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華聞周刊:英國中小學復學 華人家長需注意這些

2020-09-0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3日電 據英國《華聞周刊》微信公眾號「華聞派」報導,從本周開始,英國的各中小學就陸續開學了,數百萬中小學生也要回到離開近六個月的校園。但在一些被局部封鎖地區的中學以及個別學校,學生必須戴口罩上學。

學校複課,最激動的莫過於家長們。疫情期間,不少英國華人家長還得邊上班,邊帶娃。

即便孩子重新回到學校,還是有不少問題值得家長們注意。那麼,對於孩子返校,華人家長關心哪些問題?家長們又該如何讓孩子儘快回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軌道?

華人家長關心這些問題

家住布里斯托附近小鎮上的何女士有兩個女兒,一個10歲,一個8歲。2日,是她們重返校園的第一天。

對於回學校,兩個孩子也分別表現出不同的態度。「大丫頭非常興奮,抑制不住的喜悅,眼睛放光;老二對回學校興趣不大,她覺得還是家裡好玩,而且不用做作業。」何女士平時送孩子,送到學校,「把孩子一丟」,她就走人。2日,她花了30分鐘,才分別送完兩娃。

何女士向記者描述了送孩子返校的情況:「我兩個女兒分別讀六年級和四年級,每個年級入校時間不同,每個年級大概有10分鐘的入校時間。到點進入校園,各個班級又分別有自己的集合點。」

何女士的大女兒的入校時間比較早,在8:30,她就先去排六年級的隊。「學校非常重視和謹慎,每個年級分時段排隊,單行線入校,出校也是單行線。大家排隊秩序不錯,疫情讓所有人都鍛鍊出了一米的社交距離感。」

到了班級指定集合點,老師笑眯眯地站在那裡迎接學生們。「到了那裡,小孩之間就基本沒什麼距離了,感覺像過節一樣。」校長則一直在指揮學生到指定的地點集合。

對於戴口罩的問題,何女士的女兒的學校沒有規定要戴口罩。據何女士當天早上送孩子到校的觀察,無論是送孩子上學的家長還是學生,基本沒有戴口罩的,「只有一個華人孩子和家長戴口罩」。

何女士在送完老大之後,從側門出來,又回到入校的門口,去排四年級的隊,送小女兒上學。同樣的路線和流程,把小女兒送完了,她再從學校裡繞出來。

在開學前,何女士就接到了學校發的多封郵件,告訴他們新開學後學校會有哪些變化。校長還發了視頻講解開學注意事項,每個班又製作了自己的視頻。

「比如每天早上學校的集合取消了,也不能帶書包去學校。中午在學校吃午餐,取消了熱食供應,只有冷食,而且冷食送到教室,學生只能在教室裡吃。」何女士的女兒決定自帶午餐,「昨(1日)晚,我帶她倆跑到超市去買食材,她們自己做了三明治,再帶點水果和奶酪,當今天(2日)的午餐。」

雖然每個學校對於開學後的規定不同,但記者在採訪時發現,華人家長關心的問題都比較一致。

家住倫敦東南的章女士的兒子3日開學,升入四年級。現在,她最糾結的就是要不要讓孩子戴口罩上學,「戴也擔心,不戴也擔心。」

她最後決定還是不讓孩子戴口罩去學校。「學校規定到校後,要把戴的口罩交給老師,一次性口罩也需要丟棄,因為取了又戴也容易感染。而且孩子太小,也不會一直戴著,可能會更不衛生。」

但章女士表示,她會讓孩子帶個手部消毒液,上面標著他的名字,讓老師給他的手進行消毒。

章女士兒子的學校出於安全的考慮,建議家長為孩子準備自帶的午餐。此外,孩子加熱午餐也很麻煩,這就意味著,孩子只能帶冷食去學校。這就帶來了一個新問題:每天中午讓孩子吃什麼才能營養又健康?家長做起來也省事省力?章女士笑說「這又在考父母」,她最近就在收集一些便當食譜,希望能找找靈感。

另外,章女士兒子就讀的學校也規定孩子不能帶書包和文具去學校,午餐也不能裝在書包裡,最好是放在一次性的包裝袋裡。那麼,共用文具是否會有安全隱患?這也是讓章女士擔心的問題之一。

由於疫情的特殊情況,學校各種活動因為疫情取消,只有常規的上課。大多數時間,孩子們都得和固定的同學和老師待在同一個「保護氣泡」裡。唯一讓孩子離開「保護氣泡」的機會,也只有在午飯之後的自由活動時間,並且也需要保持社交距離,這些規定在實際操作中是否可行?另外,孩子們能否適應這樣「單調」的校園生活?這些都是不少華人家長們關心的問題。

讓孩子儘快適應校園生活,家長還得注意這些

回到學校,華人家長除了需要注意一些安全問題之外。從一直在家的「散養」狀態到突然重返校園,一些孩子還表現出了對校園生活的不適應,這也引起了家長們的注意。

在封鎖期間,孩子不去上學,留在家裡,於是,不少家長把此前給孩子制定的種種「清規戒律」拋到腦後,不加管束的孩子在「放飛自我」的同時,也養成了不少壞習慣,比如熬夜看電視、貪吃零食、玩遊戲時間大大增加等。

這不僅破壞了孩子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規律,也讓家長也失去了權威。突然回到學校的孩子,很可能無法適應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出現一系列「不良反應」。

此前,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也發現,兒童在封鎖期間,行為會隨著發脾氣次數的增加而惡化。研究人員還發現,不服從父母、不聽父母吩咐的孩子數量也有所增加。

那麼,該如何讓孩子儘快回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軌道呢?記者特別收集了英國育兒專家和社會學教授弗蘭克·弗雷迪亞尼(Frank Furedi)給出的一些有用建議。

弗雷迪亞尼認為,第一點就是要改掉孩子晚睡的習慣。

遵守就寢時間這一規則對孩子和父母的健康都至關重要。為了重新培養孩子的睡眠習慣,父母需要建立一些日常習慣,比如一起進行睡前閱讀,這可以讓孩子們了解,睡覺時間是沒有商量餘地的。

家長不要向孩子提「這不是你睡覺的時間嗎」這樣的問題,不然你很容易得到一個「不」的回答。弗雷迪亞尼表示,家長要自信地告訴孩子:「現在該睡覺了——去吧!」

弗雷迪亞尼還認為,如果家長總是滿足孩子的欲望,「就會削弱孩子們學習如何處理失望、處理拒絕的能力。很多孩子從來沒有學會處理拒絕,是因為他們就沒被拒絕過。」

第二點是家長不要建立「雙重標準」。弗雷迪亞尼說,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給他們樹立榜樣。如果家長違反了規定,最終孩子也會違反。

「目前,很多人仍在家工作。如果你在吃飯時接電話,餐桌上不準使用手機的規定就形同虛設。然而,如果你在用餐時間刻意關掉手機,這就給孩子們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吃飯不能用手機。」

這很重要,因為「如果孩子們看到父母遵守家庭的規定,他們就會明白,這些規定是有目的和有道理的」。

因此,家長要始終如一地樹立好自己的權威,不要說一套,做一套。「權威是你通過自己的行動和行為標準而樹立起來的。你要你的孩子做到,你首先就要做到。」

第三點是要嚴格限制使用手機和網絡的時間。開始上學後,家長要重新限制孩子上網和使用手機的時間,告訴他們如何利用好網絡。「孩子們要知道,嚴格使用手機的時間和學習如何過馬路一樣重要。」弗雷迪亞尼說。

家長可以試著培養對孩子的信任,比如讓孩子自己控制玩手機的時間。但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打破了規定,就要進行幹預。他說:「如果孩子做了一些危險或冒險的事情,你可以懲罰他們,不準他們使用手機一周。」

第四點,家長在晚餐時與孩子進行交流。弗雷迪亞尼認為,家長與孩子一起吃晚餐可以增強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通過輕鬆的對話,孩子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從吃的食物到在學校遇到的問題,都可以談論。」

孩子們也通過這種方式學會寬容,弗雷迪亞尼說,寬容在現今尤為重要。「學會交流、傾聽以及不會因為別人有不同意見而感到冒犯,這很重要。」

「在孩子特別小的時候,讓孩子們理解父母有權決定他們可以吃什麼,這是很重要的。因為家長是在為他們的健康考慮。」(彭琳)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英國中小學復學 華人家長需注意這些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9月3日電 據英國《華聞周刊》微信公眾號「華聞派」報導,從本周開始,英國的各中小學就陸續開學了,數百萬中小學生也要回到離開近六個月的校園。但在一些被局部封鎖地區的中學以及個別學校,學生必須戴口罩上學。學校複課,最激動的莫過於家長們。疫情期間,不少英國華人家長還得邊上班,邊帶娃。
  • 英國《華聞周刊》:小留學生家長需注意監護問題
    中新網4月7日電 據英國《華聞周刊》微信公眾號「華聞派」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在英國暴發後,在英中國留學生的現狀牽動著很多人的心。據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的數據,中國在英留學生大約有22萬人,其中未成年留學生有1.5萬人左右。那些滯留英國的小留學生們的現狀如何?家長在英國為孩子尋找寄宿家庭和監護人時,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 華聞周刊:英國華人親歷,在倫敦買房遇到的那些坑
    中新網2月3日電 英國《華聞周刊》近日刊文稱,當你幻想自己的dream house時,眼前會出現怎樣的場景?是在寬敞的大床上醒來,端著酒杯俯瞰泰晤士河,還是在小小的陽臺上讀一本好書,和心愛的人窩在沙發上看電影?在倫敦這座城市,租金日漲,奇葩房東或室友也不少,大家或多或少會產生想要自己買房的衝動。可是因為對政策的不了解,許多華人買家容易掉進英國買房的大坑。
  • 英國華聞周刊:出入境英國,護照上的「章」要注意
    中新網4月19日電 據英國《華聞周刊》報導,現在,很多國家都設置了電子自助通關,旅客從此逐漸告別了漫長的排隊,出入境也越來越方便快捷。對於要進出英國的華人而言,則比較關心以下問題:進出英國需要出入境章嗎?在英國,邊境檢查是怎樣的?護照又在什麼情況下不能出境?  入境嚴查  進入英國,必須填寫入境卡。
  • 英國華聞周刊:英華人家長講述閉校後的孩子教育
    中新網5月8日電 據英國《華聞周刊》微信公眾號「華聞派」報導,英國中小學從3月20日開始閉校,除了關鍵崗位員工的孩子可以繼續上學之外,其他孩子只能留在家中,由父母監督他們上網課或自行進行家庭教學。4月20日開始,英國的學校結束常規的復活節假期,陸續開展網上教學,不少英國華人家長開始了邊上班邊在家輔導「神獸」學習的經歷。
  • 英國曼徹斯特的房子受華人青睞 但買這類房要小心
    中國僑網3月22日電 據英國《華聞周刊》微信公眾號報導,英國的房市一向以穩定的收益率受到華人購房者的青睞
  • 英國財政預算:華人知道這幾點就夠了
    3月16日,英國財長奧斯本公布了2016年的政府財政預算案。作為他的第八次預算案,也是在脫歐公投之前的最後一次預算案,此次的預算可以說是亮點多多。  本次預算案在教育、個人所得稅和企業稅收等方面放出了一些利好消息,同時,這些方面也與在英國工作和生活的華人息息相關。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哪些政策可能對華人產生影響。
  • 英國華聞周刊:部分英國大學「大課」變「網課」
    中國僑網5月21日電 據英國《華聞周刊》微信公眾號「華聞派」消息,外媒報導,2020-2021學年,劍橋大學所有的大課課程(指很多人一起上的課)將採用線上教學的模式。  有傳言稱,劍橋大學新學年所有課程都將採用網絡授課。這一消息在網上引起了各種討論。劍橋大學已就此事向劍橋學生發送一份澄清郵件。
  • 華人在英代購被判刑 英國生活要注意這8件事
    中國僑網7月18日電 據英國《華聞周刊》報導,英國倫敦因為治安和犯罪率問題最近頻頻上熱搜。16日,一名從事奢侈品代購的中國籍男子因非法經營貨幣服務業務罪,在英國出庭受審並被判8個月緩刑,他還被要求做160小時的無償社區工作。
  • 英國人口調查:劍橋和倫敦金融城華人比例居首
    中新網12月15日電 據英國《華聞周刊》報導,12月11日,英國國家統計局(ONS)發布了2011年英格蘭與威爾斯地區的人口普查數據。  全英總人口數與2001年相比上漲7%。  數據顯示,13%居住在英格蘭與威爾斯地區的英國居民是在國外出生的,在5610萬總人口中佔750萬,這一數字相比2001年上漲幅度超過50%。
  • 專家支招華人老闆駕馭英本土員工 依法經營避糾紛
    中新網3月10日電 據英國《華聞周刊》報導,近年來,在英國經商的華人陷入僱傭糾紛的新聞不斷。就華人僱主在英國屢惹官非的深層次原因、該如何避免和應對此類問題等,《華聞周刊》進行了採訪調查。並走訪專家,為華人老闆如何駕馭本土員工支招。  依照英國《僱傭權利法》規定,僱主必須公平對待他的僱員。在商業行為以及對待僱員的方式上,僱主必須負責任和誠信。
  • 英國新移民政策正式生效 難惠及大部分華人
    中新網11月24日電 據英國《華聞周刊》報導,11月19日,英國最新移民政策正式生效,此次的變更在整體上繼續遵循了英國收緊移民政策的大趨勢,比如Tier 2普通工作籤證持有者轉永居的最低年薪標準正式被提高到3.5萬英鎊,該規定將於2016年4月6日正式實施,此後該年薪標準還將逐年遞增。
  • 華人設計新秀在時尚舞臺嶄露頭角 職業發展多元化
    中新網7月7日電 據英國《華聞周刊》報導,用一句話形容時尚圈最為貼切:身處時尚界,花無百日紅,今天你還走在潮流前端,明天你就有可能被潮流所淹沒。每年都有一些設計新銳在時尚舞臺上嶄露頭角,加入時尚圈的競爭。  那麼,成為一名出色的設計師需要具備什麼條件?作為華人設計師,又有哪些途徑可以吸引時尚圈的注意?而他們的職業發展又是如何?
  • 英國也有補習班 中國家長「打飛的」讓孩子赴英補習
    > | 字號:A+ | A- 據英國華聞周刊微信公眾號「華聞派」消息,面對擇校和升學的壓力,一些中國家長不惜花重金讓孩子來英國補習。中國家長不惜花重金讓孩子來英國補習2009年,在英國從事通訊工程工作的華人女子朱某辭去了工作,在雷丁創建了一所培訓學校,成為了「朱校長」。她的兒子貝貝曾同時以11+和13+第一名的入學成績考入著名的哈羅公學,並在預錄取時獲得哈羅公學11+Peter Beckwith獎學金。之後貝貝又獲得了哈羅公學13+階段的多項獎學金。
  • 在英國中小學擇校,需心明眼亮
    公立中學海外招生受限英國教育體系分公立和私立,本土絕大多數學生都在免費的公立學校上學,而對於歐洲經濟區以外的國際學生來說,他們僅能選擇英國私立中小學。英國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之間有不少差別。很多私立學校提供寄宿,班級規模較小,教學標準較高,入學通常根據學業成績,並且需考慮入學名額。
  • 英國華人揭秘代購產業鏈:國內國外均有辦事處,利潤來自退稅
    中新網7月31日電,據英國《華聞周刊》報導,提起代購,想必大部分人都不會陌生。每個人朋友圈裡多多少少都會有那麼一兩個每天用各種名牌包包、鞋子照片刷屏的「朋友」。在國內很多大型電商平臺、直播平臺上,奢侈品代購的店鋪也曾經「遍地開花」。
  • 英國中醫行業"坐困愁城" 立法管理無定論前景堪憂
    中新網12月1日電 據英國《華聞周刊》報導,在英國,中醫行業已經成為僅次於餐飲業的華人第二大產業,倫敦以及英國各大城市的中藥店和中醫診所遍地開花,不單在英國的華人對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貴知識信賴有佳,就連英國本土人也會時不時造訪中醫看病。此類跡象表明,好像中醫行業在英國早已紮營立寨,前景一片光明。
  • 送孩子上英國私校有誤區?哈羅公學前校長給十條建議
    中新網8月13日電 據英國《華聞周刊》微信公眾號報導,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到英國的私立學校讀書。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家長在為孩子申請私立學校時卻存在一些誤區。作為熟知英國私立學校特點的專家、哈羅公學前校長和英國私立學校委員會主席的列儂(Barnaby Lenon),還曾在伊頓公學任教12年。他在接受《華聞周刊》專訪時,從自己的經驗出發,給國際學生家長提出了申請私立學校的十條建議。第一,家長們要弄清申請的時間點。
  • 華媒: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 英國華人遭遇種族歧視
    中國僑網2月12日電 據英國《華聞周刊》網站報導,「如果這些傢伙對我們打噴嚏,我們就倒大黴了。」言傑森(音譯)和他的哥哥在英國曼徹斯特皮卡迪利車站乘電梯時無意中聽到了路人這樣的議論。這位在曼徹斯特「土生土長」的華裔法律顧問對記者表示,曼徹斯特常住居民中有超過7000多名華人。
  • 英國華人家長談「暫時關閉英國學校」利與弊
    英國華人家長談「暫時關閉英國學校」利與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