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不看哭和鬧,了解這幾點才重要

2020-12-25 宅家帶娃娃

轉眼,秋天的氣息距離我們越來越近,早起上班的人們也已經套上了薄薄的外套,大部分的孩子也不再像之前一樣,又哭又鬧地表示自己不想上學。雖說小朋友進入幼兒園已經有了一段時間,表面上也好像適應了學校的生活。

但是家長依舊錶示不放心,可是又不敢直白地問孩子,生怕引起他們的傷心事。或者自己表述不正確,孩子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回答。其實只要用對方式,照樣能夠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

默默今年剛剛上幼兒園,開學的第一個星期,小姑娘整日都哭得撕心裂肺的,即使到了學校門口也要拉著媽媽的父母,「央求」媽媽把自己帶回去。好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小姑娘的分離焦慮有了好轉,再加上媽媽的「獎勵誘惑」,默默已經能夠開開心心地上學了。

媽媽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能夠放了下來,但是沒過幾天,默默的媽媽就發現,默默又出現了不想上學的情況,甚至是放學時候的情緒也不高,這可愁壞了家長。經過幾次的詢問和觀察,家長終於知道了原因,原來小姑娘在學校交不到朋友,所以不開心。

很多家長都像默默媽媽一樣,擔心孩子在學校的時候休息不好,生活不好。但是看到孩子不哭不鬧地便覺得應該沒有什麼問題,殊不知,孩子在學校生活得好不好,不能只取決於他們哭不哭。從這些方面也能觀察出來。

孩子情緒。

就像是默默的媽媽一樣,從小朋友放學時候的情緒其實也能夠看出小朋友在學校的情況。正常情況下,小朋友見到離開了一天的爸爸媽媽一定很開心。但是如果小朋友放學的時候表現出不開心,情緒不高,甚至會委屈地哭出來的時候,就說明他們其實並不開心。

除此之外,家長還要觀察小朋友會不會向自己講述在學校裡的事情。要知道在孩子的心目中,家長是相當重要的,他們願意把自己的想法、遇到的趣事全部講述給家長,這就說明小朋友在學校生活得很好,如果相反,小朋友回家之後悶悶不樂,從不講述在學校的事情,家長就要考慮是不是他們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

排便情況。

這一點其實非常常見,但是家長經常會忽略。有的孩子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廁所,甚至有的小朋友寧願憋著也不願在學校大便。家長會覺得孩子是矯情,其實這一點恰恰可以證明,小朋友在學校生活得不好。

如果真的發現了這樣的情況,家長就要知道孩子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不願在學校如廁,之後再和老師進行溝通,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改變這一情況。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進入學校之後便和自己沒有關係,出現問題就應該老師解決。其實不然,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很可能會讓孩子覺得學校不好玩,甚至是一個可怕的地方。所以家長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做這幾件事情。

大肆誇讚幼兒園。

有的家長為了讓小朋友能夠更好地適應幼兒園,會在他們進入幼兒園之前大肆地誇讚幼兒園。比如幼兒園的滑滑梯很大很大,小夥伴很多很多,小點心有多好吃等等。剛開始的時候,小朋友會因為父母的描述而喜歡上幼兒園,但是當他們進入幼兒園之後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他們便會覺得自己被欺騙,並且對幼兒園失去興趣

所以家長在描述幼兒園的時候不要說得太過誇張,只要抓住小朋友感興趣的點適當地描述,這樣小朋友進入學校的時候就會發現,幼兒園真的像媽媽說的一樣有趣,從而喜歡幼兒園。

恐嚇孩子。

有的家長會發現自己家的小朋友不喜歡幼兒園,所以當小朋友不聽話的時候就會用幼兒園恐嚇他們:「再不聽話就把你送進幼兒園。」「再不聽話就打電話給老師」。長時間下來,小朋友就會從心裡牴觸幼兒園,甚至覺得只有不聽話的孩子才應該去幼兒園。所以,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

溫馨寄語:幼兒園是小朋友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是孩子離開父母的第一站。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進入新環境的孩子一定會有很多的不適應,家長要多和老師進行溝通,做好配合,共同幫助孩子熟悉新環境,適應新環境。

同時家長要觀察小朋友的情緒變化,一旦發現他們有不正常的情緒,及時地進行引導。

相關焦點

  • 寶寶是否適應幼兒園了?不哭不鬧並非判斷標準,家長得看這幾點
    不哭不鬧並非判斷標準在剛入園時,孩子們都會有一些情緒上的牴觸,大聲哭鬧便成了孩子們表達情緒最直接的方式。於是父母們為了判斷孩子是否適應了幼兒園生活,就常常會拿孩子是否哭鬧來作為參考依據。那麼孩子不哭不鬧了,是否就證明著他們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呢?
  • 孩子是否適應幼兒園?不哭不鬧不是唯一的標準,還得看這3方面
    送孩子上幼兒園總是哭鬧,對爸爸媽媽難捨難分,這讓父母認為只要孩子上幼兒園不哭不鬧就是適應幼兒園的表現,>其實不然,孩子不哭鬧不是判斷是否適應幼兒園的唯一標準,具體還要看這3方面。麗麗(化名)家的孩子,今年也上幼兒園了,與琪琪家孩子不同的是,孩子每天上幼兒園,不哭不鬧,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放學之後對於學校的事情總是閉口不言,後來得知兒子在學校遭遇了體罰與冷暴力,麗麗立即為孩子辦理轉園。對於孩子是否適應幼兒園,以孩子哭不哭為判斷,有一定的依據,但是是片面的,有失偏駁,具體還得從多方面細心觀察孩子,加以判斷。
  • 小孩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聰明家長看孩子在家的6個表現就知道
    擔心小孩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看孩子在家的6個表現。當家裡的小孩子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了。各位寶媽寶媽就會很擔心寶寶們在幼兒園過得怎麼樣。吃得好不?睡得好不?玩得好不?經常會有家長們問我家的孩子上學哭得那個心疼呀。我會明確地告訴家長們:會哭的孩子證明他的情感是正常。他是非常正常有愛的孩子。不哭才是不正常的。
  • 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看這4大信號就知曉!
    我們可以和孩子談話,觀察他的情緒,來知道他過得好不好,不一定非要實時查看監控吧…… 如這位爸爸所言,監控設備不是我們了解孩子的唯一途徑。監控只是一種監督手段,無法窺探孩子的內心世界,想要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需要家長用心去觀察和感受孩子的狀態!首先,家長應對照幼兒園的作息表,熟悉孩子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每一個環節。比如:早上幾點入園、幾點做晨間活動、幾點洗手和吃飯、幾點做戶外活動等等。根據這張作息時間表,我們就可以對孩子在幼兒園的每一個環節都有所了解。
  • 孩子是否適應了幼兒園?不哭不鬧並非唯一標準,具體得看四方面
    加之父母也有自己的工作生活,不可能每天都24小時地陪伴孩子,所以只能選擇「狠下心來」。但是不是孩子哭過就好了?還是不哭不鬧的孩子就沒有分離焦慮了呢?判斷標準可並非這麼簡單。不哭不鬧並非唯一判定標準每個寶寶的性格及情緒表達都不一樣,所以孩子不哭不鬧不等於適應了幼兒園,而小傢伙是否適應了幼兒園,具體還得看這四方面。判斷標準一:孩子放學後的情緒舉個例子,孩子在遊樂場玩了一整天,家長要求其回家時,孩子會表現的戀戀不捨,甚至還表示日後還要來玩,家長一定能夠體會此時孩子的心情吧。
  • 「育兒」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看這4大信號就知曉
    我們可以和孩子談話,觀察他的情緒,來知道他過得好不好,不一定非要實時查看監控吧…… 如這位爸爸所言,監控設備不是我們了解孩子的唯一途徑監控只是一種監督手段,無法窺探孩子的內心世界,想要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需要家長用心去觀察和感受孩子的狀態!首先,家長應對照幼兒園的作息表,熟悉孩子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每一個環節。比如:早上幾點入園、幾點做晨間活動、幾點洗手和吃飯、幾點做戶外活動等等。根據這張作息時間表,我們就可以對孩子在幼兒園的每一個環節都有所了解。
  • 4歲寶寶上幼兒園不哭不鬧,半年後退園,奶奶:哭了好不哭才可怕
    所以很多父母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都在哭訴孩子哭得厲害,太心疼了,可是卻有一位奶奶說「孩子哭了是好事,不哭才可怕呢」。4歲寶寶上幼兒園不哭不鬧,半年後退園,奶奶一提起就傷心落淚這位奶奶的說法並不是隨意說出的,而是根據自家孩子的真實情況有感而發,這位奶奶表示,她家孫子在4歲的時候上了幼兒園,剛去的時候寶寶就根本沒哭,剛開始全家還挺高興。
  • 聽說你曾奢望孩子不哭不鬧上幼兒園?
    孩子終於要去上幼兒園了。我的心啊,砰砰砰地跳!緊張嗎?一點都不緊張,我是開心啊!畢竟她媽媽我很早開始就為上幼兒園這件事準備著了。1.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因為我以前是幼師的緣故,我見過很多3歲了還要家長在家餵飯,上了幼兒園吃飯也很慢的孩子。這樣很不好,長期這樣會影響老師對幼兒生活的安排。
  • 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與其靠看監控,不如嘗試四個途徑去了解
    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誰都不希望自己被幾十雙眼睛隨時盯著做事。不是心虛,而是不自在。那沒有實時監控,咱們家長就沒有了辦法了解孩子在園情況了嗎?其實監控只是一種監督手段,也是最低級的知曉方式,無法去窺視孩子的內心世界的。其實要想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與其靠看監控,不如嘗試四個途徑去了解。
  • 資深幼師坦言:上幼兒園不哭不鬧的孩子,多半來自這3種家庭
    當初我家大寶上幼兒園時就是這樣,我在外面擔心她在我離開之後也會哭,還特意打電話問了老師,沒想到老師說:「嘟嘟特別乖,沒哭沒鬧正和一個小女孩玩娃娃呢!」上幼兒園不哭不鬧的孩子,多半來自這3種家庭之後我和老師也成為了好朋友,大寶畢業後我們也常聯繫。作為在幼兒園中做了8年幼師的資深幼師,老師曾經跟我說過,上幼兒園不哭不鬧的孩子,背後的家庭都是有共同點的。
  • 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還是不好,父母巧妙問,孩子願意自己說
    ,父母都會擔心孩子在幼兒園過得不好,生怕孩子在幼兒園不喜歡吃飯、挑食,或者是和同學相處不好,被其他同學欺負。東東媽只能再次求助老師,這才知道,原來東東真的在幼兒園和別的小朋友發生衝突了。老師看到了這一幕,趕緊制止了,並讓咬人的小朋友道歉了,東東沒哭也沒鬧,老師也覺得已經道歉了就沒什麼了,再加上工作忙,老師忙著忙著也忘記了這件事情。
  • 寶寶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從這三點就可以看出來
    其實,這些問題,爸爸媽媽不要太過擔心,寶寶始終要掙脫我們的懷抱去看更大的世界,寶寶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從以下三點就可以看出來。一、回家時的表現。各位家長在接寶寶回家之後,可以試探性的問問寶寶,今天在幼兒園裡有沒有什麼好玩的事情,有沒有好玩的玩具呀之類的問題,只要是寶寶過得開心,快樂,那麼自然是有很多事情分享的。相反,如果寶寶回家就是哭,或者對幼兒園的事情閉口不談,甚至還有些迴避的意思,那麼有可能寶寶還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不想去幼兒園,或者在幼兒園裡做錯了事情,害怕爸爸媽媽責罵,或者是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
  • 孩子有沒有適應幼兒園生活,不能光看哭不哭,還得看這兩個表現
    孩子有沒有適應幼兒園生活,不能光看哭不哭鄰居玲玲的兒子今年3歲,剛進入幼兒園,這孩子從小就非常要強,穿衣、整理內務,都比很多孩子學得早,上幼兒園也沒怎麼讓玲玲操心。其實像玲玲孩子這種情況並不少見,雖然小傢伙不哭不鬧,但是生活中有些事情還是有反常,在幼兒園不愛上廁所,刻意憋著屎尿,其實也是孩子沒有適應的表現。
  • 初上幼兒園,3歲寶寶不哭不鬧,媽媽非常自豪,半年後卻退學
    3歲寶寶初上幼兒園不哭不鬧,半年後卻被勸退有一個同事叫燦燦,今年27歲了,已經有一個3歲的孩子,性格非常內向,由於燦燦和丈夫都有工作,擔心孩子白天沒有人照顧,所以看孩子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就將孩子送進了離家最近的一所幼兒園,這樣上下班接孩子也非常的方便。
  • 3歲寶寶入園後不哭不鬧,幾個月後卻退學!只因媽媽忽略了這幾點
    孩子剛入園時,很多家長情感上最受不了的就是孩子不捨得和媽媽分開時,哭泣的小模樣,有的孩子拽著媽媽哭,不願意跟著老師進幼兒園。當然也有一些孩子哭幾聲後,就不哭了,然後神情落寞地跟著老師進幼兒園,更有一些孩子不哭也不鬧,完全是一個讓家長放心的「乖寶寶」。
  • 幼兒園老師總結:開學第一天不哭不鬧的孩子,大多來自這4種家庭
    好不容易使用了之後,又馬上到了十月一放假,很多寶寶十月份開學就又回到了第一次上幼兒園的時候,又哭又鬧捨不得離開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部分孩子上幼兒園時從來都不哭不鬧,家長放心老師省心自己也少遭罪。有幼兒園老師總結,開學第一天不哭不鬧的孩子,大多老子這4種家庭。
  • 孩子回家有這三個表現,在幼兒園可能過得不好,家長及時了解情況
    有錢也不一定讀的到,你還得有房,光有房不行你還要落戶口。好不容易報名了幼兒園確定了學位,家長們新的無奈又開始了,一會兒是孩子入園分離焦慮症,一會兒又是和同學矛盾行為問題,再則是各種成長的敏感期。再加上現今社會輿論媒體對幼教不好的事情總是不厭其煩的曝光和持續加熱升溫,幼師不好過,家長更是擔驚受怕。幼兒園老師承受不了壓力,辭職走人。
  • 那些上幼兒園"剛開始不哭,後來才哭"的孩子,他們是什麼心理?
    ,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入園第一天哭得稀裡譁啦,我家娃剛開始高高興興上學,這9月份都過完了反而天天吵著不要上學",孩子上幼兒園剛開始不哭後來才哭的情況,實際上在上幼兒園行列並不少見, 這也是孩子上幼兒園普遍的焦慮症狀,只不過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焦慮表現的早晚不同罷了。
  • 幼兒園園長坦言:上幼兒園「不哭不鬧」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父母
    ,覺得神獸終於歸籠了,是對於一些小班的幼兒園孩子來說,因為沒有上過幼兒園,所以在前幾天也會很不適應,出現大哭大鬧,甚至還要父母拖著去幼兒園的現象。孩子非常排斥上幼兒園,這也讓父母感到很焦慮,很多父母回家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監控,想要知道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擔心孩子不吃飯,
  • 好奇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家長常問3個問題,能知其中端倪
    ,奈何兒子一問三不答九月開學,平平媽把兒子送入了公立幼兒園,平平很乖,不哭也不鬧。每次平平媽問孩子「在幼兒園過得怎麼樣呀?」孩子總是睜大眼睛一愣一愣的半天答不上話,平平媽不由得擔心了起來。比如家長問「過得好不好」,幼兒園的孩子還無法理解什麼是「過得好」什麼是「過得不好」,因此猶豫地含糊回答其實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