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很多民間俗語至今仍然廣為流傳。這些俗語大多是老一輩人通過長期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一些規律,對農村人的生產生活有著一定的指導和警示意義。比喻這一句農村俗語,50不蓋房,60不種樹,就是比較典型的一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這句俗語的意思。
第一,50不蓋房
在過去人的平均壽命比較低下的情況下,其實50歲就已經算是比較大的年齡了。尤其是在農村裡,農民長期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對身體的消耗非常大,再加上很多農民沒有多少錢看病小病忍著大病也就不治了。所以導致農民的身體狀況並不是特別好。而在農村裡面蓋房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很多人終其一生就希望能夠蓋一棟像樣的房子,因為房子不是一個人住,也不是一代人住,可能需要幾代人住幾十年。但是蓋房子是一項大工程,需要花費很多的金錢。而農民本身經濟狀況並不是很好,很多人蓋房子都需要借錢。
等房子蓋完了之後,要花很多年才能將借來的錢還清。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50歲的時候再開始動工蓋房子的話,可能自己就沒有辦法享受了。因為過去農村壽命比較短,再加上蓋房子還要借錢,所以在蓋完好房子之後仍然不能休息,還要繼續努力的工作,這樣的話等到房子還清了,差不多人生也走到終點了。所以農村人說得好,要想蓋房子必須趁早。這樣才有可能還清債務,而且自己還能夠再多生活幾年。
第二,60不種樹
農村明天午後都喜歡栽種一些樹木,其中既有果樹,也有一些其他的用於家庭木材所需的樹木。現在我們農村老家的傳統,很多人都在年輕的時候種上幾棵杉樹,等到年老的時候用它來打棺材。所謂十年樹人,百年樹木。樹種下去之後需要很長的時間成長,而等到60歲的時候才開始種,可能自己都等不到樹木成才。
這句話的意思也是提醒人們要想種樹的話,要提前開始。畢竟六十花甲子,一個人很難能夠堅持兩個甲子。前面我們也講過,本來過去農村人的平均壽命就比較短,60歲已經算是長壽的了。當然現在社會跟過去已經有所不同,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科技的發展,醫療技術的改善人的平均壽命比過去延長了很多,現在我國的平均壽命已經達到了75歲以上。
所以這句俗話如果放在今天的環境中,可能並不是太適用。現在農村裡面50多歲蓋房子,60多歲種樹的情況其實很常見。就像我自己家裡父親也是到了50歲的時候才開始修建自家的房屋,而今年他已經60歲了仍然買了樹苗回來栽培。用他的話說,過幾年就能吃上自己種的水果。所以說俗語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了解,這樣才會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