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發配寧古塔,西漢發配合浦,東漢發配哪裡,今已在國境外

2020-12-23 大鵬說事

有網友問,在看清宮劇時,經常會聽到皇帝大怒道:將某某發往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這是嘛意思?

其實,這就是將犯人終身發配寧古塔了。不過,也不是誰都有資格發配寧古塔,能去寧古塔的大多都是政治鬥爭的失敗者。

因為寧古塔可是滿人的發源地,位於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寧安一帶。因其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生活條件非常艱苦。

除了寧古塔,清代流放犯人的地方還有尚陽堡(瀋陽)、卜奎(齊齊哈爾)、三姓(依蘭)、瑗琿(黑河)及阿勒楚喀(阿城)。

到了乾隆晚期,為了保護所謂的龍脈,就對東北採取了全面封禁,並頒布了新的流民條例,犯人開始往新疆伊犁發配。

說完了清朝的發配寧古塔,咱們再溯流追源一下發配的由來,這種處罰犯人的刑制,可能是由秦代的遷或適發展而來。

秦國在吞併六國過程中,為了有效控制邊境,便把將一些罪犯趕到邊境去居住。這種手段,後來發展成相對獨立的刑種,稱為「遷」或「適」。

在秦代時,這種刑罰很輕,沒有明確的量刑標準。至於遷、適到何處去,也不根據犯罪輕重來決定,只考慮實際需要,沒有固定地點。

到了漢代,這種刑罰逐漸變得成熟起來,其量刑標準從一般的輕刑上升到僅次於死刑的重刑,稱為「徙邊」,實質就是驅使犯人到邊地充軍。

並且,徙邊的地點也變得比較固定,比如說:不道、大不敬及其相近性質的罪犯,如得減死,則徙往西北邊郡,如朔方、涼州。

如果是涉及大逆不道等罪名的犯人,主犯誅死,從犯及家屬若得減死罪一等,就徙往南方邊郡,如房陵、合浦、日南、九真。

雖然都是遷往南方邊郡,但兩漢略有不同,西漢是遷往房陵、合浦,東漢是遷往日南、九真,這是為什麼呢?

先說房陵,西漢把房陵作為流放地,是沿襲了秦代的歷史傳統。秦始皇時期,嫪毐、呂不韋死後,其家人都被遷到房陵。

到了西漢,這裡更成了高級貴族的流放地。據不完全統計,有趙王張傲、濟川王劉明、常山王劉勃、清河王劉年等多位皇親國戚流放房陵。

房陵並不算邊疆,為什麼能成為流放地呢?有人認為,房陵 「縱橫千裡、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因此被選為流放之地,

其實不然,房陵依山傍水,自然環境並不十分惡劣,有「世外桃源」之稱。選擇房陵,主要是因為這裡距京城較近,在一定程度便於管理。

相比於西漢初期這些幸運兒,西漢中期以後的犯人就比較悲催了,他們往往被流放到嶺南地區的合浦。

合浦是漢武帝平定南越國後,在嶺南地區所設的九郡之一。北與鬱林、南海二郡為鄰,南接交趾郡,東南面臨南海。

其行政區域大概包括今天的廣西東南部、廣東西南部及海南。在當時的中原人士看來,是瘴霧瀰漫,毒蛇遍地,猛獸橫行的蠻荒之地。

所以,西漢中期以後,就把新開闢的合浦郡作為流放地了。 僅從漢成帝到漢平帝的幾十年裡,因罪「徙合浦」者就有10餘起。

比如,京兆尹王章得罪大將軍王鳳,下獄死,妻子皆徙合浦; 淳于長因大逆不道罪,死獄中後,妻子當坐者徙合浦;等等。

雖然,這些人在政治上失意之後,就把心思用在了發展生產上,依靠比較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技能,很快搞得風生水起。

所以到了東漢時期,合浦地區逐漸繁榮起來,其青銅鑄造業、玻璃燒制業和珍珠採集業都很發達,不再適合做流放地了。

敲黑板,劃重點啦!那麼,東漢時期,犯人流放到哪裡呢?主要集中到與合浦同屬交州,但更遠,更荒涼,更偏僻的九真、日南去了。

其中,九真位於今天的越南,治所在胥浦縣(在今越南清化省東山縣楊舍村)。轄境相當今越南清化、河靜兩省及義安省東部地區。

據記載,東漢文學家梁竦,其家人就曾經兩次被流放到九真。如果大家對他的名字不太熟悉的話,我再提倆人,他孫子是大將軍梁商,重孫子是大將軍梁冀。

梁家第一次被流放,是因為他哥哥駙馬梁松為他人跑官要官,結果東窗事發,梁松被處死,其二弟梁竦、梁恭「俱徙九真」。

梁竦比較有才,在流放的路上寫了一篇《悼騷賦》,慨嘆伍子胥、屈原以無罪身死。明帝讀後,下詔允許他們返回故鄉。

梁家人第二次被流放是因為嘛呢?梁竦的女兒給漢章帝生了個兒子叫劉肇,竇皇后沒有兒子,就收養了劉肇,當自己的兒子。

後來,劉肇被立為了太子。這是好事啊!梁家就私底下慶祝了一下,結果被竇家知道了,竇皇后就誣陷梁竦密謀叛逆。

結果,梁竦死在獄中,家屬又被流放到九真之地。等到竇太后死後,漢和帝劉肇才下詔徵還梁竦的妻子、兒子。

等到了漢桓帝的時候,大將軍梁冀專權亂政。漢桓帝沒收了梁冀的大將軍印綬,改封他為比景都鄉侯,梁冀當天就自殺了。

比景在哪裡,為什麼梁冀當天就自殺了呢?原來比景就位於日南郡,比他老爺爺梁竦流放的九真郡還要靠南。

具體點說,日南郡在今越南中部地區,治所在今越南廣治省東河市,轄地包括越南橫山以南到平定省以北一帶。

為什麼這個地方叫日南呢?原來此地位於北回歸線以南,一年中有兩個月的時間,太陽在北邊,遂命名為日南郡。

那麼,比景為何又叫這個名字呢?原來古代「景」景跟「影」字是通假字,比景這個地方,中午的時候,太陽在頭上,影子在身下,有相比之意。

風水輪流轉。漢靈帝時期,大將軍竇武與太尉陳蕃密謀清除宦官勢力,結果失敗被殺,其家屬被徙到日南郡。

但據史料記載,公元172年六月,竇武的妻子在比景去世後,竇太后憂鬱成疾也於七月病逝。由此可知,竇家也被流放到了比景。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清朝酷刑「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什麼人?
    披甲人的生活方式基本延續遊牧民族的特點,同時這也是減輕清朝統治者軍費負擔的好辦法,披甲人基本實現自給自足。披甲人是中等階層,他們還要受到旗人的管理,當時負責治理的中樞設置在寧古塔,最高職位是皇帝指派的寧古塔將軍。寧古塔地處於苦寒之地,生活條件非常艱苦,所以清朝有一種懲罰方式是「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人們對這種懲罰的恐懼感絲毫不亞於滿清十大酷刑。
  • 清朝駭人聽聞的寧古塔披甲人,去的人都被折磨到死!
    清朝時常說一句話,發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很多人都不是很明白,看起來就是給人讓奴隸的,一位寧古塔就是一座塔,披甲人是一種特殊的人,其實都不是。寧古塔披甲人其實在清朝時非常有名的,寧古塔的名氣跟盛京都有的一比,就連外國人都是必須知道的地方。寧古塔不是塔,但披甲人是人。
  • 寧古塔是什麼地方,為何清朝的犯人寧願死,也不去寧古塔!
    在清朝有一個地方,有些犯了法,或者是觸怒了皇上被流放之人,只要聽見要被流放到此處,肯定會嚇得渾身發軟,驚恐不定,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地方呢?竟然會讓這些人怎麼害怕,就個地方就是清朝有名的「寧古塔」其實並不是,原來,寧古塔是一個城市的名字,是因為在清朝的時候,當時皇族有六個遠兄弟在這裡待過,六個兄弟的六呢,沒在滿語中被稱為「寧古」個呢被稱為「塔」所以才叫寧古塔在清朝建立之後,因為這個地方是當時清朝裡信仰的「龍興之地」,所以呢很多高層都備受關注,也是清朝將士來源的開發地,在之後呢,寧古塔成了重要的邊關之地,算得上是第二大城市了,連哈爾濱這樣的都市,也必須接受寧古塔將軍的管轄。
  • 寧古塔在清朝為何被稱為犯人的人間地獄
    人間地獄寧古塔,是清朝時期流放犯人的一個地方,是清朝時期讓犯人們聞之色變的苦寒之地,犯人一旦被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就相當於被判了無期徒刑,一輩子再沒有了盼頭。下面星火情殤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交流這個問題。
  • 清朝滅亡後,寧古塔的犯人去哪了?
    東北是滿清的龍興之地,清朝初年,國內局勢尚未完全穩定,東北是流放不二選擇地。到了清朝中後期,隨著清朝統治者對東北封禁政策愈發嚴格,流放寧古塔的人因此日趨減少。在清朝時,犯人一聽說被發配寧古塔有些乾脆就自殺了,覺得死了比活受罪強。
  • 清朝的犯人常被關在寧古塔,我們始終不知道,這是個什麼地方
    清朝時期,犯人常常被發配流放到寧古塔,但是寧古塔究竟是什麼地方呢?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吧!寧古塔,是清朝時期將軍們的統治地和駐紮地,是清朝駐守東北邊疆的重中之地。寧古塔還是滿族人的發源之地,清朝那些犯了罪的人也都是被流放在這個地方,從此這個地方成為了犯人們的噩夢。在我們看過的宮廷劇中,皇上發配犯人的時候都會說這麼一句話,「把他們發配到寧古塔,永生永世不得入關!「,從這裡可以看出這個寧古塔可能是個太可怕的地方呢!所以寧古塔究竟是一個什麼地方呢?
  • 中國雪城,因松花江最大支流得名,曾為寧古塔苦寒之地
    但鮮為人知的是百年之前這裡還是讓清朝人聞風喪膽的發配之地。在清朝有一項嚴厲的刑罰叫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說到這兒,《甄嬛傳》中甄嬛為父親甄遠道發配寧古塔而求情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對於當時的不少犯人而言,去寧古塔和去黃泉路基本沒區別,不僅生存環境惡劣,還要為清朝俘獲的其他少數民族披甲人當奴隸,基本再無東山再起之時。
  • 東漢,西漢,南漢,北漢,前漢,後漢,漢不僅是民族,更是國號
    而漢既有東漢西漢,還有南漢北漢。另外漢還是歷史上用過次數最多的國號。東漢東漢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一共傳了十四位皇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稱漢朝。東漢始於25年,劉秀稱帝,定都雒陽,延續「漢」的國號,史稱東漢。
  • 寧古塔為什麼是人間地獄?清朝貴族都怕流放寧古塔的真實原因!
    很多清朝電視劇裡面都會提到寧古塔這個地方,許多貴族聽到寧古塔都會十分害怕,傳說被流放到寧古塔的人,就是奔向地獄的人,可能再也不來了,那麼,寧古塔為什麼是人間地獄?清朝貴族都怕流放寧古塔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 清朝流放寧古塔有多殘酷?零下40度,還被野獸攻擊,懲戒僅次死刑
    「流」即發配,就是將犯人流放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活,清朝時期則是將地點統一定在了寧古塔。那為何流放會成為僅次於死刑的刑罰呢? 首先古代得交通不便,不用說車馬,除了城鎮其他地方路都是沒有的。若是沒有必要,百姓們甚至一輩子都不會離開自己所在的村鎮。而流放就意味著長途跋涉,且犯人身上還要帶著枷鎖,日夜兼程趕往流放地點。
  • 號稱人間地獄的寧古塔,真的有那麼可怕?事實上應該稱它流人天堂
    一、寧古塔的溯源清順治十年(1653)於寧古塔設立副都統,康熙初改設寧古塔將軍。寧古塔即今黑龍江省寧安縣。「相傳有兄弟六個,各有一方。滿洲稱六為寧古,個為塔,其言寧古塔,猶華言六個也」,所以寧古塔「雖以塔名,實無塔」。
  • 清朝殺人犯逍遙法外案,一人被殺,兩縣為奴,三屍四命,大員降職
    全璧富可敵國,案件告到哪裡他就用金錢疏通哪裡。這次全璧乾脆一勞永逸,用重金疏通了陝西巡撫朱勳,陝西布政使鄧某,縣令姚治等人。有了他們的庇護,整個陝西已經無人能告倒他。可馬某哪裡知道,在陝西巡撫朱勳的授意下,在陝西是不可能告倒全璧的。沒等馬某明白過來,他就死在了公堂上的酷刑下。
  • 延禧攻略:玲瓏栽贓害死吉祥,被流放寧古塔,寧古塔是什麼地方?
    然而,玲瓏被羈押後絲毫沒有悔改之心,瓔珞進到牢獄中傳達了皇帝已下旨將其仗八十,流放寧古塔,永不回京的詔令,玲瓏聽完乾隆皇帝的旨意後,瞬間面如死灰、心驚膽寒。那麼,在乾隆皇帝的這道旨意中,寧古塔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地方?玲瓏為何一聽說流放寧古塔,剎那間魂不附體?
  • 清朝渭南命案:驚動嘉慶的殺人犯逍遙法外案,兩屍三命扳倒四個官
    清朝不負責任的官員形象全璧富可敵國,案件告到哪裡他就用金錢疏通哪裡。這次全璧乾脆一勞永逸,用重金疏通了陝西巡撫朱勳,縣令姚治等人。有了他們的庇護,整個陝西已經無人能告倒他。可馬某哪裡知道,在陝西巡撫朱勳的授意下,在陝西是不可能告倒全璧的。沒等馬某明白過來,他就死在了公堂上的酷刑下。
  • 歷史解密:西漢和東漢有區別嗎?東漢的宗廟會不會供奉西漢的皇帝?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中華上下五千年,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歷史中有很多朝代,而且有很多朝代是以方位命名的,像南朝和北朝,東漢和西漢,那麼為何這些朝代在前面要加上方位呢?
  • 清朝常把犯人發往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什麼人?
    寧古塔位於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帶,圖們江以北,烏蘇里江東西兩岸。是清代東北地區的重鎮。努爾哈赤時期,開始在此建立政權,常年駐軍。是滿清時期東北的政治、軍事和經濟中心。「寧古」兩字在滿語中代表數字六,「塔」的意思是個,所以「寧古塔」的漢語解釋就是六個。相傳早期有滿族兄弟6人,來到此地拓荒開墾,各佔一方,將寧古塔瓜分殆盡。
  • 東漢和西漢是一個王朝嗎?東漢是西漢的延續還是一個獨立的王朝?
    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東漢和西漢究竟是不是同一個王朝。,也是已經差得很遠了,現代人往往據此認為西漢與東漢不是一個朝代。西漢末年形成的「漢為火德」、「漢為堯後」的史觀重新得到了漢朝官方的確認。這一史觀表明,在東漢官方的意識形態中,漢朝有且只有一個,它經歷了中衰階段,然後光武帝劉秀復興了漢朝,它決定了西漢與東漢絕非兩個朝代,光武帝也不是哪個東漢王朝的太祖或者高祖,而是一個朝代內部初建和中興或者說復闢的關係。
  • 清朝把人發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什麼身份?
    披甲人在清朝可是不簡單的人物,讓那些罪犯一聽到便會毛骨悚然。簡單來講,披甲人其實就是守護在滿族祖地之一寧古塔的半野生女真土著。特點嘛,無他,唯兇殘野性爾。嚴格來講,後金大老闆努爾哈赤以及其六世祖、五世祖都曾經是「披甲人」。寧古塔,就是現在的東北寧安縣,可以說是我國最冷的那部分區域了。
  • 尋密嶺南|廣信探源——揭開趙佗蒼梧國與西漢蒼梧郡前後相承之秘
    按《淮南子》所載,統一嶺南的五路秦軍中,有兩路以瀟湘為前哨陣地:一軍發九疑之塞,此路實即溯瀟水而南行,再轉封水入粵,今人稱此路線為瀟賀古道;一軍塞鐔城之嶺,此路不少學者認為是經越城嶺(今屬桂林興安縣),利用湘水和灕水通道入嶺南。
  • 寧古塔是啥地方?為何清朝大臣一聽流放寧古塔,寧願自盡也不去
    就拿清朝大臣來舉個例,他們最不喜歡寧古塔這個地方了。有些大臣如果聽說皇帝要將他們送往這個地方,甚至會絕望地選擇了結自己的生命。這也間接可見,他們對於那個地方的牴觸和深深的害怕。寧古塔真的很可怕,它不僅位於環境非常惡劣的邊疆地區,而且那裡存在不少真正窮兇極惡的犯人。大臣們到了那裡,那些犯人可不得死勁兒欺負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