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冷卻又經常上火,身體「上熱下寒」是怎麼回事?怎樣調理?

2020-12-23 中醫科趙曉峰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接觸到這樣一類人,他們平日裡比較怕冷,比如才剛進入11月份,每晚睡覺就已經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了,比起旁人,他們更容易因氣溫驟降而感冒,看上去是典型的寒性體質,然而,如果讓他們吃一些熱性去寒氣的食物滋補身體,他們又很容易上火,這是什麼原因?其實,人的體質和膚質一樣,有時候並不是單一性質的,就拿我們面部的皮膚來說,有些人屬於乾性皮膚,有些人屬於油性皮膚,這些都可以通過單純的補水或者去油來改善,但混合型膚質的護理就顯得困難許多,採用單一的方法進行護理,則會加重其中的一種症狀。

從中醫角度來分析,我們將既怕冷又容易上火的體質稱為外熱內寒體質或者上熱下寒的體質,很難想像體寒和火熱這兩種體質會出現在同一個人的身上,那麼,這種「上熱下寒」的體質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上熱」又稱為外熱,這是一種身體虛熱的表現,上熱帶來的主要症狀包括容易長痘、眼睛乾澀眼屎較多、容易流鼻血、容易出現口腔潰瘍以及牙齦出血等症狀。而「下寒」又稱為內寒,主要是因陽氣不足,體內寒溼過重導致,下寒帶來的主要症狀有,手腳冰涼、腰酸腿疼、大便稀、痛經等。人體講求陰陽平衡,心火向下,才能夠驅散寒冷,腎氣向上,才能滋養全身,真正達到陰陽兩相和的效果。而上熱下寒的問題就出在中焦脾胃之處,脾胃位於人體正中部位,這裡不通暢,導致下肢陰盛,上肢虛陽,上下無法調和,這就造成了上熱下寒的體質。

上熱下寒體質表現較為複雜,常常難以準確判斷,大家可以通過觀察舌頭來檢查身體狀況是否出現了上熱下寒。伸出舌頭看一下,如果發現自己的舌頭舌尖很紅,但舌根發白,舌苔厚重,說明自己屬於上熱下寒的體質。

上熱下寒的體質該怎樣調理?

若想有效改善這種上熱下寒的複雜體質,保證身體血液循環通暢是非常重要的,血液循環能力差,寒熱無法進行交匯中和,那麼人體就會一直處在這樣失衡的狀態之中。在這裡,介紹3種方法,可以幫助調理上熱下寒的體質。

1. 堅持食用枸杞

枸杞是一種性質溫和的中藥材,堅持吃枸杞,既能夠起到滋陰養腎,補陰虛,又能夠避免上火,補充陽氣不足,尤其在冬季氣溫較低的時候,每天泡一杯枸杞茶喝,堅持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自己手腳冰涼的症狀有了顯著改善,口腔上火的症狀也很少出現了。

2. 每天按摩腹部

堅持按摩腹部可以增強我們的脾胃功能,緩解脾胃失調造成的氣血淤積,中焦暢通了,則上下兩通,達到陰陽調和的效果。

3. 泡腳水裡加花椒

泡腳是我一直推崇的簡單、有效的養生方式,堅持泡腳的人,血液循環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而針對上熱下寒體質的人,我建議大家在泡腳時加入一些花椒,這樣可以起到更好地促進血液循環效果,加快寒氣上升,以達到中和體內火氣的效果。

具有上熱下寒體質的人,日常飲食也是非常重要的,避免過多食用刺激腸胃的食物,比如冷飲、海鮮、特別辣的食物等,多吃一些溫補的東西,脾胃保養好了,體質就可以得到改善。

相關焦點

  • 經常屁股涼、愛上火,或不僅是上熱下寒那麼簡單,怎麼調理好?
    現在一天比一天冷了,但一到冬天,很多人是很怕冷但又特別容易上火,特別是自己的屁股好像一直都是冰涼的,有的人是手腳全身都涼,有的人是身體涼還愛上火,尤其是對很多女性來說,這種現象可能更常見。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如何改善,讓自己的屁股暖起來、身體暖起來呢?
  • 怕冷,手腳經常冰涼,但又容易上火,屬於什麼體質?怎麼調理?
    手腳冰涼但是卻容易上火的人屬於「上熱下寒」的體質,中醫上具有這種體質的人通常就會表現出怕冷、易上火的症狀。這種體質如果調理不當,就會導致腹瀉不止、咽喉腫痛、四肢發冷,對患者的身體影響是很大的,上熱主要原因是由於心火上升,胃氣下降,導致人體內的陰陽失衡,多餘的熱氣就會表現出來;下寒則是因為因為胃氣下降,影響腎臟的精氣,導致精氣不斷流失,患者就會表現出手腳冰涼的症狀。
  • 嘴裡上火長瘡,腿腳卻像個冰疙瘩,上熱下寒體質到底如何調理?
    上半身在被熱折磨著,牙齒、嗓子不間斷地疼痛,時不時地還在長出潰瘍,臉上有痘痘。下肢又是比較寒涼的,一到冬季更是像冰疙瘩一樣沒有溫度,腿腳還會有點臃腫。上熱下寒,說的就是這一類的人。所謂的「上熱下寒」,也就是身體內的寒熱之氣得不到疏通,心火降不下來,腎水又送不上去,長此以往,一熱一寒就不斷折磨著身體。現在人表現出上熱下寒體質的人也比較多,多以女性為主,原因也非常簡單。人到中年後,可能會發現體質在不斷變差,經常便秘,睡不著覺之類的。
  • 為何越來越多的人是「上熱下寒」體質,該如何調理?
    現在的人多是上熱下寒的體質,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這是什麼樣的體質,就是說上半身是容易上火,下半身是有體寒的症狀,如手腳冰涼,這個是很多女性的一個身體現狀,出現這樣的體質跟平時的生活習慣是有很大的關係。上熱是因為平時的飲食以及作息非常的不好,偏重口味,喜歡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這些都是屬於熱性,食用之後是互使得非常多的熱毒進入身體,加重身體的負擔,這些熱毒在體內是難以排出的,就會在體內造成淤堵,使得代謝能力下降,那身體就會出現一些異常,特別是皮膚,會出現長痘、長斑、面色暗沉等情況。
  • 上熱下寒體質的人,一喝溫性中藥就出現上火、煩躁,原因是什麼?
    上熱下寒體質本來就是身體陰不能涵陽所導致的,所以喝溫性藥更是陰不能涵陽,所以才會導致上火!其實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從產生的原因、調理的方法以及平時應該如何正確的保養上面談一談自己的理解!中醫則認為上熱下寒主要是由於下焦肝腎陽氣比較弱,從而導致剩餘的陽氣被逼而走上焦進而導致上熱下寒體質的出現,一般情況下中醫對於上熱下寒的病人其實都使用了具有調和作用類的方劑。
  • 夏季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體質都有這些症狀表現
    一邊上火一邊怕冷,其實這是上熱下寒的表現如果你有甲狀腺腫大的問題,並且氣鬱的指數挺高,但又容易拉肚子,小腹摸起來也常常是涼的……如果你臉上容易長痘,但其實你還常常手腳冰涼……如果你是個容易急躁焦慮的人,同時還會腰膝酸冷……
  • 身體不僅怕冷,還容易上火,這是咋回事?該如何調理?
    當然天生不怕冷的人是熱性體質,他們一般活力四射身體內的陽氣比較充足,而天生怕冷的人是寒性體質,體內的陽氣比較少,陰氣比較重。但是在生活當中卻有這樣一類人,他們不僅怕冷,而且平常都是四肢冰涼,遇到特殊情況的時候,卻非常容易出現上火的現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現代人常見「上熱下寒」 是啥病?別慌,教你4招補陽氣、散寒氣
    一位叫珍珍的女性讀者跟妙姐抱怨:「不知道是不是經常熬夜加班的原因,嘴巴上火潰瘍還牙痛,以為是上火,但平時坐久了還手腳冰冷整個人好像很畏寒,我簡直就像臺內部零件已經亂七八糟的『工作機器』!」其實,這是體內寒熱錯雜的表現,中醫一般稱之為上熱下寒。上熱下寒是指患者在同一時期,上部有熱證,下部有寒證的情況。上熱下寒體質有什麼症狀?現代人經常熬夜,又愛胡吃海塞,什麼甜的辣的、油炸的膨化的都愛吃,又不愛運動,經常久坐,造就了許多現代人上熱下寒的病症。那上熱下寒有什麼具體的症狀呢?
  • 上熱下寒愛上火,如何把旺盛的火氣,變成你的元氣?
    最近天氣熱了,很多人卻變得怕冷了。群裡就有這樣的小夥伴一邊上火一邊怕冷。其實這是上熱下寒的表現。這樣我們身體才會陰陽平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心腎交融,水火既濟。而上熱下寒,就是上面的火上不去,下面的水上不來。整個人不是一套有序的系統,熱的熱,寒的寒。其實你不缺陽氣,只是沒有在恰當的位置上。我們把氣血變成了火氣,而沒有變成元氣來好好滋養我們。
  • 改善現代人「上熱下寒」體質的5個方法
    尤其是現代白領常會在集中精力工作幾小時後覺得四肢冰冷、頭腦發熱、眼睛乾澀等狀況,也就是出現"上熱下寒"的狀況。以下給大家分享「上熱下寒」的症狀以及對治方法供大家參考——人一思考,能量即積聚到頭部,想得多總伴隨著焦慮,緊張,心火就一直騰騰在上。運動得少,身體的循環能力差,加上吃得寒涼,穿得少,脾腎陽虛,那麼下焦就會越來越寒。而脾胃,因為過度的思慮,因為吃得太撐也太粗速,承擔了太多的負擔,人人都有一點脾虛,脾胃代表的中焦,也相對運化的弱一些。減弱了身體上焦和下焦的運動。於是,現代人都有一點上熱下寒。
  • 既怕冷又怕熱?多半是「脾虛」引起的,脾虛百病起,要儘早補脾
    有些人對熱比較敏感,天氣一熱,他們就受不了了,特別怕熱。大多數人要麼怕冷,要麼怕熱,但是還有部分人,既怕冷又怕熱,這是怎麼回事?是身體出了什麼問題了嗎?既怕冷又怕熱是為什麼?是身體出了什麼問題嗎?既怕冷又怕熱,這是你體內臟腑功能低下的一種表現。
  • 不補身體虛,一補就上火,上熱下寒的人,這樣做既通又補,火氣變元氣!
    明明覺得自己上火了,可是卻大便洩下清稀便溏、雙腳發冷、腰膝酸冷。整個身體完全是冰火兩重天。其實這種就是我們中醫裡面常見的寒熱錯雜,上熱下寒。人體內的陰陽總是平衡的,當平衡狀態被打破時,就變成了病理狀態,上熱下寒就是其中一種平衡被破壞的狀態。
  • 手腳冰涼,卻總是愛上火,是咋回事?這種體質該如何調理?了解下
    對於經常減肥的人來說,可能聽說過易胖體質和易瘦體質,這兩者有很大的差別,有的人狂吃不胖,有的人吃一點就長肉,這就是體質不同所造成的,要想改善,就要改善自己的體質。當然在中醫上,要想緩解一些問題,首先中醫也需要先判斷一下,你到底是什麼體質的人,這樣才能給你開一些合理的藥物來進行調理,否則只會使症狀加重。
  • 上邊痘痘、咽痛;下邊酸冷、洩瀉;屬於上熱下寒,有4種方式調理
    上熱下寒是怎麼形成的坐臥之間,陽氣不能生發,陰氣就在下面堆積,便在身體下肢形成深淵寒潭,陰氣愈重,寒氣愈冷,腳下湧泉穴的湧泉活水因為活動量少幾乎不再湧動,殘餘的力量不能刺透寒潭,疏導腎水、補益腎氣,腎水沒有湧泉的向上之勢,上升力量不夠,不能溝通心火,水火不通,心腎不交,下面的愈加冷,上面的愈加熱,從此上熱下寒,一發不可收拾。
  • 脾胃虛寒,溼氣重,但是又容易上火怎麼調理?
    脾胃虛寒,溼氣重,但是又容易上火怎麼調理?這兩天收到這樣的問題.像這種怕寒又怕熱的情況,一般體質比較虛,自我調節的能力弱。脾胃虛寒又溼,排便方面也都常會出現溏稀、黏,黏馬桶,不順暢。特別現在的人們多數吃精白米、精白面,皆精細加工過的食物,缺乏膳食纖維,也缺少了更多人體所需的微量營養物質,雖然我們總感覺吃挺好的,比如買最貴的米,買最好的食材,但實際吃進的食物營養物質並不能滿足人體需要,所以日常主食調整下做到粗細搭配,每天都吃點像燕麥或糙米等全穀物,雜豆類雜糧,還有適當薯類;不是吃素食的朋友,肉類該吃的,每天適當要吃,還有也要吃些豆製品及一個雞蛋;那蔬菜方面必需攝入充足,中國居民指南建議成人每天吃
  • 脾胃虛寒,溼氣重但是又容易上火怎麼調理?
    脾胃虛寒,溼氣重但是又容易上火怎麼調理? 近期收到這樣的問題, 像這種怕寒又怕熱的情況,一般體質比較虛,自我調節的能力弱。脾胃虛寒又溼,排便方面也都常會出現溏稀、黏,黏馬桶,不順暢。
  • 上熱下寒太痛苦,一個穴位,把火引下來!
    ☞ 關注後輸入對應的數字,獲取免費課程☞ 輸入「400」,獲取400個穴位視頻☞ 輸入「33」,獲取人體反射區使用指南課程☞ 輸入「22」,獲取面診指南課程☞ 輸入對應穴位名稱,或者對應病症,獲取解決方案在後臺看到很多灸友留言,可以說80%的問題,都屬於上熱下寒
  • 上熱下寒,先通中焦:疏通三焦,中醫給出這些方法
    其實,剛看完她的描述,我心裡基本有底了,這多半是中焦不通導致的「上熱下寒」。也就是說,以膈為界限,膈膜以上至胸口為上焦,膈膜以下至胃為中焦,十二指腸以下至膀胱為下焦。 那麼,這種「上熱下寒」的症狀,問題為什麼出在中焦上呢? 上熱下寒,是中焦不通所致 中醫認為,中焦不通,是「百病之源」。
  • 經常上火是什麼原因 怎樣預防上火
    很多人會因為一些壓力或者飲食的問題會導致上火,那麼關於上火的情況,大家有多少了解呢?經常上火是什麼原因呢?怎樣預防上火呢?相信大家很想了解一下,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看一下關於這些方面吧。3、生活習慣因素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也會導致上火,如工作繁忙、精神緊張、應酬多、菸酒多、睡眠不佳等,年輕人經常熬夜很容易引起上火。4、長期食用滋補品滋補品雖然對身體有一定好處,但是也不能不注意它會產生的副作用,因為一般的補品都是熱性發物,如紅參、高麗參、保齡參、鹿角膠、阿膠等熱性補品,在「上火」時不要吃。
  • 經常上火、口腔潰瘍,如何調理?
    我們經常會把口腔潰瘍與上火聯繫在一起,確實,從醫學角度,口腔潰瘍是機體免疫力低下導致的疾病,而人體上火的時候,抵抗力較差,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亂的現象,這也容易誘發口腔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