溫性類的中藥。因為溫性類的中藥會引動上面的熱進一步的進行上浮,上浮到上焦心肺或許就會引起口腔的口舌生瘡,口腔出現潰瘍,非常容易導致自身的情緒不穩或者是激動,上升到頭部或許就會出現耳鳴。
  • 這種體質該如何調理?了解下
    下面這個圖片就是每個人的體質分類,大家也可以根據這個症狀來判斷一下,就能夠知道自己到底屬於什麼體質了,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特別明顯的症狀,有的人可能出現了多種體質,比如說那種四肢冰涼,但是卻總是愛上火的人,那這類人到底是陰虛體質還是陽虛體質?該如何調理?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 上熱下寒體質都有這些症狀表現
    其實是陽氣在下部,自下而上溫煦全身,陰液在上部,自上而下灌溉全身,也就是我們的心火往下走,溫暖下半身,腎水往上走,滋潤我們上半身。這樣我們身體才會陰陽平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心腎交融,水火既濟。而上熱下寒,就是上面的火上不去,下面的水上不來。整個人不是一套有序的系統,熱的熱,寒的寒。
  • 改善現代人「上熱下寒」體質的5個方法
    人一思考,能量即積聚到頭部,想得多總伴隨著焦慮,緊張,心火就一直騰騰在上。運動得少,身體的循環能力差,加上吃得寒涼,穿得少,脾腎陽虛,那麼下焦就會越來越寒。而脾胃,因為過度的思慮,因為吃得太撐也太粗速,承擔了太多的負擔,人人都有一點脾虛,脾胃代表的中焦,也相對運化的弱一些。減弱了身體上焦和下焦的運動。於是,現代人都有一點上熱下寒。
  • 怕冷卻又經常上火,身體「上熱下寒」是怎麼回事?怎樣調理?
    從中醫角度來分析,我們將既怕冷又容易上火的體質稱為外熱內寒體質或者上熱下寒的體質,很難想像體寒和火熱這兩種體質會出現在同一個人的身上,那麼,這種「上熱下寒」的體質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而上熱下寒的問題就出在中焦脾胃之處,脾胃位於人體正中部位,這裡不通暢,導致下肢陰盛,上肢虛陽,上下無法調和,這就造成了上熱下寒的體質。上熱下寒體質表現較為複雜,常常難以準確判斷,大家可以通過觀察舌頭來檢查身體狀況是否出現了上熱下寒。伸出舌頭看一下,如果發現自己的舌頭舌尖很紅,但舌根發白,舌苔厚重,說明自己屬於上熱下寒的體質。
  • 現代人常見「上熱下寒」 是啥病?別慌,教你4招補陽氣、散寒氣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許多人都面臨著生活與工作的兩座壓力「大山」,越來越多的人身體是處於亞健康狀態,就是一種沒大病大痛,但卻小毛病不斷地一個「灰色地帶」,生活在現代的我們這種狀態有一種病可以基本概括:上熱下寒。
  • 經常屁股涼、愛上火,或不僅是上熱下寒那麼簡單,怎麼調理好?
    現在一天比一天冷了,但一到冬天,很多人是很怕冷但又特別容易上火,特別是自己的屁股好像一直都是冰涼的,有的人是手腳全身都涼,有的人是身體涼還愛上火,尤其是對很多女性來說,這種現象可能更常見。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如何改善,讓自己的屁股暖起來、身體暖起來呢?
  • 「百病從寒起」,寒氣體質的人,身體常有五種表現,試試腳底調理
    「百病從寒起」,寒氣體質的人,身體常有五種表現,可從腳底調理。現在的人越來越有點「寒氣體質」的趨勢,或者說「陽虛體質」,這兩種說法有點細微的差異,但基本可以當做一個方面理解。所謂「寒氣體質」,主要就是因為身體比較缺乏「陽熱」,從而呈現為陰寒的、活動減少的狀態。
  • 寒、溼、相火不藏,這三種體質的人,該如何根據五運六氣調理體質
    萬物生長靠陽光,但是陽光要能被植物吸收,藏到它的根裡,種子裡,才算有用的熱。如果熱不能封藏進來,就會泛濫成災,像雷射一樣,那是一種武器,傷害非常大。相火之氣不能下降,就會上衝。上衝之後,火克肺金,導致肺的病變。也就是說,三種人最容易得病:寒、溼和相火不藏。
  • 如何調理自己的體質
    上期我們發過一篇《分辨你是何種體質》,請大家對號入座,那麼我們今天來談一談該如何調理自己的體質一、陰虛體質日常調理:避免熬夜和劇烈運動,鍛鍊時控制及時補忌食 生冷性寒食物,如藕、梨、西瓜、黃瓜、 蘿蔔等。
  • 百病寒為先,體質偏寒的人,往往會有3種表現,3個方法可調理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非常怕冷,經常手腳冰涼,面色蒼白,這一類人就是我們所說的體質偏寒的人。俗話說:「十病九寒」、「百病寒為先」。寒性體質的人,大多時間手腳冰涼,尤其害怕冬天,相對來說女性體質偏寒的比較多一點。
  • 該如何調理?
    其實這是一種比較複雜的體質,屬於外寒內熱型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體質,這種體質的人該如何調理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一個問題!身體不僅怕冷,還容易上火,這是咋回事?而且像這種體質的人群,還有一個症狀是非常明顯的,可以通過舌頭看出來。一般來說這種混合體質的人,舌頭的舌尖會發紅,而且舌幹舌苔發白,這是典型的上熱下寒體質。從中醫上來講,心主火,上半身屬陽,胃主水,下半身屬陰,心火藉助胃氣而下降,胃水藉助心火而上升,這樣陰陽相結合,才能夠達到體內的陰陽平衡。
  • 你的體內是寒多還是熱多,怎麼才能辨別?方法教你,讓你快速明白
    每到冬天的時候,有些人就會很怕冷,手腳總是冰冷的,對於這樣的情況,很多人都解釋說自己是偏寒體質。確實會存在這樣的情況,體內的寒氣過重,就會讓人很怕冷。有偏寒體質,也就會有偏熱體質,這類人就很容易發生上火的情況,體內的火氣就會比較旺盛。
  • 痰溼體質如何調理比較好
    那你知道該怎麼保養自己的身體,痰溼體質就是一種不健康的身體狀況。春季的時候身體最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毛病了。究竟該怎麼調理痰溼體質,痰溼體質的表現有哪些,痰溼體質是如何形成的,感興趣的來了解一下。怎麼調理痰溼體質痰溼體質也可以稱為遲冷質,通常是因為飲食不當或疾病而致。
  • 怕冷,手腳經常冰涼,但又容易上火,屬於什麼體質?怎麼調理?
    手腳冰涼但是卻容易上火的人屬於「上熱下寒」的體質,中醫上具有這種體質的人通常就會表現出怕冷、易上火的症狀。這種體質如果調理不當,就會導致腹瀉不止、咽喉腫痛、四肢發冷,對患者的身體影響是很大的,上熱主要原因是由於心火上升,胃氣下降,導致人體內的陰陽失衡,多餘的熱氣就會表現出來;下寒則是因為因為胃氣下降,影響腎臟的精氣,導致精氣不斷流失,患者就會表現出手腳冰涼的症狀。
  • 什麼是「痰溼」,痰溼體質該如何調理身體
    痰溼是中醫病症名,指人的體質的一種症狀。亦稱為遲冷質,多由飲食不當或疾病困擾而導致。痰溼體質的人多肥胖痰溼體質日常調理1.加強運動痰溼體質者日常應該堅持鍛鍊增強身體機能痰溼體質者應逐漸減少睡眠時間(標準睡眠時間即可),日常多進行戶外活動,曬曬太陽使得身體機能活起來。4.保暖溼遇溫則行,遇寒則凝。寒涼的天氣不利溼在體內運化,常傷及脾胃,因此痰溼體質在寒涼的天氣症狀較為明顯。
  • 為什麼:你上熱下寒、大腹便便、婦科不好...原來是因為這......
    很多人粉絲留言,我是上熱下寒體質我說:你不僅上熱下寒、大腹便便、婦科也不會太好實際上你也不是什麼上熱下寒體質,你只是帶脈不通、腹部不通而已!敲帶脈吧。根據經絡分布的規律,腹部有7條重要的經絡經過(六條陰經和一條任脈),是先天最容易寒凝的地方。中醫認為:陰屬寒,寒則凝,凝則結,結則聚,聚則不通,不通則痛。腹部寒涼是導致腹部肥胖、經絡堵塞的最大原因。
  • 如何判斷自己是什麼體質及調理方法
    自己怎麼判斷自己是什麼體質呢?怎樣是陰虛?怎樣是陽虛?什麼是寒性體質?什麼為熱性體質。該怎麼樣調理正常體質:膚色潤澤,唇紅潤,精力充沛,飲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淡紅,脈和緩。患病較少,抵抗力較強,耐寒熱,不需進補,食療或進緩和的平補之品,多喝水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 痰溼體質的人如何調理身體?
    痰溼體質的人是比較常見的體質類型,當*臟腑、陰陽失調,氣血津液運化失調,易形成痰溼時,便可以認為這種體質的人為痰溼體質,那麼痰溼體質的人如何調理身體?本文就是中醫關於痰溼體質調理方法的介紹,具體調理方法如下:(1)痰溼體質的*徵特點:形體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懶動、嗜睡、身重如裹、口中粘膩或便溏、脈濡而滑、舌體胖、苔滑膩。若病則胸脘痞悶,咳喘痰多;或食少,噁心嘔吐,大便溏洩;或四肢浮腫,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渾濁;或頭身重困,關節疼痛重著、肌膚麻木不仁;或婦女白帶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