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東莞》人物故事 | 鍾立枝:捉蟛蜞煮粥、香蕉入菜……是麻湧...

2020-12-22 東莞時間網

▲蟛蜞醬炒豆角 《尋味東莞》劇照

麻湧人鍾立枝是《尋味東莞》拍攝的人物裡比較特別的一位:其他人多是大廚或經營餐飲生意,而鍾立枝不是——他說:「我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有親友在紀錄片中認出他,打來電話道喜時,他只淡淡回應一句「是的」,便沒有下文了。鍾立枝說,並不希望自己平靜的生活因此被打擾。

然而,在聊到水鄉風俗時,他的表情就生動了許多:「《尋味東莞》拍攝我釣蟛蜞、捉魚摸蝦,這些東西不用學,每個水鄉長大的孩子都會。」蟛蜞該什麼季節捉、幾點捉、怎麼吃,他講得頭頭是道。鍾立枝還教會了記者幾道用麻湧特產香蕉烹煮的菜,很是有趣!

蟛蜞是童年的小零食

▲蟛蜞粥 《尋味東莞》劇照

鍾立枝的蕉林前的小院裡,別具洞天:魚躍池塘、綠樹成蔭,成群的雞鴨自在閒逛,更像院子的主人。大約在前年,《尋味東莞》劇組找來時,或許也是被這樣的場景吸引,在這裡拍攝了整整6天時間。

「我們小時候蟛蜞很多,河道邊水一退,爬得到處都是。」蟛蜞是一種淡水產的小型蟹,鍾立枝告訴記者,大的只比鵪鶉蛋大一點,小的就指甲蓋那麼點。抓到了把蟹鉗拆下來煮熟吃肉,蟹身的其餘部位「沒什麼肉」,就剁碎了餵雞鴨,「鴨子吃了,下的蛋特別好。」根據《中華草本》記載,蟛蜞清熱解毒、除溼止癢,用來煮粥煲湯都是極好的。

鍾立枝在麻湧漳澎承包了五百畝地種植香蕉。「走,帶你們逛一下。」出了院子有條小溪,他說:「這裡就是我釣蟛蜞的地方。」用棉線栓上手指長的豬皮,另一端綁上竹竿,就成了一個簡易魚竿,用來釣蟛蜞得心應手。「噓!」他突然示意不要吵,又指了指溪邊。果然,石頭上趴著一隻蟛蜞,正懶懶地伸著鉗子。

▲鍾立枝在麻湧漳澎承包了500畝地種香蕉 記者 陳帆 攝

香蕉入菜也是美味

「這些辦法是從哪裡學來的?」鍾立枝擺擺手,「不用學,水鄉長大的孩子,幾乎個個都會。」

兒子小的時候,鍾立枝也會帶他去河邊感受,抓魚摸蝦,玩得不亦樂乎。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鍾立枝告訴記者,從前家裡經濟條件不是太好,一家人都需要幹活。兒子一歲多起,每天得幫忙餵雞。

▲鍾立枝在蕉田裡收割香蕉 記者 陳帆 攝

除了蟛蜞粥,《尋味東莞》劇組還拍攝了鍾立枝製作香蕉美食的鏡頭。蕉蕾炒蛋是他的拿手菜。香蕉花還是花苞的時候摘下,焯水,加雞蛋翻炒,噴香撲鼻。

從前用擔子挑著香蕉出去賣,遇上個別賣相不好、賣不掉的,他便拿回家,焯水後和南乳、五花肉一起煮,也是一道可口美味。

鍾立枝還會把香蕉切片,撒上白糖後放進微波爐,直到香蕉邊上有點焦黃,取出來給小孩當零食。「這個比薯片好吃!」看孩子吃得香,父親臉上都會笑開花來。

漳澎香蕉有獨特風味

當蕉農,其實挺不容易:有時市場價錢好,香蕉品質不行;有時香蕉好,又賣不上價。遇上雨水天頻繁,香蕉泡了水,根本沒法賣,只好整批處理掉。

有施肥、除草等「大活」,鍾立枝會找一兩個散工幫忙,但更多的時候,蕉園裡的大小事都得自己操持,從早忙到晚。「每棵樹上一梭香蕉大約七八十斤重。」鍾立枝說,當香蕉開始掛果,有經驗的蕉農會把多餘的果實砍掉,只留8串左右,保證養分和口感。

「這底端的香蕉,別看它小,實則好吃。」他告訴記者,小是因為沒那麼多水分,所以糖分高,一般留著自己吃或送親朋;往上一點的香蕉大一點,賣相好,則供給水果店。

「這裡的香蕉是特別好吃的。」鍾立枝說,漳澎地處鹹淡水交界處,聽村裡老人講,早年間還是一片汪洋,海水退了露出地面,慢慢才有人定居。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當地香蕉的獨特味道。

漳澎是鍾立枝的家鄉、自幼生長的地方,他對這裡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告訴記者,雖然很多同鄉會外出打工,見識城市的繁華,但他選擇留在漳澎種香蕉。「不後悔,從來沒有羨慕過別人。」在他看來,選擇了這種生活,意味著平淡和心安,「雖然真的賺不到什麼錢,但我很喜歡這裡。」他平靜地說。

記者 查雨霏

相關焦點

  • 山海交融 莞味十足 《尋味東莞》第二集《山水相逢》昨晚播出
    昨日21:40,跟隨著綿綿入耳、暖人脾胃的生動解說,由中共東莞市委宣傳部策劃、聯合稻來傳媒拍攝製作的《尋味東莞》第二集《山水相逢》正式播出,為廣大觀眾和食客帶來一番山海交融的曼妙滋味。開闊的珠江入海口,淡水中和了海水鹽分。交融的鹹淡水孕育出獨特的海洋生物——蝦。虎門海鮮市場通宵不眠,美味的火焰醉麻蝦、白灼麻蝦等各種地道美食從這裡走向廚房餐桌。大嶺山則屬於典型的丘陵地帶。溼熱的氣候、密布的河網為鵝提供了適宜的生活環境。這裡的大嶺山燒鵝外皮油潤筋道,肉質彈嫩多汁。料汁鹹鮮中微透清甜,由表及裡再次浸潤鵝肉,是屬於東莞本土的風味。
  • 鹽焗豬腰、蟹餅、陰菜……《尋味東莞》挖美食丨揭秘
    《風味人間》第2季的餘味還在口舌之間縈繞,又一部城市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接檔而來。繼四年前的《尋味順德》之後,嶺南風味的新一輪探索之旅正式拉開帷幕:荔枝、腐皮豆漿、林旁粽、黃油蟹、陰菜、腊味、做冬四寶,接連出現在螢屏上。《尋味東莞》通過東莞的地道風味折射一方水土,帶領觀眾探索風味流轉背後的歷史更迭與時空碰撞。
  • 《尋味東莞》第二集今晚9:40播出:燒鵝、麻蝦、魚包約定你
    家住南城的李小姐看完《尋味東莞》第一集後直呼不過癮,而且她愛吃的燒鵝、海蝦、魚包在紀錄片中都沒有看到。沒看過癮的吃貨注意了!就在今晚9:40,《尋味東莞》第二集《山水相逢》將繼續在廣東衛視頻道、騰訊視頻和新浪微博聯合播出,屆時東莞人餐桌上常見的麻蝦、燒鵝、魚包、蟹餅等東莞美食將出現紀錄片中。
  • 聽《尋味東莞》製片人解讀,她眼中的東莞和東莞美食……
    「我願意用『平易近人』來形容東莞菜整體給人的感覺,真的很好吃!」李潔近日接受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專訪,揭秘《尋味東莞》拍攝幕後故事,以及她眼中的東莞和東莞美食。記得拉到文末圍觀「彩蛋」,她感覺最好吃的東莞美食是什麼,又有哪些味道是接受無能的,以及……用於拍攝的那些美食,後來都去哪兒了?
  • 好吃|東莞,其實是美食天堂啊!
    『東莞的古老靈魂都藏在了街頭巷尾的味道裡。』文/梅姍姍圖/紀錄片《尋味東莞》27年前,東莞麻湧鎮的老材夫婦決定把自家一樓改成一個專賣排骨飯的小店。這是作家陳殘雲筆尖,90年代初東莞麻湧鎮模樣,也是老材開排骨飯時的麻湧。如今的麻湧是東莞最大的塑膠電子製品專業鎮,但在那個1993年,這裡對外最著名的還是香蕉。那時候的鎮上,幾乎所有人都在種香蕉。
  • 東莞人的記憶裡,有一片香蕉海,甘甜的香蕉在東莞有各種花式吃法
    位於嶺南的東莞市,陽光充足、降水豐沛,是非常適合種植香蕉的地區之一。在東莞市西北部的麻湧(chōng)鎮,勤勞的當地人曾造圍海造田,圍出大塊肥沃的耕地,種植了一片「香蕉海」。據東莞縣誌記載,明末清初時莞城中堂鎮蕉利村有村民大量種植香蕉,清末年香蕉多出自麻湧一帶。
  • 「尋味東莞必吃100」13日開始評選
    哪些又配稱菜靚味正、極具代表性的「莞菜」?8月13日啟動的「2020東莞鑽石名菜評選暨莞菜文化促進系列活動」將給出答案。此次系列活動是「尋味東莞」和「鑽石名菜」兩大東莞招牌美食項目的首度融合推廣,屆時將通過專業評審、全民評選及適當結合網絡相關數據擇優評出「鑽石名菜名點」「地標名店」「地道風味小吃」「東莞招牌菜」及「環球風味美食」「創意莞菜」「最佳人氣餐廳」等「尋味東莞必吃100」系列獎項,並計劃11月舉行頒獎典禮,同時成立莞菜文化促進會,擬用兩三的年時間定義「莞菜」,從而持續擦亮東莞美食這一城市名片。
  • 「尋味東莞」美食探訪之旅活動啟動:品嘗地道風味,探秘製作技藝
    7月10日-12日,為進一步加強對東莞美食文化的宣傳推廣,市委宣傳部與稻來傳媒合作,組織開展「尋味東莞」美食探訪之旅活動,邀請陳曉卿等節目主創團隊成員、美食顧問、國內美食名家、重點合作媒體代表等組成美食團,來莞品嘗地道風味,探秘製作技藝,探尋東莞地道美食背後的文化。
  • @東莞人,《尋味東莞》拍攝了你們鎮的美食,你吃過嗎?(上篇)
    在這片東莞人世居的土地上,每個鎮街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物產,記錄著命運流轉與時代的變遷。《尋味東莞》第二集《山水相逢》開播,聚焦豐富陌生的食材,通過質樸、奇妙的搭配,山水相逢,為莞人碰撞出層疊不窮的滋味。視頻中的美食在哪裡可以吃到正宗的口味?你所在的鎮街有什麼傳統美味?一鎮一美食,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探尋嶺南風味。
  • 原來東莞,才是廣東最被忽略的美食之城,保留著許多特色傳統飲食
    東莞東部多山地和丘陵,因此生活著東莞最大的客家族群,廣東的客家先輩大多依山而居,口味偏重。因為過去山間氣溫偏低,而勞作消耗大量體力,所以客家飲食好鹹香好油膩,即便如今生活條件改善了,飲食習慣也一直保留著。如香芋梅菜扣肉、各種釀菜和粄食等客家菜,給東莞美食界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東莞誕生全球首家「香蕉」主題連鎖餐廳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東莞4月28日電 今天,東莞市麻湧香蕉有限公司旗下連鎖餐飲品牌「金麻康莊」宣布啟動東莞「金麻杯」香蕉甜品美食創意大賽。「金麻康莊」是全球首家以「香蕉」為主題,集特色餐飲、休閒甜品於一體的連鎖餐飲品牌。
  • 《尋味東莞》總策劃陳曉卿長文回顧東莞美食:哪裡不是美食天堂?
    7月24日,《風味人間》系列紀錄片總導演、《尋味東莞》總策劃陳曉卿在個人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長文回顧了尋味東莞美食之旅。原文如下: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去過這麼多地方,你覺得哪裡最好吃?這不僅因為東莞面積不到3000平方公裡,卻同時擁有丘陵山地、平原水鄉和珠江入海口,複雜多樣的地形地貌,自然能夠催生質地不同、風味有別的食物。也因為近幾十年來東莞人流匯聚,來自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新莞人」,帶來了不同的生活和飲食習俗。還有,儘管東莞人口城鎮化比例超過90%,但老一輩的東莞人仍然按照古老的時節安排自己的傳統生活。
  • 「粵菜師傅 嶺南新味」多位粵菜名廚聯手創新東莞菜
    為了更好傳承、創新東莞菜,他與四名東莞新派粵菜名廚一起,深入挖掘東莞菜的文化內涵,整理了20道東莞傳統菜的做法,並進行升級包裝,重新演繹出60種新派的創新做法,並且將製作配方、菜式圖片和流程彙編成書——《莞色莞味-東莞創新菜》。「東莞臘腸很出名,有人可能會問,臘腸除了做煲仔飯還能怎麼吃?
  • 《尋味東莞》用美食為東莞做傳
    可以說,《尋味東莞》用美食為東莞寫了一本傳記、一本地方志。近日,由東莞市委宣傳部和稻來傳媒共同組織開展「尋味東莞」美食探訪之旅活動,邀請美食團共同品嘗東莞地道風味和探秘製作技藝。進一步激發社會消費潛力《尋味東莞》紀錄片的熱播,引發東莞人的尋味之旅。
  • 東莞粵菜名廚丨迎賓館行政總廚譚震洪:作為麻湧人,希望莞菜能傳承...
    對於東莞菜大家都不覺陌生,各個鎮街的代表菜式都能說出幾道來,但是真正說到品嘗莞菜卻沒有多少人願意選擇,最多一桌菜裡面選擇一兩道有代表性的莞菜,這已經是目前大眾常見的選擇。名廚檔案:姓名:譚震洪籍貫:東莞麻湧職業:東莞迎賓館行政總廚從業年限:27年成長故事:
  • 《尋味東莞》美食顧問團來莞探尋美食背後的文化
    ■「尋味東莞」美食考察團來到莞考察美食背後的文化。圖片為在謝崗鎮銀瓶山腳下果園拍攝的稻米媒體供圖近日播出的《東莞尋味》紀錄片讓東莞美食「起火」。七月十日至十二月十二日,由市委宣傳部牽頭,與稻來傳媒組織「尋味東莞」美食探訪活動,邀請「尋味東莞」總策劃陳曉卿、製片人李潔,與著名美食家陳立、張新民、閆濤、雲無心、楊擁軍等組成美食探訪團,前往東莞的南城、莞城、中堂、麻湧、虎門、大嶺山、謝崗等鎮街,品嘗地道風味,挖掘製作技藝,並舉辦「尋味東莞」賞心悅目交流會,進行交流共享,探索東莞美食文化。東莞人的一天,常以燒鵝瀨粉一碗打開。
  • 《尋味東莞》:尋味酸甜苦辣 細品百味人生
    《尋味東莞》令美食成為東莞的新名片,製片人李潔談拍攝故事尋味酸甜苦辣 細品百味人生羊城晚報記者 龔衛鋒 實習生 餘淑媛桂味荔枝、林旁粽、黃油蟹……隨著紀錄片《尋味東莞》正式收官,美食如今成為東莞這座現代城市除「世界工廠
  • 北風起,最近東莞人都在曬什麼?
    ▲《尋味東莞》中的臘鴨喉蘿蔔煲 「臘鴨喉蘿蔔煲用素淡的蘿蔔搭配鴨喉,湯汁清澈濃鬱,油脂完全融化,用力咬開 ▲《尋味東莞》中的臘豬頭皮 香蕉幹
  • 《尋味東莞》背後人物故事:四代人經營豆漿坊《尋味東莞》播出後有...
    黃柏森說,《尋味東莞》播出後,有人專程從深圳跑來,想品嘗一下他做的豆漿。自1962年他從父親手裡接過這個作坊,埋頭熬了大半輩子豆漿,不懂宣傳,卻總是有食客慕名而來。「很感謝你們」,他真誠地說。腐竹是東莞萬江的傳統食品,素菜的主要材料之一,由黃豆磨成豆漿後加工而成。「從前新村有兩三百人做這行,如今只得十來人了。」
  • 「尋路記」紀錄片《尋味東莞》所有的店鋪,我們全給你扒出來了!
    今年6月中旬《尋味東莞》紀錄片「橫空出世」瞬間刷爆了東莞人的朋友圈前幾天紀錄片完美收官後打卡「尋味同款」的小吃美食、山珍海味變成為許多人去東莞的新玩法營業時間:全天營業02臺灣小吃一條街(「尋味東莞」同款)臺商曾經撐起東莞經濟發展的半邊天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