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2、3歲的娃這麼難搞?

2020-11-06 皮特老師科學育兒

1、


聽話的娃都是相似的,難搞的娃各有各的難搞。


我在職業生涯裡遇見過許多的娃和父母。


確實有那種上輩子可能拯救了銀河系的爸爸媽媽,他們會遇到那種不哭不鬧,就愛睡覺的天使寶寶。


但大多數寶寶都是不容易搞定的,人類幼崽似乎天生具備折磨其照顧者的天賦。


多少的老母親都徘徊在崩潰和恢復的旋渦中,靠著偶爾的母慈子孝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支援才能吊著一口仙氣。


幾歲的娃最難搞呢?


大多數人會說2-3歲這個階段的孩子。


外國人甚至還給這個階段的孩子起了名,什麼terrible 2 horrible 3,怎麼嚇人怎麼來。


不過有一說一,根據我上課的親身體驗,這個階段確實是小皮猴出現的高峰期,跟我諮詢關於小朋友問題的也是這個階段居多。



2、


為什麼這個階段的孩子這麼難搞呢?


1、孩子的自主性加強


之所以兩三歲的娃會讓家裡雞飛狗跳,是因為這個階段他們的體能飛速發展,並且探索的欲望十分強烈。他們似乎永不停歇也不會累。


每天沉浸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般的喜悅中,遛得老母親欲哭無淚。


你是否也曾經和我一樣懷疑這些娃的身上是不是有個發條。


2、孩子開始追求自主的感覺


根據精神分析學派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在2-4歲,人的主要發展目標是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焦慮。


具體表現就是通過對抗來掌控自我和掌控環境。


具體表現就是:啥事兒都要自己幹,把「不」字掛在嘴邊。


寶寶吃飯吧?不!


寶寶我們出去玩吧?不!


講道理是不可能講的,叛逆就完事兒了。


不叛逆怎麼能證明我是個獨立的個體呢?


3、對事物完整性的初步認知導致的強迫症


開始意識到什麼是完整,吃蛋糕要吃一整塊,吃蘋果要吃一整個。


我見過最慘的一個爸爸,給女兒吃小餅乾時給掰開了,然後女兒就開始哭鬧。


重新拿一塊總行了吧?


沒那麼簡單,你必須把掰開的那塊給我復原了,本宮才會停止哭鬧。


東西必須要按照自己的順序來擺放,稍有不順意就要開始做。



3、


那面對早早叛逆的娃兒,父母該如何應對呢?


1、減少用命令的口氣交流


有一個說法是如果你想讓孩子少說「不」,那你首先就要減少和他溝通時說不的頻率。


因為當你不停的用「不」來制止他的時候,他就會覺得「不」是一個很有力量的字眼,在他想要反抗時,自然就會拿出來使用。


正所謂言傳身教,孩子就像是一面鏡子。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學會粗暴,接著就是永無止境的以暴制暴。


孩子會從我們的語言模式中衍生出自己的語言模式,從而產生相應的思維模式。


就像許多家長對付孩子攻擊性行為的辦法是罵一頓更有甚者打一頓。


對於孩子來說,當他看到最親近、最愛的人是這樣釋放自己的情緒的時候,他自然而然的就會去模仿。


2、給孩子準備的時間


孩子聽從指令的能力,需要循序漸進的鍛鍊,所以應儘早的提醒他。


如:果果,再過十分鐘,我們就要吃飯了,你需要收拾玩具和洗手 。


朵朵,五分鐘之後我們就不能玩玩具了,因為我們得回家吃飯了,所以你還有最後一次坐滑梯的機會。


3、轉移注意力


這個階段小朋友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轉移的。在我們與小朋友出現僵持不下的情況時可以利用這一點。


比如孩子就是不過來吃飯,這時候你不必一直喊他。


你可以坐下來吃飯,並且大聲的說:媽媽今天做的番茄炒蛋真好看,就像一朵花一樣。


4、耐心傾聽孩子說話

到了兩三歲這個階段,多數孩子都會迎來語言爆發期,他們沒事就喜歡用自己的十級嬰語跟大人嘮幾句。


早教班裡的孩子也是,當他們和老師熟悉起來時,就會變成小話癆,大到假期去了哪裡玩,小到昨天晚上被蚊子咬的包,都會拿出來一遍又一遍的分享。


如果照顧者沒有耐心傾聽或沒有及時回應會使孩子感受到壓抑,從而情緒不佳。


5、擅用積極的暗示


調查顯示,兒童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成人的暗示。


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多使用積極的暗示和正強化。


如果你想讓孩子變得勇敢,最好的方式是跟他說:我看到你做了xxx,我覺得你很勇敢,而不是:你有沒有完成xxx,我覺得你真沒用。


6、不要陷入爭端


很多家長在小朋友開始叛逆時,選擇了跟他們「對剛」。


然而面對四六不懂卻偏偏懂得用一百種手段讓家長崩潰,戰鬥力極強的娃,對剛只會導致兩敗俱傷。


避免爭端的方法就是不要進入爭端,就比如上述要吃完整的餅乾這種無傷大雅的情況就可以順勢而為。


同時,給孩子提供有限的選擇,比如有的小朋友只穿自己選的衣服,那你就把適合的衣服拿出兩到三件,讓他自己做選擇。


其實無論是terrible 2還是 horrible 3,那些當時令人頭大的表現,隨著孩子的成長都會慢慢緩和、消失。


所以當你抱著渡劫的心態去看待這個階段的話,就會平和、淡然許多。

相關焦點

  • 孩子1歲、3歲、7歲,是帶娃難熬的3個階段,也是娃的關鍵期
    所以寶媽在這一年最重要的就是餵養好寶貝,儘量堅持母乳餵養,讓娃吃得好,身體棒!第二點就是安全感了,寶寶剛剛來到陌生的環境,對媽媽很依賴,1歲前媽媽一定要多給寶寶關心和愛護,保持足夠的耐心,這對於孩子良好的性格養成很關鍵。NO2.
  • 攤上了超難搞的娃,我大概是上輩子毀過銀河系
    上次分享的一篇《孩子動不動就哭,你很心煩、他心裡更苦》也算是「升級打怪」的階段性總結,留言區炸出了一大堆心力交瘁的老母親,難搞的娃總是驚人的相似——仿佛長了一顆玻璃心,一碰就碎。我的小夥伴安安媽也是其中之一。她看了之後感觸頗深地跟我說:「我女兒難搞的程度,比起OK有過之而無不及。
  • 劉詩詩謝娜範瑋琪劉德華都做試管嬰兒,為什麼明星生娃這麼難?
    在生娃這件事上很多人並不是想生就生得了的,我們經常在新聞上看到明星求子的新聞,比如劉德華就公開承認自己的孩子是做試管嬰兒生的,而範瑋琪的雙胞胎兒子也是來自試管嬰兒,劉詩詩和謝娜也被爆料孩子來自試管嬰兒。
  • 1歲時乖巧聽話,2歲時叛逆難搞,到底是哪出問題了?
    身邊很多鄰居都吐槽:這孩子越長大越難帶,還不如去年(一歲)呢!孩子為什麼越長大越難帶呢?可是進入兩歲不一樣了,一歲半前後這一時期,孩子都會走路了。不必爬行,站立行走讓他有了更大、更寬廣的視野。2.一歲半過後孩子進入了語言爆發期,到了兩歲寶寶已經積累了很多詞彙,可以順利的同大人交流。3.兩歲的孩子可以自己騎著扭扭車、擺弄著玩具隨意玩耍。
  • 2歲娃全職媽媽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我家寶寶目前2歲3個月,最近生活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在年前奇蹟般地自然離乳後能睡整覺了。在此之前的3年裡我幾乎沒能睡過一個超過4小時的覺。尤其進入Terrible 2後有了自己的個人意志和喜好,穿衣服還要挑三揀四一番非常難伺候。原本一個人5分鐘就能做完的事情,到了娃身上就能生生拖拽成·1個小時。我也是當了媽以後,才充分體會到相對論的存在。
  • 多大給娃立規矩合適?2歲最好,再晚別超過6歲,否則管理難
    多大給娃立規矩合適?2歲最好,再晚別超過6歲小雅的閨女今年兩歲半了,進入到「可怕的兩歲」以後,閨女就越發不聽話了,不管小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還是採取生氣嚴管的方式,閨女就是一點兒也不乖,讓小雅十分頭疼。
  • 一頓飯餵2個小時,為什麼娃吃飯這麼困難?
    一天三頓飯,頓頓不讓人省心,為什麼讓孩子吃頓飯這麼困難呢! 細想外甥現在吃飯難問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口欲期沒有得到刺激。 2 第二個,從添加輔食開始,媽媽錯誤的餵食行為導致孩子對吃飯形成不好的反饋 孩子為什麼要吃飯?
  • 父母眼中「可怕的2歲」其實暗藏玄機,這份「保命指南」收好不謝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剛出生的寶寶難以護理,這是大家的共識,然而2歲的寶寶在父母眼裡更是難管教,簡直就是「混世魔王」重現。因此,很多父母在帶2歲娃的時候,都是各種「哀嚎」,甚至坦言:再也不生娃了。為什麼2歲娃反而是更難搞的呢?其實,這是因為孩子正在經歷「可怕的2歲」階段。
  • 3種調料堪稱「傷脾高手」,孩子未滿5歲要「少」碰,讓娃積食難長高
    自從生了妮妮之後,妮妮媽媽就辭去了工作,專心在家帶娃,婆婆還總是催著再生一個,看到妮妮總是生病,妮妮媽媽實在是不敢再生,平時啥好吃的都給娃吃,牛奶也是一天沒斷過,孩子有啥要求都會滿足,誰知道妮妮還是這麼「不爭氣」,個頭也不見長,可把家裡人給愁壞了。
  • 同是帶娃,為什麼中國寶媽帶娃這麼累
    為什麼中國寶媽帶娃這麼累呢?是身體素質的因素嗎?其實不然,答案就在這些原因裡:一、對孩子操心太多外國媽媽帶娃,孩子到了一歲左右,就開始給他準備兒童餐椅讓他學著獨立進食,等孩子稍大一些會用勺子、筷子了,吃飯就不用家長怎麼管;而國內的孩子,很多四五歲了還要家長追著餵飯,半碗飯能吃一小時,不僅家長累,也不利於孩子消化。
  • 小朋友的牙為什麼這麼不好搞?
    給孩子刷牙,應該是繼哄孩子睡覺和餵孩子吃飯後的第三大育兒難題,自己生的娃,含著淚也要刷完,刷牙這事極大地動搖了廣大父母要老二的決心。小朋友的牙為什麼這麼不好搞?我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排名不分先後): 一、乳牙軟。由於鈣化的程度不同,乳牙比恆牙軟,就好像小朋友的骨頭也要比大人的軟,這個基本都知道了。
  • 孩子積食難消化,臉上或有3種變化,不忌口4種食物,娃身高難長
    小海的父母帶孩子去兒科門診掛號,想弄清楚孩子為什麼身高難發育,兒科醫生說:小海已經5歲了,但是身高卻只有98公分,確實是比同齡人矮,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發現小海積食嚴重,脾胃已經很虛弱,影響了消化和吸收,這才會導致發育受阻,身高比同齡人矮。
  • 農村3歲娃,全家人圍著轉的「軸心」,2大「難事」已出現
    一個3歲的農村娃,成了一家人照顧重點,送到什麼樣的幼兒園讀書?讓農村人很為難。3歲農村娃,讀幼兒園的高費用,成了很多農村家庭的大「難事」天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的願望,一輩子都為孩子奔波。我國的義務教育為農村家庭減輕了負擔,讓讀小學到初中階段的學生享受到很多好處,推動我國教育向前發展,起到了積極有效作用,提升了農村人的知識水平,利國利民。
  • 為啥帶娃這麼難?那你是碰上帶娃最難的三個階段啦!寶媽趕緊看看
    這是因為你正在經歷寶寶最難帶的三個階段!第 ① 階段:出生後前3個月第 ③ 階段:2歲左右2歲的寶寶已經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寶寶的表達欲望非常強烈!帶娃就好比西天取經,路上還不止九九八十一難!
  • 人類的溝通為什麼這麼難?
    文|小曼陪娃關注小曼陪娃,用小技巧,輕鬆陪娃+英語啟蒙最近有一些特別的感悟,是關於溝通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總有人時常覺得自己很幸運,總有人時常覺得自己命苦是受害者,都是胜肽在作祟。其實很可能這個覺得自己幸運的人,他們只是習慣於將幸運的事通過上帝視角在大腦中連接起來,從而硬性形成了某種關聯(其實毛關聯沒有)。而時常覺得自己命苦的人,則是習慣於將幸運的東西過濾掉,只關注那些命苦的點,於是讓這些「命苦的點」連到一起,形成一種結果:我怎麼總是這麼倒黴命苦。
  • 3-6歲是娃識字的敏感期,這2個方法,讓娃成為「識字小能手」
    3-6歲是娃識字的敏感期,這2個方法,讓娃成為「識字小能手」識字也讓很多家長都產生爭吵,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識字太早對孩子大腦不好3-6歲是娃識字的敏感期,這2個方法,讓娃成為「識字小能手」有研究表明3-6歲是娃識字的敏感期,這2個方法,讓娃成為「識字小能手」而且通過大量的實驗也能證明:當孩子對識字的興趣出現時
  • 要想娃不落後於人,3歲之前,父母應當這麼做
    小孩還不到3歲,一節課就在玩,早教課可不便宜,每次都這麼玩的話,真有點傷不起荷包!」 其實,0-3歲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吸收能力超乎想像,而家庭教育的啟蒙將直接影響寶寶大腦發育水平。寶寶所認識、經歷的越豐富,大腦神經突觸才能高度發達,構造才會越精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越聰明」。
  • 應該25歲生娃還是35歲生娃?兩者各有利弊,孰優孰劣還真難說
    執筆:張大貓編輯:張大貓定稿:歐陽比文說起生娃,大家都會提到生育年齡,在大多數的人眼中二十多歲是生育的最佳年齡,身邊的長輩也多半會在你結婚後催促你快點兒生娃。但現在的事實情況是,越來越的夫妻的都選擇了晚生晚育,30歲生娃的都算早了。這跟很多因素都有關。
  • 2歲前是天使寶寶,3歲後才明白是時候未到,3歲的娃是有多難帶
    導讀:2歲前是天使寶寶,3歲後才明白是時候未到,3歲的娃是有多難帶?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2歲前是天使寶寶,3歲後才明白是時候未到,3歲的娃是有多難帶?!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2歲前讓寶寶脫掉紙尿褲,不是幫娃,而是害娃!
    至於為什麼家長們這麼討厭紙尿褲,一來認為紙尿褲坑錢又沒用,二來喜歡與別人家孩子攀比,覺得紙尿褲脫的越早越好,脫晚了就代表身體發育緩慢,不如別人家孩子聰明。美國兒科學會推薦2歲左右,開始給寶寶進行如廁訓練。研究證明,寶寶膀胱3歲發育成熟。換句話說,寶寶的尿道和肛門括約肌3歲前發育不健全,控制排便能力差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