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雪水澆灌民族團結之花——烏魯木齊市第66中學內初班民族團結...

2020-12-27 騰訊網

  (新疆日報網)烏魯木齊市第66中學於2003年底成立,學校在承擔學區內基礎教育任務的同時,還承擔新疆區內初中班的教育教學任務。目前,學校有區內初中班住校生900餘名。

  「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開設區內初中班是為了加快新疆人才培養步伐,進一步做好新疆穩定工作,促進全區經濟平衡發展,實現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是為滿足不斷擴大招生規模的內地高中班輸送優秀生源的需要。」校長孟浪說,「從2004年9月起,學校承擔起了首屆區內初中班的教育教學任務。首屆區內初中班的學生中少數民族學生人數佔到90%以上。」

  是師生,更像親人

  66中學內初班在校生50%以上是少數民族學生,且來自不同地區。學生之間,有文化層次的差異,有語言的差異,更有著風俗習慣的差異。為使學生在三年時間裡愉快地完成學業,學校要讓孩子們感到學校就是他們的家,感受到家的溫暖,感受到父愛母愛。

  每到各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學校都會按照該民族的風俗習慣,組織遠離家鄉和親人的各族學生一起慶祝節日。「肉孜節」「古爾邦節」,學校會買來活羊,請來維吾爾族師傅按傳統風俗宰羊,給學生做手抓肉。農曆春節來臨之際,學校組織全體教職工給學生包餃子,讓各族學生在除夕夜共同吃頓年夜飯。各民族學生在一起共同歡慶節日,相互問候祝福,其樂融融。

  如果說這是一個溫暖、快樂、和睦的大家庭的話,老師們就是這個家庭的爸爸和媽媽。他們細心呵護每一個家庭成員,使他們在這裡健康成長。

  2004年秋開學不久,初一語文老師王麗莉發現班上一名叫阿不都·瓦合甫的男生性格孤僻,上課從不舉手發言,下課也獨來獨往。王老師從其他孩子嘴裡得知,阿不都·瓦合甫家境十分貧寒,只有爺爺與他相依為命。

  有次上課,王老師要求學生查字典,其他人都在翻字典,惟有他趴在桌上一動不動。細心的王老師什麼也沒說,第二天買了本新字典,送給了阿不都·瓦合甫。冬天來了,王老師發現,阿不都·瓦合甫的手因為天冷裂了不少小口子,就特意買了護手霜和手套送給他。漸漸地,阿不都·瓦合甫臉上有了笑容,學習成績也明顯提高。

  有一天,阿不都·瓦合甫忽然對王麗莉提出了一個要求:「老師,我可以像擁抱媽媽那樣擁抱你嗎?」師生倆緊緊擁抱在了一起。阿不都·瓦合甫在王麗莉的懷裡,又找到了久違的母親般的溫暖。

  內初班的孩子十二三歲離開家,還擺脫不了對父母的依戀。校黨總支倡導班主任老師和生活輔導老師「準家長化」。孩子們想家的時候,老師溫暖的肩膀就成了他們思念的依託。孩子們生病時,向醫生準確介紹病情,陪孩子打完最後一滴吊針的都是老師們。

  「孩子們」,這是66中各族職工對各族學生習慣性的稱呼。

  一天深夜,阿孜古麗同學突發急性闌尾炎,馬建華等老師迅速把孩子送到新疆醫科大學一附院。校長助理吳雪鵬等也聞訊趕到醫院,與醫生交流,並代替遠在喀什的家長進行手術籤字。孩子因難受,不停地嘔吐,馬老師拿起衛生紙,把孩子衣服上和地上的嘔吐物一把把抓進垃圾桶。隨後,她一邊安慰著孩子,一邊用溫水把孩子的臉和手腳擦洗乾淨,然後協助護士推著手術車,把阿孜古麗送進手術室。同房間的一位病友看到這一切困惑地問:「你是漢族吧,怎麼會有一個維吾爾族女兒呢?」馬老師笑著說:「我的維吾爾族女兒和兒子還多著呢!」

  一位畢業班的學生在留言中寫道:「當我想家徹夜未眠時,一位媽媽向我走來,輕輕地擦著我的眼淚;當我生病躺在床上時,又是她為我端水送藥。」

  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聽到66中老師們親切地把學生稱為「孩子」的時候,深有感觸地說:「老師把學生都稱作孩子,師生感情真是不一般。」

  孩子們的樸實也感動著老師們

  孩子們的執著樸實、純潔無邪和知書達理,也感動著老師們。

  2004年秋季開學,阿不都·瓦合甫同學暑假結束返校時,從喀什帶來了讓爺爺特意為漢族老師王麗莉和回族老師李遠徵煮的玉米棒。到學校後,孩子幾次到辦公室想把玉米送給老師,但出於羞澀,幾次欲送又止,又捨不得把玉米棒吃了,使玉米棒變質了。後來,知道這件事的老師們都感動地流下了熱淚:多麼可愛的孩子呀!

  當該校內初班的學生通過電話或書信把學校的生活告訴親人們時,親人們也為這樣的人間真情所感動,他們有打來電話表示感謝的,有寫來感謝信表達心情的,有送來錦旗的。初二(9)班的一位維吾爾族學生家長自己不會說漢語,也不會寫漢字,就請人用漢語為班主任老師寫來了感謝信;來自巴楚縣英吾斯坦鄉初二(3)班尤木肉孜同學的父親為該校送來了繡有「精心培育,共創未來」的錦旗;初三(2)班艾山江·依力哈木及全家送來了繡有「敬業奉獻,愛生如子」的錦旗。

  這是各族教師用愛心為該校贏得的信賴,也是師生之間深厚民族情的真實寫照。

  各族學生間的情誼

  在校園裡,學生們穿著印有66中學標誌的天藍色T恤,藏藍色的褲子,如果你不刻意觀察,很難分辨出哪個是維吾爾族學生,哪個是漢族學生。維吾爾族學生能講流利的漢語,漢族學生也了解了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學會了維吾爾族日常用語,能在悠揚的維吾爾族音樂中翩翩起舞。

  各族學生之間,如親兄弟姐妹似的互助互愛。全校學生互相幫助,為各族貧困生捐款捐物累計達8000多元。另外,全校60多名黨員每人幫扶一名學生。這種幫助不僅體現在物質上,也體現在精神上,給遠離家鄉的區內初中班學生送去了溫暖。

  初三(9)班的漢族小姑娘唐曉瓊生病住院了,同班的夏米西努爾等兩位維吾爾族同學每人從生活費裡擠出20元錢,捐給唐曉瓊同學治病。在她倆的帶動下,該班人人伸出援助之手,向唐曉瓊同學捐助了200多元錢。錢雖然不多,但凝結著各族同學之間的深情厚誼。

  馬虎山是個回族學生,他的維吾爾族同學帕如克因患肌肉無力症而無法行走。從進教室的那天起,他就背著帕如克去實驗室、閱覽室、衛生間,就是在安全演練時,他都沒忘記把帕如克背到安全地帶……在馬虎山的帶動下,同學們都自然而然地照顧著帕如克。

  在66中2000多名學生中,內初班的學生有900餘名,由維吾爾、哈薩克、回、蒙古等多個民族構成。校園處處呈現出各民族師生「歌舞同臺、就寢同舍、進餐同桌、娛樂同享、語言同學、學習同步、節日同慶、校園同護、困難同度」的「九同」和諧共融文化氛圍。

  愛國與感恩

  在幾年的探索和實踐中,66中在感恩教育上,以「知恩——感恩——謝恩——報恩」「感謝父母——感謝自然——感謝他人——感謝社會——感謝黨和國家」為主線,通過感恩主題班隊會、感恩日記及感恩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的教育,培養孩子們豐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和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

  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工作永恆的主題。該校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積極探索新方法,尋求新途徑,努力嘗試富有時代特徵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和形式。使愛國主義具體化、生活化,讓學生明白在現在的國際環境、國情、社情、區情、鄉情條件下,我該做什麼,我能做什麼,我要做什麼。

  校長孟浪說:「學校的培養目標就是為內地高中班培養政治合格、學習過硬、民漢兼通的人才,把學校建成孩子的學習生活樂園,讓他們健康成長,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

  2006年9月10日,胡錦濤總書記視察66中,孩子們紛紛向總書記表達自己的心願。在初二(3)班的教室裡,來自莎車縣的古麗努爾同學說:「我會努力學習,考上重點大學,將來回報祖國、回報新疆。」貝麗柯孜表示:「我要考上內高班,將來考醫科大學,做一名好醫生。」阿力普同學說:「我的理想是當一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同學們的出色表現讓總書記很滿意。他欣然寫下「培育之恩,終生不忘」八個大字,以勉勵孩子們。

  天山雪水澆灌出了66中這個多民族大家庭精心培育的民族團結之花。

  (新疆日報 傅翔龍)

相關焦點

  • 【民族團結一家親】內高班是一座民族團結的大花園
    3月16日,內地新疆高中班、內地新疆中職班、區內初中班「民族團結優秀教師、學生、班級」評選活動揭曉,自治區教育廳對66名師生、32個班級進行了表彰。近年來,內高班、內初班和內職班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其中內高班已有13屆4.6萬名畢業生,目前在校生3.4萬人,這次表彰將校園裡內高班感人的民族團結故事全景展現了出來。
  • 豐明軍:用心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福貢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少數民族地區,民族團結,共同進步是生活在這裡的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也是福貢社會穩定和發展的法寶。如今,在這片熱土上,盛開著一朵朵絢麗的民族團結之花,福貢縣省定民族完小副校長豐明軍就是其中的一朵。
  • 人物剪影丨白婧芳:用心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在九溪中學任教的白婧芳,是來自江川區安化彝族鄉的彝族教師。她的爺爺彝族四弦在當地彈得非常好,父親是一名彝族樂琴製作手藝人,從小母親就教她講彝語、唱彝歌。幾年前,源於一次偶然,白婧芳開始跟隨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安正雄學習彝族四弦。
  • 烏魯木齊市「民族團結大院(小區)」公示啦!快看看有沒有你所住的...
    根據《烏魯木齊市「民族團結大院(小區)」創建活動管理辦法(試行)》和《關於做好全市第四批「民族團結大院(小區)」評選命名暨第一批「民族團結大院(小區)」復驗命名的通知》精神,第四批新申報和第一批屆滿復驗符合條件的「民族團結大院(小區)」524個。
  • 探索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新路子——曲靖市民族中學民族教育工作紀實
    多年來,曲靖市民族中學強化民族教育,提升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素質,為培養曲靖少數民族優秀人才,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科技、教育、文化前進步伐作出了貢獻,探索出了一條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新路子,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
  • 【民族團結看僑鄉】江門市培英高級中學播撒民族團結「種子」
    承辦內地新疆班16年來,該校將民族團結教育工作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新疆班學生歷年來重點和本科上線率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從該校新疆班走出的學生,大學畢業後大部分回到新疆工作,為新疆的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 民族團結之花在切磋交流中綻放
    原標題:民族團結之花在切磋交流中綻放 民族傳統體育紮根於各民族生產生活中,生動體現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帕爾哈提和努爾德別克就是這樣,賽場上是對手,賽場下是朋友,他們兩人的友誼從13年前就開始了。努爾德別克說,那時候他只會古典式摔法,而帕爾哈提對7種民族式摔跤方法都很有研究,是他心中的偶像。從那時起,他們經常在一起切磋,帕爾哈提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術教給努爾德別克。
  • 民族團結之花盡情綻放——都蘭縣香日德鎮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紀實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在都蘭縣香日德鎮,一個個感人的民族團結故事,溫暖了全鎮各族群眾的心,在這片由漢、回族、蒙古、藏、土、撒拉、東鄉等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各族兒女心相通、情相連,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一朵朵絢麗多彩的民族團結之花盡情綻放。
  • 江門市培英高級中學 播撒民族團結「種子」
    承辦內地新疆班16年來,該校將民族團結教育工作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新疆班學生歷年來重點和本科上線率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從該校新疆班走出的學生,大學畢業後大部分回到新疆工作,為新疆的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該校先後獲得「全國和諧校園先進學校」「廣東省民族團結先進模範集體」「南粵校園模範基層黨組織」「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等稱號,2019年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 民族團結演講稿:民族團結一家親 共創新疆新面貌
    一曲優美動聽的《新疆好》,唱出了兩千萬天山兒女的心聲。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處奏響民族團結的凱歌。「團結月」凝鑄兄弟情新疆生活著維吾爾、漢、哈薩克、回、蒙古等47個民族,在歷代抵禦外敵入侵、反對分裂祖國的鬥爭中,各族人民結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誼。
  • 同心掬得滿庭芳 民族團結一家親
    多年來,兵團黨委著力抓好民族團結工作,兵團湧現出一大批民族團結模範。他們用真情澆灌民族團結之花,用實際行動感染著兵團廣大幹部群眾。   在十四師一牧場,身材瘦小、膚色黝黑的張永進是一個名人。他滿腔熱情為各族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喜喜連長」。他先後7 次放棄到城市工作的機會,執著堅守在位於崑崙山下的少數民族聚居團場。他說:「我從小就跟維吾爾族群眾生活在一起。
  • 【民族團結看僑鄉】開平市金山中學: 把民族團結的種子播撒進學生...
    作為目前開平市唯一一所民辦中學,已有20多年辦學歷史的金山中學,一直是家長和學子嚮往的求學之地,在社會上有著很好的口碑,無數開平學子在這裡揚帆起航,取得驕人成績。據了解,在今年的中考中,該校共有14位學生成績在770分以上(總分840分)。
  • 汗水澆灌民族教育之花
    原標題:汗水澆灌民族教育之花  文·丁雅誦   ■第二看臺   近日,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的達瓦卓瑪收到了學生送來的禮物——一束怒放的格桑花。達瓦卓瑪很開心,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像格桑花的花語一樣,幸福快樂。
  • 手牽手心連心 讓民族團結之花永遠綻放
    九月是自治區民族團結教育月,九月是收穫的季節。在收穫的九月裡,民族團結之花會開得更旺盛,更鮮豔。一支箭易折斷,五支箭難折的故事告訴我們,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只有齊心協力、團結共進,把生命和力量結合起來,才能發展進步。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族學生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9月17日晚,通遼蒙古族中學以班級為單位,召開了「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中華民族一家親」主題班會。
  • 讓校園綻放民族團結之花
    ,愛護民族團結,珍視這來之不易的民族大團結。」這是州教育局舉辦全州中小學師生「民族團結一家親」主題手抄報、徵文評選活動時,東鄉縣幸福學校的學生們在自己作品中展現的內容,字裡行間表達出了他們對於「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美好願景。在學校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主題活動,是我州教育系統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一個縮影。
  • 烏魯木齊市團結路:平凡人的生活密鑰
    開欄語:這世界上有那麼多城市,城市裡有那麼多條道路,一些人,就選擇住在一條以「團結」為名的道路上。  「團結」,意為由多種情感聚集在一起而產生的一種精神。作為團結路上的居民,人們把團結的精神內化為一種信仰,並在舉手投足之間,將溫暖釋放出來。  今年是新疆第一個民族團結進步年,天山網推出專題《榴園第一季》,全面表現波瀾壯闊的進步事業。
  • 【民族團結】民族團結知識百題
    15.國家提出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七進」活動是指哪七進?答: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連隊進寺廟。16.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是每年的幾月?答: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是每年的9月,2020年9月是自治區第37個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
  • 「大峽谷•小康路」豐明軍:用心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少數民族地區,民族團結、共同進步是生活在這裡的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也是福貢社會穩定和發展的「法寶」。如今,在這片熱土上,盛開著一朵朵絢麗的民族團結之花,福貢縣省定民族完小副校長豐明軍就是其中的一朵。
  • 永善縣民族小學:讓民族團結之花在校園精彩綻放
    文化立校 奏響民族主旋律永善縣民族小學成立於1952年,是雲南省解放後第一批寄宿制民族學校,是昭通市唯一一所省定民族小學,先後經歷了創建、停辦、恢復、發展四個階段。自創建民族優秀文化教育示範學校以來,該校創新辦學理念,統籌規劃設計校園文化環境,把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教學樓、校歌、校徽、校旗、校服等中,一方面組織教師在校園內設計、打造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走廊,將少數民族傑出人物及風土人情繪製在牆上,並配備少數民族讀本一萬餘冊。
  • 用心維護民族團結之花
    每次去到他們家,第一件事便是問姑娘的作業完成了沒有,最近考試了沒有。遇到小姑娘不會做的題,我就一頁一頁的幫她複習功課,然後一個一個題進行講解,看到孩子認真聽講的樣子,我知道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在努力,她也在努力。工作之餘,我也會通過電話或者微信詢問孩子這幾天的學習情況,通過微信打卡等方式不斷監督孩子的學習。慢慢的,孩子的自制力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