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羊肉,大致有兩種評價,一種是很極端化的,說羊肉的味道有一股很大的羶味,不喜歡這味道的人就覺得很難吃;還有一種,是去過大西北的或者大草原的評價,說羊肉好吃沒有什麼羶味特喜歡。提起新疆,幾乎都會想到羊肉串,那香味吃過的幾乎都忘不掉。對於新疆羊肉的好吃,好多人都問過我,我的回答就說新疆環境特殊,加上羊的品質好,造就了羊肉好吃,所以,羊的品種和環境是關鍵。
在新疆素有「早穿皮襖午穿紗」四季輪迴的季節,一天之中溫差都很大。晝夜溫差就更大了,一年之中的溫差就更大了,新疆有半年的冬天,供暖期就是6個月,屬於寒冷的地域,而且比較乾燥,每天水分蒸發量大,所以很多地方鹽鹼化比較厲害,戈壁灘,鹽鹼地,鹽鹼地中植物都是一些中草藥類的好植物,生長的百草自身都是藥,羊兒吃了百病不生。羊為了獲得足夠的食物,只能不停走動去尋找草和鹽分較多的水源,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羊,由於得到了足夠的運動,再加上吸收了鹽鹼地土壤中本身含有的一些特殊元素,羊吃的草也很雜,品種也多,生長得比較緩慢,但是肉質特別細嫩,味道特別鮮美且毫無羶味。用新疆人的話說,天然大草原,空氣好,羊的心情好,吃的是冬蟲夏草,喝的是礦泉水,拉的是六味地黃丸。羶味就小了很多,羊肉也好吃無比了。
新疆羊的品種也有很多種,1、阿勒泰大尾羊,是優良綿羊。肉質上乘,鮮嫩可口,豐腴不膩,濃香不羶,蛋白質高,膽固醇低、肉質緊實是做手抓肉、手抓飯或烤全羊的首選。如果選用當年的小羊,被稱為「羊羔肉」,那美味更是一絕!2、巴爾楚克羊,是喀什地區巴爾楚克城的優良羊,耐鹽鹼,耐熱,耐乾旱,肉質好。3、塔城地區的巴什拜羊,屬於瘦肉型優良羊,新疆人最喜歡爆炒這羊肉。4、南疆麥蓋提縣的刀郎羊,又叫多浪羊,這羊體格比較大、生長發育快、也比較肥,肉嫩多汁,無羶味,清水燉都是肥而不膩。5、巴音布魯克草原的黑頭羊,又名大尾羊,肉質細嫩,特別容易消化。這些羊都是新疆優良品種,市場上一般都是這些羊。
其實真正的羊肉其實本身就沒有什麼羶味,按照漢字來講,魚和羊才是真正的鮮美,這兩樣組成了一個鮮字。那鮮不是羶而是鮮。再就是,新疆人做羊肉喜歡原汁原味的做法,不喜歡過度烹飪,也不喜歡加過多的調味品,新疆人千百年來,就吃羊肉多,也就掌握了做羊肉的精華做法,經驗多,不同的羊肉部位,可以用不同的做法,做出的羊肉當然好吃無羶味了。用外地人的話說,新疆人好像個個都是做羊肉的星級大廚,看似隨隨便便的一烤一燉一燜,做法簡單,極少調料。其實是奧妙無窮,得「道」廚藝。因為極簡,所以至美。至今保持著古樸原始做法,做出的就是完完全全的羊肉味道,不是混合各種調味料的複合味道。
其實,羊肉有點羶味是正常,那才是羊肉的本味,只是羶味重和羶小之分。只要是新鮮的肉一般都可接受。如果冷藏太久,則羶味猛增幾倍,有人說,這樣的羊肉如果在呼和浩特涮火鍋,那麼烏魯木齊都能聞到,哈哈,這比喻有點誇張吧。新疆人說的「沒結婚的羊娃子」,就是當年的羊娃子,有的小時候就被「閹割」了,長大以後,羊肉羶味就很小,這些羊大多數都是綿羊。新疆人現宰的羔羊是不洗的,直接放鍋裡,煮開把沫子撇了,小火一直煮,看個人口味,可以放姜和花椒或者鹽。新疆羊肉正確做法,真的還是要向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學習,他們做出羊肉真的與眾不同。對新疆羊肉來說,加過多的調味品真的是弄巧成拙,原汁原味就是最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