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部論主|世親菩薩

2020-12-23 旃檀佛藝

世親菩薩,又名天親菩薩,為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創始人之一。生於釋迦牟尼佛滅後九百年頃(約公元四、五世紀之間),後於龍樹菩薩約二百年,西元五世紀初,為北印度犍陀羅國富婁沙富羅城夏普拉(即今白夏瓦)人。婆羅門種姓,父為國師,共兄弟三人,兄名「無著」,弟名「師子覺」。

世親菩薩與無著菩薩是同母異父的兄弟,其偉大的母親生他們的因緣是這樣的:當時印度佛法曾三次被外道毀滅,第一次法難時佛門中有僧人頌曰:「天龍八部所敬供,三寶勝眾擎此椎,粉碎外道邪頭顱,……。」被一外道老婦聽到,老婦誤解其意,予以稟告外道頭首,因此興起大軍毀滅佛教。之後佛教稍興盛時,中印度王贈送波斯王「無縫衣」,然其衣胸前有一塊似足印的痕跡,波斯王認為這是針對他下詛咒的符籙,因此領來大軍消滅印度,同時佛法亦遭毀壞,此為第二次法難。之後,在有心人士的努力下,佛教再度慢慢復興。有一天,兩位外道前來一佛寺乞討,因出家人布施時,不慎潑溼乞討者的身體,他們視為侮辱,憤而發毒誓,日後當修「日火法」報復。外道修成就後,即以此法燒毀佛寺和經書,使佛教第三度遭到極大的摧殘。

世親菩薩的母親不忍見到佛法遭受毀滅,讓世間變得黑暗,失去光明,人們造作惡業,命終之後墮落三惡道,於是發願要復興佛教。那個時代的印度是以男性為主的社會,但是她心想,身為女身雖有心,但難以女身廣興教法,應當生子,來作興教事業。於是她捨棄誓言,放棄比丘尼身份,嫁給王種生了「無著」,之後又嫁給婆羅門種生了「世親」。當孩子們長大要繼承父業時,母親說:「我不是為你們父親的事業來生你們的,而是希望你們勤奮修行來振興佛教的。」

其兄無著乃菩薩根性人,於小乘教之說一切有部出家,修定得離欲,數次以神通往兜率陀天就學於彌勒菩薩,悟得大乘空性,故名「無著」(沒有系縛、執著),並悉皆通達大乘經義,造大乘經論,解釋佛所說一切大乘教。而弟「師子覺」亦於說一切有部出家,得阿羅漢果。

世親菩薩於有部出家,起初於「說一切有部」出家受業,由於聰慧穎悟,博聞強識,成為一個典型的有部學人。後兼學經部理論。因《大毗婆沙論》不外傳,世親菩薩便匿名來到迦溼毗羅學習《大毗婆沙論》,並以經部思想來批判有部論點。世親菩薩在弘揚小乘的階段,著述頗豐,有「千部論主」之譽,其中以《俱舍論》影響最為廣泛,時稱「聰明論」。此論在我國也影響甚廣,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出現了專事研究並弘揚《俱舍論》的俱舍師。

世親菩薩在經部學習的時候,那時候無著菩薩已經進到了人間,開始寫《五部諦論》,世親菩薩也看到了《五部諦論》。他聽人家說無著菩薩寫了很多東西,這個時候世親菩薩還不信大乘佛法,誹謗無著菩薩,誹謗大乘佛法。這個時候,無著菩薩派兩個出家人去到世親菩薩距離很近的地方,讓他們兩個每天都大聲地念大乘的法門。世親菩薩的智慧很高,但是聽人家怎麼誹謗大乘佛法他也怎麼誹謗,自己也不學習。這兩個出家人每天都在世親菩薩很近的地方大聲地念大乘的經文,世親菩薩就聽。哎!這個大乘的法門,『因』跟『果』裡面的『因』是非常殊勝的,但它的『果』應該是一般般的,他開始有了這個想法。然後第二天他們再念的時候,他就覺得大乘佛法的『因』也好、『果』也好,『因果』都非常非常的殊勝。

然後就後悔了,後悔自己以前好多次誹謗大乘佛法。他就覺得是他的舌頭造成了誹謗(罪業),他想把舌頭割掉。這時候這兩個出家人就知道了,進去勸他不要割舌頭。他們念經念完了,世親菩薩在裡面大哭:我誹謗了大乘佛法,我要下地獄了,我怎麼辦呢?兩個出家人就勸他不要割舌頭,應該去無著菩薩那邊懺悔,跟無著菩薩學習這個大乘法門。他們帶著世親菩薩到無著菩薩那邊懺悔、學習。無著菩薩對世親菩薩說:「毀謗大乘的過失,縱割千舌亦無補於事。唯有發心造論,弘揚大乘,始為最究竟的懺悔。」 此後,世親便秉承遺命,不斷悔責從前毀謗大乘的過失,竭力弘揚大乘,尤其致力於論典的撰述。

世親菩薩一生著述宏富,傳有千部論主的稱號,即先造小乘論五百部,後撰大乘論五百部。其研究領域十分廣泛,從漢譯論典看:有小乘有部、大乘唯識、法華、涅盤,他方淨土等各種論著。就唯識方面:漢傳的有《十地經論》、《攝大乘論釋》、《辨中邊論》、《大乘成業論》、《百法明門論》、《大乘五蘊論》、《唯識二十論》、《唯識三十論》等。其中《唯識三十論》是世親菩薩最後的作品,它總結整理了前期各種經論中的唯識思想,代表著世親菩薩在唯識學上的最高成就。

可惜的是,世親菩薩寫完《三十論》頌文後,未及造釋論,便謝世了。世親菩薩生卒年代約在公元五世紀,此後一直到七世紀的二百年中,在印度學術界出現一股研習唯識的熱潮,他們以《三十論》作為研究中心,參照彌勒、無著的各種論著,各抒己見,寫出了印度唯識思想史上百家爭鳴的一頁。

唯識學在南北朝時期傳到我國,到了唐朝發展到高峰,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地論時期、攝論時期、識論時期。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自從唐末以後,唯識學在中國就逐漸衰落了。唯識學作為一個完整而獨立的宗派,在沉寂了千年之後,到了清末與民國時期又興盛了起來,從而掀起了一個研究唯識學的高潮。

此時,研究唯識學的團體主要有三個,即南京歐陽竟無領導的支那內學院,北京韓清淨領導的法相研究會(後改為三時學會),太虛大師領導的武昌佛學院。前者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是:歐陽竟無的《唯識抉擇談》、《唯識講義》,王恩洋的《二十唯識論疏》、《攝大乘論疏》,呂徵的《論莊嚴經論與唯識古學》等;三時學會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有:韓清淨的《瑜伽師地論科句》、《成唯識論講義》,朱芾煌的《法相辭典》,周叔迦的《唯識研究》等;後者有太虛大師的《法相唯識學》,唐大圓的《唯識學的科學方法》,法舫法師的《唯識史觀及其哲學》等。

由於唯識學原理較接近於現代科學,因而吸引了許多著名的學者,如章炳麟、梁啓超、康有為、梁漱溟、熊十力等從事深入地學習和研究,學術界也一度出現研究唯識學的「唯識熱」,對近代中國學術思想領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相關焦點

  • 《俱舍大要講記​》(十八):世親菩薩小釋
    A4 世親菩薩小釋        那麼下邊就是作者的小釋,就是作《俱舍論》的作者世親菩薩介紹一下。世親菩薩,他是哪裡的人?在佛滅度的時候,九百年左右,在北印度,健馱羅國,裡邊有一個地方,叫富婁沙富羅,那個地方生的。這個富婁沙富羅是一個地方,它有來歷的,它的名字,它的意思呢,叫丈夫國,大丈夫。那地方生的。生的哪個種族裡邊?
  • 世親菩薩為啥要寫「百法」?
    世親菩薩為啥要寫「百法」?,為遣執空;後明人法二空,為除有見;所以有體,世諦非無?這裡的菩薩是指誰?如果指釋迦牟尼或者彌勒佛也可以,因為在聲聞乘講菩薩只有在成佛前才叫菩薩,所以釋迦牟尼佛和彌勒佛在成佛前都叫菩薩也是可以的;當然在這個地方理解成世親菩薩也是可以的。
  • 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無著菩薩、世親菩薩、脅尊者的出生地
    自古已來,印度之境作論諸師,則有那羅延天、無著菩薩、世親菩薩、法救、如意、脅尊者等本生處也。僧伽藍十餘所,摧殘荒廢,蕪漫蕭條,諸窣堵波頗多頹圮。天祠百數,異道雜居。】這裡的人,性格膽小怕事,喜愛學習典籍,多崇拜外道。要說印度的著名論師,像那羅延天、無著菩薩、世親菩薩、法救、如意、脅尊者等都出生在這裡。
  • 農曆五月二十九 世親菩薩《唯識三十論》譯出紀念日
    《唯識三十論頌》,一卷,古印度世親菩薩造,唐玄奘譯,又作《唯識三十頌》《唯識三十論》《三十唯識論》《高建法幢論》。以三十偈頌詮釋唯識教義,乃瑜伽十支論之一。《唯識三十頌》是世親菩薩在其滅度之前,以悲愍心,將篇幅浩瀚的一百卷《瑜伽師地論》,取其菁華,濃縮成此三十頌,以方便後世眾生受持讀誦,故《唯識三十頌》可說是《瑜伽師地論》要點的結晶。
  • 恭迎「八宗共祖」龍樹菩薩聖誕,願菩薩之光永照世人,眾生開佛知見!
    農曆七月廿四 千部論主、八宗之祖 龍樹菩薩聖誕日 祈願、回向佛法長久興盛;高僧大德長久住世,弘法廣大;世界祥和安寧,無有災厄;有情眾生淨除業障,順緣具足,福慧圓滿,趨入佛道,究竟解脫! 吾等當銘記並感恩龍樹菩薩開啟大乘佛教思想的應世因緣,將佛陀的教法發揚光大,使後來人得以直驅般若大道,實證如來本懷。 頂禮龍樹菩薩!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好處
    《普門品》即《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妙法蓮華經》第二十五品。由於觀音信仰傳入中國日益盛行,所以它從漢文譯本內單獨流通出來,成為便於受持讀誦的單行本。讀大悲咒,讀普門品念菩薩名號三位一體的相結合,普門品原來是法華經中的一品,傳說在一千七百多年,有個國王生病了,全國的御醫都沒有辦法。病了一個月,這時候觀音菩薩救託夢給他。
  • 農曆七月二十四:恭迎「佛陀第二」龍樹菩薩聖誕
    龍樹是公元一世紀左右的人,他是大乘佛教的創始人,他的理論著作很多,有"千部論主"之稱。由於他對佛教進行了系統化的整理工作,對後來影響很大,被稱為"佛陀第二"。而且還被稱為"八宗之祖",佛教中有八個宗派都把龍樹稱為是自己的祖宗。下面就從這幾個方面來對大乘佛教的創始人,龍樹菩薩進行一番探索,以期更好地了解聖龍樹,更好地了解大乘佛教。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繪畫 欣賞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又稱《觀音經普門品》、《觀世音經》、《普門品經》等。《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為觀音菩薩說普門圓通之德者,示現三十三身普使一切眾生圓通於佛道也,故名普門品。本品主要宣說觀世音菩薩的普門示現。長行敘述無盡意菩薩和佛的兩番問答。初次問答觀世音菩薩得名因緣。二次問答觀世音菩薩為眾生說法的方便。
  • 農曆六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吉日!
    觀世音菩薩,又名「光世音」、「觀自在」,《心經》中開頭便提到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裡的「觀自在菩薩」指的就是觀世音菩薩。《法華經》曰:苦惱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是名觀世音。
  • 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日!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佑華夏,保江山...
    觀世音菩薩以其宏深的大悲願力現三十二化身 發十二大願施十四種無畏 化千手千眼眾生只要懇切禮念觀世音菩薩聖名就能與觀世音菩薩感應>有求必應 所願皆成佛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無論是因地修行或果上利生事業,皆本乎大慈大悲的精神,平等愛護眾生,作無限度、無止境的救濟工作;何止悲心拔苦,且大慈與樂。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 全文
    願解如來真實義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an3)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che1 qu2)、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fang3),漂墮羅剎(cha4)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 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日,一起祈願傳遞善念,弘揚菩薩慈悲精神
    佛音妙法大智慧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觀音菩薩聖象2020年8月8日(庚子農曆六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日。觀世音菩薩昔為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倒駕慈航,現作菩薩。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正文釋(2)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就是說觀世音菩薩時常觀察世間的音聲而予以救度。世間的音聲就代表眾生遭受痛苦、遭遇危難、生命財產安全受威脅的時候而發出種種呼救的心聲或聲音,觀世音菩薩以千眼遙觀,千耳遙聞,尋聲救度。本來聲音是耳朵聽的,怎麼說是觀呢?
  • 深入經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菩薩不能成就人的貪念
    誰有病,我勸人念南無地藏王菩薩名號,用念佛的功德回向給自己。誰要是有啥難處,生死攸關的時候,誦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聞到有求救的音聲,肯定會救度。別有點啥事都找觀世音菩薩,菩薩不是人的奴僕,記住。若想讓觀世音菩薩幫助、救度,用什麼作為回報呀?我們平時要多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和菩薩結緣,積聚功德。怎麼積聚功德?
  • 恭迎觀世音菩薩聖誕
    農曆二月十九,3月12日觀世音菩薩聖誕佛源老和尚曾開示:有生則有死,有死就有苦,要解決這個問題,那你就必須好好用功我剛才講的,你念一句阿彌陀佛,或者念一句觀世音菩薩,走也念、行也念、坐也念、困在床上也念,念念不忘記觀世音菩薩;你口裡念,耳朵聽,一心不亂,明白了自性,恢復了自性,跟參「念佛是誰」明心見性是一樣的。那個時候,一個老師父帶一個小和尚,小和尚兩三年一直自己在屋裡念觀世音菩薩,什麼都不管。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流通緣起
    三、《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流通緣起《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法華經》的一部分,這個單行本是如何產生的呢?後漢明帝時,佛教傳進中國,從後漢到東晉,這幾百年間都是中印的高僧大德翻譯佛經、附帶講學的時期。一般四大不調的病用醫藥可以治療,業障病就不行,必須仗佛菩薩的力量,通過讀誦經典、禮拜懺悔,來消除宿世冤業。若是邪魔纏繞,那就必須靠佛菩薩的經咒力量來驅逐邪魔了。這就是醫病的三種方法。
  • 農曆二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聖誕吉日!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也是中國最受信眾崇敬和信仰的菩薩之一。我國民間素有「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的說法,在中國漢傳佛教寺院裡,都供奉的有觀世音菩薩,供信眾瞻仰和禮拜。觀世音菩薩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徵,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大悲精神,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的根本。在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中,浙江的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不肯去觀音」的傳奇故事就來自於此。
  • 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好處
    因有非常靈感故。當初晉末北涼沮渠蒙遜病篤,醫藥罔效,曇無讖尊者謂此是業障病,必念法華經的普門品,即可痊癒。蒙遜依之持誦,未數日,其病果瘥。因此單行流通,而各處講解甚多。因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與我娑婆世界的眾生,緣深緣熟故,無人不知曉,無人不恭敬的。並且有許多人,感到廣大之靈驗,所以今天聽眾異常踴躍,連袂而來。
  • 農曆七月廿四(9月3日)「第二佛陀」 龍樹菩薩聖誕日功德不可思量
    他,被稱為「第二佛陀」9月3日,農曆七月廿四,是佛教龍樹菩薩聖誕日。龍樹菩薩是公元二、三世紀間的南印度人,一生著作頗豐,有「千部論主」之稱。在印度,龍樹菩薩被譽為「第二佛陀」,為佛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漢地,他被具舍宗、成實宗、律宗、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天台宗、真言宗八大宗派尊為「八宗共祖」。
  • 農曆九月十九日 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觀世音,音譯阿縛盧枳低溼伐羅,是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之菩薩,又作光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觀世自在菩薩、觀世音自在菩薩、現音聲菩薩、窺音菩薩,略稱觀音菩薩,別稱救世菩薩、蓮華手菩薩、圓通大士。音譯阿唎耶跋盧枳羝鑠筏囉,則為聖觀世音之義。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脅侍,三者合稱西方三聖。遇難眾生誦念觀音菩薩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故稱為觀世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