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在教師

2020-12-13 中國教育新聞網

在連續的觀課、思考中,一個觀點逐漸明晰起來,那就是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關鍵在教師。

關注教師的語言建構與語言素養提升。教學離不開語言。教師語言表達最基本的要求是簡潔明了、思維清晰、邏輯性強,具有吸引學生的磁性。有一位教師,應該說教學基本功還不錯,但一節課下來,習慣性「……的話」插入語,聽起來很刺耳。從語言學角度分析,「……的話」表達的是一種假設情況,可這位教師的表達語境中絕大多數沒有假設意味。教師的主觀意識,可能是想把講課語言表現得自然親切一些,但從規範語言訓練的角度看,是不合適的。

還有一位教師講《夢遊天姥吟留別》時,本應該以一種詩意化的語言傳達對詩意的理解與欣賞,可這位教師竟從頭至尾以一種作報告的語調慷慨激昂地講解。表面上看,是教師語言表達習慣問題,實質上反映的是對文本理解與把握能力的欠缺。從語言學角度講,這位教師對文學語言缺乏基本的把握能力,這樣的素養很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文學語言感受和表達能力。

教師的語言素養需要提升,還體現在語言的豐富性上。在觀課中我發現,有一些教師在學生發言之後基本沒什麼回應,即使有回應,也多是「好」「很好」「非常好」之類。我專門就此問題翻閱了幾本雜誌上發表的課堂實錄,證實了我的判斷:教師的課堂回應語言能力亟須提升。這個問題表面上看是語言問題,實質上是教師的思維能力問題。教師有沒有意識把對話當作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過程,有沒有能力準確而快速把握學生說話的內容與層次,並迅速確定對學生進行怎樣的引導。

教師的語言素養需要通過說來提升,更需要通過「思」與「寫」來提升。教師的書面語言表達與口頭語言表達同等重要,甚至比口頭語言表達更重要。對一個問題,包括教學問題,想與不想不一樣;想了,說與不說不一樣;說了,寫與不寫不一樣。教師經常寫各類文章,是提升語言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

關注教師的文本理解與鑑賞素養提升。語文教師解讀文本的功夫是看家本領,這個問題最能體現教師的修養深淺。就近來觀課所見,教師的思想觀念、審美情趣、知識視野、解讀能力等,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影響巨大。

有一組教讀《中庸之道》的課例,這節課是語文版教材《論語選讀》中的一組材料。4位教師都試圖為「中庸之道」下定義,可惜都沒有直擊要害,有的還存在比較明顯的偏差。教師沒有注意到課本附錄中牟鍾鑑的文章節選,有的講解明顯無視了這裡的一些觀點,更談不上引用劉家和、郭齊勇等人的文章對中庸之道的論述,而是引用一些網絡文章裡的言論,也引用了魯迅的語段,但是明顯對魯迅的話側重點和背景有所誤解。

還有一位教師把《論語》用微信對話的方式進行解讀,形式雖然新穎,但內容理解卻相差甚遠。這種遊戲式解讀,不利於學生對傳統文化精華的理解與認識,對學生解讀文本能力的形成也是不利的。教師教學《論語選讀》,沒有對《論語》進行全書的研讀,恐怕是教不好的。要想教好這一課,教師起碼要找幾本關於中庸之道的著作研讀一下,起碼要引導學生理解孔子的中庸之道既是一種道德修養,也是一般思維方法論;中庸之道不是不要原則,不是迎合所有人;中庸之道不僅適用於做人,也適用於理解文質關係、形式與內容的關係,是孔子美學和藝術的一種原則。

關注教師的教學藝術素養修煉。教學是科學,有規律可循,有規律必須遵守;教學又是藝術,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悟性與靈性。同一篇課文,不同教師會教出不同效果,這裡涉及教學設計問題、教學語言問題、人格人品問題。教師的教學設計需要教育思想的支撐,每一個教學步驟,每一項教學活動,都應該是有理有據的。

前面說到的那位用微信對話形式教《論語》的教師,主觀上想「創新」,想把「古老」的文言教成「現代」生活,但是這樣的模式不利於學生掌握「文言」,也不利於學生體悟《論語》文風。其實,《論語》已經足夠口語化了,只不過是那個年代的口語。學生如果用這種「大話搞笑」法讀《論語》,可能不利於純正的語言感知力的形成。文言文教學和傳統文化經典教學,要擔負起培養學生純正的語言文化感受力的責任,教師還是要教學生讀懂文言文,理解文章,感受古代那種精粹的語言和思想。

教學藝術創新的前提是入門,達到一定的素養水平後才可能「隨心所欲」,但也必須「不逾矩」。有位教師教學《項脊軒志》,設計了幾個步驟:請君誦讀,請君品悟,請君言說,請君評價。這個次序是有道理的,但這個「請君」總覺得彆扭,因為它與文章的感情基調不相符。教學,有時還是需要一點樸實,尤其是形式與內容要協調,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作者單位系浙江師範大學浙派語文教育研究中心)

《中國教師報》2018年07月04日第4版 

相關焦點

  • 培養教師核心素養的新路徑
    教師核心素養,是指教師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要求,滿足自身專業成長和學生全面發展需要的重要品格與關鍵能力。在新時代背景下,我認為教師核心素養至少包括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學識豐富、科學育人、精業勤研、進取創新、自我反思和溝通合作等方面。
  • 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迫在眉睫
    人民網深圳11月23日電(袁儷芸)11月23日,「走向核心素養的初中教育變革」學術論壇在深圳正式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管理者和一線教師就「核心素養時代的學校變革」「如何讓核心素養及時落地」等話題進行交流。
  • 科學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徐匯提升教師關鍵能力
    聚焦智能化環境建設  完善「三位一體,四元協同」的研修模式,著力推進基於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師能力標準的研製,實現從標準到研修課程、研修模式的一致性與針對性  探索「人工智慧+」教學新模式,優化和重構教學流程,精準評估教與學績效,實現因材施教。
  • @數學教師: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方法,拿走不謝!
    近年來,「核心素養」成為了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的方向標,引領著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首先要明確核心素養的核心是什麼,深刻認識核心素養的內涵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明確方向,勇於改革,大膽創新,培養出具有核心素養的學生。
  • 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才需求的標準也越來越高,要求學生不僅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而且擁有較強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符合教育部「立德樹人」的育人要求,是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關鍵,也是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 在學科教學中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我們知道,核心素養是跨學科素養,任何核心素養的培養都不是一門單獨學科可以完成的,任何學科都有其對於核心素養發展的共性貢獻與個性貢獻。學科的育人價值主要在於對特定核心素養的貢獻,這需要一個不斷明晰的過程。只有明晰本學科在特定核心素養形成和提升上的教育意義,揭示學科與核心素養的內在關聯,才能發現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
  •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核心素養,如何培養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核心素養,如何培養 原標題:   近期,《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發布,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維度定義「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素養的綜合品質,存於內而現於外。可以說,一個學生沒有很好的語文核心素養作為後盾不但難以學好語文,也無法順應時代潮流、適應個人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需要。
  • 看看國外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國外的諸多核心素養框架並不相同,有的走的是「全面路線」,幾乎把學生的所有素養都包括在內;有的走的是「簡約路線」,只涉及一些關鍵的、高層級的素養。核心素養框架的確定必須具有時代性與前瞻性。英國核心素養教育英國在《國家課程》總目標中,明確了學生的核心素養——既包括跨領域的涉及學生精神、道德、社會性和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和這些方面發展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也包括與學科領域緊密結合的關鍵能力。
  •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我們做的太少!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我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努力培養學生這六方面的核心素養,才是教育的正途。
  • 未來教育,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我認為,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學校一定要消除各種不講科學、違背規律的反教育行為,要加強學校的競爭力,迎接教育的3.0時代;立足學校自有優勢,整合已有經驗和做法,讓學校有人性、有故事、有溫度、有美感。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們應具體研究學生,探究他們的政治角色、社會責任、人性品格、素養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兒童成長的潛質和可能性。郭文革: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離不開信息化素養的養成。
  • 淺談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師要改變死板單一的教學方法,要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達到教學目標,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學生也要跟著教師的進度,學生在學習時也要改變以往對歷史這一學科的看法。教學方法的創新,是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關鍵,所以教師要改變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在課堂中引入多媒體技術,以畫面來衝擊學生視覺,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以提高課堂質量。
  • 凝練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黨的教育方針從宏觀層面規定了教育的培養目標,對於我國的人才培養具有全局性的指導意義。把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轉化為學生應該具備的核心素養,更有利於其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貫徹落實。二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 教師專業化:培養核心素養的起點
    教師的專業化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有什麼影響?日前,中國教育學會第28次學術年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就「核心素養與適合的教育」主題展開了探討。21世紀人才的核心技能到底是什麼「總有人問我,21世紀人才的核心技能到底是什麼?」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滕珺說。
  • 核心素養,如何培養
    原標題:核心素養,如何培養   近期,《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發布,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維度定義「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發布後,有關核心素養的意義、實施路徑成為當前教育領域關注焦點。
  • 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素養培養
    近年來,「核心素養」成為了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的方向標,引領著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首先要明確核心素養的核心是什麼,深刻認識核心素養的內涵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明確方向,勇於改革,大膽創新,培養出具有核心素養的學生。
  • 智慧辦學策略——重視「核心素養」的作用地位,著重學生德育培養
    「智慧教育創新理論」的教育觀點認為,在新時代的教育改革與創新發展中,提高辦學能力與教學質量的整體水平的關鍵,就是要重視教改大綱所強調的「核心素養」的作用與地位,圍繞學生的德育培養這一核心主題,全面科學高效展開日常教學活動,才能更好地提高老師課堂的教學能力,為學生的全面健康快樂的發展奠定基礎
  •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解讀 核心素養咋培養
    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謝維和特別強調核心素養的實踐指向。有研究指出,決定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於父母學校能否幫其培養一系列性格特質,如「毅力、自我控制力、好奇心、責任心、勇氣以及自信心」。美國和世界其他發達國家,已將類似認識納入學校課程與教學實踐。但我國以考試成績為主要評價標準的問題,影響了行動實施。
  •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英語教師在掌握英語閱讀課程的課程目標方面存在偏差,並且學生英語閱讀的核心素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課堂上,教師沒有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核心素養,也缺乏相應的培訓計劃來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核心素養,不利於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核心素養。3)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有待提高。
  • 濰坊(上海)新紀元學校舉行學生核心素養關鍵能力展示活動
    展現精彩 分享經驗——濰坊(上海)新紀元學校舉行學生核心素養關鍵能力展示活動6月3日,濰坊(上海)新紀元學校在學校操場隆重舉行學生核心素養關鍵能力展示活動新紀元學校全體師生以及家長代表齊聚學校操場,共同觀摩學生核心素養關鍵能力展示成果。通過舉辦學生核心素養關鍵能力展示活動,充分展示新紀元學校差異化教育教學的重大成果,給學生一個真正展示自我風採和勇氣的舞臺,展現了新紀元學子的風採和活力,進一步弘揚學校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加強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鞏固了差異化教學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