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何松明 金陵晚報記者 朱菁菁
知道今年是什麼日子嗎?沒錯,6月6日這一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全國愛眼日」,而今年的主題就是「呵護眼睛從小做起」。
不過,雖然道理大家都明白,家長們對孩子的視力關注度也從來就沒低過,但孩子們的視力問題還是越來越突出。南醫大二附院眼科主任張曉俊告訴記者,根據2015年江蘇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來看,目前中小學生平均近視率為66%,大學生為90.3%,而且數字每年都在增加。特別是這個數字裡還不包括那些佩戴角膜塑形鏡、還沒有佩戴眼鏡的學生,所以保守估計,近視率應該在70-80%之間。
這還只是一個近視,聽起來恐怖不恐怖?在這個「好眼睛不足二成」的嚴酷事實下,我們非常需要聽一聽眼科醫生給我們的那些建議。
每天戶外3小時幾乎不近視
提及與防近視,我們聽說過各式各樣的說法,從食療到眼貼,只要無害,估計家長們都願意給孩子們試試。但張曉俊說,其實我們要做的非常簡單:只要你能保證孩子每日在戶外的時間足夠長,那麼絕大多數的孩子就根本不會發生近視。
「澳大利亞有一項研究發現,孩子如果每天在戶外活動1小時,那麼近視率在3%左右; 而如果每日戶外活動累計3小時,那麼近視率僅有0.8%,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張曉俊說,無獨有偶,新加坡也有相同的試驗,結果發現每日戶外活動僅半小時的孩子近視率可達24%!但每日戶外活動3小時的學齡兒童,幾乎找不到幾個近視的。
毫無疑問,讓孩子能有足夠長的時間在戶外玩耍,是預防近視的最好手段,沒有之一!張曉俊解釋,在戶外活動時,孩子更多地眺望遠方,對於那些長時間在室內學習玩耍的孩子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眼球放鬆機會;此外,眼睛和身體接觸的太陽光可促使人體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能有效抑制眼球增長,從而抑制近視的發生和發展。即便有近視的孩子,經常在戶外活動,因為光照強使瞳孔縮小,景深加深,也會起到延緩近視發展的效果。
可惜的是,這個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卻也是現在絕大多數父母最難以完成的任務。一方面,學業功課繁重,甚至就連學齡前的孩子都有各式各樣的興趣班,而這些大多數都在室內;另一方面,出於安全角度考慮,家長也更傾向於讓孩子留在室內,這樣看護的壓力也會小很多。可這些選擇最終帶來的負面效應,都落在了孩子的眼睛上。
「其實爸爸媽媽可以換一個思路,即便我們不能有很長的時間帶孩子在戶外玩耍,但我們用其他的方式來增加孩子的戶外時間,同時削減孩子每一次室內用眼的時間長度。」張曉俊說,這種「化整為零」的思路可能更適合生活節奏緊張、學業負擔繁重的孩子們。
張曉俊舉了個例子:比如孩子要做作業、看書,這是沒辦法的,但孩子本身注意力持續時間也是有限的,通常30-45分鐘就必須休息一下,否則不僅疲勞,注意力強度也會下降。而這正好可以和護眼結合。如果有條件就讓孩子在戶外活動15分鐘,比如散散步、慢跑一會兒; 實在不行就讓孩子在陽臺上,做一套健身操,配合遠眺窗外。這樣孩子眼睛得到了放鬆,同時大腦也得到了短暫的休息,之後去學習不僅不會因為長時間用眼而導致視疲勞、視力下降,還有利於再次集中注意力,進入更好的學習狀態。
現在近視大多因為「光太強」
在過去,我們都曾經聽自己的父母反覆提醒:不要在光線不足的時候看書看報,這樣容易近視。但張曉俊提醒市民:現在的孩子們面對的問題其實不是「光線不足閱讀」,而是「光太強」了。
「以前照明不夠,很多人視力下降是因為在昏暗燈光下用眼。如今是倒過來的,光汙染太嚴重,孩子看書、寫字的燈光都太亮了,讓眼睛非常容易疲勞。」張曉俊說,我們的眼睛需要的光也是恰到好處的,應該明亮、柔和但不刺眼,而且如果是閱讀、寫字時,應該保證光線來源於左前方。「所以孩子看書、寫字時,除了房間內的照明,應該保證孩子左前方能有一個可調節明暗度的燈,並將亮度調到柔和程度。」
此外,自然就是眼科醫生經常提及的3個「一」,即「胸離桌子一拳,眼離書本一尺,手離筆尖一寸」,這樣保持適當距離,對眼睛自然有更好的保護。
預料不到的是,有時候爸爸媽媽對寶寶的「過度早教」,也會傷及寶寶的眼睛。
比如有的家長過早教寶寶讀書、寫字、畫畫,這一方面讓孩子過早開始近距離用眼,如果眼睛負擔太大更容易疲勞和近視; 另一方面,因為寶寶還小,手部力量和動作精細程度還跟不上,經常無法掌握正確的姿勢,結果反而導致近視過早上身。所以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時,一定要符合寶寶的生長發育規律,特別要注意寶寶的姿勢是否標準,不然傷了寶寶的眼睛拿就過猶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