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三種跡象,說明孩子進入「仇親期」,現在不管將來不孝

2020-11-10 糖果媽媽

小時候是乖乖寶,長大進入十三四歲後,卻處處和父母作對,你聽過「仇親期」嗎?

執筆:歐陽比文

老話說得好,「不養兒不知父母恩」,90後的一代直到自己當上了父母,才開始理解父母的為難之處。貼心照顧孩子,生怕有個閃失,可是孩子漸漸長大卻越來越不聽話。

難道自己養了一個「白眼狼」嗎?先別急著下結論,「仇親期」了解一下!

「我的女兒怎麼就抑鬱了呢?」

小華(化名)是一名高二的學生,原本在理科班名列前茅的她,最近卻鬱鬱寡歡,不得不去看心理醫生,她覺得自己壓力很大,爸媽都不愛自己。

在醫生的了解下,發現小華這種心理狀態其實從兒時就開始了。一次5歲的小華讓媽媽餵飯,爸爸進來大發雷霆,衝著媽媽吼了一頓「這麼大了還餵飯,你怎麼當的媽?

雖然是衝著媽媽喊,但小華自從就埋下了心理陰影。剛上中學,小華身體開始發育,變得「愛美」起來,爸爸發現後把所有的發卡都扔進了垃圾桶,還說女兒「不要臉,不好好學習」

媽媽偷偷將發卡拿了回來,母女兩人抱頭痛哭。小華喜愛文科,但爸爸認為理科才好就業,逼著女兒轉了專業。表面上小華言聽計從,但心裡對父親的「恨意」卻愈加濃烈。

等到高二學業負擔加重,她終於再也撐不住了。而心理醫生診斷,小華是雙相情感障礙,並呈現出了嚴重的軀體反應,在「仇親期」沒能掌控好,造成如今的局面。

出現這三種跡象,說明孩子進入「仇親期」

所謂「仇親期」,就是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爆棚,把和父母頂嘴當成了一種樂趣,進而引發種種「反常表現」的時期。

這種狀態一般會持續2~3年左右,是一種正常現象,需要家長去正確引導。當孩子出現了這三種跡象,說明娃是進入「仇親期」了。

1)和父母頂嘴,對著幹

進入仇親的孩子,有時候真的就像是把親人當「仇人」,父母指東他偏往西。有時候僅僅是穿哪件衣服,都要和你硬碰硬。甚至是毫無道理地「為了反抗而反抗」

2)脾氣變得暴躁

這個時候的孩子,覺得自己已經是個「大人」了,非常看重主動權,和父母的溝通也缺乏耐心,脾氣火爆。有時候還會「口吐芬芳」,讓父母感到難以置信。

3)出現各種「壞習慣」

為了彰顯自己的「成熟」,仇親期的孩子會通過出格的舉動來表現自己,如抽菸、喝酒、夜不歸宿,此時同伴的影響力遠超過家長,他們仇親,反而認為「狐朋狗友」才是最親的人。

13~15歲的孩子,錯把「仇親」當做長大的標誌

青春期是人的第二個生長發育高峰期,一般從11歲到20歲之間,孩子進入和結束青春期的時間個體差異較大,有2~5年的時間差均屬正常,而「仇親期」則處於青春期之間,比青春期持續時間短。

事實上,孩子之所以會出現種種「叛逆」的跡象,是源於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

在身體上,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第二性徵開始出現,在身體上逐漸發育成熟。

正是基於身體上的變化,孩子的自我意識也「逐漸明朗」,想在處處體現出來「與眾不同」,突出「自我」價值。

「仇親期」覆蓋了從兒童期到成人過渡的這個階段,他們喜歡做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說一下令人吃驚的話,這就是他們想要的效果。

其實,這些都是孩子未經世事,世界觀不夠成熟,欲把老師、家長當成是對立面,所體現出來的一種對抗情緒。

這段時間是「充滿風險」的,在學業上又是連接小學基礎教育和高中的重要階段,父母要怎樣幫助孩子趟過這條「大河」呢?

現在不管將來不孝,如何和孩子「化敵為友」呢?

仇親期雖是孩子成長當中的必由之路,但程度的輕重,以及時間持續的早晚,大相逕庭。父母既不能等著「自然過渡」,不當回事兒;也不能就此認為孩子「無可救藥」。

如何和孩子「化敵為友」呢?試試這幾招。

① 保護好孩子的隱私,給足「面子」

就在今年,江蘇一名14歲的男孩報警,稱父親在房間安裝攝像頭侵犯了他的「隱私權」,面對沉迷於遊戲的兒子,父親怒不可遏。

這件事出發點是好的,但就算是為了孩子好,也需要兼顧孩子的隱私權。如日記、私密空間、正常交友等,尊重一定是相互的。

② 就事論事,不擴大打擊範圍

孩子做錯了事,家長別把陳芝麻爛穀子都翻了出來,而是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和孩子表明態度,端正立場,而不是任意詆毀、嘲諷孩子。

案例中的小華,只是出於形象上的考慮戴了發卡,就被爸爸「粗暴對待」,難道想讓女兒做一輩子「醜女」嗎?家長先分清主次、輕重,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知情重」的人。

成績要抓,溝通也不能松

小升初、中考,這兩個關鍵節點,恰逢孩子的「仇親期」,成績要抓,孩子其他的成長問題也要管,這讓很多爸媽心裡發了毛,管也不是,不管也不行。

究竟底線在哪裡?孩子初中三年每年的主要任務是什麼?如何不耽誤學習還能管好娃?在這裡糖果媽媽給你推薦這本《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

這本書是全國重點一線老師主編,目前為全網爆款,書中針對初一到初三不同年級孩子的學習方法、青春期變化應對策略等,做了細緻入微,又具備實操性的講解。

它既是一本青春期讀本,又是一本切實能夠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工具書。雙十一期間,糖果媽媽為您爭取到了優惠價,一本書不到30元,也就是給孩子點一頓外賣的錢。

正版書籍,送人、自留都很不錯,感興趣的親,戳一戳上方連結購買吧!給孩子教育上的投資,回報率一定是最高的呦!

相關焦點

  • 以下跡象表明,你家孩子已經進入「仇親期」,現在不管將來不孝順
    據我觀察,現在很多家長養育孩子,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飲食作息上,比如孩子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睡得足不足等等,但是卻很少關注孩子的成長發展特點,以至於孩子進入「仇親期」都不知道。本以為這樣的狀況會一直維持下去,誰知孩子上初中以後,性情大變,經常和家裡人對著幹,你讓他往東,他偏往西。親子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張,現在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也很少說話......為此,親戚經常長籲短嘆,這孩子究竟怎麼了?
  • 你知道「仇親期」是幾歲嗎?孩子三大特徵是信號,不引導容易不孝
    一些父母認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叛逆」現象,並沒有重視。殊不知,這是孩子「仇親期」的表現,若是不妥善處理好這個非常時期的親子關係,一旦親子關係發生裂痕,孩子將來容易不孝。父母對小浩的變化很是無奈,不知道原本聽話的孩子,為何會突然出現這種反差?其實小浩是到了「仇親期」,但父母並不知道,也不懂如何處理這種緊張關係。很多孩子都會出現此類情況,但大部分父母覺得孩子長大後就會懂事,孩子的「敵視」現象會有所好轉,因此並不重視。
  • 3點跡象表明孩子進入「仇親期」,如不早管教,很可能不孝順
    「仇親期」,家長如果不早管教,將來很可能不孝順。3點跡象表明孩子進入「仇親期」1)和父母頂嘴,不顧慮別人感受上學的孩子,大多是乖巧的,他們聽老師、家長的話,能夠克制自己的脾氣和負面情緒。即使因為「仇親期」的孩子表現感到受傷,父母還是要幫孩子度過這一階段,這樣才能回暖親子關係。
  • 有以下幾種跡象的孩子,多半已進入「仇親期」,家長應趁早管教
    而其中原因多是因為這些家長忽視了孩子「仇親期」的教育。通常,在孩子13-14歲之間的時候,孩子是會有2-3年的「仇親期」的,這個期間的孩子,會特別喜歡和父母對著幹。當然,有些家教嚴格的家庭,孩子也不會對家長這樣。
  • 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進入「仇親期」,父母要重視起來
    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這些特殊時期,如"仇親期""叛逆期",這是必經過程,如果沒有認真地對待和引導,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在這些特殊時期,孩子的行為舉動都會出現"變異",特別是以下3種表現,意味著孩子進入"仇親期",家長要多重視。
  • 進入「仇親期」的孩子,會出現4種表現,父母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
    有些父母看到10多歲的孩子不聽話,認為孩子是進入了青春期,十分叛逆,是正常現象,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還會經歷一個比較特殊的階段,叫「仇親期」。當孩子進入「仇親期」之後,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跟父母對著幹,父母越是讓孩子幹什麼,孩子就偏不幹什麼。
  • 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多半是進入「仇親期」,家長別「硬碰硬」
    孩子進入「仇親期」,「硬碰硬」沒有效果,父母要學會化敵為友。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也讓孩子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甚至孩子很小就出現了「焦慮」等負面情緒。而有些孩子則過早地進入了「青春期」,也就是「仇親期」。如果家長在這段時間,沒有引導好孩子,那麼與孩子的關係就會變得異常脆弱。
  • 孩子有這4種行為,暗示進入「仇親期」,家長千萬別「硬碰硬」
    孩子之所以會突然秉性大變,其實是因為他們進入了一個非常特殊且關鍵的時期——仇親期。這一個時期對於孩子們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家長的處理方式,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發展。那麼孩子到底有沒有進入仇親期,我們應該要怎樣來作出判斷呢?
  • 孩子進入「仇親期」,叛逆、頂撞長輩、說髒話,家長可以這樣應對
    許多爸爸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明明自己全身心地為孩子付出,每天也很辛苦,可不管再怎麼努力,孩子就是不領情,甚至叛逆起來還會故意跟家長唱反調。面對這種情況,有些父母被氣得大聲吼叫,有些父母則開始動手打罵孩子,但最終無濟於事,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
  • 四個反常舉動,意味著孩子進入「仇親期」,正確引導讓娃少走彎路
    很多人把孩子的這段叛逆時期,統稱為青春期,其實在青春期的早幾年,也就是孩子13~15歲這個階段,還有一個專屬的名詞,叫做「仇親期」。「仇親期」第一次聽到「仇親期」這個概念,是在一次飯局上,親戚在誇自己海歸博士兒子的時候,順帶著說了一句:「這孩子哪兒都好,就是仇親期太長了。
  • 孩子進入「仇親期」,容易挑戰父母底線,處理不好將來越來越叛逆
    果果爸媽看著孩子睡著後的樣子,關上房門兩人唉聲嘆氣的說:「這還是以前那個乖巧的女兒嗎?」說完不由得陷入了沉思。這段時間隨著孩子身體以及心理的發育變化,孩子覺得自己成年了,希望能夠被家人平等對待。但是孩子又不知道怎麼去表達,只能通過反抗以及和家長對著幹的方式來表達自己,「青春期」因此也被很多人稱為「仇親期」。一、孩子進入「仇親期」會有哪些表現1、盲目自信,看不起父母。
  • 孩子叛逆、頂嘴,意味著孩子進入「仇親期」,家長要重視起來
    當今社會,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只不過有很多家長的關注重心僅僅放在孩子日常飲食作息上,卻很少會關注孩子真正的發展狀況,以至於孩子到了「仇親期」都不知道。如果這個時候,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反常」行為,孩子今後不但會怨恨父母,同時與父母的關係也會越來越差。「仇親期」的出現,並非是偶發現象,不少孩子身上都會出現這種情況的身影。
  • 孩子到了「仇親期」,排斥父母討厭家人怎麼辦?
    孩子的教育是越來越重視了,因為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的情況是出現很多的問題,孩子的心理是會有很多問題的。
  • 家長氣個半死,孩子「仇親期」應這樣面對
    ,也就是「仇親期」,但大多數的家長卻不知仇親期這個概念。,現在爆發了出來。壯壯長期被母親管控,不願再忍受,再加上剛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強烈,兩者相碰撞,導致了孩子出現「仇親期」。出現這三種表現,說明孩子踏入「仇親期」當孩子到了13、14歲時,總要和父母頂撞、對著幹,這種情況被心理學家稱為「仇親期」。
  • 心理專家: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會進入「仇親期」,父母別犯3個禁忌
    孩子開始試著宣誓自己的主權,視父母如仇人一樣。有的父母開始疑惑,孩子為什麼變成這樣,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嗎?心理專家指出:孩子在13~14歲左右會進入「仇親期」。這段特殊時期,孩子需要父母細心的引導,不該犯的禁忌不要犯。3個特徵,預示孩子進入「仇親期」,爸爸媽媽也要做好心理準備哦!①孩子試圖挑戰父母的權威。圖圖媽媽說:「天氣預報說了,今天大風降溫,你要換一件厚的棉服。」
  • 進入「仇親期」的孩子,家長們怕了嗎?試下這幾個方式或許更適合
    父母問她一些學校的情況,她都是愛答不理,或者直接給父母甩臉色,看到父母多問自己一句,就非常不耐煩,好像父母是「仇人」似的,後來表姐在小區裡跟其他同齡人交流,發現這個年齡的小孩都是這樣的,大家紛紛感慨,這孩子是到「仇親期」了。
  • 孩子進入「仇親期」,說教、打罵都不管用?以下方式或許更合適
    表姐跟同齡人交流,發現家裡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轉變,於是紛紛感慨,孩子們是到「仇親期」了。「仇親期」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現?那麼,什麼是「仇親期」呢?字面解釋,就是看見親人就跟看見仇人似的。其實,說白了,也就是孩子長大了,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識更加強烈,不再願意乖乖聽父母的話了,甚至還會故意做一些事情挑戰家長的權威。
  • 孩子到了「仇親期」,排斥父母討厭家人?用這幾招可輕鬆度過!
    這個時期是孩子成長中會經歷是階段,一旦孩子進入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狀況和行為就會發生變化,父母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關注。孩子仇親期的行為對父母不禮貌孩子在以前是很禮貌,對於父母都是很尊敬的,但是在某一天,孩子卻是對父母出言不遜,對父母很不禮貌的,說的話也是很不禮貌的。
  • 如果孩子有3個特徵,預示著他進入「仇親期」了,要做好心理準備
    心理專家指出:孩子在13~14歲左右會進入「仇親期」。這段特殊時期,孩子需要父母細心的引導,不該犯的禁忌不要犯。3個特徵,預示孩子進入「仇親期」,爸爸媽媽也要做好心理準備哦!爸爸媽媽也有點苦惱,孩子不知怎麼就變得像一頭犟牛,啥都說不通了。喜歡和父母唱反調,是孩子進入「仇親期」最重要的標誌,父母這時候就需要注意了。②「瞧不起」自己的父母。
  • 進入「仇親期」的孩子,排斥父母討厭家人,家長巧用三招輕鬆度過
    父母問她一些學校的情況,她都是愛答不理,或者直接給父母甩臉色,看到父母多問自己一句,就非常不耐煩,好像父母是「仇人」似的,後來表姐在小區裡跟其他同齡人交流,發現這個年齡的小孩都是這樣的,大家紛紛感慨,這孩子是到「仇親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