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火鍋麻辣燙,川渝味道值得一吃
近年來,四川美食,尤其是重慶味道,在全國總能颳起一陣又一陣的美食流星雨,重麻重辣重油重香,成為饕客們追捧的內容之一。尋街覓巷,也總被重慶那獨有的牛油香氣誘惑,不得不跟著味蕾饞蟲,狂涮火鍋狂吃麻辣燙。重慶火鍋麻辣燙,川渝味道值得一吃。
而火鍋與麻辣燙的不同,在於眾樂樂和獨樂樂的區別。火鍋是自我動手,豐衣足食,朋友相聚,談笑風生的最佳選擇;麻辣燙則是無多閒暇,獨自一人,享受寂寞,不忘生活的隱秘快樂。換言之,火鍋是大家在一起涮著麻辣燙,而麻辣燙就是一個人在吃著店家幫忙煮好的火鍋,也可看作是簡易版的一人份的小火鍋。
食材方面,火鍋要比麻辣燙講究,畢竟人數多,選擇多,所以黃喉、毛肚、腦花、鴨腸……這類不常見於麻辣燙的內容,在火鍋店是供不應求。麻辣燙呢,出現頻率高者如丸子、豆腐、蟹棒、午餐肉……離不開耐煮久放的食材,為人數所限,店家要考慮著成本控制,但這並不影響麻辣燙的受歡迎程度。沒誰能呼朋喚友的每天涮火鍋,可一個人,想每天吃上那麼一碗香噴噴熱辣辣油滋滋的麻辣燙,不難。
其實麻辣燙在家中製作很方便,只要準備好一鍋湯來調鮮,那麼最後出鍋的各種食材味道就不會差到哪裡。通常我會用豬骨、雞骨加蔥姜蒜洋蔥香葉來熬煮半日,小火微燜,無需看火,想去看劇玩電腦一點不影響。湯熬好後,湯汁過濾出來備用。
再來炒醬,怕麻煩的可以去超市買一包包現成的麻辣燙料包,實在不行,火鍋料也成,如果自己炒,郫縣豆瓣不可少,這是超值的好東西,川菜的靈魂。蔥姜蒜辣椒花椒八角桂皮……無數辛香料,當然是自己喜歡什麼放什麼,炒出香氣加豆瓣醬,倒煮好的湯,燒開,最好多加一勺醪糟,江浙一帶習慣叫酒釀的糯米發酵品,提香又解膩。
待湯滾魚眼大小的小泡泡,開始煮麻辣燙所需食材,煮好後裝碗,碼得漂亮一些,撒蔥花香菜芝麻,填一小勺花生醬或芝麻醬,喜歡沙爹或沙茶的都可以放,拍出來也是美美噠美食攝影了。再精緻些,把同樣的食材用竹籤子串好,泡在湯汁裡,就是串串版的麻辣燙。
不過現代生活忙碌,並非所有人都得空能在廚房裡偷得浮生,這也是為什麼麻辣燙的小館子總是客似雲來?當然,許多人就是歡喜熱鬧的氣氛,人間煙火是下飯的美味,指不定來來往往的過客,有多少的悲歡離合。不然,深夜的小小食堂能搖身一變,成了美食界的殿堂級現象。
還記得我第一次吃麻辣燙,面對琳琅滿目的食材貨櫃無從下手,原來一串串的東西除了燒烤外還能拿來涮煮啊!而眾多的食材,我超愛紅薯粉,爽滑、彈韌,沾滿了湯汁吸溜吸溜地往嘴巴裡送,特別滿足。這時湯底若換成酸辣口味的,這樣一碗麻辣燙豈不是奢華版的酸辣粉了。可見美食,也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繫,即使在不同的土地生根發芽,開的花,也會相似,甚至,歸一類的屬性。
如果有時間,火鍋自然好,一邊涮一邊吃,其間樂趣無窮,可是沒時間呢?還心念著火鍋的這一口愛好,就選麻辣燙吧,暫時解解饞。要是還要見客或上班,麻辣燙也不會把衣衫薰染的滿是油煙味,清爽得多。如同西方人愛喝酒,但滿口酒氣的工作總不行,所以金酒盛行,喝完沒味道,適合工作日的小酌。麻辣燙,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