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凌晨三點,阿偉爸爸找遍了家附近所有的娛樂場所,最後在一家網吧看到了孩子。
此時阿偉滿身酒氣、專注於屏幕上的遊戲,看到爸爸就表現出不耐煩,隨後開始大吼:你來幹什麼,趕緊滾,看到你就心煩。
是什麼樣的仇怨,才讓孩子這麼對爸爸說話?
原來他和妻子四十歲才有了阿偉,老來得子,兩人都對孩子非常寵愛。可自從孩子上初中後,開始變得很反常,經常向父母發脾氣,甚至大聲吼叫。
開始父母以為阿偉進入青春期,情緒波動大,這都屬於正常反應。
直到後來與老師溝通才了解,學校有人嘲笑阿偉,說他父母年紀大,都可以當爺爺奶奶了,而且總愛拿這事開玩笑,阿偉憤怒又自卑,也就是那時起,成績開始直線下降。
其實,阿偉的這些表現並不完全是內心敏感造成的,是孩子進入了「仇親期」,家長如果不早管教,將來很可能不孝順。
許多父母其實都面臨和阿偉父母同樣的問題,孩子上初中後,喜歡反抗父母,行為叛逆,表現得很不耐煩。
那如何判斷孩子是正常青春期叛逆,還是進入了「仇親期」呢?
1)和父母頂嘴,不顧慮別人感受
上學的孩子,大多是乖巧的,他們聽老師、家長的話,能夠克制自己的脾氣和負面情緒。而進入「仇親期」的孩子,幾乎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有負面情緒就會向身邊人發洩,
比如和父母頂嘴,辱罵父母,和同學吵架,無視老師等等。種種惡劣行為,都會在「仇親期」集中爆發。
2)和父母交流,經常不耐煩
隨著孩子長大,和父母溝通的時間會慢慢變少,這是正常現象。
可如果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時,他總是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並且對父母的建議表現出反抗,這就是「仇親期」孩子的表現。
3)盲目自信,全盤否定父母
因為對外界的惡意很大,所以總是更願意相信自己。對於父母的建議基本上不聽,他們認為父母說的全部不對,陷入盲目自信的狀態。
其實,「仇親期」也意味著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是正在慢慢長大的表現,迫切希望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價值。
如果父母不重視孩子的這種變化,沒有及時和進行溝通,以後再想要扭轉孩子的思想,就會相當困難了,
即使因為「仇親期」的孩子表現感到受傷,父母還是要幫孩子度過這一階段,這樣才能回暖親子關係。
如不早管教,等孩子自己走彎路,或者性格定型了,將來很可能不孝順。
1)學會放手,和孩子平等相處
進入「仇親期」的孩子,很難遵循別人的意見生活。即使父母善意相勸,孩子也根本聽不進去。
此時父母要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尊重他們意見,只要他們不犯大錯就行。和孩子平等交流,傾聽他們的想法,才能減少孩子的「敵視」。
2)包容孩子,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仇親期」孩子不僅無視父母,還經常對父母大吼大叫,很多父母都受不了。
可畢竟是自家孩子,需要多一份包容心,諒解他們的行為。和孩子發生矛盾時,儘量忍住脾氣,避免讓矛盾升級。如果因為沒控制脾氣,失手打孩子,孩子可能會記一輩子。
孩子進入「仇親期」,父母都是非常傷心的,但一定要學會包容,幫孩子解決心裡的問題,讓他們順利度過這一階段,才能邁向更美好的人生。
二胎奶爸一枚,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