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西南聯大肩膀上,艱苦歲月中誕生的雲南師範大學

2020-09-09 濟寧九城升學老師

今天我們來追尋先人的足跡,回顧那個崢嶸歲月。



說起西南聯大,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西南聯大全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抗戰時期由當時的北大、清華、南開等大學在雲南昆明組建的戰時大學。在抗戰的剛開始是在長沙成立,,起名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後前往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曆時8年,畢業學生2000餘人。從學校中走出來2位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李政道)、8位兩彈一星元勳、171位中科院和中工院院士以及一位沃爾夫數學獎得主(陳省身)。

西南聯大當時由清華、北大、南開組成的校務委員會共管,後由於職務調動原因,實際管理者是清華校長梅貽琦。

當時因為西南聯大的到來,昆明一時學者聚集,與雲南大學一起,成為了抗戰時期中國的學術中心。

西南聯大舊址內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記載:



自「瀋陽之變」以來,我國家之威權逐漸南移,唯以三校(北平: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天津:私立南開大學)的文化力量與日本爭持於平津。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平(北平)津失守,便奉命遷往湖南合組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以三校校長蔣、梅、張為常務委員主持校務。設法理工學院於長沙,文學院於南嶽,11月1日開始上課。

等到了京(南京)滬失守、武漢震動的時候,臨時大學又奉命遷往雲南。



師生們徒步經貴州於1938年4月26日抵昆,自此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設理工學院於昆明,文法學院於蒙自,5月4日開始上課。一學期後文法學院也遷入昆明。1938年增設師範學院,1940年於四川敘永設分校,一年後又並於本校。


昆明本為後方名城,自日軍入安南(越南)陷緬甸乃成後方重鎮。聯合大學支持其間,先後畢業學生兩千餘人,從軍旅者八百餘人。河山既復、日月重光,聯合大學之戰時使命既成,奉命於1945年5月4日結束。原有三校,即將返故居,復舊業。


2017年,西南聯合大學建校八十周年在北京舉行。參與這次紀念活動的除了西南聯合大學校友,我們所熟知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師生外,還有一個大家不是很熟悉的高校,也就是我們本文的主角--雲南師範大學

我們知道,自抗戰勝利後,西南聯大解散,北大、清華、南開大學回到原校址辦學。但在所有學院中,西南聯大建校新設的師範學院整建制留下來,並在西南聯大原校址上成立了國立昆明師範學院



昆明師範學院秉承著聯大的遺志,在那個戰時留下來的廣廈中繼續發展。西南聯大遺留下來的資源和文化傳承是這個學校的立校之本。

國立昆明師範大學現今已改名為雲南師範大學。

作為西南聯大的的東道主高校,雲南師範大學至今仍有校區位於西南聯大老校址辦學,是雲南省的省屬重點大學。



雲南師範大學是全國免費師範生試點改革的三個地方高等師範院校之一。受到西南聯大的影響,雲師大圖書館資料豐富,現圖書館藏書340餘萬冊,有很多當時遺留下來珍貴的文獻資料,這在中國大學中是十分珍貴的資源。



目前學校擁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是師資力量雄厚的全國著名的師範類高校。

對山東考生來說,雲師大的教學科研實力與其在山東招生的分數是不成正比的。下面附上2019年——2020年雲師大山東招生專業錄取分數線:


2019


2020


由於地理位置離山東較遠,導致雲師大在山東的分數一直不是太高,遠低於在本省的知名師範大學——山東師範大學。但近兩年該校分數有所回升,山東的同學們,沒把握進山師大就讀的,可以考慮下這個老牌師範大學。

昆明是春城,環境也相當好,人文素養濃厚,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相關焦點

  • 滿江紅——西南聯大
    創作背景是1938年,清華北大南開組成的聯合大學,從長沙遷往昆明後,成立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馮友蘭牽頭一眾學者為西南聯大創作了校歌、校訓等。後來各大學回遷北京,於其原址設立國立昆明師範學院,今雲南師範大學,仍沿用西南聯大校歌為校歌。
  • 傾聽西南聯大傳奇往事
    7月17日上午,參加2018「七彩雲南民族文化研習營」的臺灣文藻外語大學師生20餘人走進國立西南聯大原址,在雲南師範大學老師的帶領下,沿路參觀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原教室、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國立昆明師範學院紀念標柱、「一二·一」運動四烈士墓,並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博物館重溫了那段南渡北歸的傳奇往事。
  • 作為西南聯大在雲南的後繼者,雲南師範大學現在發展怎麼樣
    西南聯大作為為西南聯大在昆明的唯一遺脈和西南聯大師範學院的後繼者,雲南師範大學如今已發展成為一所擁有3300畝現代化校園,覆蓋10大學科專業門類,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完整教育體系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在教育部2012年全國高校教學評估中,雲南師範大學有3個學科排名全國高校前10位,有20個學科排名全國高校前20位,並躋身「國家中西部100所重點建設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 艱苦環境一樣造就人才——從《西南聯大》中分析學習方法與態度
    西南聯大是一部優質紀錄片,記錄了我國戰時綜合公立大學的歷史,其中講述了我國文人的愛國故事,各大名人早期成長的故事。但作為一個大學最主要的就是研究學術,培養人才。因此,我今天想從西南聯大這部紀錄片中分析名人們的學習方法與態度,掌握大師的學習技巧。
  • 西南聯大建校80周年,北大清華南開與雲南師大籤約合作
    西南聯合大學在昆建校暨雲南師範大學建校80周年紀念大會近日在雲南昆明舉行,雲南師範大學官網最新發布的報導透露出該校與國內其他高校協議籤約的情況。據報導,雲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饒衛在籤約儀式上指出,長期以來,各學校、各單位一直重視關心支持雲南師範大學建設發展。
  • 中科院院士陳曉亞做客雲南師範大學西南聯大講壇
    中新網雲南新聞5月31日電(陳靜)31日,「西南聯大講壇」第三十六講暨「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科學道德主題宣講報告會在雲南師範大學舉行。著名植物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曉亞應邀為師生們帶來一場題為「神奇的植物與美好的人生」的精彩講座。
  • 雲南有座大學,出身名門,其前身是「西南聯大」
    在美麗的雲南,至今還有一所大學, 其前身是西南聯大,可以說是名門出身, 到底是哪所大學? 請跟著筆者一起去看看吧。上圖中看到的這張照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構西南聯合大學的舊址,在雲南師範大學的校園裡,這是非常珍貴的遺蹟,要知道在那樣困難的時代,生存還不容易, 更不用說運營學校了,臨時成立的西南聯大在那樣困難的時代,依然培養了很多優秀的人才,如楊振寧、李政道等, 圖為雲南師範大學學生,穿著當時的舊制服,這裡提到的雲南師範大學,其前身,西南聯大!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西南聯大在昆建校七十周年
    西南聯合大學在昆建校暨雲南師範大學建校70周年慶典今天在昆明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志珍、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漢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等,以及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的代表出席慶典。  1937年抗戰爆發後,為保存中國的文化和教育力量,原設北方的北大、清華、南開三校被迫南遷湖南,合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 傳承紅色基因 發揮共建優勢 中國移動雲南公司攜手西南聯大博物館...
    活動現場 雲南移動 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賀靜)憶往昔崢嶸歲月,抒今朝愛國情懷。12月1日,中國移動雲南公司攜手西南聯大博物館共同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以黨建引領、文化共建的方式,銘記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聯大精神,共聚愛國力量。
  • 【微·思政】西南聯大:中國教育史上最偉大的長徵!
    在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歲月裡,多所大學為保存和延續高等教育火種,歷盡千辛萬苦南遷西遷,在艱苦困頓的歲月裡堅持辦學,培養國家建設所需的棟梁之材。 林語堂評價西南聯大,物質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楊振寧說,西南聯大奠定我一切成就的基礎。
  • 永恆的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可謂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傳奇,從那裡走出的一批曠世奇才更是光照千秋。觀罷這部電影,近距離瞻仰西南聯大校址的渴望越發迫切。  去年初夏去昆明,第一個念頭就是前往西南聯大。沿著紅燭路走進雲南師範大學,校內一側赫然矗立著「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校牌。
  • 後人眼中的西南聯大:國之西南有大學泱泱
    每日早晨從翠湖北路南門進入雲大,拾階而上,經會澤院、走古桐道至文淵樓聽課,是一段十分美好的步行路程。腳下的石路歷經歲月早有了潤澤——從私立東陸大學、省立東陸大學、省立雲南大學、國立雲南大學至五十年代院系調整至今雲南大學的九十餘年間,多少學人在這裡倘佯,多少人、多少家庭整個的生命與這座校園交織在一起!
  • 光陰|西南聯大:戰火中的南渡歲月
    同時,聯大的課程設計有意放寬口徑,讓每個學生都能自由選擇,對轉專業也予以自由寬容的政策——只需要填一張表格,沒有其他要求。1939年,何兆武進入西南聯大學習。起初他並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所在,迷茫中選擇了土木系,但第二學期他就發現自己不志於此。「戰爭時期我們關心中國的命運,我希望從歷史裡找出答案」,出於這樣的目的,他轉入歷史系學習。
  • 西南聯大三部曲:先生之風
    在我國教育史上,有這樣一個奇蹟:她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悄然誕生,因戰火而生,顛沛流離卻充滿傳奇;她只存在了8年零11個月,卻一直為後人瞻仰,其師資條件與學生成材率,都是空前絕後的,並且無法複製。……林語堂評價西南聯大,物質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楊振寧說,西南聯大奠定我一切成就的基礎。美國弗尼吉亞大學約翰·伊瑟雷爾教授甚至認為:這所大學的遺產是屬於全人類的。
  • 走進西南聯大 讀懂家國情懷
    在中國,有這樣一所大學,只存在了短短八年零八個月,卻誕生了172位院士,8位「兩彈一星」元勳,2位諾貝爾獎得主,9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個傳奇。它,就是在抗日戰爭炮火洗禮中成長起來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8月17日,「大道康莊」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雲南團記者走進西南聯大舊址,追憶那個大學精神閃耀的時代。
  • 瀘州歷史上的高等教育之三,上海東亞體專與西南聯大敘永分校
    二,西南聯大敘永分校「敘永是個邊城。永寧河曲折從城中流過,蜿蜒多姿態。河上有上下兩橋。站在橋上看,似乎頗曠遠;而山高水深,更有一種幽味。東城長街十多裡,都用石板鋪就,很寬闊,有氣象,西城是馬路,卻石子像刀尖似的,一下雨, 到處泥漿,兩城都不好走。」
  • 了解一下西南聯大的前世今生
    記者 黃喆春 攝 抗戰勝利後,組成西南聯大的3校復員北返,西南聯大師範學院留在昆明繼續辦學,取名為國立昆明師範學院,1950年改名為昆明師範學院,1984年更名為雲南師範大學。
  • 姚國華率團參觀考察西南聯大博物館和「數字雲南」展示中心
    >12月24日,州委書記姚國華率考察團到昆明西南聯大博物館和「數字雲南」展示中心參觀考察,學先進、找差距、促提升。姚國華(前中)率考察團一行到昆明西南聯大博物館參觀考察位於昆明市一二一大街雲南師範大學校內的西南聯大博物館,是目前全國有關西南聯大圖片資料最多、最集中的展館。
  • 探尋「西南聯大」教育救國的文化記憶
    針對上述問題,調研組分別赴雲南師範大學西南聯大博物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蒙自分校紀念館、清華大學校史館、北京大學校史館、長沙嶽麓書院等進行調研。坐落於原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本部舊址的雲南師範大學西南聯大博物館,是我國目前有關西南聯大展陳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展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蒙自分校紀念館為國立西南聯大蒙自分校的舊址重建,其展陳再現了聯大文學院、法商學院師生在蒙自辦學六個月的重要歷程;八年「西南聯大時期」則成為清華、北大、南開校史館中校史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
  • 尋訪聯大遺蹟,感受當年氣度
    8月23日,首都大學生採訪團來到了重走西南聯大之路的第二站昆明,同學們相繼在雲南師範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和雲南大學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並徒步遠行8公裡尋訪聯大教授昔日故居。此前,同學們已經在長沙展開了為期兩天的活動,參觀了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橘子洲頭等在抗戰期間和中國近代史上極具意義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