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成功為4歲孩子進行動脈導管未閉介入封堵術

2020-12-23 瀟湘晨報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通訊員 陳思妤 梅永成)不開刀就能為孩子「補」心?近日,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就成功為一名4歲32斤的動脈導管未閉患兒進行了動脈導管未閉介入封堵術,這是該院實施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以來,手術治療的年齡較小的患兒之一,標誌著該院心血管介入治療水平進一步提升。

家住確山縣的洋洋,出生時在當地醫院行心臟彩超檢查發現其卵圓孔未閉。考慮到孩子當時年齡太小,父母便聽從醫生的建議先回家觀察。一晃4年過去了,一個月前,洋洋的父母帶著孩子去醫院複查,經檢查後顯示其卵圓孔未閉消失,有動脈導管未閉。因動脈導管未閉是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之一,洋洋的年紀又小,當地醫院建議到上級醫院治療。

多方打聽後,他們來到市中心醫院就診。該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副主任梅永成接診後,經過詳細的檢查和評估後,決定為其實施動脈導管未閉介入封堵術。

「正常情況下,孩子出生後,肺循環和體循環各司其職,動脈導管會自行閉合,但是洋洋的動脈導管一直沒有閉合,使得其血液由左向右分流,這容易引發患兒肺部感染、心臟心室肥大等。」梅永成介紹,傳統的開胸手術,創傷大,而介入封堵術是一種微創手術,是用一傘狀封堵器將心臟的漏口堵上,從而避免動靜脈分流,達到治癒的目的。

在徵得患兒家長籤字同意,並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後,梅永成與科室團隊在麻醉科、超聲科、介入科等醫務人員密切配合下,成功為洋洋實施了經股動脈、股靜脈穿刺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導管主動脈側4mm,肺動脈側2mm,長15mm。手術過程約40分鐘,順利將封堵器植入患兒動脈導管未閉處。手術結束後,洋洋在醫護人員的陪護下返回病房,生命體徵平穩,後在心臟大血管外科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照護下,現已康復出院。

「此手術不需要開刀,具有療效好、風險小、手術時間短、術後恢復快等優點。」梅永成介紹,目前,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已成為動脈導管未閉的主要治療方法,為眾多患者成功「補」心。

【來源:河南聯播】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嚴重動脈導管未閉在燕達醫院成功實施封堵術
    核心提示:晚近,(2019-10-21)我院成功實施一例動脈導管未閉(嚴重肺動脈高壓)經皮微創封堵術。患者女性,33歲,主因反覆陣發性胸悶1年餘,加重伴呼吸困難1月急診入院,入院後燕達醫院醫療院長盧長林主任為患者進行了周詳的診療 晚近,(2019-10-21)我院成功實施一例動脈導管未閉(嚴重肺動脈高壓)經皮微創封堵術。
  • ...記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完成首例動脈導管未閉(PDA)介入封堵術
    圖解|心血管科四區郭煒華主任及宋彥春主任正在進行動脈導管未閉(PDA)介入封堵術 近日,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完成首例動脈導管未閉(PDA)介入封堵術
  • 河北燕達醫院成功治療:國內首例嚴重動脈導管未閉
    河北燕達醫院成功實施一例動脈導管未閉(嚴重肺動脈高壓)經皮微創封堵術。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和個人強烈的微創治療意願,盧長林院長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王樂豐主任帶領科室醫護人員經討論決定給予患者實行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
  • 外科手術與介入封堵治療小兒動脈導管未閉的對照研究
    方法 回顧性分析 2016 年 1 月 1 日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於我院胸心外科行手術治療的先天性動脈導管未閉患兒 38 例為觀察組(動脈導管未閉切斷縫合術 12 例,動脈導管未閉結紮術 26 例,男 14 例、女 24 例,年齡 0.08~8.67 歲)。
  • 先心病巨大動脈導管未閉(PDA)合併脊柱、胸廓畸形的介入治療
    病例標題:先心病巨大動脈導管未閉(PDA)合併脊柱、胸廓畸形的介入治療超聲心動圖:左房(67.4mm)、左室(66mm)明顯擴大,右室輕大,右房正常;肺動脈明顯增寬、近分叉偏左肺動脈側與降主動脈之間可見管狀暗區相同,長0.48cm,粗0.98cm。肺動脈頻譜呈雙期連續性湍流,舒張期正向流速為4.15m/s、壓差68.8mmHg。主動脈弓降部造影:測得PDA直徑約17mm。
  • 濱州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開展室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
    日前,濱州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一病區為一名14歲的小患者順利實施了「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手術採用微創方式,不開刀,只需穿刺外周血管,患者術後24小時下床活動自如,術後3天即可出院。直到近期,孩子的父母聽說市中心醫院技術水平高,百姓口碑好,於是趁著暑假帶孩子前來就診。心血管內科王文英主任醫師經過詳細問診和認真評估,建議患者留院接受手術治療,患者父母表示:「大家都說中心醫院的技術好,我們相信您!」入院後,通過術前全面檢查及全科醫護人員討論,決定對患者進行「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並制定了詳細的手術預案。
  • 動脈導管未閉的最佳手術時間
    動脈導管未閉最佳手術時間是何時?據上海遠大心胸醫院胸腔鏡中心主任程雲閣介紹,成人應儘早開始,以免造成肺動脈高壓,加大手術難度甚至失去手術機會。嬰幼兒無論有無動脈導管未閉症狀均可考慮進行動脈導管未閉手術。
  • 「可降解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介入封堵手術 全球首例,2歲男童受益...
    5月19日,患有動脈導管未閉的2歲小男孩王某,體重11公斤,在滬接受了全球首例「完全可降解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植入術。手術由我國著名兒科心血管疾病專家、新華醫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兒科學院院長孫錕教授率團隊通過微創介入實施,整個過程約30分鐘,手術順利成功。據孫錕教授介紹,動脈導管(PDA)原本系胎兒時期肺動脈與主動脈間的正常血流通道。
  • 51歲女士查出先天性心臟病 市中醫院用微創介入封堵術治療
    作為常見的心臟疾病之一,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一般要採用外科手術,其中,介入治療對先天性心臟病有優勢。6月10日,市中醫院就成功為一名51歲的女士開展了一臺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封堵術,整個封堵過程耗時半小時,病人在清醒的狀態下完成手術,術中無任何不適。
  • 東莞市中醫院順利完成一例成人先心病介入封堵術
    作為最常見的心臟疾病之一,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一般要採用外科手術,其中,介入治療對先天性心臟病有優勢。6月10日,在市中醫院就成功為一名51歲的女士開展了一臺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封堵術,整個封堵過程耗時半小時,病人在清醒的狀態下完成手術,術中無任何不適。
  • ​上海企業成功自主研發「可降解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
    5月19日,患有動脈導管未閉的2歲小男孩王某,在滬接受全球首例「完全可降解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植入術。手術由我國著名兒科心血管疾病專家、上海新華醫院院長孫錕教授率領團隊通過微創介入實施,整個過程約30分鐘,手術順利成功。動脈導管(PDA)原本系胎兒時期肺動脈與主動脈間的正常血流通道。嬰兒出生後,即開始肺的自主呼吸,動脈導管24小時內自行閉合。
  • ...城陽人民醫院成功開展一例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
    大眾網城陽·海報新聞1月29日訊(記者 歐陽繼瀟 通訊員 李春燕)近日,城陽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成功為一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實施了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  53歲的李女士陣發性的胸痛已持續了2年多,因不影響生活質量而未到醫院系統診治,一周前李女士胸痛頻繁加重,乏力、頭暈到心血管內科就診,經詳細檢查初步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心功能Ⅱ級、心臟瓣膜病,需手術治療,而介入封堵術是根治房間隔缺損的有效辦法。  經充分的術前討論和準備,心血管內科主任王均志團隊為李女士實施了先天性心臟病心導管檢查+房間隔缺損封堵術。
  • 經導管介入封堵術治療瓣周漏的現狀
    1992年首次報導PVL經導管介入封堵術(以下簡稱「介入封堵」)治療成功的案例。在此後近30年時間裡,介入封堵技術及封堵器械不斷發展,目前介入封堵治療已成為PVL的一線治療方案。如果PVL介入封堵不成功,可以選擇以上「超適應證」的治療方式。4.4 術後併發症與長期管理介入封堵即刻效果令人滿意,當封堵器幹擾瓣葉時,需要進一步評估瓣膜的功能。通常情況下,需要使用鵝頸圈套器取出封堵器。
  • 浙江兒科專家造福新疆兒童,完成對口支援單位首臺兒童動脈導管未閉...
    阿布都沙拉木的出院也標誌著第一師醫院完成首例兒童動脈導管未閉介入手術,創造第一師醫院這一歷史時刻的醫生是浙大兒院第十批援疆幹部、心內科專家傅松齡副主任醫師。一個月前,阿布都沙拉木因車禍入院,意外發現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動脈導管未閉。
  • 女子43歲才發現心臟有個「眼」,醫生藉助導絲將其封堵
    43 歲的陳女士最近明顯感到自己的身體出現異樣,不僅體力下降,還似乎總聽見自己心臟轟轟隆隆的跳動聲,仿佛老舊汽車的發動機似的。陳女士立即前往當地醫院就診,做了心臟彩超檢查,診斷結果是動脈導管未閉。近日,陳女士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做了介入封堵術,醫生通過導絲將動脈導管的閉口成功堵上,使心臟恢復正常血流。
  • 泰心醫院介入封堵術,助先心病女孩圓舞蹈夢
    日前,泰心醫院兒童心臟病內科張宏豔主任為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的3歲女孩楠楠(化名)成功實施了經皮室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修補了5毫米的室缺。 得知手術成功並且不會給孩子留下任何疤痕,楠楠媽激動地說:「這孩子從懂事起就念叨著要當一名舞蹈演員,穿著美美的裙子跳舞。
  • 銅川市醫院實施首例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封堵術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任永飛 記者 王鋒)近日,銅川市人民醫院南院成功完成該市首例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封堵術。該手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該院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手術治療技術的飛躍,步入了嶄新的領域,為當地患者帶來福音。
  • 市中心醫院成功實施先心房間隔缺損介入堵閉術
    前不久,市中心醫院介入科成功為一先天性心臟病心房間隔缺損(ASD)患者施行了介入堵閉術。 該患者為一12歲的女孩,她在學校體檢時發現心臟雜音,遂到市中心醫院檢查,醫生聽診時發現其胸骨左緣第二肋間收縮期雜音,第二心音亢進,三尖瓣區有舒張期隆樣雜音,患者心率130多次。
  • 安徽阜陽:5歲女童心臟發現「漏洞」 醫生不開刀16分鐘迅速封堵
    橙橙今年剛剛5歲,在兩個月前的體檢中,醫生發現橙橙心臟有雜音,超聲檢查顯示出她的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存在一個直徑約3.4mm的管道,正常人的心臟兩個動脈之間是閉合的,也就是說,橙橙的心臟藏有一個「漏洞」。為進一步診斷和治療,橙橙的父母趕緊帶她到安醫大附屬阜陽醫院心血管內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