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有私立學校的存在,更「掐尖招生」、「搖號招生」,就是一種怪胎,不僅嚴重破壞了教育生態,而且容易造成惡性競爭,對義務教育改革、學生減負等,都造成了極大的困惑,增加了無謂的難度。本來,私立學校的存在,是對公辦學校的有益補充,卻在無序競爭下,變成了一顆毒瘤,嚴重影響義務教育的開展。
1、義務教育不均衡發展問題:公立學校因為教育資源、生源等問題,導致城鄉之間教育不均衡發展,校與校之間的不均衡發展,本來就是非常嚴重、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私立學校的存在,更加劇了這一失衡。在這方面,私立學校不僅沒有起到輔助、補充作用,反而是雪上加霜。
2、家庭教育支出問題:一句「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誤導家長對教育無節制投資。在選擇學校、班級、教師方面,根本不考慮實際情況,不考慮孩子,永遠是「踮著腳尖去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能去縣城,絕不留在鄉鎮;能去城市,絕不留在縣城。即使跑幾百公裡去名校,也不願意在家門口已經非常不錯的學校裡面上學。家長根本不考慮結果,只考慮自己有沒有盡心。
3、教育資源的浪費問題:私立學校什麼都要最好的,生源要最好的,教師要最好的。說實話,這對私立學校是良性循環,對公立學校就是惡性競爭。私立學校「掐尖招生」,再加上名師、模式化的教學方式,把所有的優勢集中到一起,最終有了靚麗的成績表。而公立學校,教師被用高薪招走了,優質生源也一樣流失,最終成績越來越差,名聲越來越差,和私立學校更沒有競爭力了。
一些地方教育部門,非但不禁止這種現象,還在某種程度上,放任和支持私立學校發展,打造所謂的「名牌」。公辦學校的教師,只要私立學校看得上,明文規定可以保留編制、崗位,去私立學校上班、賺大錢,工資晉升、社保等還一點不受影響。生源也是一樣,任由私立學校採取各種方式挖,什麼規章制度,都是樣子。這種惡性競爭,能不破壞教育生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