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州澄泥硯,筆墨紙硯,是中國的文房四寶,更是歷代文人墨客的心頭之寶。絳州(今山西省新絳縣一帶)澄泥硯,與端硯、歙硯、洮河硯同屬中國「四大名硯」。絳州澄泥硯是其中產生最早,唯一用泥巴燒制出的硯臺0山西省從南到北的農村都把硯臺稱為「硯瓦」。那是因為在秦漢時期,燒制的瓦非常精細,可以做硯臺使用。久而久之,以硯瓦代替硯臺的稱呼便流傳了下來。從這種稱呼中,也可知曉山西燒制瓦和硯的歷史非常久遠。絳州澄泥硯同汾河中的衝泥有很大關係。
發源於管涔山的汾河,衝刷著中上遊兩岸的泥、黏土、高嶺土、長石、煤炭、銅鐵礦石、石灰石等各種物質,奔騰著,咆哮著,來到下遊的運城大平原,放慢前行的速度,將燒制澄泥硯的原料留在了新絳。大約從西漢開始,山西新絳一帶就開始採用澄泥燒瓦的方法燒制硯臺。這種硯臺,便是澄泥硯。新中國成立之前成書的《古玩指南》中記載:「澄泥硯以山西新絳縣(古稱絳州)所制者最為著名。」《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四大名硯」條錄:「澄泥硯最早產於山西絳州。」明末清初,由於戰爭頻繁、經濟衰退,絳州澄泥硯的生產技術幾近失傳。
1775年,乾隆皇帝曾命絳州知府在汾河取泥,打包運送到京城,再命造辦處找蘇杭工匠,欲燒制絳州澄泥硯,歷時10年之久,未能成功。至今故宮庫房內還保存有當時取用的汾河泥。絳州澄泥硯的製作需經過幾十道工序。先將採掘來的河泥放置在一個絹制的籮中過濾,濾出的極為細緻的泥土就是制硯的原料澄泥,澄泥硯之名也由此而來。再將濾制出的澄泥放置一年以上,歷經冬夏去其燥性方能使用。為了搶救這一民間文化遺產,20世紀80年代,絳州人藺永茂、藺濤父子,多方搜集資料,潛心研究,反覆實驗,終使絳州澄泥硯重放異彩。
平陽木版畫,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是我國民間木版年畫最早的發祥地之一,木版年畫又被認為是版畫的始祖。平陽著名的版畫藝人也層出不窮。相傳,西晉末年當地民間藝人就已開始用木版雕印佛經和朝廷的命令。到隋唐時期雕版印刷在平陽興起,主要是雕印佛經、佛圖和學者所需的書籍。隨著雕印業的發展,民俗水印木版畫應運而生並發展壯大。平陽木版畫的風格主要源於唐、宋中原畫派,中原畫派的代表人物是吳道子。木版畫以壁畫作品為主,多是宗教、神仙等人物像,也有一些表現農民生活的民俗畫作品。
北宋時,平陽府的王居正是當時著名的版畫家,他對紡織生活有很深的感受,他繪製的《紡車圖》成為傳世珍寶。《紡車圖》中,一老嫗彎腰曲背正在勞動,兒媳一手紡織,一手餵嬰童吃奶,身上的衣服還打著補丁。元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趙孟還收藏了一幅《紡車圖》,趙028山西故事/民俗風物評價說:「圖雖尺許,而筆韻雄壯,命意高古,精彩飛動,真可謂神品。」可見當時平陽版畫藝人技藝之高超。宋時,民間貼年畫的風俗已經盛行。平陽府絳州民間畫師楊威的民俗年畫就非常出名,且為畫院畫工所青睞。
他擅長畫《村田樂》一類的民俗畫,其作品是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城紙畫市場的搶手貨,尤其到每年歲末。可見這時平陽木版年畫已經向外地銷售,以滿足人們過節之需。明清時平陽版畫傳播到全國各地。河南朱仙鎮、湖南隆回鎮木版年畫,天津、武強木版年畫皆受其影響。木版年畫的創作者主要以農民為主力軍,他們農忙時種田,農閒時作畫。平陽木版畫體現著質樸的黃土高原風情,具有寫實的民俗畫面,是一幅幅百姓生活和情感寄託的歷史寫真集。山西刺繡,中國刺繡享譽世界,有蘇繡、湘繡、粵繡蜀繡「四大名繡」之說。
山西刺繡雖不在其列,卻起源最早,其繡品多與生活密切相關,充滿人間煙火味。《詩經·唐風·揚之水》中有句曰:「素衣朱繡。」這首詩講的是公元前745年~公元前738年發生在晉國的一段歷史,具體在今曲沃一帶。從詩句中可知,刺繡當時已在晉國人的衣著中出現,不過當時僅限王公貴族使用。諸位有所不知,刺繡進入山西普通百姓的生活,是從晉國女子的繡鞋開始的。公元前677年晉獻公當了國君後開疆拓土,史稱其「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為了讓全國百姓永遠記住他的文治武功,他下令宮中所有女子的鞋面上必須繡上欽定的十種花果紋樣。
同時晉獻公還下令全國平民女子出嫁時必須以這種繡了紋樣的「十果鞋」作為大婚禮鞋,以便世世代代都記住他的赫赫功績。當時稱此種圖案的繡花女鞋為「晉國鞋」從此晉國的刺繡工藝便以繡花鞋延伸到繡花衣以及其他用品上。至今晉南一些地方還把繡花鞋稱為「晉國鞋」「十果鞋」。也許是沿襲了晉獻公這種貼近生活的想法,此後山西的刺繡作品充滿了人間煙火味和實用性。
繡花鞋風行300年後,山西籍思想家荀子做《針賦》,記錄了推廣用鐵針刺繡的繡花工藝,並以哲學家的角度讚揚了繡花針,認為鐵針不僅能在鞋上繡花,還能「下覆百姓、上飾帝王」,有利於社會繁榮和穩定。這番言論愈發讓刺繡事業在山西發揚光大。山西人的衣服、帽子、鞋子、孩子的圍脖、姑娘小夥的肚兜,就連鞋墊也要繡得花樣百出、色彩豔麗,體現奔放的情感。刺繡向來是山西女人表情達意的代言品,也是展現女人勤勞智慧的藝術品。山西有句俗諺:「男人串街走,帶著女人的一雙手。」一語道盡了山西刺繡藝術中含蓄而濃烈的生活情感。
好了,本期內容到這裡就結束了!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分享點讚,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鼓勵!如果想看更多就關注小編吧,每天都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