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周公度,原名周萬引,1931年12月9日生於泰順縣泗溪頭村(今泗溪鎮西溪村),9歲從當地小學畢業,11歲考上溫州師範學校,15歲考取南京勵志中學高中部。 1950年,周公度考上華西大學化學系,並在1953年被保送到北京大學讀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直至退休。1992年秋,退休後的周公度還曾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1993年曾訪問美國普渡大學,此後繼續在國內外講學
近日,中央電視臺8套每晚播出的一則化妝品廣告,不斷重複「我們恨化學」,惹怒溫籍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退休教授周公度,他奮筆疾書,寫下百字「狀文」,稱廣告是「反科學、破壞化學教育的壞廣告」,要求央視立即停播該廣告,並設法補救給化學教育造成的損失,該事件引發網絡熱議。24日,中國化學會也向央視發函,指出該廣告涉嫌構成虛假廣告,要求央視公開道歉並消除影響。
該廣告所屬品牌法蘭琳卡對周公度教授指出的內容公開道歉,目前,該廣告已經在央視暫停播放,央視方面目前暫未對此事作出公開回應。
昨天上午,身在北京家中的周公度受邀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電話專訪,講述了自己駁斥這則廣告的理由,並跟記者回憶了他的家鄉情結。周公度說:「我現在雖然年紀大了,但有機會還是想回來溫州再看看。」
□晚報記者 李庭
■狀告理由 「恨化學」廣告損害化學教育 寫狀文並非要起訴央視
記者:您當時看了央視「恨化學」的廣告後是什麼樣的感受,覺得這樣的廣告有何影響?
周公度:廣告裡不斷地重複著「我們恨化學」這句話,甚至直接用這五個大字佔滿屏幕,這讓我這個和化學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人看到後,感到十分痛心。特別是當我看到中央級媒體也播放了這樣的壞廣告時,更加感到憤慨。我認為作為一個公共的媒體平臺,不能只追求商業利益,對所播放內容應該嚴格審查,不該播放這樣無知、有損科學的內容,我在「狀告書」中也提到了這個觀點,這樣的東西傳播出去會造成很差的影響,會對化學教育造成損害。
記者:為何會選擇將「狀告書」先送至學院,收到了怎樣的回覆?
周公度:我也想直接向央視或其他廣告播出平臺進行反映,但我不知道怎麼聯繫。所以我將「狀告書」交給學院的目的,就是希望學校能夠幫忙送達。「狀告書」的手稿是我在看到廣告後隨手寫的,我自己也沒留備份什麼的。遞交給學院後,學院的同事說我的這個意見會交由學校處理。我覺得學院這樣處理是比較穩妥得當的,希望這樣反科學、破壞化學教育的壞廣告以後不要再出現了。
記者:不少網友支持您的觀點,您希望這件事情得到怎樣的處理?
周公度:我很少使用網絡,但這件事情經媒體報導後,我的不少朋友和學生告訴我,網上很多人是支持我的觀點的,這讓我感到很欣慰。我覺得我也只是在行使一個老百姓應盡的義務,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而已。我想做的就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說要先發個聲明,然後請律師去法院跟他們打官司。希望這樣的事情,能夠引起有關部門重視,進而能去處理,播放平臺也能改正,這樣就可以了。我看到從11月21日起,這個廣告已經停播了。
■早年求學
借哥哥畢業證報考溫州師範學校
與化學結下不解情緣
記者:您出生在泰順,請講述一下您早年在家鄉的求學、生活經歷吧?
周公度:我今年84歲了,1931年的時候出生在泰順,9歲時從當地的小學畢業,11歲考上了溫州師範學校,1946年我15歲時從那畢業。那個時候,我個子特矮,僅140釐米,看起來就像是小孩子,沒有學校願意聘請我當老師,因而只得回家砍柴、放牛,但也幹不了重活。當年秋天,我父親得知在南京國民政府做事的陶家偉託人回鄉接親屬赴寧,便叫我隨他們去南京。我記得自己坐小木船沿著飛雲江離開老家的,經瑞安到溫州,再坐船經上海去的南京。
記者:聽說您當年報考溫州師範學校時,用的還是您哥哥的名字?
周公度:算是哥哥為我做出的犧牲吧,我至今很感激他。當時正處抗戰時期,溫州師範學院從平陽鄭樓遷到了泰順莒江。這是一所好學校,不但不要學費,還提供夥食,哥哥和我都去報考。但在報名時一位老師看到我畢業證書上的年齡,而且人長得又矮又小,不同意我報名。但當時,大我兩歲的哥哥與我同班,我的成績比他好,他便讓我用他的畢業證書去報名,參加入學考試,我被錄取了,而他卻失去了報考升學的機會。
記者:離開泰順去往南京又經歷了什麼,何時與化學結下的情緣?
周公度:到了南京後,我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當地的勵志中學,教我們班化學課的老校長人很好,介紹我到學校化學實驗室去勤工儉學。這也使我特別認真地去學習化學課。1949年時,我從學校畢業,卻和老家失去了聯繫,在老校長的推薦下我輾轉到了成都,認識了成都華西大學理學院化學系主任徐維理,他是一位英國人, 教有機染料化學。他幫我安排到化學系剛舉辦的漂染訓練班中當一名勤雜工,那是1949年9月,要說我與化學結緣,就是從那時真正開始的。
■懷戀家鄉
兩次回溫感嘆家鄉建設今非昔比
有機會想回溫州再看看
記者:您是1992年從北大退的休,這20多年您的生活是怎樣的?
周公度:這些年我一直在堅持寫書,差不多每年都會有一個版本的書出版,現在有些書已經有三十多個版本了,其中多數是跟國外的出版社合作的。在家除了做些與化學相關教材書籍的編寫工作外,平時沒事的時候就出去遛遛彎,鍛鍊鍛鍊身體。人家都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但我更想說:「夕陽無限好,珍惜今時光。」我希望能夠利用自己的所學,再為國家、為這個社會,做些自己能做的貢獻。
記者:您最近一次回到溫州是什麼時候,有著怎樣特別的感受?
周公度:這些年我回溫州的次數雖說不多,但我對溫州始終保有深厚的感情,因為家鄉是生我、育我的地方。2000年的冬天,我回過一次溫州,那時就已深切地感受到了家鄉發展的今非昔比。2013年的時候,是我最近一次回溫州,不僅回到了我的母校溫州大學(前身是溫州師範學院),還參觀了溫州的很多地方。我現在雖然年紀大了,但有機會還是想回溫州再看看。
■懇談教育
學化學並不難關鍵要產生興趣
溫州學生可以去讀讀《化學是什麼》
記者:你作為一名化學教育者,想對溫州學化學的孩子說些啥?
周公度:很多人抱怨學化學很難,其實只要你想學、熱愛學,化學並不難。我出了一本書《化學是什麼》,我在該書的後記和書籤中寫道:「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之所以將先哲為鼓勵讀者勤奮刻苦學習所寫的對聯改了一個字,以「樂」字換「苦」字,就是希望告訴大家要帶著興趣去學習。溫州的同學們想要學好化學,最重要的就是先要對化學產生興趣,要愛上化學。可以去讀讀這本書。
記者:書裡都介紹了哪些內容,化學在當下可發揮哪些作用?
周公度:這本書不僅講述了化學名稱的由來、化學對人類社會生活的貢獻等,還闡述了化學和人類社會生活的關係及化學學科的價值。書中把社會生活中耳熟能詳的例子,都從化學角度進行了科學分析,指出了其正誤,讀者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還能將其應用於實踐。當下化學依舊可發揮大作用,化學其實是環境的保護者,比如現在汽車汙染,要生產綠色能源的汽車,就需要應用到化學。溫州現在做的治水工程,其實也是個化學工程,要把水中的汙染元素提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