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親菩薩為啥要寫「百法」?

2020-12-23 每日聽禪學佛

世親菩薩為啥要寫「百法」?

文 / 心愚法師

我們要學一個論,首先要明白論主寫這部論的目的是什麼,這就是「明造論意」,普光法師的疏裡面有這樣的一段話: 明造論意者,尋夫三界有情、五趣漂溺、循環不息、輪迴無替者,莫不以斷常、空有,紛亂於懷,所以菩薩降生,垂範利物,為除空、有兩執,故開空有二門,前明百法有體,為遣執空;後明人法二空,為除有見;所以有體,世諦非無?所以言空,真諦何有?隨病說藥,病息藥亡,執藥成病,悟病成藥,非空非有,即有即空,既絕百非,又亡四句。然因詮顯旨,故假論以明,既不說而說,亦聽無所聽。論之興也,其在茲乎! 普光法師一開始就講眾生輪迴生死的原因,是「莫不以斷常、空有,紛亂於懷」,這句話說的是,凡夫要麼是斷見要麼是常見,要麼覺得東西是先有後無的,要麼覺得是一直都有的,我們凡夫因為斷、常、空、有這樣的概念、想法和分別,所以會在五趣當中「輪迴無替」。這裡的菩薩是指誰?如果指釋迦牟尼或者彌勒佛也可以,因為在聲聞乘講菩薩只有在成佛前才叫菩薩,所以釋迦牟尼佛和彌勒佛在成佛前都叫菩薩也是可以的;當然在這個地方理解成世親菩薩也是可以的。因為如果只是看到「垂範利物,為除空、有兩執,故開空有二門」這裡的話,說是釋迦牟尼佛可以的,空有二門肯定最先是釋迦牟尼佛開出來的,彌勒菩薩這裡再講,彌勒菩薩從兜率天到印度的時候也可以這樣講;但是後面說「前明百法有體,為遣執空;後明人法二空,為除有見」這個地方,顯然這兩句就是針對百法明門論來說的,這樣說的話,菩薩也可以指的是世親菩薩,因為世親菩薩寫的百法。

「所以有體,世諦非無?」為什麼佛法裡面有時候要說諸法是有體的呢?是因為我們凡夫認識之中這些東西都是有的,從世俗諦的角度感覺到就是存在的,所以需要隨順世間人的看法,不得不先說百法是有體的。為什麼後來又說空呢?當我們轉凡成聖證了初地的時候就會發現哪裡有這些東西?有人喜歡說的一句話叫「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到了真諦的時候,不但是沒有「有」,並不是看到什麼都沒有了而已,而且連「有」和「無」這樣的概念都沒有了。所以空、有二門是「隨病說藥,病息藥亡,執藥成病,悟病成藥」。病是我們凡夫有「空」和「有」的執著,因為我們有這兩種病,佛陀才開了空有二門,是來對治我們這些病的藥,等病好了之後沒有了空和有的執著,空有二門也就不需要存在了,如果你非要執著這些藥不捨得丟的話,那就又是病了。

「非空非有,即有即空,既絕百非,又亡四句」。這就是所謂的「離四句、絕百非」,四句就是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這不僅僅是四個判斷。所謂的判斷歸根結底是我們的思維模式,我們凡夫總是用這樣的方式來思維,要麼就是有,要麼就是沒有,要麼就是也有也沒有,要麼就既不是有也不是沒有,如果再找出第五種來很難了,任何對一個東西的思考都是可以用這四個模式來思考的。但是這四種所謂的判斷或者思考在佛法來講都是不對的,都是最後要破除的。

「然因詮顯旨,故假論以明,既不說而說,亦聽無所聽,論之興也,其在茲乎?」這個是講造論的緣由。旨就是宗旨,指佛法真正的最核心最根本的道理是什麼。詮是詮釋,有兩種:遮詮和表詮,遮詮就是類似中觀那種排除法,講五蘊六處都是沒有的;表詮就是給你立八識立三自性。假就是借,論指百法明門論,要借百法明門論這樣的經論來明白這個道理。

「不說而說,聽無所聽,」這個很有意思,金剛經裡面佛問須菩提「如來有所說法否」,須菩提說「如是世尊,如來有所說法」,佛陀說,不對,佛陀沒有說法,「如人說如來有所說法者,即為謗佛」,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佛陀到底有沒有說過佛法?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如果你說佛沒有說過佛法,那麼我們現在學的佛法是怎麼來的?

再一個,如果佛陀沒說過佛法,我們怎麼知道釋迦牟尼是佛陀,如果他成佛就入滅了,誰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個佛來過?但是他自己又明確的說自己沒有說過佛法。金剛經的很多註解,講到這個地方一般就說,你不要執著於佛說的這些東西和文字等等,其實那種解釋很淺的,不能只是理解到這個層次。也不能說反正佛說過了他自己沒說過法,就覺著佛沒說過法,這就成了一個謬論。

佛為什麼說他沒說過法呢?窺基大師曾經說過這個問題:因為我們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我們凡夫虛妄分別出來的一個假象,包括活了八十歲的釋迦牟尼佛,也是我們分別出來的一個假象而已,但是我們為什麼會分別出來這樣的假象?是因為佛在成佛前,他有度眾生的本願力,我們這些眾生都有想覺悟成佛的願力,為什麼講眾生本具佛性,這個佛性就是想覺悟的願望,雖然有的眾生現在不學佛,但是都有想完善自己搞清楚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的這樣一種願望,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積累的願力已經能夠促使佛陀顯現了,所以就顯出來這樣一個假象,在娑婆世界有一個釋迦牟尼佛來成佛了,活了八十歲講了三藏十二部傳下來了——這是從佛沒有說過法的層面講的。

還有地方說過佛說過法,比如《大乘稻杆經》裡面,佛抓了一把樹葉對阿難說,你看我手裡的樹葉多還是樹林裡的樹葉多,阿難說樹林裡的多,佛說我所說的法就像手裡的樹葉這麼多,沒說的法就像森林裡的樹葉那麼多。

你看這裡,為什麼佛又會說他說過法呢,還說他說得不夠多,還有很多想說的沒說出來呢?法是哪裡來的,如果沒有佛出世,我們凡夫是不會思考任何一點佛教道理的,那個時候思考的都是雜染的東西,佛陀說的戒定慧這些成佛的道理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從「清淨法界等流而來」,從佛的法身出來的,從這個層面上講佛是有說法的,但是那個層面不是我們凡夫能理解到的。

所以窺基大師在一些經論的註解裡面,在佛有說法和佛無說法這兩個方面,他也採取了佛陀沒有說過佛法的說法,是因為我們凡夫所有認識到的這個世界,所有的東西,不過是我們凡夫分別出來的假象,甚至包括東方有藥師佛西方有阿彌陀佛那些世界,雖然是佛陀講給我們的,但也都是假象而已。所以說從這個角度來說佛陀沒有說過佛法,叫「不說而說」,我們凡夫則是「聽無所聽」,雖然聽了三藏十二部的東西,歸根結底也沒有聽到什麼東西。

世親菩薩有個《金剛經論》,說到佛沒有說法的時候,世親菩薩曾經做了一個偈子:

應化非真佛,亦無說法者,說法不二取,無說離言相。

應化是化身佛,釋迦牟尼佛作為化身佛並不是真正的佛,這個要從佛的三身來講,我們見到的活了八十歲的釋迦牟尼佛不能真正的看作佛的法身,不能說兩千五百多年前生活在印度見過釋迦牟尼佛,就是見過佛了,佛陀也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所以沒有一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過佛法;「說」和「法」是兩個詞,說是指釋迦牟尼佛出世說法這件事,法指流傳下的三藏十二部經典,不論是「說」還是「法」,不論我們覺得釋迦牟尼佛生活在兩千五百年這件事,還是現在看到的這些經典都是不能去執著的,「二」就是分別,當你真正明白了佛陀沒有說法的道理之後,才是真正的離言相。唯識講「假說自性」和「離言自性」,「假說自性」就是我們認識到的所有東西都是一些假的語言描繪出來的東西,真正的諸法實相都是離言的,叫離言相。這個地方說的囉嗦了點,因為這個問題比較重要,搞懂了,就會明白佛法裡面很根本的東西。

文章來源:原創:心愚法師

相關焦點

  • 千部論主|世親菩薩
    世親菩薩的母親不忍見到佛法遭受毀滅,讓世間變得黑暗,失去光明,人們造作惡業,命終之後墮落三惡道,於是發願要復興佛教。那個時代的印度是以男性為主的社會,但是她心想,身為女身雖有心,但難以女身廣興教法,應當生子,來作興教事業。於是她捨棄誓言,放棄比丘尼身份,嫁給王種生了「無著」,之後又嫁給婆羅門種生了「世親」。
  • 《俱舍大要講記​》(十八):世親菩薩小釋
    教授教誡我們寫一下。教他修善法,叫教授;教他不要做壞事,止惡法,叫教誡。那麼這部書的裡邊就包含的,好的法要修起來,不好的法要斷掉它,是教授教誡。那麼《阿毗達磨俱舍論》整個的一部論的名字解釋,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了。阿毗達磨有很多意思,俱舍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包含,一個是所依。那麼「阿毗達磨俱舍」連起來,又有兩個解釋,一個是依主釋,一個是有財釋。然後論,就是教授教誡學徒的這部書叫論。什麼叫教授?令他修善。
  • 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無著菩薩、世親菩薩、脅尊者的出生地
    自古已來,印度之境作論諸師,則有那羅延天、無著菩薩、世親菩薩、法救、如意、脅尊者等本生處也。僧伽藍十餘所,摧殘荒廢,蕪漫蕭條,諸窣堵波頗多頹圮。天祠百數,異道雜居。】這裡的人,性格膽小怕事,喜愛學習典籍,多崇拜外道。要說印度的著名論師,像那羅延天、無著菩薩、世親菩薩、法救、如意、脅尊者等都出生在這裡。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解 第一課
    意譯為「對法」,是將經典所說的要點,加以分別、解說,是三藏之一。但我們這裡的《大乘百法明門論》的論,不是這個意思,是往復的問答。好,現在我們把這個《大乘百法明門論》的題目解釋完了。接下去我們談談天親菩薩,也就是一般所說的世親菩薩,他造這個論的目的是什麼。我們這些在輪迴裡面打轉,始終也出不來的眾生,是因為什麼原因而沒有辦法從輪迴當中解脫出來呢?
  • 農曆五月二十九 世親菩薩《唯識三十論》譯出紀念日
    《唯識三十論頌》,一卷,古印度世親菩薩造,唐玄奘譯,又作《唯識三十頌》《唯識三十論》《三十唯識論》《高建法幢論》。以三十偈頌詮釋唯識教義,乃瑜伽十支論之一。《唯識三十頌》是世親菩薩在其滅度之前,以悲愍心,將篇幅浩瀚的一百卷《瑜伽師地論》,取其菁華,濃縮成此三十頌,以方便後世眾生受持讀誦,故《唯識三十頌》可說是《瑜伽師地論》要點的結晶。
  • 農曆六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正法明如來)成道吉祥日!
    菩薩成道日行持念咒、行善、頂禮、供養、為僧眾供齋、持戒、修持慈悲心與菩提心等任一善法,其功德無量!請廣作功德,並回向給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願世界和平安寧!觀音,舊譯光世音、觀世音,略稱觀音;新譯觀世自在、觀自在。
  • 末法時期,我們禮拜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得不到觀世音菩薩的救助?
    我們苦難眾生,身現囫圇,觀世音菩薩給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最結緣,所以虔誠禮拜觀世音菩薩必定得到其救護。按照《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說:「普門示現」和「普度眾生」這是觀世音菩薩具有慈悲大愛的根本目的所在。普度眾生:是指眾生在任何狀態下的痛苦和祈求,都可以得到解決。
  • 農曆六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吉日!
    明天是農曆六月十九,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觀世音菩薩的成道吉日。值此殊勝吉日,敬請大眾吃素、誦經、供養、持戒,修一切善法,踐行菩薩道,廣作功德,並回向給虛空法界一切有情眾生,令其離苦得樂、解脫生天。南無大慈大悲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 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好處
    因有非常靈感故。當初晉末北涼沮渠蒙遜病篤,醫藥罔效,曇無讖尊者謂此是業障病,必念法華經的普門品,即可痊癒。蒙遜依之持誦,未數日,其病果瘥。因此單行流通,而各處講解甚多。因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與我娑婆世界的眾生,緣深緣熟故,無人不知曉,無人不恭敬的。並且有許多人,感到廣大之靈驗,所以今天聽眾異常踴躍,連袂而來。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正文釋(2)
    有些居士受過菩薩戒就應該知道此道理,好好學習經典,生起正見,具足無我智,要有「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的無我慧。另外最重要就是要有大悲心,要隨時憶念眾生的疾苦,不捨棄眾生,處處饒益眾生。
  • 深入經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菩薩不能成就人的貪念
    誰有病,我勸人念南無地藏王菩薩名號,用念佛的功德回向給自己。誰要是有啥難處,生死攸關的時候,誦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聞到有求救的音聲,肯定會救度。別有點啥事都找觀世音菩薩,菩薩不是人的奴僕,記住。若想讓觀世音菩薩幫助、救度,用什麼作為回報呀?我們平時要多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和菩薩結緣,積聚功德。怎麼積聚功德?
  • 淨界法師 :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01
    第一卷《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 前言代序 今天要跟大家共同學習的教義是《大乘百法明門論》。在正式講課之前,先把研究本論的目的,跟大家作一個簡要說明。 那麼想要轉變我們的念頭,必須先了解心念的相貌;一定要先了解它,才能夠改變它。在整個「唯識宗」教義當中─<五位百法>,對於心識活動的相貌,講得非常詳細,什麼是善念、什麼是惡念,都有明確的定義。透過百法的學習,就會知道如何去斷惡修善,使令生命能夠增上。
  • 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日,一起祈願傳遞善念,弘揚菩薩慈悲精神
    佛音妙法大智慧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觀音菩薩聖象2020年8月8日(庚子農曆六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日。觀世音菩薩昔為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倒駕慈航,現作菩薩。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與「觀音經變」圖像
    佛教經典中對觀音菩薩的記載集大成者,見於《妙法蓮華經》,其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妙法蓮華經》的第二十五品,集中記錄了諸多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示現事跡,由長行和重頌即偈語兩部分組成。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變,又稱觀音經變,是根據《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而繪製的,也就是說「觀音經變」原本是法華經變中的一品,是和法華經變中的「觀音普門品」與單獨的「觀音普門品變」相似的,主要的區別在於,一是作為法華經變中的一部分而出現的,另一則是獨立出現,並在經變畫的中心位置出現了觀音的說法像,形成了表現觀音為主題的經變。這也是《妙法蓮華經》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獨立流行而成《觀音經》的結果。
  • 恭迎觀世音菩薩聖誕
    農曆二月十九,3月12日觀世音菩薩聖誕佛源老和尚曾開示:有生則有死,有死就有苦,要解決這個問題,那你就必須好好用功我剛才講的,你念一句阿彌陀佛,或者念一句觀世音菩薩,走也念、行也念、坐也念、困在床上也念,念念不忘記觀世音菩薩;你口裡念,耳朵聽,一心不亂,明白了自性,恢復了自性,跟參「念佛是誰」明心見性是一樣的。那個時候,一個老師父帶一個小和尚,小和尚兩三年一直自己在屋裡念觀世音菩薩,什麼都不管。
  • 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功德
    為何稱念觀世音菩薩會有巨大功德利益? 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法門,利益眾生,於生死苦海,為作船筏,於無明長夜為作明燈。恆觀眾生稱念聖號之音聲,無苦不拔,無樂不與。 佛陀在《觀世音菩薩授記經》中,也提到了佛陀與觀音菩薩的一段宿世因緣......於過去世久遠劫以前,有一大佛名號為金光師子遊戲如來,此佛之淨土莊嚴。而該佛國淨土的眾生淨修梵行,純一化生,禪悅為食。而該佛土中有一威德王,奉事金光師子遊戲如來非常的虔誠,而如來就為威德王傳授六波羅蜜法印。
  • 沐浴菩薩慈光:普陀山佛教協會觀音七法會圓滿
    圓滿前日普濟禪寺常住施放七大士焰口普皆回向(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鳳凰佛教通訊員寂戒法師訊:為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普陀山佛教協會舉辦了為期七天的「普陀山佛教協會全山執事第三十三期共修觀音七法會
  • 明天農曆六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明天8月8日,農曆六月十九,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關於觀音菩薩有三個重要香期,分別為二月十九誕辰日、九月十九出家日、六月十九成道日。佛菩薩重要紀念日,寺院都會舉行祈福法會,大眾可隨喜參加,增進功德。值此殊勝吉日,祈願大眾吃素放生念佛,行諸善事、廣利有情。
  • 佛教:觀世音菩薩與「大悲咒」的淵源,你知道嗎?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念咒語可以攝心,令身心安穩、福慧雙增。本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學習一下著名的「大悲咒」及其與觀世音菩薩的淵源。「大悲咒」是學佛人必誦常念的經典,是漢傳佛教叢林僧眾每日上早晚功課必定要持誦。「大悲咒」通篇有84句,比較容易背誦。
  • 佛門映像:綿陽聖水寺觀音七法會 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聖號
    佛門映像:綿陽聖水寺觀音七法會 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聖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