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少不了老幾樣 婆婆帶著全家人一起做「全家福」

2021-01-08 揚州網
全家福的配菜

連續3年的年夜飯,退休教師馬婭都是和先生,以及先生的哥哥和弟弟的兩家一起在飯店裡吃的。馬婭的兒子在國外工作,餐桌上會給家人打來視頻電話,送上新年祝福。親人們推杯換盞間,馬婭總會想到過世整3年的婆婆,那時一大家子圍著婆婆熱熱鬧鬧置辦年夜飯的情景。

年夜飯的記憶

婆婆率領兒媳忙年夜飯

1984年,馬婭結婚後,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我的婆婆非常能幹,公公去世後,她一人帶大三個孩子。為了除夕的那頓團圓飯,她早早地就開始置辦東西。」馬婭說,她剛嫁過來時,那時要憑券、憑卡購買肉、魚、紅糖等年貨,她的先生兄弟三人,等券、卡發下來後,一齊交給婆婆,由她統一支配購買。

馬婭是教師,有相對較長的寒假,年貨採購的重任就落在婆婆和她的身上。婆婆會拿出一張紙,把要買的東西逐條寫在上面,然後她帶上一個大籃子,推著自行車跟著她身後,挨個去採購。採購到家,婆婆就會把一些魚、肉、豬爪等先醃製起來,掛在小院裡晾曬。等到除夕前幾天,她會根據兄弟三人、妯娣三人的上班情況,安排活計,「有專門洗菜的,配菜的,還有跑腿買菜的……我屬於上鍋的,直接在婆婆的指揮下烹製菜餚。」

馬婭回憶說,除夕當天,婆婆率領著三個兒子、三個兒媳忙得熱火朝天,三個小孫兒就歡快地跑來跑去。「那樣幸福溫馨的場景,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裡。」

年夜飯的味道

全家人一起做「全家福」

和婆婆共同生活20多年,老人愛吃什麼,愛穿什麼,心裡想的什麼,馬婭都瞭然於心。

婆婆在世時的年夜飯,再如何創新,也不會少了獅子頭、煨雞湯、紅煮魚、大煮乾絲和「全家福」這幾樣,特別是「全家福」裡的配菜,小肉圓、小魚圓等,都是婆婆帶著全家人一起動手做出來的。

「『全家福』又叫燒雜燴,婆婆喜歡燒上一大瓷盆,熱乎乎地端上桌,全家老小都愛吃。」說到婆婆置辦的「全家福」,馬婭如數家珍:主料有整整十樣,有葷有素。葷的是魚圓、肉圓、蝦圓、雞圓、肚片、肉皮;素的是香菇、木耳、金針、冬筍肉皮是油炸的,泡開後切成菱形塊,香菇、木耳、金針泡發洗淨,冬筍切片。燒全家福要高湯,最好是雞湯,筒子骨湯,這樣燒出來味道才鮮美。

馬婭說,年夜飯餐桌,除了老幾樣,妯娣們每次會做一些創新菜,紅燒羊肉、鹽水鵝、火鍋以及大酒店裡的成品菜……「生活條件慢慢好了,再不用憑券和卡去購買年貨,市場上的貨源越來越豐富,年夜飯也越來越豐盛。」

年夜飯的思念

家人團聚時都會想起婆婆

2016年,86歲的婆婆離世,留給兒孫們無盡的悲痛和哀思,一大家子10多口的團圓年夜飯,約在了飯店裡。

「迎接新年,看到每個人都很快樂,相互間也都真心地祝福著,我總會想到婆婆。」馬婭說,年夜飯就像一根長長的紐帶,家人們,無論是誰,無論走得多遠,都永遠被牽繫著,每到這一天,他們心裡裝的都是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

馬婭的兒子劉暢,參加過多次世界級的廚藝大賽,目前在義大利米蘭一家著名的餐廳擔任主廚。今年的年夜飯,他又不能回來與家人共享了。在大洋彼岸的他,會和大家視頻,一一送上新年的祝福。

馬婭說,今年一大家人的年夜飯,還是在飯店吃。「飯菜與平常沒什麼兩樣,或許因為服務跟不上,還會差些,但吃的是年味,感受的是親情!」 記者 張慶萍 文/圖

相關焦點

  • 老人想照全家福 湊齊家人不容易 你家多久沒拍全家福了
    六旬老人付訂金要拍全家福昨天中午12時許,記者來到西安大差市十字東側一家堅守了近20年的照相館,當問及現在還有沒有人來照全家福時,店老闆說,「大多數都是一家三口親子照,像全家十幾口人的全家福少得很,前四五年每年還有那麼十幾家,最近幾年,一年只遇到三四家。剛剛還有一個老人過來問我們春節啥時候放假,打算照全家福呢。對對對,就是那位師傅。」
  • 情聚全家福--社會--人民網
    臘月二十三小年夜,打開家人的微信群,發現一家人開始討論春節聚會照全家福的事。   37歲的何濤是長春德惠供電公司一名幹部,擁有一個大家庭。「光家庭微信群的人就31個,還不算老少兩輩人呢。」何濤說,年的味道就是大家聚在一起享受團聚的幸福。   1990年以後,何濤家裡才有了全家福。那時舅舅家裡有了膠捲相機,一家人當個寶貝,過年聚在一起自然要照一張全家福。
  • 老南昌的年夜飯菜譜
    說起老南昌的年夜飯,福羹、鯉魚、合菜是最具代表性的。    所謂合菜,即紅蘿蔔絲、白蘿蔔絲、芹菜絲、豆腐條子,這幾樣是不能少的食材,也是冬季的時令蔬菜。經濟條件好的人家,還可以再加墨魚絲、黃花菜、大蒜等炒在一起。意為和和美美。    此外,年夜飯桌上還會有牛肉炒粉。
  • 我的全家福
    &nbsp&nbsp&nbsp&nbsp「添了孫子要來拍張全家福」、「我們的三胞胎今年一起『小升初』,得留下個紀念」、「孩子明天就要去外地上班了,又是一年不見」……或是見證一種開始,或是紀念一種結果,或是給即將出門的遊子留下一份家的思念。趁著過年,全家人湊在一起拍上一張全家福,是不少人在過年期間一種共同的選擇。
  • 年夜飯少不了飲料,自製無添加的熱飲,簡單方便,全家人都愛喝
    年夜飯少不了飲料,自製無添加的熱飲,簡單方便,全家人都愛喝。年夜飯菜單已經早早備好,能網購的食材這幾天也陸續都到貨了,這幾天兩熊孩子也不閒著,天天催媽媽帶上兩人去超市買飲料了。平時不允許兩熊孩子吃碳酸飲料,碳酸飲料的含糖量是非常高的,媽媽年紀大了,去年過年把家裡請客吃飯多下來的二大瓶飲料偷偷都喝掉了,結果一個月的時候血糖高到七點多。這成了我給孩子洗腦的好教材,特別是在聽說吃了要上醫生抽血檢查的話,他就嚇得不敢吃了。
  • 我家四口人的年夜飯,人少也豐盛,看看如何?
    大年三十的下午,馬路上的車越來越少,人也越來越少。等暮色降臨,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大人們都圍坐在一起,一邊包餃子,一邊說笑。小孩子們在一旁嬉戲打鬧,整間屋子充滿了溫馨和幸福,熱鬧非凡。今年和往年一樣,婆婆負責餃子,其餘的菜都由我來做。我擀的餃子皮不如婆婆做的好,哈哈。老公負責洗菜、剝蒜、包餃子、涮碗。
  • 【庖於寫文·238】年夜飯的習俗
    依我從專業角度來看還有一層意思是魚肚之肉,刺少肉嫩,味道鮮香,遠比魚脊背的有鰭多刺肉質老硬更好。年夜飯還有「雞不露頭」的講究。在酒席宴會中,雞是主要食材之一,可以作為稱為「大件」的主菜。整隻雞的菜餚有「紅扒雞」、「糊蔥扒雞」、「椒油淋雞」、「金銀雞」等,整雞改刀有「黃燜雞」、「紅扒雞錘」等。整雞改刀時一定先去掉雞腚尖,然後從雞屁股下刀順著雞脊背破開。
  • 珍藏上海人年夜飯必備的28道大菜!歡聚團圓會有時!
    油爆蝦油爆蝦是年夜飯中老少皆宜的一道菜,既可以做冷盆,也可以做熱炒。出鍋之後色面紅潤喜慶,味道鮮甜可口,還有著節節高升、吉祥討喜的寓意。醬鴨上海人的年夜飯餐桌上少不了醬鴨,色澤油亮,肉質筋道,鮮嫩誘人~不過自己在家燒醬鴨還是很考驗烹飪水準的,大部分人家都是到熟食店直接買回家,上海一些老字號熟食店的醬鴨味道也一直很靈光。
  • 年夜飯,照著這份菜譜做就對了!素食更安全也更安心
    大家在家要記得勤洗手,外出口罩要戴上,儘量少去人多的地方,外出聚餐能避免就避免了。 最隆重的年夜飯,不必在外吃,這種特殊的情況下,自己在家裡準備就是最好的。 因為一年到頭,最盼著的就是這一頓充滿溫暖的團圓宴。
  • 年夜飯的特殊味道
    在那個過程中,一家人坐在一起,眼睛看著「春晚」,嘴裡談天說地,手裡不停忙碌。等到熱氣騰騰的餃子出鍋,全家人齊齊整整,熱熱鬧鬧圍坐桌旁,滿口生香,說說笑笑間,儘是濃濃溫情。&nbsp&nbsp&nbsp&nbsp這樣年復一年延續的儀式感裡,飽含著全家人一年的收穫、新年的憧憬和對家庭團團圓圓歡歡樂樂的殷殷祝願。這樣的年夜飯,飽含家的味道。
  • 【記憶·40年】百歲老人全家福,一個家庭的時代印記
    幾十年來,我先後拍攝了多張全家福,從這些全家福照片中看到了社會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們共兄妹七人,家住石家莊市新華區小安舍村。1972年我在北京上學,三弟在北京當兵。國慶節,我倆同時回家探親,這是我離家後,全家第一次大團圓,全家人都很高興,父親提議拍張全家福做紀念。當時村裡沒有照相館,也沒有相機,需到市裡照相館照相。
  • 為鼓勵寶媽產後恢復身材,全家人一起減肥,結果公公變化最喜人
    而網絡上就有一位幸運的寶媽,生完孩子後雖然也長胖了許多,但是包括公公婆婆在內的全家人都在用實際情況支持她減肥。所幸齊女士的丈夫、公公和婆婆都是思想十分開明的人,不僅支持她在身體恢復好了之後就開始產後減肥,還表示全家人都要陪她一起減肥。
  • 杭州年夜飯「一桌難求」 有餐廳包廂去年正月就已訂滿
    年夜飯,向來是中國人心中最為隆重的一餐。豬年春節近在眼前,那麼問題來了:今年2月4日晚上,你的年夜飯在哪吃?能訂到酒店年夜飯嗎?和誰吃?吃什麼?  今天,記者從杭州多家餐飲酒店了解到,知名餐飲品牌除夕夜年夜飯的包廂和大廳大桌已經全部被預訂了。今年有個新變化——隨著「新杭州人」留杭過年增多,兩人位、四人位小桌年夜飯今年預定走俏,有飯店接到預訂訂單總數的四分之一都來自「新杭州人」。
  • 東北農村年夜飯大比拼,看看誰家做的最有年味?
    結婚以後每年的大年三十我們都是在農村度過的,全家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吃上一頓熱乎的飯菜,這就是最幸福的事了,今天洪洋把東北農村的年夜飯分享給大家,來個農村年夜飯大比拼,看看誰家做的最有年味希望大家能喜歡。第一張年夜飯,簡簡單單,這是我家婆婆做的,我給她拿回來幾個松花蛋,老人家當成鹹鴨蛋給大家切了,把我們樂壞了,其實過年吃什麼無所謂,全家人在一起開開心心最重要。
  • 年夜飯--大年三十的晚宴
    全家人聚在一起,展示廚藝,暢談人生,舉杯碰盞,酒令行拳,不醉不罷休。記得小時候,我家也是大家族,爺爺是浙江寧波人,因學手藝來到了北方,養活六個兒子。每當過春節六個兒子兒媳帶著孩子來拜年,近四十口人。大屋小舍,炕上炕下擺滿桌子。大早起身就開始忙活這頓年夜飯,兒子兒媳齊上手,煮飯做菜,大人喊孩子叫的。爺爺奶奶都是家庭烹飪高手,做得一手好菜。我最吃爺爺蒸的「豬油包」,奶奶炸的「鮮藕盒」。
  • 駐馬店市年夜飯預訂火爆 迎來「節日紅」
    除夕之夜,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頓年夜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不少家庭選擇在酒店、飯店吃年夜飯。今年,我市的年夜飯預訂情況怎麼樣了呢?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記者又走訪了我市一些主要街道上的飯店,發現就連一些不太起眼的小飯店也紛紛打出了「年夜飯正在預訂中」的條幅。據一家飯店的老闆介紹,只要打出「年夜飯正在預訂中」的條幅,就沒有接不到訂單的。居民:難得過年時團聚?「難得過年時全家老小團聚,我就想選擇一個環境幽雅、菜品味道上乘的地方吃飯,享受一下天倫之樂。我們家連續三年都在飯店吃年夜飯。」
  • 2020年春節,10個普通家庭實拍年夜飯,比比誰家年味更濃!
    平時認真努力過著自己小日子,春節,家人從四面八方過來團聚,將一年的祝福與辛勞做進飯中,在我們中國沒有哪一頓比年夜飯更有意義,無論富足貧窮,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這飯不僅僅是年夜飯,是家的味道,是團圓的美好!
  • 在農村裡大年三十做年夜飯,哪些菜是必做的,有什麼說法嗎
    最留不住的是時光,上了年紀的人,最不喜歡的日子就是過年了,俗話說「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過一年長一歲,一年一年地老了下去,好日子也就不多了。但是,不管如何的不情願,年節又一次逼近我的面前。所以,年夜飯這樣的民俗,也是不可避免地要回憶起來。
  • 外來務工者來寧波19年第一次拍了全家福
    現在她和丈夫把在老家的81歲婆婆以及兒子媳婦、孫子孫女一起接到了寧波,全家7口人在尹江岸小區一個出租房裡生活著。「我老家在江蘇,這工作一做就是19年。」袁磊告訴記者,現在的她很幸福,兒子在寧波找到了一份給老總開車的工作,媳婦在家照看1歲多的孫子。雖然不富裕,但全家人其樂融融。  「今年我們一家7口都在尹江岸社區過年了。」
  • 飯店大廚為您開菜單 今年年夜飯可以這樣吃
    有滋味版推出「大廚開年夜飯菜單」專欄,邀請揚州大廚為您開年夜飯菜單,這些菜都來源於民間,又有一些創新,讓你家的年夜飯吃出新意來。張大師的年夜飯菜單出鏡主廚:張偉民(揚州金陵大飯店行政總廚)冷菜(六道):涼拌皮蛋、涼拌海蜇、揚州老鵝、皮雞、鹹貨拼盤、糖醋蘿蔔皮熱菜(八道):百葉炒水芹、炒安豆苗、翡翠雪花獅子頭、錦繡河豚煮乾絲、吉祥如意鳳還巢、什錦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