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0:從南京到北京》文物展在南京開展 340餘件文物帶你回望歷史

2020-12-20 龍虎網

龍虎網訊 (記者 祁鋒)定陵萬曆帝棺內出土的金盆、形態相似的霽藍釉執壺和霽藍釉杏葉執壺、明代白虎橋遺址的石欄板……12月18日下午,由首都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總館等多家單位聯合舉辦的《1420:從南京到北京》文物大展在南京朝天宮開幕。

記者了解到,本次展覽共展出340餘件(套)明代精品文物,展覽主要圍繞明朱元璋與朱棣兩位皇帝的重大歷史事件展開。「今年是永樂遷都北京600年,如果以城市為基點去回望明朝,最適合的兩座城市就是北京和南京。」《1420:從南京到北京》文物展南京站策展人朱逸菲介紹說,展覽分為洪武肇基、永樂開拓、國祚綿延三個單元,以歷史發展脈絡為主線,講述600年前從南京到北京的故事。早在今年年初,《1420:從南京到北京》文物大展已經在首都博物館舉辦,本次南京站的展覽融入了更多的南京元素,而其中不少展品是首次在南京展出。

展會現場,除了精美的器物,一塊由多塊石欄杆、石欄板、石柱等組成的建築區格外顯眼,記者了解到這些石構件是明代白虎橋遺址的一部分。朱逸菲告訴記者,白虎橋是明代很重要的一座橋梁,溝通著皇城和宮城之間的水系。除了白虎橋遺址的石構件,該區域還有大報恩寺等明朝初期重要的石構件,「我們希望通過這些石構件,讓大家能感受到明朝初期南京恢弘氣勢的建築類場景。」朱逸菲說道。據悉,這些石構件是首次向公眾展示。

霽藍釉執壺、霽藍釉杏葉執壺,這兩件分別館藏與南京市博物總館和首都博物館的文物不僅名稱相近,外形、顏色也極其相似。霽藍釉是一種以氧化鈷為呈色劑的高溫石灰釉,色調優雅,猶如藍寶石,但燒制起來十分複雜。「霽藍釉執壺是宣德年間的,霽藍釉杏葉執壺則是嘉靖年間的,我們在整理清單時發現了這兩件文物,覺得很有意思,能夠讓大家感受到南京和北京的聯繫。」朱逸菲笑著表示,這次展出也是這兩件文物出土以來的首次「相聚」,十分難得。

首次在南京市展出的還有一系列定陵出土的文物。在展廳的最後,記者看到了兩個金盆,還有不少金銀錠。據悉,這兩個金盆出土於萬曆帝及其皇后孝靖後的棺內,其中萬曆帝棺內的金盆重量為1013克,器身刻有龍紋樣式,器底中心部位刻有銘文,銘文寫的是金盆的含金量,大概是65%;孝靖後館內的金盆則是光素無紋。

據悉,本次文物展覽持續到2021年4月,市民可到朝天宮南京市博物館多功能廳參觀。

相關焦點

  • 「1420:從南京到北京」特展移師南京 展出340件(套)明代精品文物
    新華社南京12月20日電(記者朱筱、蔣芳)合成「明」字的雲託「日」「月」紋銀飾件、定陵萬曆帝棺內出土的金盆……南京市博物總館與北京、南京等地多家博物館聯合舉辦「1420:從南京到北京」特展,並於近日在南京市博物館開展。
  • 首都博物館開年特展:「1420:從南京到北京」重現大明風華
    展覽前言 2020年1月17日,首都博物館2020年開年特展《1420:從南京到北京》開幕。展覽匯集了北京、南京兩地十餘家文博單位,共267件(套)文物展品,其中一級品37件(套)。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11月,北京宮殿建成,永樂皇帝朱棣以之昭告天下,並於永樂十九年正月初一(1421年初)在奉天殿接受朝賀,北京變為京師,而南京變為陪都。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31期):展覽「1420:從南京到北京」在首都博物...
    :從南京到北京」在首都博物館拉開了帷幕。六百年前,明北京城建設完成,並以北京之名定名該城,延續至今。本次展覽由首都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總館共同主辦,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明十三陵博物館、南京明孝陵博物館、南京城牆博物館和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共同協辦。
  • 品讀南京|從西周到明清,這些文物再現南京城演變史
    一隻西周夾砂陶鼎,有可能將南京城的建城史提前近500年;一隻東晉陶撲滿、一枚銅印章、一個宋粉盒,都展示出南京老百姓千百年來的生活習俗變遷;一塊城牆磚,則展示出700年前為南京城牆「添磚加瓦」的磚窯工人笑傲整個東亞的技術水平……從西周到明清,從陶土石器到琉璃構件……出自「城市記憶拾貝——南京考古2019年度精品文物展」的一件件精美文物通過考古人的雙手
  • 朱元璋信札等267件文物見證明代遷都史,首博特展今起展出
    2020年正逢明代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將滿600年,1月17日上午,首都博物館2020年開年特展「1420:從南京到北京」正式開展,澎湃新聞從現場獲悉,此次展覽圍繞明代遷都北京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展開,分「定都南京」、「遷都北京」、「用致雍熙」三大部分。
  • 230件古代女性文物南京展 金冠花轎夜壺等亮相
    230件古代女性文物南京展 金冠花轎夜壺等亮相 2015-08-10 17:40:04朱曉穎 攝  中新網南京8月10日電 (記者 朱曉穎)「溫·婉——中國古代女性文物大展」11日將在南京博物院開展。10日下午,女性策展人、南京博物院古代藝術研究所研究員曹清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是大陸首次以古代女性為主題的文物大展,230件文物年代跨越漢代至清代,展品中有20餘件文物為國家一級文物,多為第一次外展。
  • 國慶假期去哪玩:去朝天宮看「99件文物裡的南京」
    每年國慶假期,各大博物館都是"網紅打卡地",這不,9月26日,"源·流:99件文物裡的南京"展覽,在位於朝天宮的南京市博物館正式亮相,其中,一批珍貴"國寶"首次對外近距離展示,今年國慶市民又可以有機會一睹國寶風採了。
  • 「六朝古都」南京旅遊攻略,外地人遊南京的經典3大景點!
    南京,簡稱「寧」,是江蘇省省會城市。其歷史十分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素有「六朝古都」之稱。南京旅遊景點眾多,其中歷史文化景點居多,深受遊客喜愛和歡迎。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南京旅遊,就在這三個景點打卡就行了。
  • 到南京這些景點要去 明孝陵、中山陵、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眾所周知,南京是一個古城,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六朝古都。來到南京,就不能不來感受下這裡悠久的歷史。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這些都不能錯過。當然,南京留給世人的還有一個悲痛的印象,那就是南京大屠殺,每一個到南京的人,都應該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參觀,這段歷史值得我們銘記,永遠。
  • 我市11件館藏文物進京「祝賀」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鳳陽縣博物館供圖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和國內收藏文物數量最多、等級最高的博物館,北京故宮是世界著名遺產地及旅遊目的地。為紀念故宮建成600周年,自9月10日起,「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紀念展亮相故宮博物院。
  • 150餘件珍貴文物回望抗戰史
    原標題:150餘件珍貴文物回望抗戰史 展廳中,150餘件抗戰文物、200多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再現了一部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用鮮血和生命寫就的反抗日本侵略的史詩,從多個角度回顧了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為追求世界和平做出的卓絕貢獻。 率先揭開世界反法西斯序幕 展廳裡,紅白兩色為主的裝飾風格顯得簡單莊重。
  • 「源·流:99件文物裡的南京」特展藏著哪些「彩蛋」?
    南報網訊 一場展覽、99件文物,道盡古都南京的6000年文明史。如果文物會說話,它們會講述關於這座城市怎樣的過往?  正在南京市博物館多功能廳展出的「源流:99件文物裡的南京」特展,匯集了南京市博物總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南京圖書館、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等8家文博單位的精品文物,其中一半以上為國家一級文物。
  • 當年故宮文物被迫南遷,如今還有2000多箱遺留在南京,可惜了
    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世界三大宮殿之一,目前故宮擁有文物總數達到1807558件,其中珍貴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標本7577件,涵蓋幾乎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幾乎所有文物門類,堪稱「中國博物院之首」。
  • 南京博物院,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為何還不是國家AAAAA?
    南京博物院簡稱「南博」,位於玄武區鐘山東路,佔地195畝,走進南博,可以看到一片開闊的草坪,去南博也很方便,你可以帶地鐵2號線去明故宮站,然後步行去那裡,自2013年重新開業以來,南京博物院以其大量的藏品、珍貴的文物和獨特的建築吸引了眾多遊客,它已成為南京另一個網紅打卡點,它不需要票,您可以提前或現場用身份證預約。
  • 江蘇南京瞻園、南京白鷺洲公園、朝天宮、南京博物院等旅遊景點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是中國最大的文物收藏館和太平天國最豐富的史料,它是中國唯一的太平天國特殊歷史博物館,展出的主要文物有天父神的玉璽、皇帝的長袍、皇帝的金冠、國旗、劍和石槽,數百件珍貴珍貴物品,如太平天國高級將領的官服、《團龍馬甲》、太平天國印製的《秦詔令》、《秦詔實錄》、《秦詔歸真》原版等,它真實、全面、全面地反映出這個充滿活力的農民運動的開始和結束。
  • 來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看1000餘件文物
    據了解,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展廳面積800㎡,展廳設計融入中西文化設計精髓,空間與平面、材質與色彩結合,以歷史時間軸為序,通過「歷史遺珍」、「鄉建典範」、「抗戰重鎮」、「繼往開來」四個單元,共計展出文物1000餘件,集中展現自巴國到近現代近2000餘年的北碚歷史。
  • 青島市博物館蝴蝶題材文物展已開展 持續到明年3月
    信網12月14日訊 《幾處春風借與飛:館藏蝴蝶題材文物展》已於12月12日在青島市博物館開展。據悉,該展覽甄選青島市博物館館藏蝴蝶主題文物47件,分為「花蝶爭春」「斜日雙雙」「吉祥蝶語」「百蝶斑斕」四個品組。
  • 大明寶船遺址挖出文物百餘件(圖)
    大明寶船遺址挖出文物百餘件(圖) NEWS.SOHU.COM  2003年10月15日11:10  南京報業網-南京日報】(記者 王潤涓)在一個多月的作塘清淤施工中,大明寶船遺址公園建設工地現場挖出了100多件文物,這一發現令我市文物專家驚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