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極簡的手法,展開歷史畫卷:揭秘紀錄片《中國》拍攝幕後故事

2020-12-25 騰訊網

「你看著歷史,歷史也在看著你。」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有所了解。可「中國」這個命題是如此宏大,汗牛充棟的史書都寫不盡幾千年的滄桑與輝煌,若要拍成一部以此為名的紀錄片,難度可想而知。

但《中國》做到了——12月7日晚間,紀錄片《中國》正式開播,隨即便登上熱搜,並獲得大量好評。截至12月14日,《中國》已播出5集,網絡點擊量超過8000萬次,豆瓣評分高達8.5分。有豆瓣網友表示,《中國》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有一種電影質感,靜下心來觀看,仿佛自己就是處於那個環境之中。

《中國》共三季,目前熱播的第一季共12集,講述自春秋至盛唐各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追溯今日中國和中國人「來時的路」。

《中國》劇照

與《河西走廊》是同一個主創團隊

第一季節目中,從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早期思想的形成,到秦漢時期國家制度的初步建立與完善,從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中心南移、多民族融合到隋唐時期鞏固大一統和多民族、開放、包容的盛世,《中國》隨著歷史的車輪,對國家制度的演變與發展、民族的衝突與融合、文化的交流與創造、歷史發展的自然規律進行了多層次的探討,對華夏歷史進行了多維度的認知和復盤。

據了解,《中國》與豆瓣評分高達9.7的爆款紀錄片《河西走廊》有著同一個主創團隊,從籌備到完成,用了將近五年的時間。在製作方面,《中國》選擇了去劇情化、純紀實的表現形式;而在呈現方式上則利用了場景模擬、角色出演、故事講述、自然風光等各種手法,將當時的歷史深入淺出、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觀眾眼前,看來絲毫不覺枯燥。

《中國》劇照

在視覺上,《中國》由指導過《芳華》《老炮兒》《我不是潘金蓮》的電影攝影指導羅攀掌鏡,在他的視覺設計下,《中國》打通了紀錄片與影視劇的試聽語言壁壘,融匯戲劇舞臺的假定性和象徵性手法,建立起鮮明的、自成一系的美學風格。用假定性來表現真實感:一堵高牆,就是一座城池;一扇大門,就是一座宮殿;一面壁畫,代表了敦煌盛況;一座屏風,隱喻著一個盛唐。

周濤與何炅擔綱配音 大量實力派演員出演角色

該片的音樂創作既不像電影,也不像紀錄片,更像是一部音樂劇或舞劇的創作方式,邀請到經典電影《一代宗師》《花樣年華》《十面埋伏》的配樂大師梅林茂坐鎮,全片擬定了五個音樂主題:憂傷,歡樂,悲傷,愛情,希望。這五個主題貫穿全片,用以表達共通的情感。此外又為每一集的人物和故事單獨做了自己的音樂主題,更具體,也更具功能性。

《中國》的配音也區別於以往紀錄片客觀冷靜的單一男聲,由周濤與何炅兩位情緒飽滿的男女聲分配。值得一提的是:為保證故事演繹的生動性和話題性,《中國》選用了大量實力派演員,其中有北京人藝、國家話劇院的老戲骨,也有何炅、汪涵、於朦朧這樣常年活躍在觀眾視野中的熟面孔。觀眾通過觀看實力派演員立體的表演,能夠更加清晰理解歷史人物性格、梳理歷史脈絡。

《中國》劇照

「去探尋歷史中沉澱下來的思想價值和制度價值」

《中國》總導演李東珅和周豔在導演闡述中表示,紀錄片《中國》,是一部影像化的中國通史,是了解歷史發展的簡明綱要。中國歷史的悠久和豐富,為紀錄片創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以往多數歷史類紀錄片,更注重深入某一段歷史、某一個主題或者某個事件、某個人物,挖掘其中故事和細節。但這樣的做法,顯然無法滿足《中國》這樣一個選題的需要。

用影像著史,敘事必須先「舍」後「取」。導演們首先放棄了對歷史系統、連貫、全面的介紹,放棄了編年史的記錄方式,放棄了純主題化的講述方式,放棄了深入挖掘和考據歷史細節。「我們不講宮鬥、權謀,不渲染戰爭、權變,把社會、生活、經濟都作為背景,去探尋歷史中沉澱下來的思想價值和制度價值。」

《中國》劇照

同時被放棄的還有很多——「無論怎樣努力,我們都無法還原真實的歷史場景,更無法還原那些事、那些人,無法還原他們的語言,更無法還原他們的情緒和想法。再逼真的模擬,都還是假的,甚至可能是錯的。所以我們決定放棄,放棄搭建宮殿樓宇,放棄表現細節,放棄特寫,放棄對白。」兩位導演透露,他們最終選擇用大量全景畫面,重點去表現無論古今人們都共通的狀態:吃飯,喝水,飲酒;讀書,寫字,思考;聚會,爭論,出行;悲傷,喜悅,興奮;徘徊,震驚,憤怒……「我們希望歷史像一幅畫卷那樣,慢慢展開,令人懷想。」

紅星新聞記者 張世豪 任宏偉 圖據片方

編輯 喬雪陽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我們和《金剛川》」上映,這些電影幕後紀錄片也值得看……
    12月18日,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正式在全國上映,該片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同時回顧了歷史上的金城戰役。
  • 引領年輕人走近歷史 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今晚開播
    今日播出第一季共12集,故事從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期,一直講述到開放進取、兼容並蓄的大唐盛世。首集便聚焦中華文明的靈魂人物、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截取其人生兩大重要轉折點——會見另一位思想泰鬥老子以及遭遇陳蔡之厄,延展出孔子跌宕卻偉大的一生,並由此展開對中國原發思想啟蒙與發展歷程的追溯。
  • 專訪BBC巨幕影片《海洋》製片人 揭秘自然類紀錄片製作的幕後故事
    中國日報網4月19日電 4月15日,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拍攝的巨幕影片《海洋》在中國科技館舉行了首映。作為名副其實的生態大片,BBC自然類紀錄片一直廣受關注和讚譽。自然類紀錄片是BBC的一塊金字招牌。這部由季冠霖(曾在《甄嬛傳》中為甄嬛配音)獻聲旁白的紀錄片是BBC推出的第六部巨幕影片。
  • 廈門元素登上央視《舌尖3》 出鏡廚師揭秘幕後故事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席愷)春節期間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3》,再一次把全國人民的視線拉到美麗的廈門!這段9分多鐘的「廈門時間」,充滿本地元素的人、景和美食,在一場涵蓋閩南特色的國際宴席準備前後紛紛亮相,巧妙融合。  廈門美食因何出名?它們身上又有怎樣的歷史故事?紀錄片拍攝過程中,一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也令人好奇和感動。
  • 廈門元素登上央視《舌尖3》 廚師揭秘幕後故事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席愷)春節期間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3》,再一次把全國人民的視線拉到美麗的廈門!這段9分多鐘的「廈門時間」,充滿本地元素的人、景和美食,在一場涵蓋閩南特色的國際宴席準備前後紛紛亮相,巧妙融合。  廈門美食因何出名?它們身上又有怎樣的歷史故事?紀錄片拍攝過程中,一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也令人好奇和感動。
  • 一幀一畫的電影質感,《中國》告訴你什麼是紀錄片的頂級力作
    不,這是網友們對剛開播的紀錄片《中國》的評價。這部沒有什麼前期宣傳就悄悄上線的紀錄片哪來的這麼大魅力?帶著好奇心,我們一起走進這部人文歷史紀錄片——《中國》。溯五千年,泱泱中華,何以《中國》?這部紀錄片不同於以往將視角聚焦於某個朝代或是某段時間的歷史紀錄片,而是將重點講述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者挖掘對今日中國社會影響深遠的人和故事,再現自中華文明起源到新中國成立的浩瀚歷史圖景,體現出每個時代不同的精神主題。
  • 陳凱歌評紀錄片《中國》:以獨特理解與想像,構築雄渾與變幻
    不但網友被片中高級質感和唯美構圖所震懾,紛紛加入「安利」隊伍,就連在國際影壇都赫赫有名的張藝謀、陳凱歌兩位導演,也被該《中國》打動和感染,並對其所構築的鏡頭故事,及所呈現的光影畫面給予了高度評價。人們在談論歷史問題時,總會提出關於「真實感」的問題。對於如何解決歷史的「真實性」,羅攀給到了自己的主張——假定性的,舞臺感的歷史場面還原。「以融匯寫實與象徵手法,用一堵高牆象徵一座城池;一座屏風,隱喻著一個盛唐」。令觀眾隨手截圖,都是一幅幅唯美到極致的畫卷:孔子與老子的會面:
  • 張藝謀陳凱歌推薦紀錄片《中國》,羅攀的頂級美學與鏡頭語言交匯出...
    不但網友被片中高級質感和唯美構圖所震懾,紛紛加入「安利」隊伍,就連在國際影壇都赫赫有名的張藝謀、陳凱歌兩位導演,也被該《中國》打動和感染,並對其所構築的鏡頭故事,及所呈現的光影畫面給予了高度評價。人們在談論歷史問題時,總會提出關於「真實感」的問題。對於如何解決歷史的「真實性」,羅攀給到了自己的主張——假定性的,舞臺感的歷史場面還原。「以融匯寫實與象徵手法,用一堵高牆象徵一座城池;一座屏風,隱喻著一個盛唐」。令觀眾隨手截圖,都是一幅幅唯美到極致的畫卷:孔子與老子的會面:
  • 歷經曲折尋古琴 清音古韻憶平生——紀錄片《蘇東坡》的幕後故事
    「兩節」期間,很多市民有幸看到了由央視紀錄片頻道、湖北廣播電視臺和黃岡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蘇東坡》的精彩片花。高大上的紀錄片是怎麼製作出來的,拍攝過程中主創人員又經歷了哪些艱辛?記者帶你一起去聽聽這些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 這部紀錄片爆火!這些歷史故事值得家長和孩子一起看
    通過他們的命運,映照出歷史的流變,以點帶面展現中國歷史、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紀錄片《中國》第一季,春秋時期的一集,講述了兩個故事:第一個是孔子拜會老子的故事,勾勒出中華文化最偉大的思想圖景;第二個便是陳蔡之厄,展現了中國精神早期最嚴峻的時刻。
  • 紀錄片《趕大營》主創專訪:從零下33度到零上48度的錘鍊
    它將首次全景式揭秘天津人「趕大營」的歷史,更為「趕大營」精神的傳播和傳承,鋪就嶄新的時代之路。它將讓中國乃至世界重新認識具有商賈基因、拓荒精神、奮發有為的天津人。紀錄片《趕大營》總導演李家森、總撰稿孫磊做客津雲直播間  近日,紀錄片《趕大營》總導演李家森,總撰稿孫磊做客津雲,圍繞該片的創作歷程、拍攝手法等,講述了成片過程中的幕後故事和鮮為人知的艱辛歷程。
  • 獲陳凱歌張藝謀兩大導演輪番點讚,紀錄片《中國》到底好在哪裡?
    不但網友被片中高級質感和唯美構圖所震懾,紛紛加入「安利」隊伍,就連在國際影壇都赫赫有名的張藝謀、陳凱歌兩位導演,也被該《中國》打動和感染,並對其所構築的鏡頭故事,及所呈現的光影畫面給予了高度評價。
  • 用「寫意」呈現畫面,紀錄片《中國》在「取捨」中回溯歷史
    的故事節奏很「慢」——全片引入新技術、以50格拍攝,所有鏡頭全部放慢一倍速度。》用了近5年時間,作品和紀錄片《河西走廊》出自同一班底,該團隊曾在「2018年總局第五屆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扶持表彰活動」中摘得優秀機構獎。
  • 這部紀錄片爆火!這些歷史故事值得家長和孩子一起看|教育光影
    它採用以思想和制度的發展為主線的結構方式,挖掘每朝每代中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通過他們的命運,映照出歷史的流變,以點帶面展現中國歷史、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
  • 四大名導輪番點讚,《中國》可以說是紀錄片天花板了吧?
    作為首部以「中國」命名的歷史紀錄片,該片先後歷時五年,集結了當下堪稱國內最強班底。總導演李東珅和總撰稿鄧建永,是一同推出過中國最頂級歷史紀錄片《河西走廊》的老搭檔,擔任聯合總導演的周豔是另一部高分紀錄片《大國崛起》的執行總導演和總撰稿。
  • 《72家房客》迎來2000集拍攝,包租婆和三六九揭秘劇組幕後故事
    《72家房客》迎來2000集拍攝,包租婆和三六九揭秘劇組幕後故事 2020-11-04 2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臺前幕後大揭秘!吉克雋逸《世界公民》演唱會紀錄片重磅來襲
    2月26日,Global Citizen吉克雋逸世界公民公告現場紀錄片全片正式上線。紀錄片回顧了演唱會臺前幕後的籌備細節和舞臺上的精彩瞬間。重溫現場,吉克雋逸不經意間的真情流露依然讓人感動。熱情洋溢的吉克雋逸、興奮難掩的樂迷、配合默契的樂隊,伴隨著吉克雋逸一句「歡迎來到吉克雋逸世界公民音樂理想國」拉開紀錄片的序幕。紀錄片從演唱會開始的前十八天開始記錄,揭秘了整個演出的籌備過程和背後故事,小到瘋狂記歌詞、選演唱會海報,大到音樂編排、舞臺效果等,吉克雋逸全程投入,不放過演唱會的任何一個細節。
  • 從《敦煌》看中國紀錄片:眺望也是回想
    今天,這部正在熱播的10集紀錄片《敦煌》也在提醒人們,中國紀錄片應如何走向輝煌。「再現」而不是「記錄」,讓歷史在鏡頭前重獲新生具有千餘年歷史的敦煌,曾經是中國文明視線的終點,也是中國和外部世界第一次握手的地方。
  • |銘記歷史 捍衛和平 四集《揭秘·七三一》紀錄片來了
    同時,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組織實施首批「紀錄中國」傳播工程,由中央新影集團攝製的四集紀錄片《揭秘·七三一》將於7月7日-10日,每晚20:00-21:00在CCTV-9紀錄頻道連續播出。七三一陳列館金成民館長擔任該片歷史顧問,該館工作人員配合攝製團隊歷經兩年時間,深入日本、美國等地進行研究和拍攝,並成功在日本尋找到一名同意接受採訪和拍攝的七三一部隊海拉爾五四三支隊原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