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聽《尋味東莞》製片人解讀,她眼中的東莞和東莞美食……

2021-01-21 騰訊網

繼四年前的《尋味順德》之後,嶺南風味的新一輪探索之旅近日拉開帷幕。

荔枝、腐皮豆漿、林旁粽、黃油蟹、陰菜、腊味、魚包、蟹餅……《尋味東莞》中,共計多達130多種東莞的食材和菜式輪番登場,饞壞了愛看美食紀錄片的吃貨們,也讓很多人意識到,原來在大家熟悉的「世界工廠」這個標籤之外,東莞藏著如此豐富多彩的美食世界!

本周日(明天)晚9點40分,由中共東莞市委宣傳部、稻來傳媒聯合出品的《尋味東莞》紀錄片最後一集(第三集)《歡宴流轉》,將繼續在廣東衛視頻道、騰訊視頻和新浪微博聯合播出,繼續帶你解鎖東莞這座「製造名城」的美食密碼,帶你品嘗地道東莞美食。

在《尋味東莞》製片人李潔看來,東莞的食物是家常的、質樸的、特別好吃的,是變幻多樣的,和中山、順德、廣州的粵菜相比,東莞對美食的處理看起來沒有那麼精緻,但也顯得更加平易近人,更加內秀。「我願意用『平易近人』來形容東莞菜整體給人的感覺,真的很好吃!」李潔近日接受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專訪,揭秘《尋味東莞》拍攝幕後故事,以及她眼中的東莞和東莞美食。記得拉到文末圍觀「彩蛋」,她感覺最好吃的東莞美食是什麼,又有哪些味道是接受無能的,以及……用於拍攝的那些美食,後來都去哪兒了?

拍攝有不少新驚喜

東莞的可愛、可貴之處,來自內部的多樣性

提及廣東美食,外界最先聯想到的往往是廣州、順德,而對於東莞,大家一般也不會往美食這個標籤上去聯想。李潔也說,說來慚愧,在製作《尋味東莞》前,節目組對東莞美食也基本沒什麼概念,他們是帶著「懷疑」的態度開始調研的,慢慢發現,這個「世界工廠」在高樓大廈之外,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體現。

於是節目組找到了相對應的「得天獨厚」「山水相逢」「歡宴流轉」三個主題,並從中發現,節氣地理、族群遷徙和文化遺存都在當地食物中得到了體現,再者,由於「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東莞的水鄉、沿海和山區生活呈現了豐富又有聯繫的多樣性,這些是個別當地人都不曾意識和總結過的。「我個人覺得,東莞的可愛、可貴之處正是來自這種巨大的反差和內部的多樣性。」李潔說。

東莞在吃食上講究舒服和實在

在一般人的印象裡,粵菜應該對食材、刀工和烹飪技法有非常嚴苛的要求,而東莞展現了粵菜的另一面。它是嶺南人家日常的餐桌,在吃食上講究舒服和實在,不會過多追求極致和華麗表達,非常平易可親,順應自然,多了幾分溫溫潤潤和小富即安。兩千多年來,祖輩在農耕文化裡積累的生活智慧通過食物流傳至今,「這算是我們事先『無知』的好處,東莞給了我們驚喜。」李潔表示。

從對很多食材的處理方式上,能夠看到東莞人在食物上面的用心。比如夜間大排檔的一道鹽焗豬腰,它實際上是爆炒的,非常幹的豬腰在鍋裡,加一點點鹽炒出來,不摻任何水。節目組在當地吃到的時候就覺得很好吃,但回家想復刻是做不出來的。

在李潔看來,東莞人能把特別尋常的食材處理好,不僅讓食材有自己原本的味道,而且又不會讓你覺得過於花哨和過於高端,包括水鄉各種蜆肉粥、蜆肉飯的處理。粵菜和潮汕菜經常會讓人感覺特別精緻,它們講究刀工、講究火候,還講究食材的精益求精,亦或是講究用高檔的食材。但在東莞,這類的講究似乎不是特別多,大家對於食物的擺盤、外觀也沒有那麼多要求,但是整體的菜式很好吃,變化特別多樣。

「平易近人」是它的魅力

東莞保留了農耕文化的點點滴滴,這非常難能可貴

無論是節目前期的策劃,還是拍攝以及後期的剪輯,《尋味東莞》團隊並沒有刻意地把「世界工廠」的標籤和美食結合到一起。即便是今晚播出的第三集的主題是人員的流動、城市的變化所帶來的風味流變和融合,節目會適當提到「世界工廠」的元素。對此,李潔解釋道,主要原因是,團隊在創作的過程當中越來越明確,在大家所熟悉的「世界工廠」這個標籤之外,東莞其實是有著它溫情、溫暖、平易近人的魅力所在。

而東莞「溫情」一面恰恰是可以通過食物全部展示出來的。畢竟在東莞,大家吃的更多還是保留下來的傳統特色,或者說是極具嶺南風格的食物風味。東莞城市外來人口特別多,在當地也能看見很多川菜店、湘菜店,但如果要做一個城市的美食風味,這並非《尋味東莞》團隊去關注和發掘的重點。

李潔說,東莞非常難能可貴地保留了農耕文化的點點滴滴

在李潔看來,東莞菜對傳統味道、傳統烹飪方式的保留是非常到位的。我們吃到的很多東莞本地菜餚幾乎都是保持了過去幾十年、乃至半個世紀甚至更早的原貌,它們沒有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面貌的變化而有太多的改變,依然是過去東莞的鄉間或城市裡面老人家吃到的那些味道。

她分析,這可能與東莞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都非常到位有關係。「我們看到的是,在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東莞這個城市雖然經濟發展非常迅速,現在是叫新一線城市了,但它非常難能可貴地保留了農耕文化的點點滴滴。」

在變化如此快速的時代,東莞幾乎把農耕時代家族的親情、宗祠,以及傳統節日、傳統的社交方式完整保留了下來,在李潔看來,放眼整個嶺南地區,它都是一個很難得的樣本。所以,能夠看見那麼多傳統的菜式依然活躍在現在東莞人的生活當中,也就不足為奇了。

拒絕「獵奇類」美食

既希望喚起本地人的家鄉記憶,也呈現一定的陌生感

李潔認為,東莞美食的另一特點是「一地一味」。東莞有水鄉片區、沿海片區、和丘陵地帶,從食材的選擇到口味的差別,這幾個區域還是比較明顯的。她舉例說,丘陵片區更多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客家人的飲食會相對粗獷一些,油膩一些,可在水鄉片區就很少有人去做像客家人吃的紅燒肉和各種釀。

丘陵片區的飲食會稍微粗獷一些

水鄉片區處理河鮮非常到位,比如說把鯪魚的魚肉刮下來,然後反覆擀壓,輾成薄薄的可以透光的皮,在裡面包裹肉餡做成魚包,或者也叫魚餃,其實有點像福建的肉燕,以魚為皮,以肉做餡。但在丘陵地區幾乎是吃不到這樣的魚。

東莞市有20多個鎮街,幾乎每個鎮街都有自己的代表性食物,而且這些食物可能是其他鎮街都吃不到的,或者說吃到的也可能完全不是那個味道。像在麻湧鎮就有很多從香蕉延伸出來的食物,這是成熟之前的青香蕉,像芋頭一樣。「想像一下我們對芋頭的處理,可用做芋頭扣肉、芋頭燒豬肉、芋頭燒雞。」李潔說,而在麻湧,會用青香蕉代替芋頭來做這些菜式,甚至「匪夷所思」地搭配紫菜做成糖水。

麻湧鎮有很多從香蕉延伸出來的食物

香蕉搭配紫菜、紅糖熬製的糖水

短短三集,《尋味東莞》就匯集了近20個人物故事,串聯展現了130多種食材和菜式。在美食的選擇上,李潔說,首先是能夠代表東莞特色,除了非常「在地」的傳統食物之外,也要找到能夠體現東莞城市發展、社會經濟變化的食物和人物。其次,希望找到的素材對絕大多數觀眾有一定的陌生感。同時要能得到本地人的認可,喚起本地人的家鄉記憶。

從原則上來說,拍美食紀錄片是通過食物觀察世界,觀察我們的生活,節目組的原則是不會刻意尋找特別偏門、特別獵奇,甚至當地人都不會嘗試的食物,「因為它不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這違背了我們製作節目的出發點。」同時,對自然生態有破壞的動植物,及處理方式較為殘暴讓人生理不適的,也不會是節目組選擇的素材。

鹹姜水使用米酒、酒釀、豬肝、煎蛋,甚至黃酒和鮮奶,混合六斤生薑一同熬製而成

據說,鹹姜水有一種很奇特的味道

有東莞網友留言,《尋味東莞》中的一些美食,作為當地人的他都沒吃到過,比如東莞石龍的特色美食鹹姜水。李潔認為,有陌生感的食物才天然地會讓大家有更強的追下去的好奇心,如果對食物本身非常熟悉,那作品在傳播力上會受到一定影響。「好在東莞的很多食物,確實對大家甚至本地人而言也是陌生的、是能激發大家好奇心的,所以東莞的食物給了我們很大的創作空間。」

「我們並不是簡單表面地把這個城市有什麼食物、有什麼特色好吃的美味和食材介紹給大家,而是透過食物帶大家去了解一個城市,了解這個城市的前世今生,了解這個城市的生活、歷史和文化,通過食物來看食物背後的東西。」李潔強調。

趣味問答

小南:覺得東莞最好吃的是?

李潔:我吃過的還蠻多的,很難選出一道。非要選的話我就選中山餐館的燒鵝瀨粉。去年八月份我們去拍攝的時候,我第一次吃到,當時在老城區那邊我們有三天的拍攝,那三天早上我都是自己提前從酒店早起,先去那兒吃一碗燒鵝瀨粉,連續吃了三天都沒有吃夠。我甚至覺得如果我再去東莞,我還可以早上吃一頓,中午再去吃一頓。

李潔極力推薦燒鵝瀨粉

瀨粉淡淡的米香,特別清爽,配上剛剛烤好的燒鵝的濃烈,是一種很奇妙的搭配。如果大家有機會去東莞,一定要去中山餐廳嘗一下他們家的招牌食物——燒鵝瀨粉,而且要中午一點半之前去,因為中午一兩點鐘東西賣完就關門了。

小南:又有哪種味道是你接受無能的?

李潔:我個人的口味還是蠻寬的,可能也是因為這幾年這些年做美食紀錄片,走的地方比較多,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對食物是有很大好奇心的,我很願意去嘗試。所以在拍《尋味東莞》時,我並沒有認為哪種食物是很奇怪,或沒有辦法接受的。反而裡面有一種叫鹹姜水的食物,我非常嚮往,它實在太匪夷所思了,從食材的搭配到口味的搭配,讓我很難想像它是什麼樣的風味。

小南:那些用於拍攝的美食,後來都怎樣了?

李潔:有一部分肯定是「陣亡」了,所謂的「陣亡」,是我們現場工作人員在拍攝的時候,本著不浪費道具的原則,是要吃掉的。而且確實有些東西很好吃,有時我們看素材會看見工作人員拍攝時面部的表情,甚至有時能聽到麥克風捕捉到的大家肚子咕嚕咕嚕叫的聲音,這很有意思。

豉油煎小魷魚。為了使拍攝效果更佳,小魷魚的身體裡其實塞了一些道具

但不是所有拍攝的食物都可以被吃掉,因為有的美食呈現出來的樣子是經過加工的,比如第二季裡的豉油煎小魷魚,就是沒辦法吃的,在家做過飯的人可能知道,那種小魷魚做完之後是塌掉的,而且魷魚須和身體大概率是會分開的,我們拍的時候需要在魷魚身體裡塞一些東西,讓它保持一個很飽滿的狀態,然後用牙籤把整個身體固定住。有時為了色澤的漂亮,我們可能會放更多老抽或者讓它煎得更透一些,表面的顏色會更好看,但並不是最佳入口的時機。所以儘管我們很想把所有拍攝的食物都吃掉,但有一些食物(僅僅)是拍給大家看的。

【撰文】 南方日報、南方+駐京記者 劉長欣 實習生 譚海燕

【作者】 劉長欣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尋味東莞》用美食為東莞做傳
    可以說,《尋味東莞》用美食為東莞寫了一本傳記、一本地方志。近日,由東莞市委宣傳部和稻來傳媒共同組織開展「尋味東莞」美食探訪之旅活動,邀請美食團共同品嘗東莞地道風味和探秘製作技藝。進一步激發社會消費潛力《尋味東莞》紀錄片的熱播,引發東莞人的尋味之旅。
  • 美食大片解鎖舌尖上的東莞《尋味東莞》昨晚首播
    、東莞味道四溢的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油焗奄仔蟹講述東莞美食中的東莞故事在富有詩意的鏡頭和解說詞的帶入下,《尋味東莞》第一集《得天獨厚》出現在電視屏幕中,與此同時,荔枝、腐竹、粽子、黃油蟹、陰菜、腊味、做冬四寶等東莞地域特色濃鬱的一個個美食也出現在觀眾的眼中。
  • 本土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定檔6月21日
    南都訊 記者黃曉雅 實習生蔡敏《風味人間》第2季收官不久,又一部城市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無縫接檔。近日,《尋味東莞》正式發布定檔海報及預告片,宣布將於6月21日起,每周日21:40在廣東衛視播出。《尋味東莞》的定檔海報就將東莞的地理位置和飲食特色展露無疑。南海之濱的東莞,水系發達、海產豐饒,開闊的珠江海帶來交融的鹹淡,孕育出獨特的水產,海鮮是東莞人鍾情的美食;而錯落的工廠展示著城市風貌,也向人們訴說著現代化的發展節奏和人口遷徙帶來的風味融合。金銀潤、臘鴨喉蘿蔔煲、香蕉扣肉這些獨具東莞特色的美食,簡簡單單的幾張劇照已經讓人垂涎欲滴。
  • 《尋味東莞》美食顧問團來莞探尋美食背後的文化
    ■「尋味東莞」美食考察團來到莞考察美食背後的文化。圖片為在謝崗鎮銀瓶山腳下果園拍攝的稻米媒體供圖近日播出的《東莞尋味》紀錄片讓東莞美食「起火」。七月十日至十二月十二日,由市委宣傳部牽頭,與稻來傳媒組織「尋味東莞」美食探訪活動,邀請「尋味東莞」總策劃陳曉卿、製片人李潔,與著名美食家陳立、張新民、閆濤、雲無心、楊擁軍等組成美食探訪團,前往東莞的南城、莞城、中堂、麻湧、虎門、大嶺山、謝崗等鎮街,品嘗地道風味,挖掘製作技藝,並舉辦「尋味東莞」賞心悅目交流會,進行交流共享,探索東莞美食文化。東莞人的一天,常以燒鵝瀨粉一碗打開。
  • 《尋味東莞》:尋味酸甜苦辣 細品百味人生
    《尋味東莞》令美食成為東莞的新名片,製片人李潔談拍攝故事尋味酸甜苦辣 細品百味人生羊城晚報記者 龔衛鋒 實習生 餘淑媛桂味荔枝、林旁粽、黃油蟹……隨著紀錄片《尋味東莞》正式收官,美食如今成為東莞這座現代城市除「世界工廠
  • 舌尖上的東莞!《尋味東莞》第一集《得天獨厚》21日21:40首播
    綿滑清新的瀨粉、外酥裡嫩的燒鵝、香味撲鼻的煲仔飯……前幾天《尋味東莞》的定檔海報及預告片一經發布,這些獨具特色的東莞美食,瞬間點燃食客的味蕾記憶與時光滋味。21日起每周日晚21:40,《尋味東莞》將在廣東衛視首播、騰訊視頻和新浪微博聯合獨播。21日晚將播出第一集《得天獨厚》,帶領觀眾探訪東莞的地道風味,講述美食背後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過去四十年來,東莞以高速發展的製造業聞名,但在「世界工廠」身份之外,這裡還隱藏著一個龐大神奇的美食世界。
  • 《尋味東莞》總策劃陳曉卿長文回顧東莞美食:哪裡不是美食天堂?
    7月24日,《風味人間》系列紀錄片總導演、《尋味東莞》總策劃陳曉卿在個人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長文回顧了尋味東莞美食之旅。原文如下: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去過這麼多地方,你覺得哪裡最好吃?按說牛肉最好不過和牛,但我至今難忘的是二十年前,在馬爾康通往甘肅路上,一個叫瓦切的三岔路口,那家牧民用細高的水桶燉的牛肉,薄薄一層沙沙的土豆,厚厚一層牛肉,又入味又多汁……所以我說,好吃貨志在四方,看哪裡可能都是美食天堂。三年前稻來工作室成立,除了自己策劃的選題之外,接到了第一個訂單。東莞市負責城市形象推廣的領導,考慮到我們團隊製作過《尋味順德》,希望我們製作反映東莞美食的紀錄片。
  • @東莞人,《尋味東莞》拍攝了你們鎮的美食,你吃過嗎?(上篇)
    在這片東莞人世居的土地上,每個鎮街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物產,記錄著命運流轉與時代的變遷。《尋味東莞》第二集《山水相逢》開播,聚焦豐富陌生的食材,通過質樸、奇妙的搭配,山水相逢,為莞人碰撞出層疊不窮的滋味。視頻中的美食在哪裡可以吃到正宗的口味?你所在的鎮街有什麼傳統美味?一鎮一美食,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探尋嶺南風味。
  • 鹽焗豬腰、蟹餅、陰菜……《尋味東莞》挖美食丨揭秘
    《風味人間》第2季的餘味還在口舌之間縈繞,又一部城市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接檔而來。繼四年前的《尋味順德》之後,嶺南風味的新一輪探索之旅正式拉開帷幕:荔枝、腐皮豆漿、林旁粽、黃油蟹、陰菜、腊味、做冬四寶,接連出現在螢屏上。《尋味東莞》通過東莞的地道風味折射一方水土,帶領觀眾探索風味流轉背後的歷史更迭與時空碰撞。
  • 「尋味東莞」美食探訪之旅活動啟動:品嘗地道風味,探秘製作技藝
    7月10日-12日,為進一步加強對東莞美食文化的宣傳推廣,市委宣傳部與稻來傳媒合作,組織開展「尋味東莞」美食探訪之旅活動,邀請陳曉卿等節目主創團隊成員、美食顧問、國內美食名家、重點合作媒體代表等組成美食團,來莞品嘗地道風味,探秘製作技藝,探尋東莞地道美食背後的文化。
  • 東莞尋味 人氣最旺的美食街推薦
    東莞菜屬嶺南菜系,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分山鄉風味菜系、水鄉風味菜系等,各有代表菜式。東莞尋味花園新村食街--位於東城區花園新村,是市區最早的一處食街。
  • 「尋味東莞必吃100」13日開始評選
    黃金蝦球 東莞有哪些必吃的特色美食此次系列活動是「尋味東莞」和「鑽石名菜」兩大東莞招牌美食項目的首度融合推廣,屆時將通過專業評審、全民評選及適當結合網絡相關數據擇優評出「鑽石名菜名點」「地標名店」「地道風味小吃」「東莞招牌菜」及「環球風味美食」「創意莞菜」「最佳人氣餐廳」等「尋味東莞必吃100」系列獎項,並計劃11月舉行頒獎典禮,同時成立莞菜文化促進會,擬用兩三的年時間定義「莞菜」,從而持續擦亮東莞美食這一城市名片。
  • 西式甜品中的東莞元素!記者帶你走進《尋味東莞》中的甜品店
    這是5日晚播出的紀錄片《尋味東莞》第三集中的一幕,片中各式精緻的西式甜品和水果茶,讓大家對莞式美食有了新的認識。西式甜品中的東莞元素8日,記者走進紀錄片《尋味東莞》中的這家甜品店,帶大家一同感受西式甜品中的東莞元素。「每一個產品都有各種東莞獨有元素,法式甜品也能呈現東莞文化。」
  • 山海交融 莞味十足 《尋味東莞》第二集《山水相逢》昨晚播出
    觀看完《山水相逢》的魏小姐激動得飛起,她喜歡的魚包、燒鵝、海蝦、蟹餅等美食在這一集中都出現了。昨日21:40,跟隨著綿綿入耳、暖人脾胃的生動解說,由中共東莞市委宣傳部策劃、聯合稻來傳媒拍攝製作的《尋味東莞》第二集《山水相逢》正式播出,為廣大觀眾和食客帶來一番山海交融的曼妙滋味。
  • 《尋味東莞》第二集今晚9:40播出:燒鵝、麻蝦、魚包約定你
    《尋味東莞》第一集已經播出一周了,這部取材於莞邑大地的城市美食紀錄片,不僅讓廣大吃貨隔著屏幕「品嘗」到了東莞的地道美食,還在紀錄片中見到了諸多熟悉的東莞街景。「還有嗎?才一集,太不過癮了!」家住南城的李小姐看完《尋味東莞》第一集後直呼不過癮,而且她愛吃的燒鵝、海蝦、魚包在紀錄片中都沒有看到。沒看過癮的吃貨注意了!就在今晚9:40,《尋味東莞》第二集《山水相逢》將繼續在廣東衛視頻道、騰訊視頻和新浪微博聯合播出,屆時東莞人餐桌上常見的麻蝦、燒鵝、魚包、蟹餅等東莞美食將出現紀錄片中。
  • 豆瓣8.4!陳曉卿又挖掘一個好味小城,《尋味東莞》美食饞哭我
    珠江入海口交融的鹹淡水孕育出數不盡的舌尖美味然而最近,在總策劃陳曉卿長達三年的挖掘下,一部聚焦了東莞美食的大片《尋味東莞》,透過美食來理解東莞這一方水土,吃貨們也將眼光轉向,這個曾經帶有「顏色」的城市!
  • 《味道東莞》:東莞這群90後 用美食記錄東莞的樣子
    聊天中,在這位活潑幽默的厚街女生那烈焰紅唇裡,似乎唯有美食和笑話不可辜負。方麗明不僅是《味道東莞》的項目策劃人和主編,也是公眾號美食大搜羅的創始人之一。據她介紹,其團隊有30多人,基本是東莞本地人,也都是吃貨。而她自己的吃貨基因從小就有,並在父母的「培育」之下日益強大。「東莞人愛吃,東莞口味也挺包容的。」
  • 來東莞一天就被「圈粉」,外國友人眼中的東莞原來是這樣子
    濱海秀色、稻海蕉林、荔紅荷香 ………… 那麼, 在外國人眼中的東莞是怎樣的? 10月13日,由東莞市委外宣辦主辦,「今日東莞」英文網、東莞陽光網承辦的「外國人眼中的美麗東莞」攝影採風活動快樂啟程,來自美國、英國、印度、馬來西亞、巴西等國近50名外國友人,與中國香港、臺灣同胞,東莞本土攝影師一起,走進可園賞粵劇學書法,探訪茶山南社明清古村落及風光旖旎的松山湖,近距離體驗廣東傳統非遺項目,品嘗東莞傳統美食,在時空交錯中感受美麗東莞這座城市閃耀的人文之光
  • 《尋味東莞》第三集吃了哪些餐廳?官方來揭秘
    下午茶:東莞糖水廣東是中國甜品最密集的地方。而東莞是這裡面氣質最獨特的之一。這點從芋角(餅)和糖不甩就能看出來。芋頭和豬油、白糖混合做成「皮」;韭菜、醃肉和蝦仁做餡兒。用甜糯的「皮」,包裹鹹鮮略帶衝勁兒的餡兒,再進入一百二十度的油溫炸五分鐘,讓表面形成一層鬆脆沙軟的酥皮。
  • 尋味東莞|莞味甜品也可以很時尚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尋味東莞》紀錄片第三集播出了頗具時代特色的現代派美食,跟隨時代發展,東莞的「後生仔」倫浩宇結合東莞傳統食材和現代化的甜品製作工藝,呈現出一道道精緻、美好的西式甜品,它們不僅是美食,更是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