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能控制好情緒,孩子才能平和長大

2020-09-16 多多成長營

情緒管理是我們一生的課題,能分清什麼是自己的事,什麼是他人的事,這種課題分離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一個家庭,父母能夠控制好情緒,孩子才可以平和的長大。

我和孩子吃完早餐,送孩子去上幼兒園。先生才起床,他交代我給他買早餐回來。(今天家裡早餐只夠我和孩子的量,不是不給先生做)。我早起有幾個月了,一般五點起床看書,六點孩子醒來,一起親子遊戲運動半小時,親子閱讀半小時,七點準備早餐,先生早不早起是他的事,我從不叫醒他。

送完孩子買完菜順點買了點沒炒的粉。回到家一看,他坐在桌邊拿看手機悠哉悠哉地等著炒粉吃!垃圾佇立在地上,孩子的玩具有些也在地上躺著,床上的毯子玩偶亂七八糟,昨天換的衣服還在洗衣機上呆著說悄悄話。

我的心有一點點不悅,明明順手可以整理一下,為什麼要等我來做?我察覺到了內心的波動,瞬間又問自己「他應該做家務,噢!他也可以不做家務,他可以玩手機,我不要陷入應該思維,他做不做都是他的事,我開不開心是我的事」。我迅速回歸到平和的心情。

「自己炒吧」!我微笑地說,沒有留一絲不快。

「不是炒好的嗎?怎麼變成自己炒了」?他有些驚訝地問。

「1.怕你吃到外面不乾淨的油,家裡的衛生一些,對你身體好!2.又鍛鍊了你廚藝。3.怕你沒運動,提前老年痴呆。如此一舉三得,多好啊」!我調皮地說。他天奈滿足地去行動了!

我開始收拾,開始二三秒,有一點抱怨的情緒。轉眼又一想:「做這些不是共同的負擔,他可以在很亂的屋裡呆,我不行,我看不下去,所以收拾屋子更有利於我。」心情一下又愉悅了,迅速將玩具放入玩具箱,又把地掃,一分鐘整理床鋪,二分鐘把衣服投入洗衣機,設置好開洗。幾分鐘收拾完畢,坐下來開始寫作。

自從這段時間,我能看見我的情緒,並接納它,安撫它。從此家裡的氛圍好多了,孩子每天開開心心地嘻戲長大,先生不會因為我的情緒和我抬槓,自己可以開心地家務,愉快地自我成長。

有人說「能控制好情緒的人則成功了一半」。在家裡,我認為沒有對錯,和諧才是幸福的源泉,教育的良好環境。家長能控制好情緒,孩子才能平和地成長,這是孩子幸福感天然的養分。

原創內容,如果你喜歡我寫的內容,關注我,會收穫更多育兒知識和處理親密關係的知識。

相關焦點

  • 父母情緒控制好,孩子成績才能好!
    這樣的案例實在太多了…… 孩子犯錯,大人生氣很正常。養個孩子能一路風平浪靜的父母真的少之又少。心情被孩子搞得有所起伏,確實是為人父母的常態。 情緒波動可以有。但情緒一上來,就任由其發展,並對孩子施以暴力,卻不是一個成年人該有的情緒控制。孩子幼小的心靈,也實在是招架不住父母這樣的波濤洶湧。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和孩子溝通前,父母該怎么正確管理情緒?
    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拿破崙為什麼大部分時候,父母說的話孩子都不聽呢?孩子不聽,父母就會忍不住發脾氣。父母越發脾氣,孩子就越不聽。惡性循環就開始了。誰都不願意做一個愛發脾氣的父母,但是孩子好像總能抓住我們的軟肋,有一萬種讓我們歇斯底裡的方法。但總還是有少數父母,能夠用平和的方式讓孩子和他們達成共識,參考他們的建議順利成長。蘿拉•馬卡姆博士在她的《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一書中分析了父母的情緒來源,並提供了正確控制情緒的方法。
  • 你的壞情緒正在壞掉孩子,平和的情緒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
    之前看到一個話題叫做「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提及一名心理醫生Juliette Virzi採訪了那些在易怒父母陪伴下長大的孩子,並總結出了15個特點:不斷道歉;想的太多;害怕讓人失望;永遠取悅別人;忽視自己的感受等等。
  • 父母的情緒影響孩子一生,父母怎樣才能保持情緒平和?
    其實每次罵完孩子後,自己好心疼,很後悔,一直覺得這樣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了,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好?「現在成績這麼差,將來考不上好學校,怎麼辦啊?」「還在磨磨蹭蹭,遲到了怎麼辦?」父母對孩子的事情普遍都會焦慮,而焦慮的本質是恐懼:害怕孩子不如別人,沒有好的未來,自己不如別人父母。父母心裡擔心孩子沒有好的未來,從而焦慮、著急,而對孩子發脾氣。第三種感受:愧疚感。
  • 父母的好情緒,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父母的情緒好,孩子會從父母那裡獲得積極的正能量,這種能量增強了孩子的自信,使他能很好地管理自己,對他人和環境更加信任,更願意向外界開放自己,心態也更樂觀、積極。父母做好情緒管理,孩子才能從中受益。她希望控制情緒,卻總被情緒控制。她希望得到愛,卻總把愛推得遠遠的。父母有好情緒,孩子才有同理心。胡適的母親氣量大,脾氣好。因為母親的好情緒,他的兩位嫂嫂從來沒有翻臉過。母親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氣待人,讓胡適受益匪淺。
  • 拒絕做失控情緒的父母,如何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四點一定要掌握
    他之所以能夠成長地如此快速,離不開父母的影響。就像他身邊的同學評價,他有一對心胸開闊,能夠很好調節情緒的父母。而且父母情緒越好,孩子情商越高,並且還十分有安全感,在家庭感受的愛也十分之多。當然,在一個充滿愛和溫暖的環境長大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更加懂得愛別人。據說父母的性情決定了孩子的一生。然而,我們也相信,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呢?
  • 面對愛頂嘴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暴力解決
    隨著孩子能力的增長,他急於向別人表現:「我長大了,我能行。」 「我」就是我自己,一個有想法的、有個性的、真正的「自己」。 在心理學上,這個過程被稱為「自我概念的形成」。 根據一項統計顯示,頂嘴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愛頂嘴的孩子約佔70%。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三步教你如何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我們什麼時候也變得讓人面目可憎,對自家孩子這麼不滿意呢?我們都知道,父母的情緒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不快樂的父母,養不出快樂的孩子。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作者蘿拉·馬卡姆博士是一位盛行的「父母和孩子並重」理論的主要倡導者。這本書與其他育兒書籍的最大不同在於,作者將矛頭對準父母,只有父母的自我成長,修煉自我,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怎麼引導孩子管理情緒,從小收穫高情商?
    ——丹尼爾·戈爾曼《情商》前面我們用兩篇文章介紹了《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一書三個育兒理念中的前兩個,分別是父母怎麼管理自己的情緒和父母怎麼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管理自己對情緒的反應。情緒並無好壞之分,但是對情緒的反應卻有。好的反應包括能自我安慰,自我激勵,控制衝動。而壞的反應則是壓抑情緒,讓痛苦的感受進入潛意識傷害自己,或者讓情緒未經調整就爆發出來傷害別人。能理解同情別人的情緒。
  • 教育並不需要父母多麼優秀,情緒穩定才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家長的情緒暴力,是孩子一生的噩夢,無法控制自己壞情緒的父母,有的時候比猛獸都可怕。父母本應該是孩子對抗世界的第一道保護傘,可情緒失控的父母,成為了懸在孩子身上的一把刀,隨時都有手起刀落的危險。日常生活中,家長因為工作不如意覺得吼孩子是極為平常的事情,覺得壓力就應該發洩出來。
  • 父母總是情緒失控,對孩子成長很不利,控制好情緒很重要
    這種教育方式雖然讓父母的心情在一段時間內得到了緩解,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會造成特別大的傷害。由於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出現了情緒失控的情況會對孩子造成這麼大的影響,所以父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只有這樣才能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也能讓我們的孩子更加聽話。
  •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學習做一個長大的父母
    而在情緒風雨中長大的孩子,轉眼間,突然也(將)有了自己的孩子。#提供指導而非控制:孩子還沒學會替自己的行為負責之前,他需要的是父母有耐心的指導。而願意讓孩子聽進你的指導,就需要大量的同理心:倘若不只是阻止孩子在生氣時把杯子摔破的「不準!」而是繼續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氣到想要用力丟下手中的東西,但這不會讓還是嬰兒的弟弟聽你的話,只會嚇到他。媽媽陪你一起想想,怎麼用其他方式拿回你的玩具,好嗎?」
  • 父母不能控制情緒,是孩子最大的悲劇
    小靖的媽媽,是一個情緒化的人,她無法控制自己的憤怒,只能通過打罵孩子,來宣洩自己的不滿和情緒。父母的不滿情緒發洩完了之後,孩子已經受到了打擊。父母出門時,她說自己肚子疼,要回房間休息。過了十二點,等父母回到家,發現她已經停止了呼吸。少女的母親最後哭到快要昏厥,哀嚎著:「女兒,你快回來吧,我再也不罵你了!」然而,女兒再也聽不到她的道歉。
  • 媽媽必修課:學會控制情緒,保持心態平和
    正值高三之際,家長孩子都處在無比緊張的時刻,朋友也不敢輕舉妄動,想教訓女兒又怕這節骨眼上惹出什麼事端,不和女兒說吧,又怕影響孩子成績。思來想去,朋友還是決定平和地解決這件事。她開玩笑似的和女兒說:「我女兒魅力不小呀,還有男孩子寫情書呢。」知道媽媽發現了情書的小姑娘一時也有些拿不準媽媽的態度。
  • 媽媽的情緒平和,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然後我們一起加油,能改善的改善。而我知道,更多的能力形成,需要時間,需要父母的耐心等待。 而此時也是媽媽最敏感的時候,她擔憂孩子在園所的生活,能不能吃飽,能不能融入,老師會不會批評孩子?4 媽媽的情緒平和
  • 愛發脾氣的孩子,一定有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家長先控制好自己情緒
    在安靜、平和的時候,孩子是能聽進去的。孩子也希望被人喜歡、希望能控制好自己的壞脾氣。2、孩子不知如何控制情緒當孩子喜歡用大吼大叫,甚至摔東西來表達生氣時,其實是在給大人傳達一個信息。他的潛臺詞就是:「我很痛苦,但我不知道該怎麼控制情緒,除了用發脾氣的方式,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方式能讓我得到想到的。」
  • 孩子經常亂發脾氣?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讓孩子掌控情緒
    王女士每次面對孩子的調皮行為,時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忍不住要吼叫幾句。上個周末,由於兒子早上不好好吃飯,沒有把牛奶喝完,王女士又忍不住大聲罵了幾句,然後才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失控,又一次去和兒子道歉。 這一幕經常在王女士家裡上演,雖然王女士發完脾氣給孩子道歉,但是兒子的脾氣卻變得暴躁。不僅僅在家中經常和父母發生矛盾,在幼兒園也時常和小朋友產生糾紛。
  • 孩子,請控制好你的情緒
    她又趕緊打電話給班主任,對方答覆「孩子去考試了」。結果半小時後,噩耗傳來:孩子出事了。…… 我相信能考上大學的孩子差不了,哪能因為一件小事斷送掉自己的性命!讀罷此消息不禁讓人扼腕嘆息!一個鮮活的生命,一個如花的年齡!
  • 暴脾氣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別讓情緒毀掉一個家
    還有的網友說:長大後開始理解父母,但自己已經傷痕累累,遇到困難還是會下意識躲避,感到無助。每個故事裡,大家都有著自己的悲傷,那種沒辦法訴說的傷痛好像一直在情緒中,沒辦法抹去。暴脾氣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 教育孩子,媽媽需要怎樣才能使效果更好?重要秘訣是保持情緒平和
    2、容易損害孩子的人格和社會性發展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虎媽的教育方式則傾向於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物品。確實,我們能看到有些父母用虎媽的教育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子女確實變得很優秀,但是那畢竟是個案,這種教育方式並不是適合每一個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