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前必須學會的,不是認字也不是拼音

2020-12-11 年糕媽媽

最近很多跳廣場舞的大媽發現:有人來搶地盤了!

搶地盤的不是別人,好多是他們的孫子、孫女。他們賣力跳繩的身影,和大媽們的舞姿交相輝映。

不一樣的是,大媽跳得風姿綽約,小孩跳得垂頭喪氣。

為啥?原來是很多民辦、私立小學,跳繩是必考項之一。而面臨幼升小備考季,很多爸媽才猛然發現:我家娃竟然不會跳繩啊!

說起跳繩,就像數學一樣,至今都是很多家長心頭縈繞的噩夢,壓力大的時候,經常夢到自己在考數學,跳繩。

一方面是幼升小的必考項,一方面是很多孩子不會家長不會的現實,於是不少培訓機構都瞅準了這個商機,紛紛開起了一對一陪練跳繩班,200元一小時的價格,也是分分鐘報滿的節奏。

要是你家也有一個不會跳繩的娃,先別著急報班,也別數落他:怎麼連個繩都不會跳。就算是今年9月就要讀小學的親,現在練都還來得及,不過千萬要用對方法。

下面是一個媽媽的分享,她家娃今年大班,之前從未接觸過跳繩,但她用了3周時間,就讓一個對跳繩0認知的娃,能進行連續跳繩了,目前最高記錄5個。其實幼升小要求的是會跳繩,而不是一分鐘多少個,所以媽媽們可以寬寬心,來看看她的分享。

雖然我家娃學跳繩,從0到1的過程不長,大約3周多,但我走的彎路可也不算少。

摸索了很多經驗之後我才發現,其實學跳繩這事和教孩子學走路一樣,都要尊重他的發展規律、摸清癥結所在,才能讓問題迎刃而解。

剛準備帶小孩開始學跳繩的時候,我先給他示了個弱:跳繩可複雜了,媽媽小時候也不會啊……

小孩耿直地說:那你學啊。

於是,老母親就跟他一起學上了。

結果練來練去,除了經常被繩子絆住、被打到很痛,我們一點進展都沒有。

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找了一圈發現,其實讓孩子練跳繩,要先從手和腳的節奏配合開始。

其實跳繩一點都不簡單,作為需要手眼腦協調的大運動。

想要跳好繩,孩子雙手的協調和力量必須掌握好,身體必須掌握節奏,還需要腿部力量和保持身體平衡的能力。

對孩子來說,這確實是個複雜的動作。

於是第二周,我們就改變了戰略。

不再用繩練了,而是從模擬跳繩開始。

我們家的跳繩訓練,也變成了玩了一個小兔子蹦蹦蹦的遊戲。

為了這個,宜家39.9元的胡蘿蔔毛絨玩具,老母親也狠狠心下單了2個。

這個遊戲分兩個階段,分別是讓孩子先感受節奏、再找到節奏。

剛開始的時候,我跟娃說:我們現在是小兔子,每跳一下,小兔子就會得到一根胡蘿蔔。

於是我們邊跳邊喊:1根胡蘿蔔、2根胡蘿蔔、3根胡蘿蔔……漸漸過度到了1、2、3、4、5的節奏。

跳的時候要告訴孩子:不要跳太高,一般在3-5cm之間就可以了;還要注意,跳的時候要稍有屈膝的動作,這樣可以起到緩衝的作用。

後半周,胡蘿蔔玩具就派上用場。

我讓孩子拿著胡蘿蔔,雙腳起跳的時候,雙手逆時針方向同時轉動胡蘿蔔。

並且告訴他:現在我們要為小兔子挖胡蘿蔔了。

其實說白了,就是讓胡蘿蔔模擬跳繩的搖柄。

這裡要注意,搖繩的主要部位是手腕,一定要教會寶寶用手腕去發力。

孩子一開始很可能要麼只跳手不動、要麼手動腳就不會跳了。這個時候,一定要耐心、鼓勵、陪他一起度過難關。

第三周的時候,孩子已經開始自己要求用繩跳了,然後也能磕磕絆絆連續跳那麼一兩個。

有一天,我們在外面遇到了一個正在跳繩的孩子。

他跳的非常好,我家孩子認真觀察了一會他的手腳配合方式。已經對節奏有了感知的他,在跟著會跳的小朋友一起跳的時候,居然很順利的就突破了瓶頸期、順利上手了。

在「學會跳繩的方式」之後,想要跳的更多更好,就更要注意教會孩子配合跳繩的節奏去呼吸,並且要全身放鬆地去跳。

平時還可以多帶孩子玩墊腳尖的動作,可以增強踝關節的韌性和力量。

壓根不會從未接觸過到可以連續跳,我們不過就3周時間。

每天的練習,我們也並沒有很久,大概也就保持在15分鐘的樣子。

其實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了適合孩子的方法和節奏。

還有這些小問題,你也一定需要注意:

01

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學?怎麼開始?

一般來說,4歲以上的寶寶就可以跳繩了,只不過他們可能進展會很慢,但是媽媽們不要著急,一開始可以讓寶寶從練習單腳跳開始。

02

怎麼判斷繩子長度是否合適呢?

讓寶寶一隻腳踩住繩子中間,繩子被拉直後末端能到寶寶腋下的位置,就是合適的長度。

03

出現哪些情況要注意?

跳了大約10分鐘的時候,如果開始出現勾腳問題,那就說明寶寶該休息一下,恢復體力了。跳繩過程中,肚子痛、腳酸都是正常現象,爸爸媽媽們不用太過擔心喲。

最後要提示大家的事:跳繩的起跳和落地是前腳掌的「任務」,千萬不要讓寶寶用後腳跟著地,這樣很容易對大腦、腳踝和脊柱產生影響。

相關焦點

  • 小學前儘量讓孩子學會的,可能不是認字也不是拼音?
    小學前儘量讓孩子學會的,可能不是認字也不是拼音,別再做錯!現在人們對於孩子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在上小學之前的時候,都想著讓孩子學更多的本領,特別是現在有很多的早教班,家長們也都覺得如果說能夠讓孩子更早的學習一些知識的話,就能夠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那麼在小學之前的時候,孩子應該學會的到底是哪些事情呢?可能並不是認字也不是拼音,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一起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 想讓孩子上小學不費力,認字拼音不是關鍵,關鍵在是這3方面能力
    文|慢媽作為一個中班孩子的媽媽,我已經忍不住跟家長們討論孩子上小學的事了。有的媽媽會說,等幼兒園畢業了再讓孩子上一年學前班就行了,上學前多認識些拼音漢字到時候不吃力。還有的家長覺得我太過於擔心了,樂樂才剛上中班,時間還長著呢。
  • 小學一年級學漢字,是先教認字好還是先教拼音好?
    對於很多孩子已經上一年級的家長,相信心中一定有這麼一個困擾,那就是小學一年級學漢字,是先教認字好還是先交拼音好呢?有人說先教認字好,有人說先教拼音好!那麼誰先誰後會對孩子學習語文產生哪些影響呢?究竟是是先教認字好還是先教拼音好?
  • 幼小銜接不是提前學認字和拼音,讓語文老師告訴你,學什麼最重要
    除了識字量和拼音,在入學前,我們為了讓孩子儘快進入小學生的角色,還應該輔導做什麼?家長的急,體現在不能讓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作為語文老師,每次有焦慮的家長來諮詢如何在幼小銜接階段學好語文的時候,我也比較無奈,因為老師說的家長都不相信。 作為語文基礎啟蒙,一二年級是整個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基石,基石的打造不是提前學習就能完成的,要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發展規律。
  • 「拼音不會就算了,會認字就行」「拼音只不過是學習生字的工具」
    有的家長說:「拼音不會就算了,會認字就行。」;有的教師認為:「拼音只不過是學習生字的工具。」這兩種聲音源於:孩子學拼音家長難輔導,教師拼音難教會!教材未改版之前,孩子入學就碰到了攔路虎——學拼音,家長輔導容易出現錯誤,爺爺奶奶根本就不會教,老師教會拼音要花去半個學期的時間,仍是有學生難過關。雖說部編本教材略有改動,第一單元安排的是識字教學而不是拼音教學,但是學拼音的困擾仍是少不了。
  • 拼音、認字、數學,教了就違規
    雖然公辦小學是對學區內符合入學條件的學生應收盡收,但是每年到3月份,上萬的無錫家長會提交知名民辦小學的入學申請,學生則需要通過這些學校選拔性的面談方可錄取。此外,許多家長會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較快適應小學生活節奏,提前報幼小銜接的暑期班。比如,一家名為「優諾100」的教育機構主打幼小銜接班,其宣傳標語為「上公辦小學,做尖子生;考民辦小學,高錄取率。」
  • 三歲前千萬不要讓孩子認字?不是認字早晚的問題,是教育方式問題
    作者|東林富很多家長都有疑問,在上小學一年級前,孩子要不要識字,要識多少字?我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負責任地說,在上小學一年級前,讓孩子認識一定量的字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為什麼呢?班上認字多的孩子,不但聽課和寫作業無障礙,而且自主閱讀量很大。我小侄子的同桌李思睿,在上小學前,已經掌握了2500多個字,聽那個孩子的媽媽說,李思睿特別愛閱讀,課間時間,寒暑假,寫完作業後,大量的閱讀課外有益的書籍,那個孩子成績特別好,一下子就和我小侄子拉開了距離。
  • 上小學前要不要學拼音?
    但是,在和很多家長和小學老師溝通之後,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孩子在入學之前,有兩樣必要的內容,還是必須要學好。首先就是拼音。一是因為現在很多小學老師,加快了拼音的教學進度。學習拼音和寫字,除了學習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一種讀書習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書性。通過在家練習,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建立「我要讀書了」這樣的一種狀態。這算的上孩子入學前,最重要的一課。
  • 國家統編教材將啟用 小學語文先認字再學拼音
    9月1日,全市小學一年級、初一年級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將啟用全新的國家統編教材。新教材突出立德樹人,在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人文精神等教育的同時,兼顧「減負」,提高學生能力。例如小學語文古詩文增加至百餘篇,適度降低漢語拼音難度,低學段減少識字量。
  • 小學拼音講得快,孩子不會家長急得直跳腳?巧用5招,拼音並不難
    自從孩子上了小學之後,想必家長們都發現了,孩子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拼音學不會,尤其是那些沒有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要知道很多小學老師為了幹課程,在拼音這方面講得都特別快,因此很多孩子跟不上,家長也只能幹著急!那我們應該怎樣讓孩子快速學會拼音呢?
  • 從幼兒園到小學,著急送孩子去學拼音、認字、寫字的爸爸媽媽們,你們真的知道,幼小銜接,銜接的是什麼嗎?
    01 / 送孩子去學拼音、認字、寫字?現在幼兒園已經放暑假,可能好多準備上小學的寶貝,已經跟著爸爸媽媽,奔波在上幼小銜接班,學拼音、學認字、學寫字的路上。拼音、認字、寫字,是準備送孩子上小學的爸爸媽媽們最關心的問題。大家都擔心:聽說上小學後,拼音會講得很快,我孩子跟不上怎麼辦?聽說上小學後,識字量少會很吃虧,我孩子認字不多,怎麼辦?
  • 沒有拼音古人是怎麼認字的?這些方法腦洞大你可能也用過
    當時就震呆了!是啊,我們都是學拼音識字,那古人呢?其實,古人在造字時就考慮到了怎麼認字,哈哈沒想到吧!這種方法寫作「甲,音乙」,如「單,音善」,意思就是「單」和「善」同音,按照「善」字的讀法讀,這裡的「單」指單父,並不是我們認識的dān。
  • 隨城英才教育中心 「福利來襲」, 大型體驗課:英語、數學、拼音、認字、作文、單詞!
    您還在為您的學生不會拼音而擔憂嗎?您還在為您的學生對認字沒興趣而擔憂嗎?    我們關注的和你一樣,                                   是孩子一生的成長!  隨城英才教育中心「福利來襲」學英語、拼音、認字、作文、數學,感恩回饋新老學員,特推出「10元9課時/6課時精品體驗課」和「老帶新」活動!
  • 深圳幼兒園不再教小學知識!小學一年級二周能學會拼音嗎?
    可是近日有深圳家長含淚提醒毫無基礎的小一家長趕緊送孩子去輔導班,拼音二周就結束,沒有基礎想熟練掌握太難啦……您認為幼兒園不教小學知識的做法值得推廣嗎?小學一年級二周能學會拼音嗎?有深圳家長堅決支持幼兒園這種做法:表態「坐標深圳。
  • 一年級學生媽媽的反省:後悔沒有提前讓孩子學拼音
    我家寶貝上學連拼音是什麼都不知道,回來就是哭,對孩子來說,拼音就是難,跟上有基礎的更難,孩子的自信受到打擊很難恢復。現在小學拼音也教得很快,記得第一學期,第一個月教認字,第二個月就是拼音,拼音一個月就教完了!什麼意思呢?就是壓力都給了父母,當時我就好崩潰。
  • 對於幼兒園不教拼音,小學捎帶而過,家長蜂擁補習,你怎麼看?
    分享一些個人觀點看法:一、簡單介紹一下我的情況:1、我是漢語老師,教外國人說漢語,拼音也屬於零起點留學生漢語教學的一個教學內容,我對拼音的熟悉程度較好;2、我的孩子今年幼兒園畢業,9月即將面臨小學入學,一直就讀公立幼兒園,疫情開始一直在家,6月份幼兒園復學,7月的第一周就放假了。3、孩子對標小學對拼音的考核和要求並不高,但是教學時間確實比較短,總體只有兩到三周的時間。
  • 為什麼小學重點從拼音轉向識字?
    在學前教育,尤其是幼小學銜接階段,有一個經常引起家長不解甚至不爽的事情:那就是在幼兒園不教漢語拼音的,而在小學教育中,漢語拼音又是比較基礎和重要的一個環節。所以,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提前學習拼音。但事實上,在幼兒園階段,為了感覺孩子能多「識」字,過早的引入漢語拼音,對於學前啟蒙教育階段孩子的漢字認知,既無必要也無好處,反而是有弊無利的。
  • 小學階段,提倡先認漢字,再學拼音,原因是什麼?
    小學離我們越來越遠,很多人如今都已經長大成人,並且成家立業。但是我們對於小學都有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小學階段先學拼音還是先認字?或許2019年之後,我們應該改變一下思路了。在我們的印象當中,上小學雖然是一段比較歡樂的時光,但是在讀書這個問題上,卻難倒了不少的人呢。
  • 教幼兒識字,先學漢字還是拼音?
    再來看一下漢語拼音。要想學會拼音,需要認識26個拼音字母以及四個聲調,同時還要會讀準聲母、韻母、聲調、雙字母等,最終能整體認讀音節。學會前面說的這些之後,看到拼音「tiān」之後,你就會讀了。但是學了這麼多東西,學會的也只是漢字的音,要想完全認識字,你還要學漢字的形和義。
  • 語文老師建議:認字要趁早,寫字要趁晚,順序錯了,好習慣難培養
    我們不難發現,在部編版語文新教材裡,識字被提到了拼音學習的前面,課本第一課就是識字而不是「aoe」的拼音學習了,這其實是在告訴我們識字的重要性。拼音只是識字工具,是為了小學生更好地識字,準確地識字,讀準字音。是不是在上學前認識更多的字,那麼對語文學習就有幫助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