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愛鑽研燒菜家人愁 鴻鵠安知燕雀之志

2020-12-13 網易教育

原標題:能做可口飯菜的孩子:鴻鵠安知燕雀之志

漫畫/陳彬

張田勘

杭州六年級男生小胖(化名)每天放學回家,都會給家人做一頓可口的晚餐,這對他來說已經是一種習慣,因為從三年級開始他幹這事已經3年了。

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做家務,而且做得這麼好,不愧為家中的小暖男,但他的父母並不領情,他母親認為,他畢竟是個六年級的學生,總不能一天到晚鑽研燒菜吧。更讓其母糾結的是,數學才考了1分,這讓父母的臉往哪兒擱。

望子成龍幾乎是所有人的願望,也是中國人最重要的普遍心理。一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不知熨帖了多少國人的內心,但沒有人反過來問一句,「鴻鵠安知燕雀之志哉?」小胖如此鑽研廚藝,也如此熱愛勞動,才上小學就能把飯菜做得這麼好,父母、教師和圍觀者,又怎知他的燕雀之志呢!

無論是做鴻鵠還是做燕雀,都既要有遺傳因素,也要有環境因素的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即便是很多人都知曉這一點,但還是願意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當鴻鵠的料,而非燕雀的種。在面對遺傳和環境的複雜性時,也有更多的人不理解,為何自己的孩子不是「學霸」,反而是「學渣」。

一位碩士媽媽寫的《我的兒子是學渣!》就是這種心理的反映。爸爸是博士、媽媽是碩士,懷孕期間碩士媽媽遵循著最優生優育的良好生活習慣,兒子生下來果然既漂亮又健康。但是,上學後,孩子學習成績一直不好,無論是請家教輔導或進各種輔導班,還是夫妻倆輪流輔導,孩子的學習就是不行,最後夫妻倆不得不承認現實,孩子別說當「學霸」,就是一般情況的學習也都不行。想通了之後,夫妻倆倒是覺得,如果孩子勤勞懂事善良,將來踏踏實實做一份平凡的工作,又何愁沒飯吃?

事實上,不斷深入的基因研究結果對這個問題提供了理性的解讀。人的智商、身高和身體質量指數(BMI)等都屬於身體性狀特徵,它們都與遺傳有關,但是又並不完全符合遺傳規律,常常會出現,父母身高較高,但孩子較矮;父母很瘦弱,但後代極為肥胖;父母高智商或是「學霸」,但孩子是「學渣」的現象,這樣的情況也稱為「遺傳性缺失」。新的研究提示,「遺傳性缺失」是因為有基因變異,而且是罕見基因變異,可以通過影響蛋白編碼區域而對後代的生物性狀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

人們與生俱來的基因在智力差異中佔了一半以上,大約有數十個到上百個與智力特徵有關的基因,也可稱為聰明基因。擁有聰明基因固然是幸運的,能成為「學霸」或鴻鵠的機率更高,但是另一方面又隱含不幸,擁有這些基因的人也有大概率患多動症、自閉症、躁鬱症、抑鬱和精神分裂症,這也是聰明基因的兩面性。

從這個意義看,也許是蘇軾自我感慨的科學角度的解釋: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真正讓一個人選擇自己的位置的,還是後天環境居多,以及在生活中產生和培養了對哪種事物的興趣。儘管小胖的數學得1分,但是小胖對食譜看一次就能記住,每天回家鑽進廚房就對著五顏六色的食材進行創作,做完飯後產生的喜悅與滿足無以言表,這說明小胖並不笨,而且還肯鑽研,這也正是一個人能成就一番事業的標配。未來小胖可能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廚師,更何況,即便是這樣平凡的職業,也可以做到偉大和傑出。

以小胖對廚藝的熱愛和痴迷鑽研,未來既有可能成為一位傑出的廚師,還有可能為美食增添色彩,把「舌尖上的中國」經營得更加紅火,做一名這樣的燕雀其實是鴻鵠也難以做到的,但更是社會、職業和人生多樣化所不可缺少的。

本文來源: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於彩虹_NBJ11060

相關焦點

  • 鴻鵠安知燕雀之志
    他在《流水帳11月30日|日常》裡說:「古人云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我盜用,鴻鵠安知燕雀之志。當個燕雀,挺好,哈哈。」多少有點擊中了我,讓我生出許多感慨。       在陳涉世家裡,那個少時為傭耕的陳涉與一起傭耕者相約「苟富貴,無相忘」,當傭者質疑怎麼可能富貴之時,陳勝嘆息說:「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資料:鴻鵠安知燕雀之志
    陳勝和曹植是兩個自比鴻鵠的反面教材  戰國時代,宋人漆園吏莊子在《逍遙遊》裡,描寫了一隻小鳥,「翱翔蓬蒿之間」,卻嘲笑「絕雲氣,負青天」的大鵬。這個故事,像一條巨大的魚,在中國的文化之水裡遊蕩了兩千多年,跟在它後面追波逐浪的魚群就多了。
  • 【讀史】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比如,最近網上很火的一句話——「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就怎麼也想不起出自何處。 幸好有「眾裡尋他千百度」的百度,讓我們知道了它出自《史記》,中學語文課本裡曾經學過。 《史記· 卷三十六· 陳涉世家》載: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勿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 鴻鵠焉知燕雀之志
    芸芸眾生,每個生命像瀚海中的星星一樣有各自的位置,脫離軌道可能會隕落,也可能逆勢變得更加耀眼,然而,起初的我們像無頭的蒼蠅般找不到目標,找不到該去往的聖地;起初的我們像一群燕雀般有食有窩便有家,為了生存,為了尋找安身之所,委屈求全,無論是自身原因還是外界因素,總感覺心中的鴻鵠之志不能暢快淋漓的抒發
  • 嗟乎,燕雀安知鴻茅之志哉!
    文 / 賓語  授權轉自賓語的廉政空間(微信公眾號:lzkj328) 燕雀安知鴻茅志,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隨筆)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裡會知道有志人物的志向。該語出自《史.記·卷三十六》。
  • 青島候鳥傳|你不是燕雀 安知鴻鵠之志?
    半島記者 李百明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初中語文課本原有《陳涉世家》,去年剛從教材「出局」,一度曾引發熱議。陳勝,字涉,秦末農民起義領袖。燕雀,由作者司馬遷從《莊子·逍遙遊》轉引而來,原文是「鷃」,這種鳥即非燕子、麻雀,也不是現在的燕雀,而是另有其鳥。莊子原意並非褒鴻鵠,貶燕雀,而是講超脫,天下萬物各有各的逍遙。但是無論如何,這個鍋是讓燕雀背上了。
  • 北大校長的「鴻鵠志」引發一系列網絡熱議
    發言中講到「希望新時代的青年人要愛國,忠於祖國,忠於人民;要勵志,立鴻鵠志,做奮鬥者;要求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這段話的時候,其中「立鴻鵠志」的「鵠」字讀錯成「皓」音,一字之誤引發了網絡熱議。
  • 張紀中老婆回應惡評: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網友熱議:陳勝知道這句話被...
    虎撲9月24日訊 近日,張紀中妻子杜星霖回應惡評:「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但鴻鵠是不必停下來跟燕雀解釋的。」原文連結:張紀中老婆回應惡評: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編輯:姚凡)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其實它不僅不知鴻鵠之志,更不知鴻鵠之苦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其實它不僅不知鴻鵠之志,更不知鴻鵠之苦「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從這句話中,你究竟讀出了什麼?陳涉嘆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關於這個故事,很多人在學生時代就已有所耳聞,不過當時也只是將之當做了一則普通的寓言故事來聽,很少有人仔細體會過其中究竟蘊含著怎樣的心緒?
  • 說一不是二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我曾鬥膽採用例舉的方式,在幾個學校講過,現公開發表,就教於大方之家。也許誤讀的是我。關於「井底之蛙」與「東海之鱉」及「燕雀」與「鴻鵠」這幾個詞應該是我們都知道的,最早的出處應該是《莊子•秋水》和《逍遙遊》。
  • 別老是恐慌同齡人甩了你,看看有鴻鵠志的人是怎麼做的
    看看我,就連測遊戲間隙都不忘看看「別人家學校」周年演講校長鼓勵學生要立志,立鴻鵠志這不是很好嗎?就像當年立下鴻鵠志的人今天各有各的出路再不濟的,你也可以像我一樣作個有文化的PHP你不信我是有鴻鵠志的PHP?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燕雀,也叫麻雀,體長14-17釐米,體重19-28克,18-28克,在農村經常會看到,一蹦一跳,甚是可愛,飛行高度2000米,屬於近地飛行鳥類,在鳥類大家族中應該算是有恐高症吧。鴻鵠,鴻是指大雁,而鵠則是天鵝,體長1.5米,體重在4-5公斤左右,飛行高度近10000米。鴻鵠不論在體長體重方面碾壓燕雀,重要的是它飛行的高度,長途跋涉的距離是燕雀所遠遠不及的。所謂站得高看得遠,行萬裡路,視野必然開闊。因此燕雀肯定不會知道鴻鵠的志向了!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除非是你學的太差或者想換個領域,否則根本不用愁找工作。那些最愛和別人說血淚史的,往往都是後者。現在一提起北大,我就總想起他們前校長那個念錯的「鴻鵠志」。不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用在此處,特別合適。
  • 張紀中小30歲嬌妻首次回應惡評,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夏蟲不可語冰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司馬遷《陳涉世家》 著名導演張紀中與妻子杜星霖相差31歲,如此跨度的年齡差讓很多本該被祝福的事情悄悄地變了味。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志於道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考古:鴻鵠到底是啥鳥?黃色的喜鵲?
    我們最早知道鴻鵠志這個梗,是從中學課本裡,陳勝同志作為我們無產階級好兄弟,種田的時候說了一句豪言壯語:將來要是有了錢,別忘了兄弟啊!小夥伴說,哎呀你就是一種田的,怎麼稱得上富貴?陳勝兄弟嘆了一口氣——「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就是說,燕子麻雀哪裡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 漲姿勢丨「燕雀」和「鴻鵠」都是什麼鳥?
    而「鴻鵠」一詞,讀者大多都是從語文課本《陳涉世家》一文知道的,此文源於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中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年輕時的感嘆:「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那麼,「燕雀」與「鴻鵠」到底都是什麼鳥呢?    「鴻鵠」是一鳥還是二鳥?
  • 北大校長都讀錯的「鴻鵠」到底是什麼鳥?原來很複雜!
    近日,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教授在北大120周年校慶致辭時,寄語青年: 要勵志,立鴻鵠志,做奮鬥者。但把「鴻鵠」念成「鴻hao」,引起網友熱議。對此,林校長發表公開信致歉,回應讀錯「鴻鵠」發音:你們的校長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講真,你們不要責怪校長讀錯字了,鴻鵠這種鳥呢,確實也是有點麻煩的鳥!
  • 春天裡的「鴻鵠考」
    王芳(深圳)·深圳細節 「我媽當時就茫然了,在那裡自言自語:『鴻鵠是天鵝?鴻鵠不是大雁和天鵝嗎?』」——這是六年級睿妞開學吐槽文《鴻鵠,人家不是天鵝》篇中金句,一個有語言、有動作、有表情、有思想的「我媽」形象首度出現在女兒筆端。 開學首日課畢,合家晚飯後集體包書皮兒,邊幫忙邊絮叨我們小學時用牛皮紙、舊掛曆包書等溫馨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