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聽說玩某種遊戲可以學日語

2020-12-11 觸樂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圖:小羅

最近我報了個為期一年半的日語班,偏重口語的那種。

我大概十幾年前就口口聲聲說要學日語。最開始是因為想看懂遊戲《大神》的劇情對話,後來是因為想買不含中文字幕的《新世紀福音戰士》日版限定DVD,再後來,歌手椎名林檎那些費解的日文歌詞、作家京極夏彥還未推出中文版的新作、各種啃不動又沒人做的冷門影視劇生肉、文本量驚人卻苦等漢化不得的新老遊戲……都曾「敦促」我學習,但我每次都在「收集學習資料」的準備工作中止步——直到去年我入了《大神絕景版》的PS4豪華限定,我發現自己仍停留在「想看懂其中對話」的初級階段——當時我的心理活動大約用幾句歌詞就能完美概括:「又回到最終的起點,呆呆地站在鏡子前……」

多年過去,連《EVA》都從限定DVD(左)躍進到限定藍光碟(右)了,可我的日語仍然毫無長進

怪的是,今年我突然又想學了,還百年不遇地真正有了行動,我大約用3天時間就背完了過去十幾年都沒背下來的五十音——不是因為哪個歌手、作家或偶像,也不是為了某部劇、某個DVD套裝或某個遊戲,甚至我發現自己對日本文化的興趣其實不大,對日本這個國家乃至人民也沒有任何特殊感情,單純只是因為「想學了」而已。最終我放棄尋求原因,決定順其自然。

會聊到這個,是因為我最近看到的一條微博。有人在Switch上遊玩第一人稱「射擊」遊戲《NEKOPARA》時,意外發現選項中可以設置「主語言」和「副語言」,換言之,遊戲是可以在「雙語字幕」的環境下遊玩的。「這個語言學習軟體不錯,有雙語字幕,下面的副語言可選日語、英語、繁體中文。 」微博主最終從學習層面,給予這款遊戲以高度評價……大概吧。

其實《NEKOPARA》的Steam版本就已經有「雙語字幕」功能——不知道打上某種補丁後,「不和諧」的部分是否也是如此

這條微博讓我萌生了奇怪的好奇心:到底有多少遊戲做了這樣的雙語字幕功能?它們做這個功能的出發點是什麼?——大約我也的確想從中發掘一款真正能幫助我學外語的遊戲。結果,還真讓我找到了一些。這裡我決定給它們簡單分個類。

第一類,大概是出於正經的「教育目的」,比如說《日本之旅2016》(Go! Go! Nippon! 2016)—— 不正經的比如《NEKOPARA》以及同類型的《Karakara》,這裡就不提了。這可不是我的主觀臆斷,畢竟發行商MangaGamer在Steam頁面中,專門給這款遊戲開了個「Educational」類別。

其實這款遊戲的教育意義不限於「日語」——遊戲內容也可以視為「和戀人出去旅行」的操練

我稍微掃了下Steam頁面的評價,有位叫「aria06」的玩家已經總結得非常好:「……基本上還是個以旅遊為主,戀愛為輔的遊戲,裡面很詳細地介紹了去各個景點怎麼坐車,門票多少錢,吃東西和買紀念品會花多少錢等等實用的信息,還自帶輸入匯率,可以幫你把日元的價格轉換成本國貨幣,每到一個景點還有谷歌地圖的連結,作為旅遊手冊功能已經很齊備了……」

看,是不是很寓教於樂?可惜它沒有日文語音,不符合我想練習「說」口語的需求——默默地無視掉有語音的《NEKOPARA》,對,就是這麼任性。

第二類,是一開始就沒把自己定義為「遊戲」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夜班》(Late Shift)。儘管在Steam和各主機平臺均有銷售,但官方對這款作品的定義是「The world's first cinematic interactive movie」,即「交互式電影」而非「遊戲」。

它採用真人實景,完全當作電影來拍,只是基於不同選擇分支會拍攝不同版本的情節內容。而作為一部電影,《夜班》也正兒八經地在電影節和某些電影院上映過,只不過面對選項時,由觀眾現場投票來決定劇情的走向——既然是電影,那麼有雙語字幕也再正常不過了。

《夜班》相比正常電影只是多了選項,編劇還寫過由裘德·洛和小唐尼主演的電影《大偵探福爾摩斯》

第三類,就是官方其實並未提供,但民間漢化組將它本地化成了「雙語版」。典型的例子就是《南方公園:真理之杖》《傳送門2》《質量效應3》和《質量效應:仙女座》。

在遊戲中實現「雙語字幕」,其實並不算輕鬆的活計,文本框的限制和文字排版都不像「在文本文檔裡添加一段話」這麼簡單,在我之前接觸過的漢化遊戲中,就有一款礙於編輯工具限制,本地化小組不得不逐字逐句進行手工分行。而事實上,雙語化並不存在必要性——在本身的翻譯質量還不能完全保證的情況下,真的有必要為滿足小部分人的需求,而增加額外的本地化成本嗎?

請想像一下《「專八」之柱》《「託福」暴君》《「雅思」之海》和《「GRE」原罪》在原有文本量之上,再做「雙語化」的難度

像上述這些能得到「民間雙語化」待遇的遊戲,要麼是有著真正熱愛這些系列的死忠,比如為了「讓《質量效應》看起來像真正的外語電影……算是我送給廣大英語愛好者的一份小禮物」,要麼是因為「梗太多的時候,帶上源語言是不錯的做法,而且帶雙語字幕很好啊,有大片即視感」——在此特別感謝某位漢化組大佬解答我的疑問。

但話說回來,玩遊戲真的對學外語有幫助嗎?我覺得有。但如果想學口語,通過玩遊戲可能就像開「硬核模式」,還是太不現實了些。或許我最需要的不是「艹貓」,而是一個可以和我面對面操練對話的小姐姐。

……大概吧。

相關焦點

  • 聽說玩某種遊戲可以學日語丨觸樂夜話
    圖:小羅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最近我報了個為期一年半的日語班,偏重口語的那種。
  • 觸樂夜話:看專業人士玩遊戲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鴿也要鴿得應景(圖/小羅)最近觸樂同事們頻繁出差,雖然沒有挨個問,但推己及人,我猜測不少稿子都是在飛機上和在出差目的地寫出來的。有時候,出差會給人帶來一些奇特的體驗,比如楊宗碩老師的一段奇遇。
  • 胡博士教你玩遊戲學英文丨觸樂夜話
    6歲那年我才在某本遊戲說明書上看到「Esc」的全稱是「Escape」(圖/又天)觸樂夜話
  • 觸樂夜話:誰要在Apple TV上玩遊戲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但有一點我們其實都非常清楚,沒有一家開發商會蠢到在現階段做一個Apple TV獨佔遊戲,Apple TV上的遊戲,肯定會有iOS版,從iOS版移植到Apple TV,技術上也輕鬆。僅就遊戲內容來說,iOS無疑是蘋果的根基,它曾以巨大的魄力在遊戲市場撕開一道口子。
  • 觸樂夜話:聚會玩什麼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觀棋不語真君子(圖/小羅)上周,觸樂編輯部一起體驗了一下《三位一體4:噩夢王子》。我們評價的重點在於遊戲的多人模式,而它也的確沒讓人失望,美術水準高,謎題難度適中,多人遊戲參與度高,的確是個不錯的聚會遊戲。
  • 觸樂夜話:君日本語本當上手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由於言辭過於反動,小羅被塞了口球這段時間,由於一個還沒有想好角度的選題,我看了許多克蘇魯相關的內容。在經歷過幾次失敗的網團之後,我暫時放棄了跑團的想法,卻被魔都上的COC自製模組吸引了。
  • 觸樂夜話:灰轉白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灰轉白我上個周末一直在玩《輻射:新維加斯》。《輻射:新維加斯》當然是個好遊戲,而且在好遊戲裡也是排得上號的經典好遊戲。不過說來慚愧,我之前從來沒有好好玩過這款遊戲。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遊戲沒有官方中文。雖然我確實能看懂裡面的大部分英文,新維加斯先生的電臺放送也能聽個一知半解,但是我還是更喜歡玩中文版本。畢竟中文才是我的母語,大段大段地看英文文本還是有些累。可惜的是,《輻射:新維加斯》的民間漢化也拖了非常長的時間。遊戲剛發售時,就有民間漢化組光速推出了中文化補丁。
  • 選擇丨觸樂夜話
    小羅今日做牙,圖刪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 觸樂夜話:國外獨立遊戲的「細節」創意值得讚嘆
    觸樂夜話,每晚為您盤點與遊戲相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說實話,本來覺得能使用這個「萊昂納多老也得不到奧斯卡小金人」的梗的遊戲,能好到哪裡去?還不是玩一分鐘,一笑了之的東西?遊戲裡會出現馬修·麥康納(既生瑜何生亮的對手)、已故蘋果CEO賈伯斯(小李子拒演的角色)以及老搭檔凱特·溫斯萊特(她得過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並且還因飾演《賈伯斯》中的演出獲得金球獎最佳女配角獎)和他陪跑。然後路上可以吃到的獎分物體不是金幣,而是其他世界級的影壇大獎的獎盃。
  • 觸樂夜話:組個桌遊局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我證明,那隻手是牛老師!(圖/小羅)牛老師從上周二起開始攢局。「這周末要不要在會議室約個桌遊局!」牛老師說。人們紛紛入座,一臉期待地望著自己左右的人:「我們玩什麼呢?」如果沒有桌上的桌遊盒,看起來就像加班!比起電子遊戲中的角色扮演,桌遊可以發揮的空間更大。桌遊中的行動雖然也受到遊戲規則的引導和限制,但角色本身的塑造相對自由,更像玩家自身的人格,並且場上的局勢也會受到現實中關係的左右。
  • 觸樂夜話:「成長守護」與「關愛家長」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藉由這些系統,家長可以通過智慧型手機知道自己的孩子在玩什麼遊戲,每天玩多長時間,並可以通過程序進行時間管控。不過,成長守護平臺綁定的是孩子的社交帳號,也就是QQ或微信。現在,老師也加入到管控的隊伍中。
  • 觸樂夜話:遊戲續集有多難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小羅打算給我劇透,但忍住了……今天凌晨,在論壇、群組、朋友圈,甚至短視頻平臺上,我看到身邊的朋友們紛紛開始秀自己的《最後生還者:第二部》了。PS4末期數一數二又是獨佔的遊戲,誰不想第一時間就玩到呢?和很多激動的朋友們相比,我的心情還算平靜,為了儘量不被劇透,這幾個月來我幾乎不看任何相關的新聞報導和討論,因為儘管我們也在談什麼系統、難度、藝術風格之類的東西,但是頑皮狗現在出的這些遊戲,不看劇情看什麼呢。如果連劇情都提前知曉了,那麼一切美好的體驗也就蕩然無存。
  • 觸樂夜話:無名者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原來世界那麼大我最近一直在《天國:拯救》的世界裡摸爬滾打、行俠仗義、偷雞摸狗。除了《賽博朋克2077》,我已經很久沒在哪個開放世界遊戲裡花費這麼長的時間。
  • 丨觸樂夜話
    圖/小羅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絕地求生》玩家已經吃了10255噸雞如果一個遊戲火了,它總有一天會來分享一些有趣、壯觀的數據。《皇室戰爭》火的時候,Supercell公布旗下4款遊戲每日活躍玩家首次超過1億,「比美國人每天喝的咖啡還要多,比倫敦、北京、德裡、紐約、首爾、裡約熱內盧、莫斯科、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人口總和還要多,昨天,全球只有吐瓦魯人民沒玩我們的遊戲」。
  • 觸樂夜話:Home, Sweet Home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小羅老師又病休觸樂內部有不少「勇者鬥惡龍:建造者」(DQB)系列的愛好者,其中包括多年「DQ」老粉絲左輪老師、與席德一起冒險並從中感受到了愛的池騁老師、患上了地獄禿鷲PTSD而淺嘗輒止但承認「確實是個好遊戲」的祝佳音老師,當然,也包括我,很可能是全觸樂「DQB」時間最長,並且把兩作全部白金的人。
  • 觸樂夜話:矛盾的集合體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小羅老師會往哪邊走呢?同人漫畫《塔什幹如是說》可能是我特別想撈塔什幹和甘古特的重要原因雖說是「隨手」「順便」,但《艦C》這遊戲,哪怕是沒什麼追求的佛系玩家,也很難做到不看任何攻略和指導順利進行遊戲。幾年前,它給我留下的最大的印象就是麻煩,而到了今天,在我嘗試過更多「C-Like」手遊之後,重回《艦C》後的第一感覺依舊是麻煩。
  • 其實我也瘋了幾天《頭腦王者》丨觸樂夜話
    圖/小羅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如何評價Nintendo Labo?
  • 觸樂夜話:懷舊遊戲路線為什麼在臺灣走得通?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其實我周圍的許多朋友都是老遊戲愛好者,有的朋友為了找回當年玩遊戲的感覺,甚至去市場上淘來專業級的彩監作為顯示器,這才對味兒——請注意,是「彩監」,而不是「彩顯」,我也是從這件事上才知道彩監是什麼,為什麼它的圖像效果就比彩顯上等得多。
  • 觸樂夜話:3A大作不耐受綜合症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咱們做這行的,不玩一玩也說不過去,對吧?於是我就硬著頭皮玩了。我至今依然記得我在玩《最後生還者》初代的時候對菜花頭喪屍的生理不適,不停地跑到廁所去乾嘔。而《最後生還者:第二部》我在發售日當天就買了,像擠牙膏一樣玩半小時歇兩天,至今也沒有走到艾比線……在玩這些遊戲的時候我總是存在主義危機爆發:我是誰?我在哪?我為什麼要來受這份罪?
  • 人人都愛小鮮肉丨觸樂夜話
    今日圖刪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