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醫院,曾經是讓社會充滿尊敬的場所,曾經治病救人、救死扶傷、充滿愛的場所,如今卻跌落神壇,被各式各樣的負面新聞所包裹,這是為什麼?
是什麼讓病人對醫生由充滿感激,變成了充滿懷疑和仇恨?
是什麼時候讓最不怕醫鬧的公立醫院,變得最怕醫鬧?
是因為一切GDP化?全社會向錢看了?
是因為公立醫院不是私人企業,沒人把醫院的事當作自己的事?
是因為公立醫院本身也有很多不可說、不能說的灰色地帶?
自上期公立醫院賺的錢去哪兒了?(一)之後,本期再次關注平時很少人關注的公立醫院話題。
正文: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醫院的開支中,有一項叫作維穩開支(名字未必是這個名字,內容是相同的)。
有個問題是:「哪裡是死人最多的地方?」
答案不是治安最差的山區,也不是激戰最烈的邊境。
而是醫院。
另一個問題是:「什麼公司被索賠最多?」
答案不是無良商販,也不是制假大戶。
同樣也是醫院。
傳統的索賠是這樣的套路——「好好的人送進來,怎麼說沒就沒了,不行你醫院得賠錢,不賠老子就要擺靈堂,找人來哭鬧了。」
不過最近聽說又有了新玩法。
9月11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救搶救了一位昏迷患者,患者最終安然無恙,然而事後,患者的父親卻向醫院索賠搶救時剪破的衣物,並稱遺失的衣物中還有現金500元,最終以醫院急診科大夫們集體湊錢賠了家屬1000元了事。
這件事在醫生中激起極大反響。
然而沒幾天,就在9月底,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寶山分院也遭遇了另一樁「賠衣門」事件,一位患者因病情危重欠費入院手術,搶救完成後,家屬堅稱醫院並沒有交還患者衣物及口袋內的2000元現金、身份證件等,幸運的是,這回有監控作證,醫生才能自證清白,最終患者索賠未遂。
醫院被嚇得膽戰心驚,為防患於未然,不得已弄出了「剪破衣服知情同意書」。
當我的一個醫生朋友把這張截圖給我看的時候,我啼笑皆非,回他:
「只要有人開了這個頭,你信不信就算籤一打知情同意書也不夠用。」
果然,國慶期間,「賠衣門1.0「版火速升級為了「賠發門2.0版」。
浙江長興縣某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在為少數民族患者做了開顱手術幾天後,居然被家屬索要患者頭髮,理由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至於為什麼特地在手術幾天後才索要,那是算準了你醫院肯定拿不出來。
據稱,最新消息是,經過溝通,該事情已經解決,家屬表示理解。
但我注意到的是,所有的這些事件的處理方式,都是以低調處理,息事寧人為目的。
應該被教訓的沒有得到教訓,應該被懲罰的沒有得到懲罰,囂張的繼續囂張,訛詐醫院是沒有成本的,就跟那些碰瓷黨一樣。
這意味著版本還將更新,故事還將繼續。
醫院是個尤其需要安靜和秩序的地方,所以醫院最怕胡攪蠻纏,無理取鬧。
公立醫院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本來是最不怕醫鬧的,但在最近幾年由於輿論的發達、媒體的轉型,尤其自媒體的興起,而媒體在很多方面是有報導限制的,但是對於醫療的報導往往是限制不多,所以每每一些醫療事件容易成為社會熱點,引爆媒體輿論及社會各界的批評狂潮,而公立醫院的宣傳部門極其弱小,爭辯的聲音往往極其微弱,以至於近年的公立醫院開始最怕被輿論綁票,有口難辯,所以近年的公立醫院最怕鬧。
患者是弱勢群體,欺負弱勢群體,一不小心就成了新聞爆點,就問你怕不怕?
先不管誰對誰錯,事情鬧大了,影響了穩定加深了醫患矛盾,就是你的鍋。
最後怎麼辦?
息事寧人。
破財免災。
錢從哪兒出?
醫院的維穩經費裡。
維穩經費成了醫院每年消耗的成本之一,而且開銷不扉。
然而從此以後,那些前人無理取鬧索賠成功的範例必將成為後人效仿的榜樣。
「死哪訛哪兒」的光榮傳統不斷發揚光大。
醫院不幸成為死人最多的地方,也同樣成為了被索賠最多的地方。
花樣翻新,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到。
總有一天,會從索賠一件衣服,一條項鍊,發展到索賠頭髮鬍子指甲皮膚......。
而醫院的維穩預算,是不是還要一增再增?
曾經有個醫學博士說起他轉行的原因。
對惡的縱容就是對善的傷害。
【黃石頭·觀點】
諸如此類的新聞事件並非一起兩起,未來也肯定會層出不窮。筆者無意、也沒有能力深挖其中深層次的原因,只是有一些個人的思考:醫藥的問題、公立醫院的問題,絕對不是某個醫院領導、個體醫生,或者是全體醫務人員的問題,而是社會的問題,是社會各方面矛盾的尖銳反應、投射到了公立醫院這個特殊的群體上了。
其實,所有人都應該反思,我們為何獨獨苛責醫生,讓醫生脫離於這個社會的現實,不切實際地強求醫生無私奉獻,具備高尚的醫德和情操,不為金錢所惑,不為五鬥米折腰,醫生也是人,要吃要喝要生活要養家想休息想娛樂想擁有更好的生活……
當一個社會,行為沒有了標準,道德沒有了標準,信仰被唾棄,甚至法律也常被各種社會現實所左右,法理的矛盾和錯漏只能是越來越多,一些荒誕和和光怪陸離的奇事、怪事,都在今天的「醫事」中誕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從長遠來看,筆者對於中國醫患問題的解決還是充滿信心的,也包括對中國社會變革後逐步走向規範、穩定充滿信心。縱觀東亞各國,日本、韓國、臺灣、香港等等地區,都一樣,首先是發展經濟,然後是各種問題、社會矛盾層出不窮,然後是亂後大治。
這就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黃石頭.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