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將於12月7日開播 周濤:三個小時只為配音七十個字

2020-12-19 騰訊網

12月2日,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伯璟)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辦發布會。現場共上百位嘉賓齊聚發布會現場,只為見證紀錄片《中國》的揚帆起航,並共同完成一場「穿越」千年的歷史文化深度對談。

紀錄片《中國》以思想與制度為主線,挖掘從春秋時期開始,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並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向大眾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而8K高清晰度的拍攝也顯示出出品方的目標和「野心」,盼望《中國》能夠領跑歷史紀錄片的新道路,為後來者提供標準更高的基石。

在發布會上,張華立、李東珅、喻國明、沙武田、王子今等紛紛發表致辭,對《中國》表達自己的美好期待和祝願。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華立首先表達了對於各方的感謝,隨後用「三句話」概括了對於《中國》的感想與期待。關於為什麼要做《中國》,張華立表示,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當今時代,最為鮮明的時代特色,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交匯。

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華立

在這個複雜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追溯歷史,梳理文化源流,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關於紀錄片《中國》為何以這樣的樣貌出現在大眾面前,張華立表示紀錄片《中國》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通史,它帶著強烈的主觀色彩和濃烈的思想感情,是從當代人的眼光觀望文化歷史的一種選擇。不僅如此,《中國》也是一次長視頻精品路線嘗試:在製作上,採取了目前紀錄片領域的最前沿技術;在敘事上,放棄傳統紀錄片的線性結構,採用從中間打開和人像展覽式的戲劇結構;在風格上,不討好當今長視頻的種種流行,特別強調儀式感,特別強調偉大的人物及其典型場景。在觀看體驗上,他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認為這是一部有文化門檻、需要歷史儲備的作品,也是一部能讓人汲取能量的紀錄片,召喚大眾從歷史學習,把責任、使命放到實踐裡面去。

《中國》總導演、總製片人李東珅從影視創作者的角度,介紹了紀錄片《中國》是如何解讀中國歷史——既伴隨著影像敘事帶來的優勢和限制,也貫穿著個性化、風格化的表達和呈現。李東珅從結構、講故事的方式及視覺呈現三個層面,分享紀錄片《中國》用影像著史的感受。他表示難處有三點,第一是結構很難,如何講中國故事,如何構架篇章。對於創作團隊是極大考驗。第二個難在於表現方式,這次創作者選擇了不同於以往的記錄方式。本子經過了無數次打磨,比一般的紀錄片多出五倍以上的量。從學術本、文學本、拍攝本、剪輯本到解說詞本,不斷雕刻字句,力求最完美的呈現。此外,這次紀錄片還找到了周濤來配音,是試圖從女性的視角,讓女性的聲音為這部片子注入更多溫暖和溫情。第三難是視覺呈現應該如何處理。李東珅表示《中國》的拍攝是一場艱難的冒險,也是令人激動的嘗試。創作團隊商量了「假定性美學」的方案,基於大量的中國學、油畫審美,把舞臺擺在大自然、錄音棚裡,比如秦始皇回眸的驚濤駭浪,表達人物的內心活動。在攝影指導羅攀的共同努力下,最後呈現的紀錄片《中國》每一幀都像畫一樣美麗。最後,李導引用了紀錄片第一集《春秋》的一句解說詞:「理想主義者孔子用近乎固執的行動去實踐理想,這遠遠超出了成敗本身的意義。」來表達自己對於創作紀錄片《中國》竭盡全力依然誠惶誠恐的心態。

《中國》總導演、總製片人李東珅

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導、敦煌研究院絲綢之路與敦煌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沙武田,同時也是紀錄片《中國》的學術統籌,他從歷史角度分析了本片。他認為《中國》是講歷史內在規律和大歷史邏輯的紀錄片,關注歷史發展的大脈絡,點亮引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燈塔式的人物,勾勒歷史平凡中的不平凡,是一部影像大綱式的中國歷史。

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沙武田

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書院院長、國學院教授王子今,則對創作表示了佩服和感動。他表示,這是一部特別注重以思想創新、文化發明、高質量的精神生產為主線回顧中國漫長歷史的紀錄片。

嘉賓們致辭結束後,一段精彩視頻揭開了整個項目播出宣傳的啟動序幕。隨後《中國》總導演李東珅也攜主創團隊聯合總導演周豔,總撰稿鄧建永,學術統籌沙武田,北京演藝集團首席演出官、《中國》配音周濤等,就紀錄片內容展開圓桌對談。其中,著名主持人周濤在《中國》中擔任了配音工作。她從自己的角度介紹了《中國》的創作過程,她表示這次的嘗試對她而言非常高興,也是非常榮幸。這樣的節奏,是在之前紀錄片觀影中所沒有接觸過的,是一種全新的理念。她舉例道,光是配70字左右的宣傳片,進錄音棚到出錄音棚就有整整三個半小時,不斷在試和話筒的距離,遠近距離,每一句的表達、氣息、停頓、重音等等,一切只為了打磨出最完美的精品。

此外本次紀錄片《中國》的音樂由中日兩國藝術家合作完成,其中日本著名音樂家梅林茂參與了整個音樂的創作。視覺創作方面,更是請到了著名攝影師羅攀,團隊以電影級別的標準來建構了整個紀錄片的視覺創作,片花中多個唯美的屏保級鏡頭都引起了現場來賓的讚嘆。

據悉,《中國》將於12月7起,每周一至周四19:30,在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播出。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紀錄片《中國》12月7日正式開播——一場穿越千年的深度對談
    紀錄片《中國》12月7日正式開播——一場穿越千年的深度對談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薇12月2日,大型歷史紀錄片此外,這次紀錄片還邀請周濤來配音,試圖從女性的視角,讓女性的聲音為這部片子注入更多溫暖和溫情。在視覺呈現方面,李東珅表示,《中國》的拍攝是一場艱難的冒險,也是令人激動的嘗試。創作團隊商量了「假定性美學」的方案,基於大量的中國學、油畫審美,把舞臺擺在大自然、錄音棚裡,比如秦始皇回眸的驚濤駭浪,表達人物的內心活動。
  • 紀錄片《中國》12.7正式開播
    12月2日,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伯璟)聯合出品,湖南衛視、北京伯璟聯合攝製的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辦發布會。此外,這次紀錄片還找到了周濤來配音,是試圖從女性的視角,讓女性的聲音為這部片子注入更多溫暖和溫情。第三難是視覺呈現應該如何處理。李東珅表示《中國》的拍攝是一場艱難的冒險,也是令人激動的嘗試。創作團隊商量了「假定性美學」的方案,基於大量的中國學、油畫審美,把舞臺擺在大自然、錄音棚裡,比如秦始皇回眸的驚濤駭浪,表達人物的內心活動。
  • 聽歷史耳語——紀錄片《中國》12月7日19:30在湖南衛視、芒果TV等你
    來源:芒果TV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伯璟文化)聯合出品,伯璟文化攝製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中國》,即將於12月7日19:30登陸湖南衛視、芒果TV。作為首部以「中國」命名的歷史紀錄片,同時也被列為2019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紀錄片創意選題,《中國》將在這個冬天再現華夏歷史切面,挖掘古代中華文明中對今日中國社會最具深遠影響的人與故事,回溯中華文化淵源,為觀眾帶去悠悠千年古國的精神圖騰,提升民眾文化自信。
  • 開播上熱搜、拍出電影質感,這是怎樣一部紀錄片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8日電(記者 張曦)#當紀錄片拍出電影質感#、#中國紀錄片裡的神仙文案#、#汪涵狂野波波頭#……7日晚,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播出後,迅速登上了熱搜。這是一部怎樣的紀錄片?還要從頭說起。
  • 紀錄片《中國》展現中國思想制度史
    反映中國上下五千年思想制度史——紀錄片《中國》以獨特的切入角度,將實現中國歷史類紀錄片的多重突破。該片以思想與制度為主線,挖掘從春秋時期開始,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並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向大眾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 周濤近照暴露真實狀態,法令紋深臉凹陷,沒等嘉賓說完就搶話筒?
    近日,有網友在某短視頻社交平臺上分享了一段視頻,內容是周濤參與紀錄片宣傳活動的片段。對於這部紀錄片,周濤表示像打磨鑽石一樣對待這部紀錄片的製作,很是上心,希望可以給大家呈現出優質的內容。現場還有作家鄧建永對周濤的表現進行了點評,誇周濤表現特別好,讓他感覺很意外。在這過程中周濤先是端坐聽著,聽到興起處還沒等到鄧建永說完,就忍不住想上手搶過話筒,最後還把內容進行了總結。這次出席活動周濤扎著低馬尾,身穿西裝上衣搭配長裙,一整套黑色襯託出她的氣質。
  • 一幀一畫的電影質感,《中國》告訴你什麼是紀錄片的頂級力作
    不,這是網友們對剛開播的紀錄片《中國》的評價。這部沒有什麼前期宣傳就悄悄上線的紀錄片哪來的這麼大魅力?帶著好奇心,我們一起走進這部人文歷史紀錄片——《中國》。溯五千年,泱泱中華,何以《中國》?講中國故事,傳中國之聲,為觀眾呈現悠悠千年古國文明演進的偉大曆程,而這段悠悠歲月千年歷史,製作團隊用了將近五年的時間,才將這副中國畫卷緩緩展開得以呈現在觀眾面前。在幕後的製作方面,製作團隊選擇了去劇情化、純紀實的表現形式。
  • 《中國》首播口碑爆棚,紀錄片市場要回溫?
    來源:北京商報正當多部影視劇、綜藝令人眼花繚亂時,一部紀錄片的出現反而瞬間奪取了眾多目光。12月7日晚間,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正式開播,隨即便登上熱搜,並獲得大量好評,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時,《中國》在視頻網站端的播放量已經破千萬次。
  • 紀錄片《中國》,一部可以當電視劇看的紀錄片,爆火的背後是什麼
    《中國》提到紀錄片你會想到什麼?是毫無色彩的灰白畫面,還是不停晃動的真實鏡頭,又或是乾巴巴的照本宣科,其實都可以不是,這部紀錄片《中國》將完全顛覆你對傳統紀錄片的認知,帶你走進一個全新的領域。該片已於12月7日19:30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雙平臺上線。對於喜歡紀錄片、喜歡歷史文化、喜歡目前政治禮儀的人來說,是一部不容錯過的「大片」。歷史能以「中國」命名的紀錄片,僅憑此點就足以讓人對該片產生極大渴望和發自內心的敬仰。
  • 用極簡的手法,展開歷史畫卷:揭秘紀錄片《中國》拍攝幕後故事
    可「中國」這個命題是如此宏大,汗牛充棟的史書都寫不盡幾千年的滄桑與輝煌,若要拍成一部以此為名的紀錄片,難度可想而知。但《中國》做到了——12月7日晚間,紀錄片《中國》正式開播,隨即便登上熱搜,並獲得大量好評。截至12月14日,《中國》已播出5集,網絡點擊量超過8000萬次,豆瓣評分高達8.5分。
  • 「芒果臺」首播紀錄片《中國》!探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之源
    01紀錄片《中國》開播#12月7日,以「中國」命名的歷史紀錄片《中國》在湖南衛視首播。真是沒想到,被央視屢次點名批評「過度娛樂化」的「芒果臺」,這次竟悄無聲息「憋」了個大的。這次清新脫俗的質感和極具有文化意義的紀錄片《中國》正式走進大眾視野。
  • 《Phantom in the Twilight》7月開播 香菜配音
    由Happy Elements擔任原作的原創動畫《Phantom in the Twilight》將於7月開播,由花澤香菜、櫻井孝宏、岡本信彥、杉田智和以及山下大輝配音。漫畫版由黛春太作畫,已經開始連載。
  • 用「寫意」呈現畫面,紀錄片《中國》在「取捨」中回溯歷史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國史學科專家組成員 王子今紀錄片《中國》向我們展示每一個時代,那些有能力主宰國家發展方向的人所做出的努力。——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權家玉這是一部以「人」為核心的歷史紀錄片。宏大敘事的歷史場景,條文繁密的政治制度,波瀾壯闊的社會演進,均被隱藏在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背後。
  • 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發布會在京舉行
    12月2日,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湖南衛視、北京伯璟聯合攝製的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辦發布會。
  • 中央電視臺阿拉伯語國際頻道7月25日開播
    25日12:00開播。    中央電視臺副臺長張長明今天向中外記者介紹說,中央電視臺繼擁有中、英、西、法四種語言的電視國際頻道後,將於2009年7月25日正式開辦阿拉伯語國際頻道。這個24小時阿拉伯語電視頻道的開播,標誌著中國電視在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方面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是中央電視臺在實現語種多、覆蓋廣的全球化戰略新格局進程中的又一重大舉措。
  • 耗時5年打造的紀錄片《中國》,為你呈現氣勢恢宏的中國史詩!
    想用一部紀錄片來展現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細細講,怕是拍個上百、上千集都道不盡、說不完,好在導演巧妙的運用了歷史時間線和重要人物,以時間為序,從個體的視角映照出歷史的流變,第一季時間脈絡自春秋到大唐,從百家爭鳴到開元盛世,一口氣,娓娓道來,只用了12集。
  • 史詩級紀錄片《中國》即將震撼播出!頂級幕後班底首度揭秘
    紅網時刻12月1日訊(通訊員 羅亞其)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于靖園報導 當超高分紀錄片《河西走廊》的原班人馬,《芳華》《我不是潘金蓮》的攝影指導,《花樣年華》《2046》《十面埋伏》的配樂大師,以及近十位國家頂尖歷史專家們薈萃一堂,會拍出一部怎樣的歷史紀錄片?
  • 爆款紀錄片《中國》被贊拍出電影質感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翔宇圖/資料圖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伯璟文化攝製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中國》,於12月7日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首播,每周一至周四晚播出。在過去的一周裡,《中國》憑藉前四集「春秋」「眾聲」「洪流」「一統」,贏得觀眾及業內人士的諸多好評,被贊「紀錄片拍出了電影質感」。
  • 2019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將於12月9日開幕
    2019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將於12月9-12日在廣州舉行,展期4天。今年共有130個國家與地區的3441部作品參評參展,其中國外紀錄片佔比超過八成,歐洲首次超越亞洲成為參評作品數量最多的大洲。金紅棉優秀紀錄片評選最終結果將在12月12日舉行的2019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閉幕式暨優秀紀錄片分享會上公布。
  • 普什圖語版《你好,中國》紀錄片在阿富汗開播
    原標題:普什圖語版《你好,中國》紀錄片在阿富汗開播  新華網喀布爾7月30日電(記者 趙乙深)大型百集紀錄片《你好,中國》普什圖語版,在阿富汗喀布爾新聞電視臺播出。   在30日舉行的開播儀式上,中國駐阿富汗大使鄧錫軍表示,今年是中阿建交60周年,兩國舉辦的一系列慶祝活動在兩國民間掀起了中阿友誼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