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是我們一生的課題,能分清什麼是自己的事,什麼是他人的事,這種課題分離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一個家庭,父母能夠控制好情緒,孩子才可以平和的長大。
我和孩子吃完早餐,送孩子去上幼兒園。先生才起床,他交代我給他買早餐回來。(今天家裡早餐只夠我和孩子的量,不是不給先生做)。我早起有幾個月了,一般五點起床看書,六點孩子醒來,一起親子遊戲運動半小時,親子閱讀半小時,七點準備早餐,先生早不早起是他的事,我從不叫醒他。
送完孩子買完菜順點買了點沒炒的粉。回到家一看,他坐在桌邊拿看手機悠哉悠哉地等著炒粉吃!垃圾佇立在地上,孩子的玩具有些也在地上躺著,床上的毯子玩偶亂七八糟,昨天換的衣服還在洗衣機上呆著說悄悄話。
我的心有一點點不悅,明明順手可以整理一下,為什麼要等我來做?我察覺到了內心的波動,瞬間又問自己「他應該做家務,噢!他也可以不做家務,他可以玩手機,我不要陷入應該思維,他做不做都是他的事,我開不開心是我的事」。我迅速回歸到平和的心情。
「自己炒吧」!我微笑地說,沒有留一絲不快。
「不是炒好的嗎?怎麼變成自己炒了」?他有些驚訝地問。
「1.怕你吃到外面不乾淨的油,家裡的衛生一些,對你身體好!2.又鍛鍊了你廚藝。3.怕你沒運動,提前老年痴呆。如此一舉三得,多好啊」!我調皮地說。他天奈滿足地去行動了!
我開始收拾,開始二三秒,有一點抱怨的情緒。轉眼又一想:「做這些不是共同的負擔,他可以在很亂的屋裡呆,我不行,我看不下去,所以收拾屋子更有利於我。」心情一下又愉悅了,迅速將玩具放入玩具箱,又把地掃,一分鐘整理床鋪,二分鐘把衣服投入洗衣機,設置好開洗。幾分鐘收拾完畢,坐下來開始寫作。
自從這段時間,我能看見我的情緒,並接納它,安撫它。從此家裡的氛圍好多了,孩子每天開開心心地嘻戲長大,先生不會因為我的情緒和我抬槓,自己可以開心地家務,愉快地自我成長。
有人說「能控制好情緒的人則成功了一半」。在家裡,我認為沒有對錯,和諧才是幸福的源泉,教育的良好環境。家長能控制好情緒,孩子才能平和地成長,這是孩子幸福感天然的養分。
原創內容,如果你喜歡我寫的內容,關注我,會收穫更多育兒知識和處理親密關係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