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南傳太極拳》傳承脈絡的考證分析,我們根據倪清和先生、趙聞起先生的《王宗先生南傳太極拳》、《內家拳技擊篇》、《內家八卦掌》《內丹功.仙家八段錦詳解》等資料,以及其他文獻資料,考證南傳太極拳在溫州的傳承脈絡,分析南傳太極拳在歷史上的痕跡記述,有待不斷完善,歡迎大家指導。
一、據原籍瑞安,後旅居臺灣的趙聞起先生所著
(中華民國七十三年(1984)八月十五日臺灣中華書局出版)
注九所述:
陳州同,字同洲,晚年自號甌江釣叟,世居浙江溫州瑞安城中。生而穎悟,明弘治間(公元1488年),文事之餘,特喜武術,盡得當地之晉遺《六路》,宋遺《內家》諸藝。明正德初(1508年) ,以文學之身遊杭州,時值中秋大潮。據陳州同撰《王宗先生傳》稱:「是夜遊人如鯽,錢塘江景,月如明境,潮如龍騰,突一婦人,不慎落水,隨潮浮沉,眾人大恐,而無人敢救者。時有一客,躍身潮上,如履平地,將婦挈起,而未見其衣為江浪濡溼也。餘乃尾隨至客店,求師事之,師不拒亦不納。次日起行,一路但尾隨起居,不敢有所啟,如此經年。及抵關中之地,師始鑑餘去之堅,留而教之。秦中苦寒,積雪常人深,鑿穴而居,每為雪困,常撥雪出穴,雪上練拳,事此數載,至能踏雪無痕,師乃命歸。」
又據陳州同先生所撰「內家意旨心傳」 自稱:「餘遊王師之門三載,同門者有薛省三、蔣幼之、王臻琪、蔣發、劉從善等,獨承吾師恩慈,將心傳付餘,餘將心傳載之南歸。願之再傳萬年,餘授我甥之孫敬芝,及吾子陳幼同,但非因其我子我甥,而且其德能。凡受此心傳者,不特技藝為吾門之魁,更必以德乎之,始不負師恩祖德,附跋卷後,以資免勉。」
州同先生將王宗先生之所學,揉合內家拳,創「南傳太極拳」 、「十段連錦」 、「內家八卦掌」 等拳。著有《太極拳經》、《內家意旨心傳》、《內家拳經》、《釣罷集》等書。厥功至偉,推為宋內家拳由宮遷流入民間後之第一大宗師。其子陳幼同先生,承家學,著有《內家宗法》、《內家拳十要》等書傳世。
孫敬芝(溫州)瑞安人,陳州同先生之外甥,從學於州同先生之技藝,著有《內家拳法口訣》等傳世。
陳用敬先生系州同先生之孫,幼同先生之子,承二代家傳,於內家拳多所發明,著有《內家拳十要法六法訣》等傳世。
二、1984年1月臺灣華聯出版社出版永嘉倪清和著浙東嫡傳《內家拳技擊篇》
1、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甌江釣叟陳州同《內家意旨心傳》其中「右章傳借敵之力」部分,可以內家拳解析傳承脈絡:
第一代:張三丰,欽錫玉川先生
第二代:龍嘯天
第三代:陳中規
第四代:逍遙道人單真
第五代:臧性初
第六代:馮一元
第七代:玄玄子張全一
第八代:嶽峙
第九代:
陳州同,
薛省三,蔣幼之,王臻琪,蔣發、劉從善
第十代:陳幼同、孫敬芝(陳州同外甥)
第十一代:陳用敬(陳州同之孫、幼同之子)
2、《內家拳技擊篇》全書沒有提及「南傳太極拳」一詞。
三、2009年11月五洲出版社出版倪清和著《王宗先生南傳太極拳》
陳州同祖師《釣罷集》之《王宗先生傳》:「王宗先生,宗嶽峙,又字宗嶽焉!」,故可以確認倪清和先生在《王宗先生傳》認定王宗與王宗嶽為一個人。且《王宗先生南傳太極拳》中華民國五十七年(1968)八月八日的自序中定位王宗先生為太極拳創始人,有兩徒弟:溫州陳州同、河南蔣發。
四、中華民國五十三年(1964)八月真善美出版社出版溫州倪清和著《內家八卦掌》,其中載錄傳承脈絡是:
第一代:董海川
第二代:程廷華
第三代:程有龍(1872-1928)
第四代:孫錫堃,字玉朋,號玄禮子,清光緒十五年(1889)
第五代:鄧明坤,永嘉西郊人
第六代:倪清和(1916-)
五、介紹一下著書作者:
倪清和先生:
倪清和(1916~),號永嘉清和,大道子,為元朝大儒倪雲林之後代。幼時與南懷瑾先生於倪氏私塾開蒙,少始練武習醫,修丹道,曾皈依虛雲老禪師。
1949年與星雲法師等赴臺,
1975年攜家眷赴美,是早期在歐美宏傳中國醫學文化的先行者。
2008年回國反哺鄉裡。其在95歲高齡,仍著述不綴,多用英文寫作,以西助東,「尤感南子懷瑾先生,匡扶傳統之力。」現今主要致力於推廣中華文化(仁道)革新,復興中華文化,建設「新人類建設性心態」,其專著之《中國之百年求新過程》是結合自身經歷後對中國近百年之文化變化的梳理與展望。
趙聞起先生:
1925年中秋節生,宋帝趙匡胤43世孫,龍川下村後宅人,外祖父劉鳳詔,南田人,系劉基第19世孫。早年在家鄉求學外,青年時就到成都軍校學習,先後轉臺南炮校、臺北指揮參謀大學,歷任炮兵排長、連長、營長、參謀部教官、總統府警衛隊副隊長,後重點研究老子著書《老子真本釋解》,與被譽為『大國手』的倪清和先生同為師兄弟。
趙氏宗親會理事、中華炎黃古道文化協會秘書長。
五、考證結論綜述:
1、《內家拳技擊篇》中載錄陳州同先生《內家意旨心傳》出處在《釣罷集》,但《釣罷集》無從考證,而《內家拳技擊篇》著書作者是倪清和,並非陳州同。
2、趙聞起先生所著《內丹功.仙家八段錦詳解》載錄「州同先生將王宗先生之所學,揉合內家拳,創「南傳太極拳」 、「十段連錦」 、「內家八卦掌」 等拳」,但《王宗先生南傳太極拳》、《內家拳技擊篇》、《內家八卦掌》著書作者都是倪清和,也並非陳州同。
3、陳州同,字同洲,明弘治間(公元1488年)出生,其子陳幼同出生年月應該在1500年左右,武術講究言傳身教,他們是通過什麼體系將武術傳承到1916年出生的倪清和身上的呢?可有近428年的時間間隔啊?
4、歷史上出現「溫州陳州同」是在一代文宗黃宗羲在王徵南死後七年(1675年)所著《王徵南墓志銘》:「三峰為武當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進。……三峰之術,百年以後流傳於陝西,而王宗為最著。溫州陳州同受之,以此教其鄉人,由是流傳於溫州,嘉靖間,張松溪為最著,」
5、《內家八卦掌》的所述的師承體系並非與《內丹功.仙家八段錦詳解》載錄:州同先生將王宗先生之所學,揉合內家拳,創「南傳太極拳」、「十段連錦」 、「內家八卦掌」 一致啊,
6、上述痕跡載錄如此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我們推測是不是有一種可能:《釣罷集》《內家拳技擊篇》《內家意旨心傳》《王宗先生南傳太極拳》《內丹功.仙家八段錦詳解》都是倪清和先生根據《王徵南墓志銘》「而王宗為最著,溫州陳州同受之」所為虛擬之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