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企業成功自主研發「可降解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

2020-12-25 上觀

上海在生物可降解「心臟植入器械」領域的研發又取得創新突破。

5月19日,患有動脈導管未閉的2歲小男孩王某,在滬接受全球首例「完全可降解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植入術。手術由我國著名兒科心血管疾病專家、上海新華醫院院長孫錕教授率領團隊通過微創介入實施,整個過程約30分鐘,手術順利成功。

動脈導管(PDA)原本系胎兒時期肺動脈與主動脈間的正常血流通道。嬰兒出生後,即開始肺的自主呼吸,動脈導管24小時內自行閉合。如該通道持續不能閉合則形成動脈導管未閉。該疾病會導致兒童缺氧、發育遲緩、活動耐力降低、反覆呼吸道感染、 心臟增大、肺循環壓力及阻力增高和心力衰竭等症狀。因此,該疾病需早發現、早治療,只需介入封堵未閉的動脈導管,中斷其血流就可使患者痊癒。動脈導管未閉是一種較常見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佔先天性心臟病總數的12%-15%,女性約兩倍於男性。

以往此類手術通常採用的是傳統金屬封堵器,可能存在金屬永久植入物的相關風險。可降解的封堵器植入後6個月後即可完成修復,植入人體12個月後,可降解材料會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

此次試驗中使用的「可降解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由上海錦葵醫療器械公司研發製造,這是該公司2019年推出全球首個「可降解卵圓孔未閉封堵器」後的又一創新產品進入人體臨床階段。

錦葵醫療經過十多年的科研創新,獲得了多項專利,創新製造了一系列的「生物可降解」心臟封堵器。錦葵醫療與上海新華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長海醫院等國內多家著名醫學機構聯合,在可降解封堵器領域的研究多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重點省市科研項目資助,並陸續開展器械人體臨床,共同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使我國在該領域器械研究佔據全球領先地位。 

相關焦點

  • 「可降解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介入封堵手術 全球首例,2歲男童受益...
    圖說:手術過程中 採訪對象供圖上海在生物可降解 「心臟植入器械」領域研發又取得創新突破。5月19日,患有動脈導管未閉的2歲小男孩王某,體重11公斤,在滬接受了全球首例「完全可降解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植入術。
  • 先心病巨大動脈導管未閉(PDA)合併脊柱、胸廓畸形的介入治療
    病例標題:先心病巨大動脈導管未閉(PDA)合併脊柱、胸廓畸形的介入治療入院診斷:先心病巨大動脈導管未閉(PDA)合併脊柱、胸廓畸形。治療:特殊定製一個22-24mm的國產PDA封堵器,擇期行封堵術。
  •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成功為4歲孩子進行動脈導管未閉介入封堵術
    近日,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就成功為一名4歲32斤的動脈導管未閉患兒進行了動脈導管未閉介入封堵術,這是該院實施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以來,手術治療的年齡較小的患兒之一,標誌著該院心血管介入治療水平進一步提升。家住確山縣的洋洋,出生時在當地醫院行心臟彩超檢查發現其卵圓孔未閉。考慮到孩子當時年齡太小,父母便聽從醫生的建議先回家觀察。
  • ...記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完成首例動脈導管未閉(PDA)介入封堵術
    圖解|心血管科四區郭煒華主任及宋彥春主任正在進行動脈導管未閉(PDA)介入封堵術 近日,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完成首例動脈導管未閉(PDA)介入封堵術
  • 外科手術與介入封堵治療小兒動脈導管未閉的對照研究
    方法 回顧性分析 2016 年 1 月 1 日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於我院胸心外科行手術治療的先天性動脈導管未閉患兒 38 例為觀察組(動脈導管未閉切斷縫合術 12 例,動脈導管未閉結紮術 26 例,男 14 例、女 24 例,年齡 0.08~8.67 歲)。
  • 動脈導管未閉的最佳手術時間
    動脈導管未閉最佳手術時間是何時?據上海遠大心胸醫院胸腔鏡中心主任程雲閣介紹,成人應儘早開始,以免造成肺動脈高壓,加大手術難度甚至失去手術機會。嬰幼兒無論有無動脈導管未閉症狀均可考慮進行動脈導管未閉手術。
  • 嚴重動脈導管未閉在燕達醫院成功實施封堵術
    核心提示:晚近,(2019-10-21)我院成功實施一例動脈導管未閉(嚴重肺動脈高壓)經皮微創封堵術。患者女性,33歲,主因反覆陣發性胸悶1年餘,加重伴呼吸困難1月急診入院,入院後燕達醫院醫療院長盧長林主任為患者進行了周詳的診療 晚近,(2019-10-21)我院成功實施一例動脈導管未閉(嚴重肺動脈高壓)經皮微創封堵術。
  • 河北燕達醫院成功治療:國內首例嚴重動脈導管未閉
    河北燕達醫院成功實施一例動脈導管未閉(嚴重肺動脈高壓)經皮微創封堵術。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和個人強烈的微創治療意願,盧長林院長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王樂豐主任帶領科室醫護人員經討論決定給予患者實行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
  • 得了妊娠合併動脈導管未閉吃什麼好?
    動脈導管未閉(PDA)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在先天性心臟病中其相對構成比為5%~20%。動脈導管是連接肺動脈和降主動脈的血管管道,胎兒期肺尚無呼吸作用,故大部分血液不進入肺內,由肺動脈經動脈導管轉入主動脈。其主要功能是將含有氧氣和養料的右心室血轉運至主動脈,以滿足胎兒代謝的需要。
  • 耗時10年,可體內降解的封堵器來了
    省醫心血管病研究所張智偉教授用導管將一個可降解的封堵器「送」進患者心房,順利地將缺口「堵上」。這個可降解的吸收封堵器將於兩三年內在張先生體內被降解掉,實現「補心」不留痕跡。據悉,這是廣東省人民醫院牽頭,完全由我國企業自主研發的先心病介入治療器械,是全球範圍內首個應用於臨床的生物可降解封堵系統。
  • 浙大兒院開展全國首例達文西機器人輔助下動脈導管未閉結紮術
    8月5日,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黨委書記舒強主刀下,寶寶齊齊心臟上的畸形成功被矯治,手術過程歷時約1小時,出血不到2毫升。這是全國首例達文西機器人輔助下的動脈導管未閉結紮術,意味著先心病治療技術有了新突破,先心病患兒可以通過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得到更加精細的微創手術,創傷更小、恢復更快。
  • 世界首例使用室缺封堵器封堵下腔型房間隔缺損手術
    」封堵下腔型房缺介入治療的基礎上,對一「房間隔缺損(9mm 下腔型)」患者採用』室間隔封堵器」封堵取得成功,打破了長期以來下腔型房間隔缺損不能做介入治療的禁區,對下腔靜脈影響小,優於使用 「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封堵。
  • 浙江兒科專家造福新疆兒童,完成對口支援單位首臺兒童動脈導管未閉...
    阿布都沙拉木的出院也標誌著第一師醫院完成首例兒童動脈導管未閉介入手術,創造第一師醫院這一歷史時刻的醫生是浙大兒院第十批援疆幹部、心內科專家傅松齡副主任醫師。一個月前,阿布都沙拉木因車禍入院,意外發現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動脈導管未閉。
  • 潘湘斌教授團隊完全可吸收封堵植入術閃耀CSI舞臺
    潘湘斌教授團隊手術轉播到德國CSI主會場  中國原創 完美封堵  此次手術演示的病例為2歲室間隔缺損4.5mm的患兒,手術在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全程採用超聲引導,成功植入中國原創的完全可以吸收封堵器
  • 先健科技(01302)HeartToneTM起搏器及IrisFITTM卵圓孔未閉封堵器...
    先健科技(01302)發布公告,於2016年8月19日接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通知,該公司HeartToneTM起搏器及 IrisFITTM卵圓孔未閉封堵器獲得創新醫療器械地位(亦稱為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綠色通道)。
  • 胎兒動脈導管早閉
    胎兒動脈導管早閉危及生命  據悉,這名孕媽在塘沽婦產醫院進行了孕檢,彩超結果顯示胎兒心臟異常,建議其儘快到專科醫院複查。面對孕媽的緊張和憂慮,泰心醫院Mahmoud醫生和外一科副主任王秀麗耐心安撫,並立即安排超聲檢查,可是,結果令人更加揪心:胎兒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三尖瓣大量返流,心包積液,動脈導管接近閉合。這是典型的動脈導管早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