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蟛蜞醬炒豆角 《尋味東莞》劇照
麻湧人鍾立枝是《尋味東莞》拍攝的人物裡比較特別的一位:其他人多是大廚或經營餐飲生意,而鍾立枝不是——他說:「我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有親友在紀錄片中認出他,打來電話道喜時,他只淡淡回應一句「是的」,便沒有下文了。鍾立枝說,並不希望自己平靜的生活因此被打擾。
然而,在聊到水鄉風俗時,他的表情就生動了許多:「《尋味東莞》拍攝我釣蟛蜞、捉魚摸蝦,這些東西不用學,每個水鄉長大的孩子都會。」蟛蜞該什麼季節捉、幾點捉、怎麼吃,他講得頭頭是道。鍾立枝還教會了記者幾道用麻湧特產香蕉烹煮的菜,很是有趣!
蟛蜞是童年的小零食
▲蟛蜞粥 《尋味東莞》劇照
鍾立枝的蕉林前的小院裡,別具洞天:魚躍池塘、綠樹成蔭,成群的雞鴨自在閒逛,更像院子的主人。大約在前年,《尋味東莞》劇組找來時,或許也是被這樣的場景吸引,在這裡拍攝了整整6天時間。
「我們小時候蟛蜞很多,河道邊水一退,爬得到處都是。」蟛蜞是一種淡水產的小型蟹,鍾立枝告訴記者,大的只比鵪鶉蛋大一點,小的就指甲蓋那麼點。抓到了把蟹鉗拆下來煮熟吃肉,蟹身的其餘部位「沒什麼肉」,就剁碎了餵雞鴨,「鴨子吃了,下的蛋特別好。」根據《中華草本》記載,蟛蜞清熱解毒、除溼止癢,用來煮粥煲湯都是極好的。
鍾立枝在麻湧漳澎承包了五百畝地種植香蕉。「走,帶你們逛一下。」出了院子有條小溪,他說:「這裡就是我釣蟛蜞的地方。」用棉線栓上手指長的豬皮,另一端綁上竹竿,就成了一個簡易魚竿,用來釣蟛蜞得心應手。「噓!」他突然示意不要吵,又指了指溪邊。果然,石頭上趴著一隻蟛蜞,正懶懶地伸著鉗子。
▲鍾立枝在麻湧漳澎承包了500畝地種香蕉 記者 陳帆 攝
香蕉入菜也是美味
「這些辦法是從哪裡學來的?」鍾立枝擺擺手,「不用學,水鄉長大的孩子,幾乎個個都會。」
兒子小的時候,鍾立枝也會帶他去河邊感受,抓魚摸蝦,玩得不亦樂乎。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鍾立枝告訴記者,從前家裡經濟條件不是太好,一家人都需要幹活。兒子一歲多起,每天得幫忙餵雞。
▲鍾立枝在蕉田裡收割香蕉 記者 陳帆 攝
除了蟛蜞粥,《尋味東莞》劇組還拍攝了鍾立枝製作香蕉美食的鏡頭。蕉蕾炒蛋是他的拿手菜。香蕉花還是花苞的時候摘下,焯水,加雞蛋翻炒,噴香撲鼻。
從前用擔子挑著香蕉出去賣,遇上個別賣相不好、賣不掉的,他便拿回家,焯水後和南乳、五花肉一起煮,也是一道可口美味。
鍾立枝還會把香蕉切片,撒上白糖後放進微波爐,直到香蕉邊上有點焦黃,取出來給小孩當零食。「這個比薯片好吃!」看孩子吃得香,父親臉上都會笑開花來。
漳澎香蕉有獨特風味
當蕉農,其實挺不容易:有時市場價錢好,香蕉品質不行;有時香蕉好,又賣不上價。遇上雨水天頻繁,香蕉泡了水,根本沒法賣,只好整批處理掉。
有施肥、除草等「大活」,鍾立枝會找一兩個散工幫忙,但更多的時候,蕉園裡的大小事都得自己操持,從早忙到晚。「每棵樹上一梭香蕉大約七八十斤重。」鍾立枝說,當香蕉開始掛果,有經驗的蕉農會把多餘的果實砍掉,只留8串左右,保證養分和口感。
「這底端的香蕉,別看它小,實則好吃。」他告訴記者,小是因為沒那麼多水分,所以糖分高,一般留著自己吃或送親朋;往上一點的香蕉大一點,賣相好,則供給水果店。
「這裡的香蕉是特別好吃的。」鍾立枝說,漳澎地處鹹淡水交界處,聽村裡老人講,早年間還是一片汪洋,海水退了露出地面,慢慢才有人定居。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當地香蕉的獨特味道。
漳澎是鍾立枝的家鄉、自幼生長的地方,他對這裡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告訴記者,雖然很多同鄉會外出打工,見識城市的繁華,但他選擇留在漳澎種香蕉。「不後悔,從來沒有羨慕過別人。」在他看來,選擇了這種生活,意味著平淡和心安,「雖然真的賺不到什麼錢,但我很喜歡這裡。」他平靜地說。
記者 查雨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