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古塔究竟是個什麼地方?犯人為什麼都害怕被流放到寧古塔?

2021-01-07 世間人說

在清宮劇中經常會出現「發往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的臺詞,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寧古塔的大概位置是在山海關外面,也就是所謂的關外之地。

寧古塔具體的位置是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這個地方是清朝時期的一處邊疆重鎮,但寧古塔並不是單純的用來流放犯人的地方。

它屬於吉林三邊重鎮(三姓、琿春)之首,統轄吉林和黑龍江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

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寧古塔的本質上是邊境地區的政治中心,清朝在此設立了寧古塔將軍一職。

寧古塔除了作為邊疆軍事重鎮以外,它還負責向清朝政府提供八旗兵的兵源,也是東北邊境地區向清朝上貢的轉折處,其地位和盛京(瀋陽,後金時期的都城)齊名。

寧古塔在滿語中的意思為「六個」,寧古即六,塔則指「個」,傳說曾經有六個兄弟在寧古塔地區各佔了一塊地盤,所以人們就把這裡稱之為「寧古塔」。

為什麼犯人都怕被流放到寧古塔去?

在清代寧古塔出現之前,中國古代王朝流放犯人的兩大特定地點是西北和嶺南,在古代這些地方都屬於窮山惡水之地,到了清朝以後,由於東北地區是滿人的龍興之地。

於是清朝統治者又在這裡設置了一個流放之地,寧古塔,就是讓這些人去勞改,去建設寧古塔。

但並不是所有的凡人都會被流放到寧古塔去,儘管清朝法律規定「挾仇誣告者流放寧古塔」,但有時候其實也要看皇帝的心情,他可能把犯人流放到嶺南,也可能是西北地區。

除了一部分已經規定會被流放到寧古塔的刑罰外,多數時候政治犯也會由於皇帝的特別授意被流放到寧古塔。

譬如順治年間曾經爆發「丁酉科場案」,曾有「江左三鳳凰」之稱的吳兆騫因為被人誣陷,從而受到牽連,一家老小都被流放寧古塔。

由於吳兆騫與清代文學家顧貞觀私交不錯,後來顧貞觀結識了納蘭性德。於是,納蘭性德求助於自己的父親明珠,在康熙年間才把吳兆騫用金錢贖回來。

而這時候的吳兆騫已經在寧古塔待了足足二十三年,不過由於他的文採不錯,因此在寧古塔還算得到比較不錯的待遇,被寧古塔將軍聘為了家庭教師。

在流放到寧古塔的犯人,一般文人學士都會得到不錯的待遇,不會被迫從事重體力活。也許是寧古塔將軍也需要文人解悶吧。

那麼為什麼犯人都怕被流放到寧古塔去呢?

路途遙遠,從北京出發,出山海關到寧古塔上千裡的路程全靠雙腳一步一步走著去,有的可能會坐囚車,但如此遙遠的距離再加上越靠近黑龍江北方地區,氣候就會變得越發寒冷惡劣。

很多犯人由於不服水土,往往就會生一場大病死在半途。

加上當時的關外之地都十分的荒涼,由於清朝政府採取分界而治,因此嚴格禁止關內居民不經允許私自到關外去,這也是「闖關東」的來源。

人煙稀少也就意味著野獸出沒,環境和氣候的惡劣往往讓犯人還沒到寧古塔之前就已經飽受痛苦的折磨。

寧古塔氣候惡劣,寧古塔所在的海林市地區屬於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這種氣候環境的特點就是季節分明。

夏季很熱,氣溫可高達37度左右,最漫長的冬季最低氣溫能夠達到零下38度,年平均氣溫只有4.2度。

而在更在偏遠的寧古塔地區,更是常年冰封。從開春到四月是颳大風的季節,到七月則又是陰雨綿綿,八月中旬就開始凍冰,九月就幾乎已經完全凍結了。

這樣的氣候除了當地人能夠適應以外,一般流放到這裡來的犯人往往都會因為惡劣的氣候環境而病死在寧古塔,不死的犯人也會因為難以適應這種氣候而飽受折磨。

另外他們還需要從事勞役,並不是說流放到寧古塔就完事了,肯定還需要幹活。

因此當時有人曾說:人說黃泉路,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

而被流放到寧古塔的什麼地區的犯人都有,「流徙來者,多吳、越、閩、廣、齊、楚、梁、秦、燕、趙之人」,所以說這些犯人或官員寧願被處死,也不願到寧古塔那種地方去受罪。

相關焦點

  • 清朝的犯人常被關在寧古塔,我們始終不知道,這是個什麼地方
    清朝時期,犯人常常被發配流放到寧古塔,但是寧古塔究竟是什麼地方呢?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吧!寧古塔,是清朝時期將軍們的統治地和駐紮地,是清朝駐守東北邊疆的重中之地。寧古塔還是滿族人的發源之地,清朝那些犯了罪的人也都是被流放在這個地方,從此這個地方成為了犯人們的噩夢。在我們看過的宮廷劇中,皇上發配犯人的時候都會說這麼一句話,「把他們發配到寧古塔,永生永世不得入關!「,從這裡可以看出這個寧古塔可能是個太可怕的地方呢!所以寧古塔究竟是一個什麼地方呢?
  • 寧古塔為什麼是人間地獄?清朝貴族都怕流放寧古塔的真實原因!
    很多清朝電視劇裡面都會提到寧古塔這個地方,許多貴族聽到寧古塔都會十分害怕,傳說被流放到寧古塔的人,就是奔向地獄的人,可能再也不來了,那麼,寧古塔為什麼是人間地獄?清朝貴族都怕流放寧古塔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 清朝滅亡後,寧古塔的犯人去哪了?
    到了清朝中後期,隨著清朝統治者對東北封禁政策愈發嚴格,流放寧古塔的人因此日趨減少。在清朝時,犯人一聽說被發配寧古塔有些乾脆就自殺了,覺得死了比活受罪強。其實寧古塔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除了冷一點,其它方面還是蠻不錯的。寧古塔山高林密,物產豐富,野生動物遍地都是。東北一直流傳著「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的諺語。那為什麼犯人會這麼害怕被流放到寧古塔去呢?
  • 延禧攻略:玲瓏栽贓害死吉祥,被流放寧古塔,寧古塔是什麼地方?
    然而,玲瓏被羈押後絲毫沒有悔改之心,瓔珞進到牢獄中傳達了皇帝已下旨將其仗八十,流放寧古塔,永不回京的詔令,玲瓏聽完乾隆皇帝的旨意後,瞬間面如死灰、心驚膽寒。那麼,在乾隆皇帝的這道旨意中,寧古塔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地方?玲瓏為何一聽說流放寧古塔,剎那間魂不附體?
  • 寧古塔是什麼地方,為何清朝的犯人寧願死,也不去寧古塔!
    在清朝有一個地方,有些犯了法,或者是觸怒了皇上被流放之人,只要聽見要被流放到此處,肯定會嚇得渾身發軟,驚恐不定,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地方呢?竟然會讓這些人怎麼害怕,就個地方就是清朝有名的「寧古塔」那麼為什麼叫寧古塔呢?難道是一座古塔嗎?
  • 寧古塔做為清皇族的發源地,為何後來會逐漸變成流放犯人的地方?
    寧負黃泉路,不去寧古塔。寧古塔不是塔。相傳,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曾祖父福滿有兄弟六個,他們曾居住在這裡。滿語中六為「寧古」,個為塔,古稱「寧古塔」。也就是說,寧古塔實際上是六個的意思。後來,他們把居住的地方稱為寧古塔貝勒,甚至用作姓氏。
  • 寧古塔在清朝為何被稱為犯人的人間地獄
    寧古塔是清朝發配流放罪犯的地方,寧古塔是滿族語六個的意思。寧古塔是滿清皇室愛新覺羅家族的祖宗六個兄弟居住的地方,被滿清皇室稱為龍興之地,是滿清皇族的家鄉,寧古塔位於現在的黑龍江省,有新舊兩處遺址,一處遺址在黑龍江左岸,另一處遺址在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被稱為寧古塔。
  • 清朝常把犯人發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什麼人?
    聲明:本文素材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在最近幾年火爆的清宮戲中,一些俗語漸被我們廣為熟知,例如,對於一些犯罪的大臣及其家屬,皇帝龍顏大怒後,往往會說:「發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那麼,「披甲人」是些什麼人呢?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講講,為什麼犯人要發往寧古塔。
  • 清朝把人發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什麼身份?
    簡單來講,披甲人其實就是守護在滿族祖地之一寧古塔的半野生女真土著。特點嘛,無他,唯兇殘野性爾。嚴格來講,後金大老闆努爾哈赤以及其六世祖、五世祖都曾經是「披甲人」。寧古塔,就是現在的東北寧安縣,可以說是我國最冷的那部分區域了。在明代,這部分地區同樣也屬於明朝管轄,而管理寧古塔等東北地區,用的就是當地的女真人,例如後金的主體:建州女真,寧古塔就是建州的一部分。
  • 滿人發明的一項特殊刑罰,雖然不要命,但是犯人寧可死也不願忍受
    那就是流放——寧古塔寧古塔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那麼寧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為什麼讓這麼多人感到害怕呢?寧古塔是滿族的發源地。清朝初期寧古塔是吉林的一部分,屬吉林將軍所管轄,主要作為牧場及流放囚犯的地方。寧古塔常年冰封。王家禎《研堂見聞雜錄》稱「寧古塔,在遼東極北,去京七、八千裡。其地重冰積雪,非復世界,中國人亦無至其地者。
  • 清朝酷刑「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什麼人?
    當時人們對流放寧古塔存在很多的傳言,有人曾這樣說「人說黃泉路,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由此可見寧古塔的恐怖程度。關於寧古塔恐怖的記載還有很多,比如「寧古寒苦天下所無」,正是這些關於寧古塔的傳言讓人望而生畏。寧古塔的恐怖之處關鍵在兩個,一是氣候寒冷,二是路途遙遠。
  • 寧古塔是啥地方?為何清朝大臣一聽流放寧古塔,寧願自盡也不去
    那個社會的人社會地位都差不多,根本沒有等級森嚴的等級制。自從夏朝創立,社會各個階層就開始了分化,甚至還出現了沒有自由、沒有人權的奴隸。因為階級矛盾的遞增,皇帝們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於是就設立了各種刑法制度。以前古人認為社會上出現刑法制度的原因,就是由於社會上很多人不道德,盡幹一些偷雞摸狗的事。
  • 古代這些犯人最害怕去一個地方,但凡去了終生為奴!
    有很多喜歡看電視劇的朋友,都不陌生一個地方,因為在特別多的劇情當中,我們都可以看得出來,這個地方讓很多人都不寒而慄。一般來講只有那種讓皇帝都感覺沒得救了的犯人才會分配到這樣的地方。同時有很多人知道了,自己很有可能要被發配到這樣的地方不甘願自己在途中自殺。我今天要講的這個地方就是寧古塔。
  • 清朝駭人聽聞的寧古塔披甲人,去的人都被折磨到死!
    清朝時常說一句話,發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很多人都不是很明白,看起來就是給人讓奴隸的,一位寧古塔就是一座塔,披甲人是一種特殊的人,其實都不是。寧古塔披甲人其實在清朝時非常有名的,寧古塔的名氣跟盛京都有的一比,就連外國人都是必須知道的地方。寧古塔不是塔,但披甲人是人。
  • 清朝流放寧古塔有多殘酷?零下40度,還被野獸攻擊,懲戒僅次死刑
    「流」即發配,就是將犯人流放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活,清朝時期則是將地點統一定在了寧古塔。那為何流放會成為僅次於死刑的刑罰呢? 首先古代得交通不便,不用說車馬,除了城鎮其他地方路都是沒有的。若是沒有必要,百姓們甚至一輩子都不會離開自己所在的村鎮。而流放就意味著長途跋涉,且犯人身上還要帶著枷鎖,日夜兼程趕往流放地點。
  • 清朝發配寧古塔,西漢發配合浦,東漢發配哪裡,今已在國境外
    有網友問,在看清宮劇時,經常會聽到皇帝大怒道:將某某發往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這是嘛意思?其實,這就是將犯人終身發配寧古塔了。不過,也不是誰都有資格發配寧古塔,能去寧古塔的大多都是政治鬥爭的失敗者。因為寧古塔可是滿人的發源地,位於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寧安一帶。
  • 古代流放女犯人,路上走數千裡,為何衙役搶著幹?真實原因很簡單
    隨著歷史的發展,對於犯人的刑罰一直在變化,各個時代都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說,主要有打、殺、流放三種。顯而易見,打是這裡面最輕的刑罰,打的花樣很多,而無論怎麼打,受罰的部位都是屁股。死了倒也罷了,但人還活著,種種不幸都要用心靈慢慢消受,在崩潰絕望裡永遠困住,這對於受罰者來說比死還難受。蘇武放羊的故事,小夥伴們應該從小就知道,這裡的主人公蘇武,就是被流放到今天的貝加爾湖地區,到最後彈盡糧絕,渴了吃雪,餓了吞羊毛,卻僅僅把旄節握在手裡。
  • 號稱人間地獄的寧古塔,真的有那麼可怕?事實上應該稱它流人天堂
    一、寧古塔的溯源清順治十年(1653)於寧古塔設立副都統,康熙初改設寧古塔將軍。寧古塔即今黑龍江省寧安縣。「相傳有兄弟六個,各有一方。滿洲稱六為寧古,個為塔,其言寧古塔,猶華言六個也」,所以寧古塔「雖以塔名,實無塔」。
  • 中國雪城,因松花江最大支流得名,曾為寧古塔苦寒之地
    轉眼到了冰天雪地、滴水成冰的凜冬,到了這個季節不少南方小夥伴都渴望與雪鄉不期而遇,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不前段時間冬天最應景的雪鄉就輕鬆上了熱搜,成為大家心頭上的旅遊勝地。但鮮為人知的是百年之前這裡還是讓清朝人聞風喪膽的發配之地。在清朝有一項嚴厲的刑罰叫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
  • 英國大學中的寧古塔—阿伯丁大學簡介
    後宮也有大波浪,割掉舌頭、杖斃、發配寧古塔等這些封建帝王時期非人性懲罰措施時時出現在劇中。寧古塔,以其邊遠貧瘠而成為清王朝的著名流放之地。而這次,黨黨取「邊遠」二字,為大家介紹一間英國不可多得的邊遠的優秀大學,英國的地理位置最北端的大學,寧古塔大學—阿伯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