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學的太極拳自學教程

2021-03-05 每日分享健康小知識

如何自學太極拳

  較多的自學者是通過有圖解的太極拳書刊進行自學的。當拿起太極拳圖解的時候,可以首先將圖中自己想要學的動作姿勢記住,以明白自己是處於什麼樣的身體位置和動作姿勢,再看動作分解和身體各部位的運動路線。其次詳細閱讀文字說明,初步了解動作的過程和要領。自學過程中,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入手:

  邊看邊模仿動作。可以一手持圖或將圖解固定在一處,閱讀理解後比划動作。如果遇到複雜動作時,可先學習下肢動作,再學習上肢動作,然後再將上下肢動作完整地結合起來。

  要重視文字說明。圖解的插圖一般不可能將身體各部位的運動路線全部表示出來,所以只有詳細閱讀文字說明,圖與文的配合理解才能避免錯誤。

  教材中各圖像,其正面是假設為南方,據此,其後就是北,其左就是東,其右就是西了。定勢如果不是對正方向,所偏向的角度,平面圖上看不準,應從其說明文字上搞清楚,學者面向書本,其方向與書上圖像的方向相反,解決的辦法,可以面向書本,而動作則反其向而行。或依照書上也假設自己正面為南方,按照前南、後北、左東、右西的方位記在心上,或標明在練習地點的四方,使自己假設的方位和圖上假設的一致。也可對搞不準方向的某一動作,做時背向書本轉過頭來查看對否。動作中手臂常向內或向外旋轉,手臂內旋是大姆指向手心方向旋轉。手和腳的動作路線,書上有線條標明,應依照其進退。

  套路的起勢和收勢,都是在同一方位上,每趟練完,從這裡也可大致看得出練得怎樣,毛病在那裡。

  要注意要領和要點。要領和要點是動作的關鍵,仔細閱讀事半功倍。採取兩人一起學的方法。如有條件,可由一個人閱讀圖解中的文字解釋,並對照圖解檢查動作的正確與否,另一人隨文字解釋做動作,相互輪流,這樣效果較佳。

  目前太極拳的視頻圖像也比較多,自學者一般可以採用以下的幾種方法:

  重放:將所學的動作內容按要求重放多次,達到目的。

  定幀:定幀可將正常的速度以快於或慢於正常演練速度放映,以達到自學的需求。

  特寫:能清晰觀察和了解某個動作的細節,尤其是手指和眼神方面的細微之處得到了解和掌握

  俯視:一般較多地是了解武術動作的運行路線。自學者可在動作掌握以後,再仔細檢查自己所演練的套路行走路線是否正確。

  在太極拳基本功初學動作時,可以先將動作分解練習在進行整個的結合。在學動作時一定要注意,剛開始時進度一定要慢,仔細研究,動作熟練後在越來越快,剛開始的基礎動作一定要掌握好。另外,就是每個動作的變化一定把方向搞清楚,自學者最好先看看明師的視頻了解太極拳大概的套路。

  在自學中,演練時的神韻很難掌握,這要靠自學者多看多練多體會,才能逐漸悟出來。俗話說,功到自然成。

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速刪

相關焦點

  • 如何從太極操走向真正的太極拳?
    如何遠離「太極操」?關鍵是在明拳理。我師爺楊禹廷生前常說:「練拳就是練的一個理」。太極拳之所以取名太極拳,是由於太極哲理是編撰太極拳的理論根據。太極哲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太極圖像。引用武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郝少如的話:「何謂太極拳?簡單的說:太極,是由人體內 在的物質所產生的辯證運動;拳,是肢體動作的外形運動;太極與拳,即內形與外形的運動辯證統一結合。必須以內形的運動變化來支配外形的運動,即用太極運動 支配拳的運動,這便是太極拳。如果只有外形的運動,而沒有內形(太極)的支配,只能稱之為拳操。而不能謂之太極拳,所以練太極拳必須求達內外運動的統一, 使之名副其實。」
  • 太極初學者如何練好楊式太極拳?
    在第一階段按死規矩學練,至第二階段把拳理拳法融進拳架,行拳架以意相領,走拳鬆柔彈活,舉手投足契合八法五門,僵緊漸去,松活已生的基礎上,繼續向內求,知進退、懂虛實、用意不用力。說通俗些就是用心用腦子行拳,而不是單純的用手腳等肢體走拳。而且逐漸形成良好的太極條件反射,一舉手一投足處處都是太極。就象趙濟夫老師說的太極生活化,生活太極化。
  • 太極拳從陳家溝走向全世界
    之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每個國家一,     次只能申報一個項目。2011年,我國申報了皮影戲。2013年,我國申報了珠算。2015年10月,焦作舉行了「共享太極·共享健康」世界百萬太極拳愛好者共同演練活動,並成功申報世界吉尼斯紀錄。2016年,河南省政府將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列入「十三五」規劃和省政府工作報告,太極拳申遺工作正式上升為省級戰略。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陳家溝陳氏家族一世祖陳卜精通陳家祖傳的一百單八勢通臂長拳,通臂長拳傳至第九世陳王廷時發揚光大。陳王廷幼時極聰慧,深得家傳武功精髓,又熟讀詩書,「文事武略,皆卓越於時」。據說,他年輕時面如重棗,蓄有美髯,走鏢時騎紅馬用大刀,為人有俠義之風,江湖同道稱其「二關公」。清順治年間,陳王廷曾入鄉學為武庠生,但始終未謀到一官半職。最後選擇歸隱故裡編拳傳世。
  • 趙幼斌老師85式太極講習班拳友見面會及培訓的通告
    85式太極講習班拳友見面會。 一、活動安排:1、8月20日20:00--21:00,參加世太網太學堂「趙幼斌傳統85式太極講習班」第十九次課程學習;2、8月22日15:00--16:00,參加世太網太學堂「趙幼斌傳統85式太極講習班」第二十次課程學習和結業典禮;3、8月20日--8月22日    7:30--8:30 晨練    8:45
  • 王宗嶽《太極拳論》全文
    編者按:山右王宗嶽太極拳論,為王宗嶽所創,武禹襄得到後,經李亦畲抄錄流傳,一直以來被奉為太極拳理論圭臬。先賢王宗嶽以「太極」立論,闡述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理、法、術功,形、意、體、用,及修煉方法、準則、規矩、規律和攻防功夫藝境升華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其所論述的傳統拳學之宗旨適用於傳統拳術各門派、各拳種,不獨為太極拳門派的專著 。
  • 太極拳論解析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王宗嶽《太極拳論》)這是太極拳論開宗明義解釋「太極」的含義,以及太極拳名的由來。練太極拳不可不知「太極」,這裡說明了把握太極拳健身的兩大要點,一是整體觀,二是平衡和諧。
  • 陳照丕《太極拳見解》(手抄本)
    在社會上何人練的是張三丰發明的太極拳?據我所知現在社會上流行的太極拳只有四大家:即陳、楊、吳、孫式。陳式太極拳發明於洪武七年,餘始祖陳卜公由山西省洪洞縣遷至河南省溫縣陳家溝村,陳溝背負一嶺,名為青風嶺,彼時嶺上藏匪甚多,打家劫舍,人不能安居樂業,餘始祖陳卜公採取易經陰陽之理,皇帝述問,針灸大全三部書編成一太極拳,在村中設武學社,教青年們練習,保衛桑梓,地方得安。
  • 如何訓練太極拳的「鬆緊」
    練太極者眾,能技擊者少,實是因為練操者眾,練拳者少;練操易而練拳難;教操者眾而教拳者少。練太極欲求技擊,必須先求形正。各家太極拳招式都不盡相同,難道只有一家形正,其餘都不正?不是的。形正並非指每一招式的運行路線標準不變,而是指身法要領正確。身正形順,則內勁自出。
  • 王宗嶽《太極拳論》通解
    這裡我們可以理解古人以「太極」作為拳藝套路的命名,其重點是在於把陰陽對立統一的辯證法,具體地運用到拳術中,同時也是用「取象於天」的形象譬喻,來為武術教學服務罷了。《太極拳論》的第一句話的來源沈先生說是根據宋代理學家周敦頤(1017-1073)在《太極圖說》中所說的「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無極而太極」等語。
  • 太極經典《太極拳經》《太極拳論》《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歌》
    太極經典《太極拳經》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蕩,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
  • 四節太極拳課程,都是講了什麼,讓年輕學子重新認識太極拳?
    但是經過四節太極拳課程,讓我重新認識了何為太極拳?如何練習太極拳?太極拳對於我們身心健康有哪些益處?從第一節熱身運動,從渾圓樁開始,到後來九式太極拳的定步單正雲手,定步雙正雲手,活步單正雲手,活步雙正雲手等,我深有體會練太極拳對於我這樣的人,好像有一種推動力,促進胃腸蠕動,增加消化作用。每一次都感覺特別舒服,渾身有種熱能在上下竄動著。
  • 行走中原丨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陳長興發現後,認為他是可造之才,正式傳授他太極拳法。楊露禪藝成後,將太極拳從小山村帶到外面的大世界。  源遠流長內家拳  有人說,陳家溝的歷史,就是中國太極拳半部發展史。在陳家溝,太極拳的每一步發展都清晰可見。  陳家溝陳氏家族一世祖陳卜精通陳家祖傳的一百單八勢通臂長拳,通臂長拳傳至第九世陳王廷時發揚光大。
  • 『太極道』楊澄甫(楊露蟬之孫)解王宗嶽太極拳論
    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與人對敵,如推手或散手,無論何著數,有大圈,小圈,半個圈,陰陽之奧妙,步法之虛實,太極之陰陽魚,不丟頂之理,循環不息,變化不同,太極之理則一也。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此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出雖拳類繁多,各門姿式用法不同,總而言之,蓋注重手快力大則一也,此種說法,人生就有,非學得也,各拳著名人亦甚多,但未有太極之理之精微奧妙也。
  • 王宗嶽之《太極拳論》是開篇就講方法,有些人卻是背道而馳
    作者/戚海軍王宗嶽是明朝萬曆年間人,據傳其太極拳藝是三豐祖師所傳,造詣精深,以至化境,著有《陰符槍譜》和《太極拳論》流傳於世,尤以《太極拳論》對後人影響最深。太極拳界雖門派眾多,歷代名師輩出,但卻大都尊《太極拳論》為拳中經典理論著述,足見其有很高的地位及影響力。相比張三丰的《太極拳經》,王宗嶽的《太極拳論》更偏重於實踐應用方面的獨到見解,並深刻道出了太極拳的精奧之處,可謂令後學者膜拜神往。如「蠅蟲不能落」,「四兩撥千斤」等。
  • 《太極拳論》注釋
    陰陽生於太極,為萬物之根本;而太極拳則為各拳之領袖也。此拳重在鍛鍊精神。運勁作勢,純任自然,不偏不倚,不拘形式。以虛無為本,而包絡萬象。故曰太極。太極本無極,處處分陰陽虛實;故名之曰太極。然初學者,就有形之姿式,入手學習,久之著熟;然後懂勁,融會貫通,始能入於神化之境。機者,巧也,又樞機也。夫動靜無端,陰陽無始,當行功時,中心泰然,抱元守一,未尚不靜。神明不測,有觸即發,未尚不動。於動時,存靜意。
  • 陳式太極拳基本功|太極拳系統化訓練
    1、學架子(了解規律,熟練套路) 學架子階段是練習陳式太極拳的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要先掌握簡單的基本動作。這裡的基本動作包括定步的手上纏絲動作和熟練後配合步法的協調練習,通過這些基本動作的練習來初步了解陳式太極拳對手法、步法、手型、步型的基本要求,明確陳式太極拳的基本特點和風格。
  • 《南傳太極拳》傳承脈絡的考證分析
    註:《南傳太極拳》傳承脈絡的考證分析,我們根據倪清和先生、趙聞起先生的《王宗先生南傳太極拳》、《內家拳技擊篇》、《內家八卦掌》《內丹功.仙家八段錦詳解》等資料,以及其他文獻資料,考證南傳太極拳在溫州的傳承脈絡,分析南傳太極拳在歷史上的痕跡記述,有待不斷完善,歡迎大家指導。
  • [康康解惑]太極拳內功修練入門的九級練功法是什麼?
    師父常告訴我們:太極道學本宇宙大自然之原理無快慢之分,人體亦是太極之體,違反生理自然運行無法協調一致,導致疾病叢生。唯有後天努力返先天,彌補先天的不足。只要意返歸陰陽調息皆能得道。修太極之道者須了解天地運行有一定的軌道與勻稱適中之規律,而且須持衡修煉及耐心體會太極的智慧與陰陽的奧秘結合人生,及身心感受自然的定義與萬物的存在。
  • 非遺「新丁」太極拳正在新疆「圈粉」
    「起初,學拳的人寥寥無幾。」陳全勝說,當時,太極拳在市民眼中更像是一種老年健身活動,對年輕人強身健體的功效和自衛防守的技擊性知之甚少。  為了推廣太極拳,陳全勝和館裡的十幾名教練每天5點起床,在烏魯木齊市各大公園和廣場義務教拳,下午則去高校推廣,一年多後,陳全勝結識了數以千計的晨練者和武術愛好者,太極拳逐步被市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