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鵠安知燕雀之志

2021-02-23 中學生時評看臺

       是的,你沒有看錯,我也沒有寫錯。這不是陳勝的原話,這是著名學人朱學東先生在他的公眾號《老朱煮酒》裡自稱盜用古人的話。老朱煮酒,除了朱先生自稱的流水帳之外,還常常記錄自己讀書心得,對時事發一些隱隱約約的感慨。因為其特殊的身份,他的每篇文章都受到網絡關注,常被限流甚至刪除。所以,他的感慨只能隱隱約約,你懂的。我也是挑著看看,佩服他的深厚學養、敏銳洞察力和灑脫個性。

      他在《流水帳11月30日|日常》裡說:「古人云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我盜用,鴻鵠安知燕雀之志。當個燕雀,挺好,哈哈。」多少有點擊中了我,讓我生出許多感慨。

       在陳涉世家裡,那個少時為傭耕的陳涉與一起傭耕者相約「苟富貴,無相忘」,當傭者質疑怎麼可能富貴之時,陳勝嘆息說:「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之後陳勝成了陳王,讓自己短時間地成了鴻鵠,即使出身草莽還被司馬遷列入世家。實事求是地說,我認為這不過是司馬遷的附會之詞,無非是想為陳涉這樣一個後來稱王的人鍍上些少時即立大志的金罷了。在以」據史實錄「著稱的《史記》裡,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

       鴻鵠與燕雀,自不在一個重量級。人應該立大志,這也是人之常情,但人各有志,如果他樂於做只快樂的小麻雀,似乎也無可厚非。

       第一,每個人要清醒地認識自己,如果自己本來就是一隻麻雀,沒有長出強健的翅膀,飛得再高也不可能翱翔九天,即使有做鴻鵠的夢想,也是斷不能實現的。說得不好聽一點,想吃天鵝肉的癩蛤蟆難逃被人嘲諷的命運。

       第二,即使自己可能是鴻鵠,如果沒有外在條件的幫助,終其一生也不過是一隻能高飛卻又飛不高的大鳥。那個能飛九萬裡的大鵬,如果沒有大風在下也絕無可能背負青天。那個外在條件包括時代的風雲際會,如馬雲如果沒有網際網路的到來,也絕無阿里巴巴的成功;也包括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所謂背靠大樹才好乘涼……如果沒有足夠讓自己起飛的條件,那麼,願意做一隻麻雀一樣的鴻鵠也許比空有飛天夢想的鴻鵠要快樂自在得多。

      第三,即使是一隻鴻鵠,但如果他覺得飛得太高實在太累,或者飛得太高跌下來也摔得最痛,或者他覺得在蓬蒿之間跳來跳去比高遠的天空更接地氣更為有趣,這也是個人的自由,我們沒有權利也沒有必要去責備人家胸無大志。沒有鴻鵠的天空固然寂寞,沒有麻雀的世界更加寂寞。

       第四,成為鴻鵠可能是一世的,也可能只是一時的。如」馬已今服「,在炙手可熱即將創造世界最大規模IPO之時瞬間跌落大地,只能在大地上慢慢療傷。這個時候,這隻鴻鵠真的可能過得不如一隻快樂的麻雀,甚至遺憾自己為什麼不從一開始就做一隻麻雀或者做一隻像麻雀一樣快樂的鴻鵠,翱翔蓬蒿之間。所以,任何一隻鴻鵠,既要有一飛沖天的夢想,也要有成為燕雀的思想準備,這樣一旦虎落平陽也能忍受惡犬的狂吠。

      我並非否定心有大志的鴻鵠,只是覺得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旁人不必置評。正如朱學東先生,在官辦新聞媒體做得風生水起,因種種機緣,有一天突然辭去所有工作,靠自己的學識、人脈、口碑過起了讀書、寫書和喝酒打秋風的生活,一定也有許多人不屑,但朱先生自得其樂,又幹我輩俗人底事?

       這樣想著,像我這個既無外在條件也無強健翅膀的人也想學學楊朔,讓自己做個變成快樂小麻雀的夢。

                                                 (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資料:鴻鵠安知燕雀之志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可是對於富有平民精神的麻雀而言,這句名言應該反著說。這種小小的鳥兒,不僅陪伴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入詩入畫,在歷史中擁有令人難忘的位置。  陳勝和曹植是兩個自比鴻鵠的反面教材  戰國時代,宋人漆園吏莊子在《逍遙遊》裡,描寫了一隻小鳥,「翱翔蓬蒿之間」,卻嘲笑「絕雲氣,負青天」的大鵬。這個故事,像一條巨大的魚,在中國的文化之水裡遊蕩了兩千多年,跟在它後面追波逐浪的魚群就多了。
  • 小學生愛鑽研燒菜家人愁 鴻鵠安知燕雀之志
    原標題:能做可口飯菜的孩子:鴻鵠安知燕雀之志一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不知熨帖了多少國人的內心,但沒有人反過來問一句,「鴻鵠安知燕雀之志哉?」小胖如此鑽研廚藝,也如此熱愛勞動,才上小學就能把飯菜做得這麼好,父母、教師和圍觀者,又怎知他的燕雀之志呢!無論是做鴻鵠還是做燕雀,都既要有遺傳因素,也要有環境因素的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即便是很多人都知曉這一點,但還是願意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當鴻鵠的料,而非燕雀的種。
  • 【讀史】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比如,最近網上很火的一句話——「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就怎麼也想不起出自何處。 幸好有「眾裡尋他千百度」的百度,讓我們知道了它出自《史記》,中學語文課本裡曾經學過。 《史記· 卷三十六· 陳涉世家》載: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勿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 鴻鵠焉知燕雀之志
    芸芸眾生,每個生命像瀚海中的星星一樣有各自的位置,脫離軌道可能會隕落,也可能逆勢變得更加耀眼,然而,起初的我們像無頭的蒼蠅般找不到目標,找不到該去往的聖地;起初的我們像一群燕雀般有食有窩便有家,為了生存,為了尋找安身之所,委屈求全,無論是自身原因還是外界因素,總感覺心中的鴻鵠之志不能暢快淋漓的抒發
  • 嗟乎,燕雀安知鴻茅之志哉!
    文 / 賓語  授權轉自賓語的廉政空間(微信公眾號:lzkj328) 燕雀安知鴻茅志,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隨筆)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裡會知道有志人物的志向。該語出自《史.記·卷三十六》。
  • 青島候鳥傳|你不是燕雀 安知鴻鵠之志?
    半島記者 李百明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初中語文課本原有《陳涉世家》,去年剛從教材「出局」,一度曾引發熱議。陳勝,字涉,秦末農民起義領袖。燕雀,由作者司馬遷從《莊子·逍遙遊》轉引而來,原文是「鷃」,這種鳥即非燕子、麻雀,也不是現在的燕雀,而是另有其鳥。莊子原意並非褒鴻鵠,貶燕雀,而是講超脫,天下萬物各有各的逍遙。但是無論如何,這個鍋是讓燕雀背上了。
  • 北大校長的「鴻鵠志」引發一系列網絡熱議
    發言中講到「希望新時代的青年人要愛國,忠於祖國,忠於人民;要勵志,立鴻鵠志,做奮鬥者;要求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這段話的時候,其中「立鴻鵠志」的「鵠」字讀錯成「皓」音,一字之誤引發了網絡熱議。
  • 張紀中老婆回應惡評: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網友熱議:陳勝知道這句話被...
    虎撲9月24日訊 近日,張紀中妻子杜星霖回應惡評:「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但鴻鵠是不必停下來跟燕雀解釋的。」原文連結:張紀中老婆回應惡評: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編輯:姚凡)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其實它不僅不知鴻鵠之志,更不知鴻鵠之苦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其實它不僅不知鴻鵠之志,更不知鴻鵠之苦「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從這句話中,你究竟讀出了什麼?陳涉嘆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關於這個故事,很多人在學生時代就已有所耳聞,不過當時也只是將之當做了一則普通的寓言故事來聽,很少有人仔細體會過其中究竟蘊含著怎樣的心緒?
  • 說一不是二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我曾鬥膽採用例舉的方式,在幾個學校講過,現公開發表,就教於大方之家。也許誤讀的是我。關於「井底之蛙」與「東海之鱉」及「燕雀」與「鴻鵠」這幾個詞應該是我們都知道的,最早的出處應該是《莊子•秋水》和《逍遙遊》。
  • 別老是恐慌同齡人甩了你,看看有鴻鵠志的人是怎麼做的
    看看我,就連測遊戲間隙都不忘看看「別人家學校」周年演講校長鼓勵學生要立志,立鴻鵠志這不是很好嗎?就像當年立下鴻鵠志的人今天各有各的出路再不濟的,你也可以像我一樣作個有文化的PHP你不信我是有鴻鵠志的PHP?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燕雀,也叫麻雀,體長14-17釐米,體重19-28克,18-28克,在農村經常會看到,一蹦一跳,甚是可愛,飛行高度2000米,屬於近地飛行鳥類,在鳥類大家族中應該算是有恐高症吧。鴻鵠,鴻是指大雁,而鵠則是天鵝,體長1.5米,體重在4-5公斤左右,飛行高度近10000米。鴻鵠不論在體長體重方面碾壓燕雀,重要的是它飛行的高度,長途跋涉的距離是燕雀所遠遠不及的。所謂站得高看得遠,行萬裡路,視野必然開闊。因此燕雀肯定不會知道鴻鵠的志向了!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志於道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漲姿勢丨「燕雀」和「鴻鵠」都是什麼鳥?
    而「鴻鵠」一詞,讀者大多都是從語文課本《陳涉世家》一文知道的,此文源於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中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年輕時的感嘆:「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那麼,「燕雀」與「鴻鵠」到底都是什麼鳥呢?    「鴻鵠」是一鳥還是二鳥?
  • 「鴻鵠」怎麼讀?北大校長給你開個玩笑而已
    北大校長林建華,在北大120周年校慶致辭時,把「鴻鵠(hú )志」念成了「鴻浩(hào)志」。很多人都在質疑:堂堂北大校長,怎麼還讀錯字呢?難道不是北大校長有意跟你我開個小玩笑?小編不才,就昧著良心猜測下:1、鴻鵠2個字連起來,小編還是能認識,真讓小編書寫,小編估計寫不出。校長的估計讀錯,難道不是想讓這個詞大火一把,估計很多不認識的這個字小夥伴,加深印象,也算是更好的傳播文化吧。
  • 考古:鴻鵠到底是啥鳥?黃色的喜鵲?
    [摘要]李時珍同學一言以蔽之,做了個總結:鴻鵠通稱天鵝,羽毛白澤,其翔極高而善步,一舉千裡,展翅凌雲。講真,你們不要責怪領導了,鴻鵠這種鳥呢,確實也是有點麻煩的鳥。我們最早知道鴻鵠志這個梗,是從中學課本裡,陳勝同志作為我們無產階級好兄弟,種田的時候說了一句豪言壯語:將來要是有了錢,別忘了兄弟啊!小夥伴說,哎呀你就是一種田的,怎麼稱得上富貴?陳勝兄弟嘆了一口氣——「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就是說,燕子麻雀哪裡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 張紀中小30歲嬌妻首次回應惡評,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夏蟲不可語冰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司馬遷《陳涉世家》 著名導演張紀中與妻子杜星霖相差31歲,如此跨度的年齡差讓很多本該被祝福的事情悄悄地變了味。
  • 北大校長都讀錯的「鴻鵠」到底是什麼鳥?原來很複雜!
    近日,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教授在北大120周年校慶致辭時,寄語青年: 要勵志,立鴻鵠志,做奮鬥者。但把「鴻鵠」念成「鴻hao」,引起網友熱議。對此,林校長發表公開信致歉,回應讀錯「鴻鵠」發音:你們的校長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講真,你們不要責怪校長讀錯字了,鴻鵠這種鳥呢,確實也是有點麻煩的鳥!
  • 北大校長林建華念錯字引熱議 「燕雀」和「鴻鵠」到底都是什麼鳥?
    近來,北大校長將鴻鵠之「鵠」念錯了讀音引發諸多熱議。「鵠」本是一個多音字,在《康熙字典》中就列出了4 種讀音,除了hú,還可讀為hè或gǔ、gào,讀音不同,「鵠」所指也不一樣。而「鴻鵠」一詞,讀者大多都是從語文課本《陳涉世家》一文知道的,此文源於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中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年輕時的感嘆:「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