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鼓勵下屬打小報告 收到幾份告狀後 立馬取消該制度

2020-12-22 搞哥讀史

一個團隊內的成員喜歡互相揭發,背後打小報告,是許多國人的通病。若團隊內告訐成風,意味著惡性競爭大於合作,不利於團隊目標的實現,但這種行為,又往往被上位者所鼓勵。如果說一個團隊的目標不是追求效率最大化,那上位者為了加強對下屬的控制,總會鼓勵下屬互相揭發,以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權力。

說到這種制衡手段,在清朝運用得最好的當數雍正皇帝。雍正在位期間,完善和推行了密折制度,被雍正選中的官員擁有直接向他密折上奏的權利,這些人分布在全國各地,作為雍正耳目監察百官。

密折制度,實際上就是鼓勵官員們互相檢舉揭發的制度,但為何說雍正運用得好?第一是因為這一制度沒有被濫用,具有密折言事權力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官員,這是能夠保證公正裁決的前提,否則因工作量太大,裁決權被迫下放,更容易出現權力尋租。第二是實名制,這保證了對誣告行為的可追責。

雍正的密折制度算是個成功案例,對康熙末年以來官場出現的貪腐現象進行了遏制,起到了肅清吏治的作用。下面介紹一個失敗的案例,晚清名臣曾國藩也搞過一個鼓勵下屬打小報告的制度,但因為制度設計的缺陷,最後不了了之地收場。

曾國藩的朋友歐陽兆熊在《水窗春囈》中記載了一個「設櫃求言」的故事,講道:

「文正在徽,置一櫃,凡言地方利弊,悉投其中,不必列名。」

說是曾國藩在安徽領兵與太平軍作戰時,曾搞了一個舉報箱,不論是誰,都可以暢所欲言告狀,還不用署名。

曾國藩的本意,是想鼓勵大家儘可能地發揮起下屬的能動性,互相告狀也好,談論軍政得失也好,來幫助自己加強對下屬情況的掌握和控制。

但我們剛剛提到,雍正的密折制度之所以比較成功,是有兩個前提,而這兩個前提,曾國藩設計的制度中都不具備。所以實行起來的結果,就是告訐之風大起。

告訐成風的危害,往往都是下層首當其衝,所以一開始,在曾國藩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之前,下屬們已深受其害,小人們互相打小報告,而真正想做事的人處處被掣肘。無奈之下,眾人求助於一位老訟師。訟師聽說此事後,說大家放心,不出三日,曾帥必取消這一制度。

結果不到三日,就在第二天,曾國藩就撤下了舉報箱。眾人問其故,原來是老訟師寫了十幾份不同的舉報信,全部都在信中痛罵曾國藩。對這些告狀曾國藩不得不看,但因為沒有署名,沒辦法查究,卻不得不耗費大量時間處理這些沒有意義的告狀,於是下令撤銷了這一制度。

舉報信的取消,倒不是因為曾國藩忍不了別人無故批評自己,而是通過這件事發現了這一制度的缺陷。不署名的辦法不但不能廣開言路,反而造成了更多的不公正。

可見曾國藩書生領兵,在起步的階段還是受教條主義的影響,在實踐中鬧出了笑話,但是他學習能力很強,一發現錯誤能夠立刻糾偏,所以他本人和率領的隊伍也能在失敗中不斷進步,最終成就了一代功業。

相關焦點

  • 「向老師告狀」你是不是也做過?孩子「打小報告」家長該怎麼做?
    事件回顧:懲罰告密者網友點讚「真是非常可惡,不僅是威脅勒索同學,來告狀就挑對自己有利的部分講,扭曲事實,即使是被同學供出真相後,還想抵賴,被我一頓訓斥,告狀者才老實下來。」王老師在微博中寫道。隨著「巧克力事件」的不斷發酵,在收到不少網友留言的同時,王悅微老師也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她認為,孩子們之所以會出現「告密」的行為,主要有三種動機。第一種是出於兒童樸素的道德感,比如考試作弊、逃值日、賴作業,在孩子們看來,這是錯誤的行為,應該被批評、被指正,他們告狀,只是出於簡單的是非判斷。
  • 美國老師如何處理學生打小報告
    原標題:美國老師如何處理學生打小報告 喜歡「打小報告」、「告狀」是5-10歲兒童的通病,許多老師對此頗為頭疼。因此,不少老師會在課堂下「禁狀令」,制止孩子們互相之間因為一些瑣事而不斷向老師報告。不少心理諮詢師認為,孩子的這番舉動,其實是內心依賴大人的一種外在表現,對老師而言,更為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孩子告狀的原因。 有些孩子是在尋求幫助,也許是被人欺負後,想尋求大人的保護;有的孩子則是希望大人對自己的行為判斷作出肯定,給自己貼上「好孩子」的標籤;也有些孩子是做了調皮的事情,為了免於受罰而找的理由。 孩子們之所以會打小報告,很多時候,是為了「吸引注意」。
  • 孩子告狀:「媽媽,老師打我!」我該怎麼辦?
    看著她在幼兒園悄無聲息地成長,從一個懵懂幼稚的小朋友,到現在的貼心小棉襖。最初那份小離別的焦慮和掙扎,現在看來已經雲淡風輕。」前幾天,我收到一位媽媽的諮詢,孩子對她說:"媽媽,老師今天打我了。老師是不是真的打了孩子?我該怎麼辦?"我很可能理解這個媽媽的心情,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放學後突然告訴我,他在學校被老師打了。我肯定也會很緊張。
  • 孩子告狀:「媽媽,老師打我」我該怎麼辦?
    看著她在幼兒園悄無聲息的成長,從一個懵懂幼稚的小朋友,到現在的貼心小棉襖。最初那份小離別的焦慮和掙扎,現在看來已經雲淡風輕。」前幾天,我收到一位媽媽的諮詢,孩子對她說:"媽媽,老師今天打我了。老師是不是真的打了孩子?我該怎麼辦?"我很可能理解這個媽媽的心情,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放學後突然告訴我,他在學校被老師打了。我肯定也會很緊張。
  • 是「告狀」還是「告密」?原來孩子愛打小報告背後的真相是這些!
    如果班級裡總有人「打小報告」,班級氣氛會變得緊張不安的,同學關係、師生關係也可能會疏遠、相互戒備。 而且,一旦不信任感植根在孩子的內心深處,可能他的一生都將很難坦誠輕鬆地面對他人。被告過狀的同學,也很難再次建立起與其他成員之間的信任。
  • 曾國藩對下屬小妾有想法 只能用這樣的方法及時悔悟 此乃真男人
    曾國藩晚清重臣,他率領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從此平步青雲踏上真正的人生巔峰之路。隨著歐美列強屢次進犯,以曾國藩為首的湘系集團大力支持洋務運動,引進國外先進設備準備自己大幹一場。曾國藩的謀士曾經勸阻他自立,推翻滿清統治,曾國藩始終下不了決心。要知道他是個儒將,從小接受的是孔孟之道,忠君愛國的思想已經在曾國藩的心裡紮根,他不想落一個亂臣賊子的罪名。當時的慈禧太后也不是傻子,早就防著曾國藩了,在戰事平息後慈禧就下令裁軍,還把湘軍一分為二扶持了李鴻章的淮軍。
  • 幼兒園小囡愛打小報告 遇到愛告狀孩子怎麼引導
    生活之中有許多的小孩子都比較喜歡引起別人的重視,因此在幼兒園裡才會出現小孩子愛告狀的現象,那麼對於這一類的小寶寶應該如何來教育與指導呢?以下就讓我們來詳細的看看吧!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從事幼教工作多年,我發現5-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愛打小報告,很多教師對這種現象感到很頭疼,但又沒有相應的措施解決這一問題。為什麼幼兒對打小報告會樂此不疲呢?怎樣才能減少幼兒的這種告狀行為呢?經過多年的摸索,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首先,平等對待每位幼兒。有些幼兒打小報告的對象往往是教師比較偏愛的兒童。
  • 領導會用這五種方式對付越級告狀的下屬
    對於那些越級告狀的下屬,領導通常會用下面這些方法來對付,最終一定會讓你服氣,大家看一下是不是領教過呢?【1】歧視基層領導經常會有這種把自己個人情感參雜到工作中來的情況,有可能他在生活中是一個大男子主義的人,所以他在管理下層員工的時候就會歧視他手下的女性,在這種情況下和他爭辯是沒有用的,倘若想要徹底擺脫他,唯有越級告狀。
  • 曾國藩收禮反遭戲弄,看「千古完人」如何扳回一局
    曾國藩給下屬們開會,會議最後,卻突然板起臉,一本正經地對他們說:「今後但凡我有何事,諸位都不要送禮,我也沒有禮可還。」一席話說完,下屬們面面相覷,不知這話是真是假。大家都在低下合計:這曾大人是真的不收禮?還是嫌送的禮小,說「小話」給我們聽呢?
  • 孩子喜歡到老師那告狀打小報告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從心理學上來看,愛告狀的年齡段一般是六歲之前。他沒有能力單獨處理問題,需要以這種方式溝通,藉助別人的力量解決。大人首先弄明白孩子為什麼告狀。一般說來孩子告狀的目的分為:1 討好邀功請賞型。孩子表現欲強,希望得到大人的關注和表揚,以示自己比別人做得好。或者根據大人好惡態度揣摩對方心思,大人不喜歡的人事就去告狀。
  • 公司同事去領導面前告狀,是應該以靜制動,還是主動去澄清事實呢
    比方說做了一件事吧,很簡單的小事情,經過他的口描述出來,好像影響了公司多大事情似的。這一類人在很多人看來幹正事兒不多,偏偏多了一個喜歡打小報告的毛病,而且也不是一五一十地反映問題,該他反映的,不該他反映的他都反映。往往很討人嫌煩,他們自己可還不知足。感覺不踩別人他就過不好日子似的。
  • 喜歡讀書的曾國藩做事能力也很強,一起來跟曾國藩學幾招
    似乎在走入社會後,讀書成了不務正業的代名詞。你是否也曾懷疑自己的能力和選擇?其實,你可能只是缺少那麼點方法。來看看曾國藩怎麼做的但曾國藩自有他成就的那一套,即便是在那個年代也能隨便得來的知識和道理卻在曾國藩身上收到了奇效。比如說曾國藩書生練兵,他不像王陽明早在十幾歲時就熱衷兵學,把《兵書》研究一個遍。曾國藩的這個湖南團練大臣也是趕鴨子上架,而且臨時招兵買馬的曾國藩也不過是靠一本明朝大將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練兵,什麼鴛鴦陣、三才陣他都練過。
  • 剛入公司,同事不停打小報告排擠我怎麼辦?5招學會應對小人同事
    除此之外,這個產品經理還特別喜歡打小春的小報告,只要什麼地方她覺得小春做得稍不好,就會跑去向副總告狀,但都不是啥大事,副總也沒在意,只是偶爾提點下小春。小春知道這個產品經理老和自己作對,但也不好說什麼,只能儘量避免與之打交道。
  • 用九型性格心理學再讀曾國藩
    證明我曾國藩是敢說話的。好名惡實的鹹豐帝收到這奏摺之後,氣得發抖,立馬就將奏摺摔地上了。想馬上收拾這個狂妄的臣子,大學士祁雋藻說:「主聖臣直」。皇帝賢明臣子才會直言,臣子直言反過來證明皇帝聖明,一句話同時拍了兩個馬屁。鹹豐帝礙於面子,只有當著大臣們的面表揚了曾國藩勇於進言,還給他 官升一級。曾國藩敢於直言,給鹹豐帝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他決定找機會報復曾國藩。
  • 一個女人送曾國藩四個字,曾國藩心領神會,從此老實為官
    一、起於微末、仕途高升曾國藩是宗聖之後,宗聖是何許人也,是與孔子、孟子、顏子、子思比肩共稱為五大聖人。說他起於微末似乎不那麼恰當,但又非常恰當。因為天曾姓千千萬,劉玄德還是中山靖王之後呢,到了幾百年後還不是織席販履為業。
  • 老師總是給家長告狀怎麼辦?如何與老師溝通
    我們小的時候讀書,好像很少有叫家長來學校的機會,但是現在學校老師動不動把家長叫過去,基本上隔三差五下都能收到學校老師的反饋。如果碰到老師對你的告狀,那麼家長有智慧的做法有以下幾點:第1點特別重要的是要把問題給接納和理解,通俗的講就是這個問題的接住了。老師告狀的時候其實是有情緒的,因為孩子確實也屢教不改,老師也是人,也有情緒,就需要有個情緒的出口,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非常坦然的接納,理解是和老師溝通的基礎。
  • 下屬能力不足,管理者該怎麼辦?
    首先我們要定義一下這個下屬不是一線生產或施工操作人員,而是指銷售、採購、行政、服務、班組長等與人打交道的崗位的下屬。一、能力不足有幾種情況產生:1. 沒有培訓帶教機制,新人屬於散養狀態,導致能力沒有提升。
  • 發現孩子喜歡告狀,家長該怎麼做,才能讓他不變成被討厭的人
    當孩子從幼兒園升上小學的時候,一些伴隨孩子的好習慣,就在無意之間變成了被同伴討厭的行為,那就是大家常說的「打小報告」。大家都是過來人,讀書的時候,都非常討厭這類型的人,覺得他們整天搬弄是非,覺得他們害自己被老師,家長罵,當發現同伴有這樣的行為後,就會因此遠離,甚至排擠,歧視他們。
  • 高考準考證想打幾份打幾份 須用A4紙豎向列印
    1日,記者獲悉,從當天起,考生可自行上網列印高考準考證,而且想打幾張就打幾張。此外,今年夏季高考臨沂城區設立7個考點,列印出準考證後,考生和家長就可提前到考點周邊了解交通、住宿和飲食等情況。
  • 身為領導,遇到不服管的下屬怎麼辦?4個策略,讓你輕鬆管人管事
    但很可能這個下屬是比較注重集體榮譽感的,所以對這種人就應該打溫情牌,每次都先肯定他的工作與努力,並且說明其實每一個團隊成員的表現都會影響到公司對整個團隊的評價,因此我們只有做好自己,才能不影響團隊,這一招效果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