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在北方待了四年的四川人,覺得選香油還是麻醬主要看鍋底,香油味淡,既不會遮蓋也可以緩衝四川火鍋的香辣味,麻醬濃鬱,搭配各種北方的清湯鍋底更加提味。作為天津人,覺得麻醬最適合的還是北方的傳統白水鍋(涮羊肉),加點韭菜花香菜,配糖蒜的味道簡直不要再好,四川火鍋本身湯底的味道就比較重了,再配上麻醬反而吃起來有點四不像。這就得看火鍋的歷史分三種。
一種是四川的火鍋,以辣為主,其中注重總體的味道,另一種則是從蒙古,忽必烈他們的涮羊肉後來這種,分成兩種,一種就是如今的老北京涮羊肉,主要注重羊肉的口感及味道,以麻醬和韭菜花為重,還有一種就是東北的,這種是蒙古的涮羊肉和四川的辣鍋混合而成,什麼都有,在北方的火鍋店,主要是以羊肉牛肉為主,而蘸料則是從麻醬到辣椒油全都有。山東人站麻醬,但一定還要加腐乳,牛肉醬,菌菇醬,蠔油,海鮮醬等等等等混在一起。
然後就開始吃肉吃肉吃肉,尤其是火鍋吃到最後,煮了麵條,用料一拌,太美味了!不過還是個人口味問題,我周圍有愛吃油碟的愛吃韭花的,我這種吃法也有不少嫌棄的。四川人在北方多年,還是愛吃油碟,但是這邊的油碟……就算是四川火鍋店裡經常吃起來也怪怪的,所以也習慣吃麻醬了,能說我老公山東人每次有油碟都一定會叫我給他調油碟麼~他比我能吃辣,而我從小怕辣,經常被嘲笑假四川人。
我北京人,遇到我老婆前不知道重慶火鍋是香油料,我老婆重慶人,遇到我之前不知道北京銅鍋是麻醬料,然而北京的銅鍋店並沒有香油料,重慶的火鍋店也沒有麻醬料。於是我們喜歡上了開在北京的重慶火鍋店,兩種料都有!我現在沒有香油料也吃不下重慶火鍋了。作為西北人,習慣了滿大街的湘菜館和川渝火鍋麻辣燙,但是來山東上大學才意識到,泛指的北方人都不吃辣的,萬辣皆可麻醬替。
我山東人,以前特別愛吃麻醬,小時候只有過年才買一瓶麻醬,我老拿筷子偷吃,現在不太吃了,從小到大都喜歡吃醋,吃什麼都得放醋,我朋友來我家,我煮了餃子,餃子湯裡放了醋我喝了好幾碗把我朋友驚呆了,出去吃飯,必須跟服務員要醋,現在出去我朋友都自覺給我叫醋。作為一個廣東人,我的蘸料就是醬油、蒜蓉、辣椒醬或指天椒圈、蔥沫、最後加點香油,生邊很多廣東朋友也基本是這樣的搭配,不吃辣的可能不會放辣椒。
潮汕的朋友比較吃沙茶醬、我不怎麼吃。至於放醋和北方的各種醬,基本不接受。四川的油碟,在四川的時候有吃過,覺得太油了不適合我,問店家要了醬油,給我一碟老抽,哈哈!我火鍋點醬就是沾一下,吃完之後基本醬料還是醬料,就是稀釋了一點。北方朋友的醬料,就是真的「吃醬料」,完全不一樣的,沒了再去裝。
山東人,去火鍋店一直都是麻汁+韭花醬+蒜末的搭配,對油碟接受不能,湯底也是清淡口,自家吃火鍋一直白水涮,搭買的調料,幾乎不帶辣那種,只是鹹鮮。有次家裡心血來潮弄了個海鮮湯底(就是先涮蛤,再放別的,用蛤的鮮味提升其他菜的口味),結果因為泥沙沒吐淨,滿鍋泥沙顆粒和碎蛤皮,導致了至今我們家都對湯底敬而遠之哈哈哈哈哈哈,留下心理陰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