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生物可降解「心臟植入器械」領域的研發又取得創新突破。
5月19日,患有動脈導管未閉的2歲小男孩王某,在滬接受全球首例「完全可降解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植入術。手術由我國著名兒科心血管疾病專家、上海新華醫院院長孫錕教授率領團隊通過微創介入實施,整個過程約30分鐘,手術順利成功。
動脈導管(PDA)原本系胎兒時期肺動脈與主動脈間的正常血流通道。嬰兒出生後,即開始肺的自主呼吸,動脈導管24小時內自行閉合。如該通道持續不能閉合則形成動脈導管未閉。該疾病會導致兒童缺氧、發育遲緩、活動耐力降低、反覆呼吸道感染、 心臟增大、肺循環壓力及阻力增高和心力衰竭等症狀。因此,該疾病需早發現、早治療,只需介入封堵未閉的動脈導管,中斷其血流就可使患者痊癒。動脈導管未閉是一種較常見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佔先天性心臟病總數的12%-15%,女性約兩倍於男性。
以往此類手術通常採用的是傳統金屬封堵器,可能存在金屬永久植入物的相關風險。可降解的封堵器植入後6個月後即可完成修復,植入人體12個月後,可降解材料會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
此次試驗中使用的「可降解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由上海錦葵醫療器械公司研發製造,這是該公司2019年推出全球首個「可降解卵圓孔未閉封堵器」後的又一創新產品進入人體臨床階段。
錦葵醫療經過十多年的科研創新,獲得了多項專利,創新製造了一系列的「生物可降解」心臟封堵器。錦葵醫療與上海新華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長海醫院等國內多家著名醫學機構聯合,在可降解封堵器領域的研究多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重點省市科研項目資助,並陸續開展器械人體臨床,共同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使我國在該領域器械研究佔據全球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