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酷刑「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什麼人?

2021-01-20 方程讀史

披甲人看起來耀武揚威、身份尊貴,實際上只是清朝滿族鞏固江山統治的棋子而已,那披甲人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清朝披甲人常年生活居住在東北地區,這裡對於入主中原統治天下的滿清來說意義重大,因為這裡是滿族的發家之地。這樣的現象很常見,比如朱元璋稱帝後在家鄉大興土木建造都城。

滿清同樣如此,東北地區作為龍興之地,不管是從江山穩固安全角度,還是從榮耀祖先庇護角度,對龍興之地的保護和發展都是必要的,因此滿清派披甲人幫助他們守衛邊疆。

在清朝時期,滿族人將人進行等級劃分,漢人自然是最低級的,和朝鮮人共同被稱為阿哈;更高級的是披甲人,主要是各民族投降人員和戰爭俘虜;最高級的是旗人,是由女真人組成的。

從清朝統治者對等級的劃分,可以發現滿清更信任親近遊牧民族,而對漢族是更為排斥的,這其中有生活方式和理念的原因,因為滿清是馬背上的民族,具備遊牧民族的特點和思維習慣,與農耕民族的差異更大。

披甲人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在出現戰爭時,披甲人就是縱橫沙場的鎧甲將士,在和平時期,披甲人就是解甲歸田的農民或者獵人。披甲人的生活方式基本延續遊牧民族的特點,同時這也是減輕清朝統治者軍費負擔的好辦法,披甲人基本實現自給自足。

披甲人是中等階層,他們還要受到旗人的管理,當時負責治理的中樞設置在寧古塔,最高職位是皇帝指派的寧古塔將軍。寧古塔地處於苦寒之地,生活條件非常艱苦,所以清朝有一種懲罰方式是「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人們對這種懲罰的恐懼感絲毫不亞於滿清十大酷刑。

給披甲人做奴隸並不是可怕的事情,甚至是相對幸福的事情,為什麼人們充滿恐懼心理呢?

恐懼來自於聳人聽聞的描述。當時人們對流放寧古塔存在很多的傳言,有人曾這樣說「人說黃泉路,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由此可見寧古塔的恐怖程度。

關於寧古塔恐怖的記載還有很多,比如「寧古寒苦天下所無」,正是這些關於寧古塔的傳言讓人望而生畏。

寧古塔的恐怖之處關鍵在兩個,一是氣候寒冷,二是路途遙遠。

寧古塔由於地處高緯度苦寒之地,這裡常年低溫,按照吳兆騫的說法,寧古塔在八月中旬時候已經開始下大雪了,九月的時候河水已經全部結冰,到了冬天更是茫茫白雪。

流放寧古塔的人都要經過長途跋涉,這期間要受到痛苦折磨,流放寧古塔的人一般都曾經是達官貴人,嬌生慣養從未受到這麼大苦難,首先在心理上就是巨大打擊,很多人對於這種落差是難以接受的,最終很可能導致犯人根本走不到寧古塔就選擇放棄。

古代人流放寧古塔是全靠步行趕路,按照王家禎的記載,寧古塔距離京城有八千裡遠,犯人在路上是要戴上腳銬手鍊,防止犯人中途趁機逃跑,並且犯人還要時時刻刻受到看押官差的刁難,畢竟官差的心情一定是低落的,他們肯定不願意做這樣辛苦又不討好的差事,只是迫於無奈才來的,自然會將脾氣撒在犯人身上。

實際上,寧古塔並沒有想像中那樣苦,雖然寧古塔是苦寒之地,但是仍然有大量人群生活在那裡,為清朝鎮守邊關,由於犯人從未受過這樣的寒冷導致不適應,所以會在主觀上誇大寧古塔的寒冷,如果努力適應後發現也是可以生活的。

披甲人真的如同傳說中說的那樣可怕嗎?實際上並不是的。

披甲人在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上,都較大程度地沿襲遊牧民族的習性特點。

披甲人具有很強的捕獵本領。在邊關沒有戰事的時候,披甲人和普通的農民獵人沒什麼區別,他們捕獵為生,自給自足地過生活。雖然寧古塔四季都是冰天雪地,但披甲人絲毫不懼,早已習慣四季打獵。

披甲人隨時可以外出打獵,而且時間長短不確定,有可能是一天就回,也有可能是十天半月不見蹤影。披甲人能夠根據野獸的蹤跡追蹤幾十裡路,其中最勇猛的披甲人能夠獨自殺死一頭猛虎或者黑熊,當然這樣勇猛的披甲人只是少數。

犯人到寧古塔是給披甲人做奴隸的,那他們的下場很慘嗎?答案可能真的出乎意料,因為披甲人對流放此地的人還算善待。

假設流放寧古塔的犯人藉機逃跑,很多時候披甲人根本就不去追趕抓捕,更不會去報告官府,往往是讓犯人自己隨便逃跑,如果犯人逃跑了,也並不關心,如果犯人運氣差沒能逃出去,最後無奈回到這裡,披甲人還會幫助犯人說好話減輕罪責。

清朝時期的流放寧古塔政策,讓披甲人的名字在中原地區聞名遐邇,但也有很多流放寧古塔犯人與披甲人和諧生存的例子。

前文提到的吳兆騫先生,他在文學上的造詣頗為深厚,當他被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後,吳兆騫利用自己的特長開始在寧古塔發光發熱,創建學館傳授知識,不久之後,吳兆騫的名聲傳遍寧古塔,變成人人皆知的大明星。

吳兆騫經常被披甲人請回自己家中,大家同吃同樂,吟詩唱歌,天天生活非常瀟灑。後來,吳兆騫的朋友疏通關係將他召回中原,回鄉養老,但是吳兆騫經常想念起在寧古塔的歲月,心中非常渴望能夠回到寧古塔再喝酒唱歌。

披甲人的生活習性是遊牧民族,寧古塔雖然是清朝的龍興之地,但是這裡的經濟與社會並不發達,仍然保留著落後的生活方式,而流放犯人的到來,無疑是給披甲人帶來了更為先進的技術和生活方式。

清朝有位紹興人士楊越,他與妻子因罪流放寧古塔,適應嚴寒氣候之後,楊越夫婦二人腦筋轉得很快,在當地開始售賣家鄉特色美食,生意非常旺。

後來,楊越繼續在寧古塔擴大商業帝國的規模,開始用江南地區產的布帛與當地人交換貂皮,楊越成為遠近聞名的商人。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清朝皇帝將部分中原人流放苦寒之地寧古塔,是將中原地區較為先進的文明傳播到寧古塔,改變這裡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發展,讓傳統的披甲人逐漸學會耕種以及經商,

流放犯人帶給寧古塔的是逐漸發展的經濟,這對穩固清朝的邊疆是很有幫助的,也可以從中看到中原文明的融合能力和優越性。

相關焦點

  • 清朝把人發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什麼身份?
    披甲人在清朝可是不簡單的人物,讓那些罪犯一聽到便會毛骨悚然。簡單來講,披甲人其實就是守護在滿族祖地之一寧古塔的半野生女真土著。特點嘛,無他,唯兇殘野性爾。嚴格來講,後金大老闆努爾哈赤以及其六世祖、五世祖都曾經是「披甲人」。寧古塔,就是現在的東北寧安縣,可以說是我國最冷的那部分區域了。
  • 清朝駭人聽聞的寧古塔披甲人,去的人都被折磨到死!
    清朝時常說一句話,發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很多人都不是很明白,看起來就是給人讓奴隸的,一位寧古塔就是一座塔,披甲人是一種特殊的人,其實都不是。寧古塔披甲人其實在清朝時非常有名的,寧古塔的名氣跟盛京都有的一比,就連外國人都是必須知道的地方。寧古塔不是塔,但披甲人是人。
  • 清朝常把犯人發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什麼人?
    聲明:本文素材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在最近幾年火爆的清宮戲中,一些俗語漸被我們廣為熟知,例如,對於一些犯罪的大臣及其家屬,皇帝龍顏大怒後,往往會說:「發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那麼,「披甲人」是些什麼人呢?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講講,為什麼犯人要發往寧古塔。
  • 寧古塔在清朝為何被稱為犯人的人間地獄
    人間地獄寧古塔,是清朝時期流放犯人的一個地方,是清朝時期讓犯人們聞之色變的苦寒之地,犯人一旦被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就相當於被判了無期徒刑,一輩子再沒有了盼頭。下面星火情殤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交流這個問題。
  • 清朝流放寧古塔有多殘酷?零下40度,還被野獸攻擊,懲戒僅次死刑
    「流」即發配,就是將犯人流放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活,清朝時期則是將地點統一定在了寧古塔。那為何流放會成為僅次於死刑的刑罰呢? 首先古代得交通不便,不用說車馬,除了城鎮其他地方路都是沒有的。若是沒有必要,百姓們甚至一輩子都不會離開自己所在的村鎮。而流放就意味著長途跋涉,且犯人身上還要帶著枷鎖,日夜兼程趕往流放地點。
  • 清朝殺人犯逍遙法外案,一人被殺,兩縣為奴,三屍四命,大員降職
    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清仁宗親自過問,查處陝西渭南縣殺人犯不僅一天監獄都沒進過,還害死被害人家屬和親戚數人的案件。最終被害者家屬在額外付出了二屍三命的慘重代價後,終於將殺人犯繩之以法。案件造成了包括了殺人犯在內的三屍四命,兩個縣令戍邊為奴,陝西巡撫和陝西布政使被降職。
  • 清朝滅亡後,寧古塔的犯人去哪了?
    東北是滿清的龍興之地,清朝初年,國內局勢尚未完全穩定,東北是流放不二選擇地。到了清朝中後期,隨著清朝統治者對東北封禁政策愈發嚴格,流放寧古塔的人因此日趨減少。在清朝時,犯人一聽說被發配寧古塔有些乾脆就自殺了,覺得死了比活受罪強。
  • 清朝發配寧古塔,西漢發配合浦,東漢發配哪裡,今已在國境外
    有網友問,在看清宮劇時,經常會聽到皇帝大怒道:將某某發往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這是嘛意思?其實,這就是將犯人終身發配寧古塔了。不過,也不是誰都有資格發配寧古塔,能去寧古塔的大多都是政治鬥爭的失敗者。因為寧古塔可是滿人的發源地,位於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寧安一帶。
  • 中國雪城,因松花江最大支流得名,曾為寧古塔苦寒之地
    但鮮為人知的是百年之前這裡還是讓清朝人聞風喪膽的發配之地。在清朝有一項嚴厲的刑罰叫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說到這兒,《甄嬛傳》中甄嬛為父親甄遠道發配寧古塔而求情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對於當時的不少犯人而言,去寧古塔和去黃泉路基本沒區別,不僅生存環境惡劣,還要為清朝俘獲的其他少數民族披甲人當奴隸,基本再無東山再起之時。
  • 清朝渭南命案:驚動嘉慶的殺人犯逍遙法外案,兩屍三命扳倒四個官
    最終兩個縣令因貪腐戍邊為奴,陝西巡撫和陝西布政使被降職。可憐一個身懷六甲的婦人,在棍棒和酷刑下一命嗚呼,造成一屍兩命的慘劇。朱某在全璧的淫威下家破人亡,讓親朋好友忍無可忍。朱某的親戚馬某不畏強暴,誓為朱某一家討回公道。可馬某哪裡知道,在陝西巡撫朱勳的授意下,在陝西是不可能告倒全璧的。沒等馬某明白過來,他就死在了公堂上的酷刑下。
  • 寧古塔是什麼地方,為何清朝的犯人寧願死,也不去寧古塔!
    在清朝有一個地方,有些犯了法,或者是觸怒了皇上被流放之人,只要聽見要被流放到此處,肯定會嚇得渾身發軟,驚恐不定,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地方呢?竟然會讓這些人怎麼害怕,就個地方就是清朝有名的「寧古塔」其實並不是,原來,寧古塔是一個城市的名字,是因為在清朝的時候,當時皇族有六個遠兄弟在這裡待過,六個兄弟的六呢,沒在滿語中被稱為「寧古」個呢被稱為「塔」所以才叫寧古塔在清朝建立之後,因為這個地方是當時清朝裡信仰的「龍興之地」,所以呢很多高層都備受關注,也是清朝將士來源的開發地,在之後呢,寧古塔成了重要的邊關之地,算得上是第二大城市了,連哈爾濱這樣的都市,也必須接受寧古塔將軍的管轄。
  • 寧古塔為什麼是人間地獄?清朝貴族都怕流放寧古塔的真實原因!
    很多清朝電視劇裡面都會提到寧古塔這個地方,許多貴族聽到寧古塔都會十分害怕,傳說被流放到寧古塔的人,就是奔向地獄的人,可能再也不來了,那麼,寧古塔為什麼是人間地獄?清朝貴族都怕流放寧古塔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 清朝的犯人常被關在寧古塔,我們始終不知道,這是個什麼地方
    清朝時期,犯人常常被發配流放到寧古塔,但是寧古塔究竟是什麼地方呢?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吧!寧古塔,是清朝時期將軍們的統治地和駐紮地,是清朝駐守東北邊疆的重中之地。寧古塔還是滿族人的發源之地,清朝那些犯了罪的人也都是被流放在這個地方,從此這個地方成為了犯人們的噩夢。在我們看過的宮廷劇中,皇上發配犯人的時候都會說這麼一句話,「把他們發配到寧古塔,永生永世不得入關!「,從這裡可以看出這個寧古塔可能是個太可怕的地方呢!所以寧古塔究竟是一個什麼地方呢?
  • 清朝時期的焚書坑儒
    1711年,書印出十年後被人告發,因為書中用南明年號並涉及多爾袞不軌之事,康熙帝下旨將戴名世凌遲處死,戴氏家族凡男子十六歲以上者立斬,女子及十五歲以下男子,發給清朝功臣家作奴僕。同鄉方孝標曾提供參考資料《黔貴記事》,也和戴名世同樣治罪;戴氏同族人有職銜者,一律革去;給《南山集》作序的汪灝、方苞、王源等處斬刑;給《南山集》捐款刊印出版的方正玉、尤雲鶚等人及其妻、子,發寧古塔充軍。
  • 寧古塔是啥地方?為何清朝大臣一聽流放寧古塔,寧願自盡也不去
    那個社會的人社會地位都差不多,根本沒有等級森嚴的等級制。自從夏朝創立,社會各個階層就開始了分化,甚至還出現了沒有自由、沒有人權的奴隸。因為階級矛盾的遞增,皇帝們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於是就設立了各種刑法制度。以前古人認為社會上出現刑法制度的原因,就是由於社會上很多人不道德,盡幹一些偷雞摸狗的事。
  • 寧古塔究竟是個什麼地方?犯人為什麼都害怕被流放到寧古塔?
    寧古塔具體的位置是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這個地方是清朝時期的一處邊疆重鎮,但寧古塔並不是單純的用來流放犯人的地方。它屬於吉林三邊重鎮(三姓、琿春)之首,統轄吉林和黑龍江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寧古塔的本質上是邊境地區的政治中心,清朝在此設立了寧古塔將軍一職。
  • 號稱人間地獄的寧古塔,真的有那麼可怕?事實上應該稱它流人天堂
    三、寧古塔流人清代東北流人,指因不滿清朝統治或觸犯清廷刑律,處以流放等刑罰,發配到東北地區的罪犯。這些罪犯既有皇族、將領、官吏等,更有反清的文人志士以及刑事罪犯等人物。清初的東北處於「極邊苦寒之地」,人煙稀少,交通不便。
  • 延禧攻略:玲瓏栽贓害死吉祥,被流放寧古塔,寧古塔是什麼地方?
    那麼,在乾隆皇帝的這道旨意中,寧古塔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地方?玲瓏為何一聽說流放寧古塔,剎那間魂不附體?古代君主集權的封建社會裡,對於犯人觸犯王法,有多重刑罰措施,比如什麼車裂、剝皮、腰斬、凌遲等等。但對於那些罪不至死又必須重懲的罪犯該當如何處置呢?答案就是流放!
  • 寧古塔做為清皇族的發源地,為何後來會逐漸變成流放犯人的地方?
    到了康熙元年,康熙又將其改為寧古塔將軍,到了康熙五年後又遷建新城。在康熙十五年,寧古塔將軍移治吉林烏拉,以原吉林副都統移駐寧古塔,戰略地位逐漸消失。在寧古塔的戰略地位消失之後,這裡就逐漸成為了清朝的牧場,以及流放囚犯的地方。當然了,除了寧古塔之外,當時尚陽堡也是主要流放之地。而流放寧古塔的,並不主要是流放女犯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