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培育,教師先行

2020-12-19 中國教育新聞網

傳統的教材備課會,一般都是由教研員在臺上講,教師在臺下聽。在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教師們早已告別了這種千篇一律、單調乏味的教研模式。今年,張店區小學各學科教材備課會以「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為主線,採取集體研討和分散實踐的形式,通過「教材解讀、課例研究、專業展示」幾個環節,讓全區近5000名教師在各自學科的備課會上體驗到了「變」的魅力。

    角色「大翻轉」:課例研究教師秒變「學生」

這天,張店區祥瑞園小學會議室內,講臺上正在講課的是華潤實驗小學的數學教師黃家碩。與平時不同的是,臺下的30名「學生」其實是來自全區不同學校的青年教師。原來,他們正在經歷著一場不一樣的「教材備課會」。在課例研究環節,教師「秒變」學生,臺下觀課的500餘名數學教師感到很新奇。

黃家碩和30名教師「學生」一起經歷了分析教材、模擬課堂合作學習、角色切換分析問題等過程。在活動中,他們共同探討了如何備課、如何引導學生合作學習與深入學習、如何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核心素養以及如何體現數學德育價值等問題。

「以學生的身份重返課堂,讓我對備課、上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教學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開展教學……」

「老師轉換成學生的角色後,心裡是很緊張的,生怕被叫起來回答問題,出錯丟人。後來有了組內討論環節,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就有勇氣起來回答問題了……」

「我覺得老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給孩子足夠的思考、探索空間,還應充分研讀教材、挖掘知識點,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各種障礙。」以上是一些教師的反饋。

張店區小學數學教研員翟娟認為,對教師核心素養的培育應該「走在學生前面」,而研究學生的能力應是所有學科教師的必備素養。本次的數學教材備課會在繼承原有優秀教學傳統的基礎上,創新了備課形式和內容,讓教師重新當一次學生,真正從學生的視角去發現、審視、改進自己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了解學生、研究學生,促進「核心素養」落實在細節中,使「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理念不再是一句空話。

教研員張愛玲認為,在國家制定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品格,數學學科擔負著不可替代的重任,因此在教材備課會上,以角色翻轉加深教師體驗的方式,讓教師更加明確了今後的教學方向。

功夫「大展示」:從「基本功修煉」開始培養專業素養

音體美學科的教研,將教師個人的「基本功」展示放在了首要環節。

例如,此次美術教材備課會分為兩大模塊。第一模塊為教師個人專業美術作品介紹以及所輔導學生的作品成果展示。現場根據抽籤決定展示教師的名單及展示順序,每位老師限時10分鐘,以PPT的形式將自己的教學特色和教學風格展示給大家。

第二模塊為美術教學「一日研修」方式。本環節利用三個教室,分階段進行教研。由一位教師講課,其他教師觀課,進行現場評課,提出亮點、不足及建議,將大家的合理化建議整合,再重新進行授課。通過「同課異構」方式,多次磨課,打造精品課堂,提高美術課堂的教學實效性,提高教學水平,形成「互助教研」新模式。

在音樂教材備課會上,現場通過抽籤上臺展示的教師有20名。他們根據抽中的展示曲目,分別進行了「即興伴奏」和「歌曲演唱」的技能展示。英語教材備課會讓教師們進行了「口語展示」。科學教材備課會則注重教師的「實操演練」,同時展示了具有各種實用功能的學生作品,其中「樂高機器人」的展示活動,讓臺下觀摩教師直呼「大開眼界」。

一位音樂教師說:「事前得知備課會有這樣一個環節,整個寒假都不敢懈怠,一直在加緊練習各項基本功呢。」因為感覺自己的「唱功」不夠紮實,寒假期間她還報名參加了一個網上的培訓班。「提高,再提高」的修煉意識讓她在展示環節「大放光彩」。

張店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翟克兵指出:「藝體教師自身的基本功和專業素養,決定了他們能夠將學生帶往何處,也決定了全區『大美育』課程所能達到的高度與廣度。這樣的備課會,既是藝體教師的才藝展示臺,也是促使他們提升個人專業素養的加油站。」

研修「大變臉」:開啟「片區教研」新模式

推進以片區為單位進行「半日研修,同課重構」的區域教研研修方式,是本次學科備課會的重點推介內容——旨在以片區教研為平臺,推動校際聯動,有效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提升。

張店區根據各中小學分布的地理特點,將相對較近的幾所學校劃分為一個片區,集中片區內優質教育資源,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在片區教研活動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如本次品德教材備課會在這一環節的具體研討流程為:教師抽籤—抽中者現場模擬講課—對講課各環節分片區重點討論,對教學活動設計等提出修改建議—每個片區代表發言—由學科委員會成員吸收修改建議進行二次模擬講課—再次進行集體評課研討。

在此環節,小學語文教材備課會基於全區語文教師隊伍龐大的現狀,將備課會分為五個分會場,分別由五名學術委員會的教師主持。主持人先引領大家分組,各組教師自學後先在組內交流,然後在全班交流,再根據前面學到的備課策略對課例進行研討。

「一輪輪下來,老師們的參與積極性越來越高,對文本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入,對教材解讀和備課的方法運用得越來越嫻熟。親歷合作學習過程,讓老師們掌握了幾種基本的交往方式,為進入課堂引領學生實踐做好了準備。」小學語文教研員張偉偉說,通過這個環節,老師們對新的工作思路「一線兩點三教研」基本達成了共識——「一線」指以小學生核心素養為主線,「兩點」指教師的學科研讀以「教學點和教學策略的選擇」為重點,「三教研」指以「問題、主題、主體」三種教研方式的落實,最終促進了團隊成員的共同成長。

(作者:張桂玲,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教育局)

《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17日第11版 

相關焦點

  • 科學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徐匯提升教師關鍵能力
    ,徐匯區於去年年底啟動了「高品質優化基於核心素養的區域課改實踐體系」的行動研究,以此作為落實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載體。  主題設置切合當下需求  本屆學術節主題為:指向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師關鍵能力的構建。
  • 培育核心素養當「立言」
    在基礎教育愈來愈重視核心素養的當下,立言教育是一個值得重視的課題。中國是一個高度重視立言的國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知識分子就把立言視作傳名、追求不朽甚至永恆的重要手段。《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曾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立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生存習慣和生活方式。
  • 培育核心素養投身高考改革
    培育核心素養投身高考改革陽信縣第一中學張豔飛面對新高考的新形勢,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曾有過不解和困惑。新高考著眼於中國教育的未來,立足於立德樹人的目標,能夠發展學生特長,適度減輕壓力,促進全面素養發展,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是極其有利的。我們處在新高考的最前沿,是山東高考改革的先行者,一定要在堅定信念後,努力地將新高考的理念貫徹下去。
  • 為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
    學校在特色高中創建過程中,探索出一條特色辦學的有效路徑:以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為價值追求,構建DIY學園體驗平臺,圍繞DIY綜合實踐課程的建設,全面提升高中生綜合實踐能力,從而實現「善德博學、健體尚美、靈動創意」的育人目標。DIY學園的內涵DIY,一個古老而又時尚的話題。
  • 銅川市耀州中學教師付偉:從學科核心素養到核心素養
    「吸引我的原因在於一位專家把「作序」這樣一項事務性的工作變成了閱讀學習的機遇,一群平凡的一線教師把「核心素養」這個新鮮的話題作為專業成長之路上的重要契機,並通過持續的學習逐漸從「見習者」成為「引領者」。能夠把握每一個學習機會,並將知識轉化成能力的教師,才能把每一個知識的講授轉變成能力的培養,再把每一份能力的培養轉變為素養的孕育。
  • 培養教師核心素養的新路徑
    在提升教師核心素養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導向性、科學性、創新性、發展性、實踐性原則,立足我國教師隊伍建設發展的現實,著眼於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未來,積極探索、創新教師核心素養提升的路徑。教師培訓計劃是培養教師核心素養的重要支撐。《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為新時期加強教師教育、教師培訓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提出了要求。
  • 浙江加強培育中職學生核心素養意見出臺
    ­  2017年7月,浙江省教育廳出臺《關於加強培育中職學生核心素養的指導意見》,提出「培育優良品德、打造精湛技能、促進身心健康」的育人目標。11月下旬,浙江省中職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工作推進會在紹興上虞召開,進一步明確了核心素養的內涵。在核心素養成為浙江省職業教育改革「新風向」的今天,學校應該怎麼做?核心素養如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軟著陸」?
  • 職前英語教師語言評價素養的培育
    培育職前英語教師的語言評價素養,對於未來從事教師職業的英語師範生的專業發展具有積極引領作用,可以在幫助他們更快適應實際教學環境的同時,適應新時代教育評價發展的現實需求。  評價素養的概念最早是美國學者瑞克·斯蒂金斯於1991年提出的。他認為,評價素養是教師開展學生學業評價所應具備的素養,是在日常教學與評價行為活動中內化形成的。
  • 聚焦課堂觀察與評價,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秀洲區新塍鎮中學...
    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對錄像課磨課、觀課、評課過程,引導教師關注課堂,重視研究教學行為,突破學科關鍵問題,提升課堂實效,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嘉興市社會法治教研員康益明老師蒞臨指導,新塍鎮中學全體社會法治老師參與了本次活動。活動前,社會法制組內做了一些準備。
  • 高中政治課教學怎樣培育學生核心素養?重慶四十二中開題研究
    (原標題:高中政治課教學怎樣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基於核心素養培育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實踐研究」開題會現場 重慶四十二中供圖 華龍網發
  • 深化國際理解教育 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提到的「國際理解」作為其基本要點之一,包括培養學生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的心態,了解人類文明進程和世界發展動態;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關注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價值等。為此,江蘇省無錫市旺莊實驗小學以國際理解教育為契機,積極進行國際合作教育,促進師生多元文化認同、開闊師生國際視野等,全面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 北師大研修心得(3)丨核心素養培育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探索(上)
    >闞維 副教授(一)核心素養的培育到底有多重要?我國學校教育體系承襲了蘇聯教育的經驗,適應於工業社會、精英教育模式下的專業人才選拔和垂直型社會管控模式的特徵,從職前教育到職業專業發展、教師自我成長和教師評價體系,一脈相承,高度重視學科教學(SubjectTeaching)。中國學生素養存在「結構性失衡」:學科基礎知識學習過多,跨領域的素養培育嚴重不足。
  • 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引領學校優質發展
    在教育部2014年印發的《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養體系」這個概念。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在京發布。教育界普遍認為,根植中國傳統文化、回應中國現代化召喚、緊跟中國實際和學生需要,又從基礎教育改革中吸取營養的「核心素養」,將為中國新時代教育發展指引方向。
  • 北師大研修心得(4)丨核心素養培育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探索(中)
    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核心素養培育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核心素養培育應對複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核心素養培育對學校課程體系提出了全新要求: 核心素養不等同於對具體知識的掌握,但又是在對知識和方法的學習中形成和內化的,並可以在處理各種理論和實踐問題的過程中體現出來。
  • 永州一中:挖掘當地歷史文化 助力培育核心素養
    為響應時代主旋律,弘揚永州歷史文化,培育學生的人文底蘊等核心素養,日前,永州一中蘋洲文學社舉辦了「從柳宗元揭秘永州歷史文化」主題講座。講座由語文正高級教師、零陵區作協主席、永州市柳文化研究學會理事成少華老師主講,學校200餘名師生激情參與,收穫良多。
  • 李慎中 相煒|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培育的基本路徑與實踐策略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凝練了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明確學科教學的目標即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如何實現從知識教學到核心素養培育的轉型升級?怎樣將高度概括的地理核心素養落實、落細、落小為具體的、可操作的、指向關鍵結果的教學路徑?這是當前高中地理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
  • 優秀教師的三大核心素養
    其次是要了解學科的核心素養。前面我們說到了「培養人」是所有課程的核心目標,那每個學科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方面呢?這是必須明確的,否則又會是眉毛鬍子一把抓,什麼都做了,但是什麼都沒有達成效果?原因就在於沒有有的放矢,而卻胡亂射箭。當下的教育教學的目的已經日趨明朗,各個學科培養人的目的更為明確,即學科核心素養。
  •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在教師
    在連續的觀課、思考中,一個觀點逐漸明晰起來,那就是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關鍵在教師。關注教師的語言建構與語言素養提升。教學離不開語言。教師語言表達最基本的要求是簡潔明了、思維清晰、邏輯性強,具有吸引學生的磁性。
  • 探索教師核心素養的價值和實踐路徑
    教育的發展和人的發展需要的是教師綜合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對於教師核心素養的探索要以學術理論和學術價值去引導教師核心素養提升路徑的實現。哈爾濱師範大學在2018年12月舉辦了中國教育學會地理教學專業委員會2018年綜合學術年會,是以學科教育對於教師技能和素養的要求作為切入點,去探討教師核心素養的深層價值以及實踐的路徑和意義。
  • 人本——核心素養的「核心」
    核心素養允許「個性化表達」12月1日,由中國教師報舉辦、鄭州市中原區教體局承辦的第五屆全國中小學課堂教學創新成果博覽會拉開帷幕,來自全國20多個省份的1000餘名代表齊聚鄭州,共話課程改革領域的最新議題——「核心素養的教學轉化」。在核心素養成為時髦熱詞的今天,我們究竟該如何解讀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