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戶外3小時幾乎不近視 近視大多因「光太強」

2020-12-20 中國網

□通訊員 何松明 金陵晚報記者 朱菁菁

知道今年是什麼日子嗎?沒錯,6月6日這一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全國愛眼日」,而今年的主題就是「呵護眼睛從小做起」。

不過,雖然道理大家都明白,家長們對孩子的視力關注度也從來就沒低過,但孩子們的視力問題還是越來越突出。南醫大二附院眼科主任張曉俊告訴記者,根據2015年江蘇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來看,目前中小學生平均近視率為66%,大學生為90.3%,而且數字每年都在增加。特別是這個數字裡還不包括那些佩戴角膜塑形鏡、還沒有佩戴眼鏡的學生,所以保守估計,近視率應該在70-80%之間。

這還只是一個近視,聽起來恐怖不恐怖?在這個「好眼睛不足二成」的嚴酷事實下,我們非常需要聽一聽眼科醫生給我們的那些建議。

每天戶外3小時幾乎不近視

提及與防近視,我們聽說過各式各樣的說法,從食療到眼貼,只要無害,估計家長們都願意給孩子們試試。但張曉俊說,其實我們要做的非常簡單:只要你能保證孩子每日在戶外的時間足夠長,那麼絕大多數的孩子就根本不會發生近視。

「澳大利亞有一項研究發現,孩子如果每天在戶外活動1小時,那麼近視率在3%左右; 而如果每日戶外活動累計3小時,那麼近視率僅有0.8%,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張曉俊說,無獨有偶,新加坡也有相同的試驗,結果發現每日戶外活動僅半小時的孩子近視率可達24%!但每日戶外活動3小時的學齡兒童,幾乎找不到幾個近視的。

毫無疑問,讓孩子能有足夠長的時間在戶外玩耍,是預防近視的最好手段,沒有之一!張曉俊解釋,在戶外活動時,孩子更多地眺望遠方,對於那些長時間在室內學習玩耍的孩子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眼球放鬆機會;此外,眼睛和身體接觸的太陽光可促使人體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能有效抑制眼球增長,從而抑制近視的發生和發展。即便有近視的孩子,經常在戶外活動,因為光照強使瞳孔縮小,景深加深,也會起到延緩近視發展的效果。

可惜的是,這個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卻也是現在絕大多數父母最難以完成的任務。一方面,學業功課繁重,甚至就連學齡前的孩子都有各式各樣的興趣班,而這些大多數都在室內;另一方面,出於安全角度考慮,家長也更傾向於讓孩子留在室內,這樣看護的壓力也會小很多。可這些選擇最終帶來的負面效應,都落在了孩子的眼睛上。

「其實爸爸媽媽可以換一個思路,即便我們不能有很長的時間帶孩子在戶外玩耍,但我們用其他的方式來增加孩子的戶外時間,同時削減孩子每一次室內用眼的時間長度。」張曉俊說,這種「化整為零」的思路可能更適合生活節奏緊張、學業負擔繁重的孩子們。

張曉俊舉了個例子:比如孩子要做作業、看書,這是沒辦法的,但孩子本身注意力持續時間也是有限的,通常30-45分鐘就必須休息一下,否則不僅疲勞,注意力強度也會下降。而這正好可以和護眼結合。如果有條件就讓孩子在戶外活動15分鐘,比如散散步、慢跑一會兒; 實在不行就讓孩子在陽臺上,做一套健身操,配合遠眺窗外。這樣孩子眼睛得到了放鬆,同時大腦也得到了短暫的休息,之後去學習不僅不會因為長時間用眼而導致視疲勞、視力下降,還有利於再次集中注意力,進入更好的學習狀態。

現在近視大多因為「光太強」

在過去,我們都曾經聽自己的父母反覆提醒:不要在光線不足的時候看書看報,這樣容易近視。但張曉俊提醒市民:現在的孩子們面對的問題其實不是「光線不足閱讀」,而是「光太強」了。

「以前照明不夠,很多人視力下降是因為在昏暗燈光下用眼。如今是倒過來的,光汙染太嚴重,孩子看書、寫字的燈光都太亮了,讓眼睛非常容易疲勞。」張曉俊說,我們的眼睛需要的光也是恰到好處的,應該明亮、柔和但不刺眼,而且如果是閱讀、寫字時,應該保證光線來源於左前方。「所以孩子看書、寫字時,除了房間內的照明,應該保證孩子左前方能有一個可調節明暗度的燈,並將亮度調到柔和程度。」

此外,自然就是眼科醫生經常提及的3個「一」,即「胸離桌子一拳,眼離書本一尺,手離筆尖一寸」,這樣保持適當距離,對眼睛自然有更好的保護。

預料不到的是,有時候爸爸媽媽對寶寶的「過度早教」,也會傷及寶寶的眼睛。

比如有的家長過早教寶寶讀書、寫字、畫畫,這一方面讓孩子過早開始近距離用眼,如果眼睛負擔太大更容易疲勞和近視; 另一方面,因為寶寶還小,手部力量和動作精細程度還跟不上,經常無法掌握正確的姿勢,結果反而導致近視過早上身。所以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時,一定要符合寶寶的生長發育規律,特別要注意寶寶的姿勢是否標準,不然傷了寶寶的眼睛拿就過猶不及了。

相關焦點

  • 戶外活動與近視防控
    戶外活動對近視的影響其實主要就是光照對近視的影響。作為光的物理特性,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光照強度,光照周期節律,光照頻率,光的波長。一光照強度一定強度的明亮光具有對近視眼發展的保護作用,且在一定範圍內隨著光照強度的升高,這種近視保護作用逐漸增強。大量研究認為戶外更強的光照能夠刺激視網膜多巴胺的釋放,而多巴胺能夠阻止眼軸的延長,也就是「光-多巴胺」假說。
  • 每天戶外玩夠3小時,能防小孩近視
    你家孩子每天在戶外玩夠3小時了嗎?少在家呆著,多到外面玩,可以預防近視。這樣的勸告,可能很多人一邊覺得有道理,一邊又在心裡嘀咕,有證據嗎?當然有,國外有非常確切的研究。澳大利亞針對6歲兒童近視患病率試驗發現,每日累計3小時戶外活動的孩子,近視率只有0.8%,每日累計1小時的近視率是3%。為什麼戶外活動能夠預防近視?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推測,戶外活動時,陽光會刺激眼部分泌一種化學物質,可以阻止眼球變長,如果缺少這種物質,眼球就會長成橢圓形,就會近視;所以多曬太陽,刺激這種化學物質分泌,就可以預防近視。
  • 戶外活動3小時,防近視
    戶外活動3小時,防近視 原標題:   一項在澳大利亞進行的針對6歲學齡兒童近視患病率的試驗顯示:每日在戶外活動累計3小時的孩子近視率僅0.8% ,戶外活動1小時的孩子近視率則為3% 。
  • 每天戶外活動兩小時,就能預防近視?
    那麼,戶外活動哪種形式預防近視效果最好?專家表示,推薦孩子們課餘打桌球、羽毛球,因為在打球時,雙眼以球為目標,不停地上下調節運動,可以改善睫狀肌的緊張狀態,使其放鬆和收縮;眼外肌也可以不斷活動,促進眼球組織的血液循環,提高眼睛視敏度,消除眼睛疲勞,從而起到預防近視的作用。籃球、網球等球類活動都有類似效果。但醫生也表明,即便不做任何運動,在戶外靜坐,也能有預防近視的效果。
  • 每天2小時的戶外活動,可有效預防近視
    在一項關於雪梨和新加坡華人兒童(基因背景相似)的近視患病率對比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在雪梨6歲華人兒童的近視患病率為3.23%,在新加坡6歲華人兒童的近視患病率則為29.14%,幾乎有10倍之差。而這兩個人群的最顯著差別是,前者每周戶外活動時間達到13.75小時,後者僅為3.05小時。我國廣州的一項研究也表明,每天增加一節戶外活動課,可以將兒童近視發病率降低9%。
  • 為了預防近視,父親強制兒子每天戶外玩2小時,「不達標別回家」
    最近,湖南長沙一位叫羅格的爸爸火了,為了防止兒子暑期用眼過度患上近視。他給兒子下達了一條強硬的指令,「每天不在外面玩夠兩個小時不許回家做作業。」,羅格要求兒子「每天不在戶外玩夠2個小時不準回家做作業。」
  • 戶外意外的收穫:每日戶外運動3小時防近視
    「一旦近視,目前國際上並無方法能阻止其進展。目前國外認為保證每日戶外活動3小時是最重要的預防近視的方法。」曾陽發博士告訴記者,近視是環境與遺傳的共同結果。父母都近視或其中一方近視的,孩子更容易近視;但如果長期處於易致近視的環境中,即使沒有遺傳因素,一樣會近視。
  • 預防近視沒有捷徑 最佳方法每天戶外運動兩小時
    彭彭每天看兩三個小時的動畫片,回到學校就發現看不清黑板,一查,近視100度。「我近視是因為《熊出沒》看多了。」彭彭摸摸新添的眼鏡不好意思地說。彭彭的同學蓉蓉也是因為看電視看壞了眼睛。一年級時,只要每天做完作業就可以看電視,每天一個多小時。
  • 研究發現:戶外活動時間少易患近視
    分析顯示,每周看幾小時書、用多少時間電腦都沒有影響,唯一相關的環境因素是戶外時間。澳大利亞一項對雪梨4000名孩子的調查也得出了同樣結論。  傳統認為近視和基因關係大  全球近視流行迫使科學家尋求解決方法。他們對既有的觀念即近視是「書呆子」的「地盤」發起了挑戰,並且提出新的觀點:在室內呆的時間太長正在將孩子置於近視的危險中。
  • 每天近距離用眼7小時,8個月近視猛漲300度
    經檢查後發現,8個月前還有125度遠視儲備的小文近視了:右眼近視150度,左眼近視175度,雙眼均有散光50度。僅8個月時間,小文的雙眼近視度數相當於增長了300度。醫生詳細問診後發現,小文每天上3節網課,每節2個小時,外加彈鋼琴時盯著琴譜至少1個小時,一天近距離用眼時間達7小時以上。再加上小文正處於身體發育階段,這些不科學的用眼方式,導致他近視猛漲300度。
  • 戶外活動是最簡單的預防近視方式(無影燈)
    ■近視一旦發生,不可逆轉。戶外活動是最簡單的預防近視方式,充分接觸陽光可以有效地保護視力今年以來,很多兒童青少年在家中上網課,戶外活動時間明顯減少。專家認為,戶外活動是預防近視的有效手段。希望孩子們告別「宅生活」,增加戶外活動,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兒童青少年居家上網學習,接觸電子產品時間增多,戶外活動時間減少,增加了近視發生發展的風險。國家衛健委發布《兒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近視預防指引》,要求兒童青少年每天保證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近視者每天戶外活動3小時以上。
  • 寒假裡每天讓孩子戶外活動3小時·都市快報
    預防近視或延緩近視加深的最好辦法 每天戶外活動3小時 倪主任說,最近10多年來,醫學界對青少年兒童近視的發生與發展,有了新的認識與發現,其中有一條就是:缺乏足夠多的戶外活動時間。 白天在自然光下戶外活動、望遠時,瞳孔會相對縮小,使眼睛處於相對輕鬆舒適看得清的狀態;適度的陽光接觸也有助於機體和眼睛分泌出一種神經遞質,相對抑制近視性眼軸的增長。
  • 戶外活動真能預防近視
    日前有報導說,湖南長沙一位父親要求9歲的兒子每天到戶外玩兩個小時,時間達不到不準做作業,其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保護視力,擁有健康的身心。現在,近視的孩子多且呈現低齡化趨勢。保護視力、預防近視成為眾多家長關心的大事。
  • 孩子是真近視還是假近視?戶外活動能預防近視嗎?
    怎麼判斷孩子是真性近視還是假性近視? 進行散瞳驗光。 假性近視主要是因為用眼過度引起的眼睛疲勞而造成的假性度數。一般情況下假性近視通過散瞳以後度數是會消失的,如果是真性近視通過散瞳以後近視的度數是不會消失的。
  • 「看書近易近視」背黑鍋近視細胞才是「罪魁禍首」
    他還發現,因為條件不好,有些教室的窗門都沒有玻璃,陽光大多直射進教室,幾乎不使用室內照明。此外,孩子們的課外作業也很少,幾乎沒有人接觸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同樣是在西湖區某中學的初二年級某班的視覺篩查中,全班50人,竟然幾乎都是近視。「他們經常在室內使用手機及其他電子產品,且下課後基本上都在教室內,不怎麼出去。」
  • 保護視力,守住每天戶外活動1小時底線
    一些孩子對於近視毫不在乎,認為大不了戴眼鏡,長大了還可以手術治療。長沙愛爾眼科醫院大視光專科主任李曉檸博士表示,青少年時期近視如果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度數會逐年上升,發展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會導致眼球發生病理性改變,引起視網膜脫離、白內障、黃斑變性等多種眼病,嚴重的可引起失明。
  • 保護視力,守住每天戶外活動1小時底線
    一些孩子對於近視毫不在乎,認為大不了戴眼鏡,長大了還可以手術治療。長沙愛爾眼科醫院大視光專科主任李曉檸博士表示,青少年時期近視如果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度數會逐年上升,發展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會導致眼球發生病理性改變,引起視網膜脫離、白內障、黃斑變性等多種眼病,嚴重的可引起失明。
  • 教育部:每天4小時電子屏幕中小學生近視率達75%!三招防近視
    教育部在8月27日秋季學期新聞發布會中,透露了一組關於中小學生近視率的調研情況,可謂「很不樂觀」,這也給家長和學生們敲響了警鐘——還敢讓孩子長時間看屏幕?初中學生增加了8.2%,高中學生增加了3.8%。不是因為初高中生抵抗力強,而是已經近視了,所以增加的比例要低些。
  • 防控近視需要多一些「戶外作業」
    喬杉「我們對9個省(區、市)小學、初中、高中學生在疫情期間視力變化情況做了調研,調研結果還是很不樂觀的。」8月27日,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大規模線上教學客觀上增加了青少年觀看電子屏幕的時間,9省份的調研顯示,與2019年年底的普測相比,中小學生半年近視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學生增加最多。
  • 每3個人就有1個近視!鑑別真假近視的方法就一個
    畢竟,幾乎每3個人就有一個近視。孩子近視,怪爸媽遺傳的?收走手機、ipad就了事?50度、100度是假性近視不用戴眼鏡?② 不良的光線光線太強會刺激眼睛,光線太弱會讓眼睛疲勞,這兩種情況都會讓眼睛產生嚴重的疲勞。當孩子的眼睛長時間得不到很好的調節,自然在功能上有所怠工,長時間就會導致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