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親期』指的是兒童到成人的一段過渡期,在這個時期內,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佔領高地,經常做出一些標新立異的事,讓父母難以理解。
編輯:邱寫寫
進入中學時代的孩子,總是會捅出一些「么蛾子」來,不是學習成績忽高忽低,就是早戀、打架,讓爸媽操碎了心。
很多人把孩子的這段叛逆時期,統稱為青春期,其實在青春期的早幾年,也就是孩子13~15歲這個階段,還有一個專屬的名詞,叫做「仇親期」。
第一次聽到「仇親期」這個概念,是在一次飯局上,親戚在誇自己海歸博士兒子的時候,順帶著說了一句:「這孩子哪兒都好,就是仇親期太長了。」
被誇的兒子一開始還滿面春風,聽到這樣的話,臉色立刻變得不太好看了。親戚趕緊打圓場說:「都是小時候不懂事,現在早就過去了!」
飯後,我跟這位小哥聊了一會,才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在他14歲剛準備中考的時候,父親就嚴格命令他出國留學,並且必須和當時的小女友分手。
「我爸當時話把說得特別難聽,說什麼我們是兩個世界的人,因為這事我跟他冷戰了三年,沒說一句話。」小哥苦笑著搖了搖頭。
雖然父親的話確實說得重了一些,但為此冷戰三年,確實是有些太長了,只不過在當時年少輕狂的心態下,很多少年都難以做出冷靜的選擇。
仇親期這個概念,一開始我也不是很理解,因為其發生在青春期當中,很容易被人給搞混淆了。
青春期指的是兒童逐漸發展為成年人的過渡期,年齡段一般是在11~20歲之間。
而仇親期,則特指13~15歲這段時間:
在這2~3年的時間內,孩子異常叛逆,總是和父母唱反調,因此精神分析理論學家將這段時間特別定義為仇親期。
從時間線上來看,青春期涵蓋了仇親期,仇親期是青春期的一部分。
如果你的孩子在13~15歲左右,出現以下四種反常舉動,多半是進入仇親期的信號。
1. 跟父母唱反調
孩子一般從2歲開始萌生強烈的自我意識,這種意識在13~15歲會進入一段高潮。
步入仇親期的孩子,往往為了證明自己而頂撞父母。其實他們並沒有惡意,只是想證明自己的不同,因此經常會跟你唱反調。
2. 對父母缺乏耐心
處於仇親期內的孩子,內心往往有自己的小世界,執著於自己的想法,因此對父母缺乏溝通的耐心,總是「話不投機半句多」,也挺讓人無奈的。
3. 不信任父母
這個階段的孩子涉世未深,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架勢,過度相信自己,反而對父母的依賴和信任都在直線下降。別傷心,這是孩子正在長大的標誌。
4. 說話帶有「硝煙的味道」
不少孩子在這個階段開始學會抽菸、喝酒,甚至經常說髒話、模仿「古惑仔」耍酷、惹是生非。
如果你的孩子開始出現這些叛逆行為,先別認定孩子學壞了,這只是成長路上的一段正常反應,爸媽們正確引導,給孩子指引方向,才能讓孩子少走彎路。
進入仇親期,父母如何引導,才能讓孩子走在光明的直路上?
◆ 尊重孩子
用尊重來交換對方的尊重,這一點不僅在社會上有效,在親子相處中也非常有效。
避免採用封建大家長頤指氣使的態度來命令孩子,孩子也是一個人格獨立的個體,學會尊重孩子,適當放權。
◆ 耐心教導
仇親期的孩子缺乏耐心,父母更要拿出120%的耐心來引導孩子。
在聽孩子講話的時候,耐心聽完,站在孩子的角度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議,不要中途打斷,更不要用老一套的規則來指指點點。
◆ 凡事徵求孩子的意見
孩子也是家庭的一份子,有發表意見和做決策的權利,在面對家庭大事的時候,徵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有參與感,我們才能真正和孩子成為推心置腹的朋友。
這本《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我看過之後受益匪淺,也推薦給了不少跟我一樣愁教育的寶媽。大家的反饋出奇地一致:「原來要這樣跟孩子說話,一直以來我們都做錯了!」
這本書針對親子相處、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等多方面,都給出了實操性建議,已經幫助不少寶媽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方向,希望也可以幫到你。
小島今日話題:你家孩子進入「仇親期」了嗎?
孕育島,一個專業的孕產、育兒團隊,多平臺優質創作者,關注我,孕期營養健康、孩子成長教育,給您專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