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課堂:在愛人面前,你戴著幾副「人格面具」?

2020-12-25 小潘談情說愛

在社會中,每個人都戴著面具在生活。在上司面前,你是下屬;在下屬面前,你又是領導。在孩子面前,你是家長;在父母面前,你又是孩子。一個人公開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於給人一個好的印象,以得到社會的承認,保證能夠與人,甚至不喜歡的人相處,實現個人的目的。

「人格面具」是榮格的精神分析理論之一。「人格面具」這個詞來源於希臘文,本義是指演員能在一齣劇中扮演某個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也被榮格稱為從眾求同原型。人格面具的形成對現代人來說是普遍必要的,其產生與教育背景有些密切的關係。它保證了我們與人,甚至與不喜歡的人和睦共處。人格面具的產生不僅是為了認識社會,更是為了尋求社會認同。它一面有利,一面也可能有害。

在電視劇《甄嬛傳》中,前期的甄嬛明豔活潑,俏麗可人,但是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打擊和沉淪以後,她衍生出了自己新的面孔。這就是她新的「人格面具」。在這樣的面具下,她迎合,她陪襯,她得寵。在這樣的面具下,她終於走到了權力巔峰,終於得到了世人膜拜。但是她在雍正臨死前的一句:「在我回宮以後,每次與你接觸,都覺得無比噁心!」終於揭露了她的本質思維,脫下了她的偽裝面具。

卸下面具的甄嬛是疲倦的,是迷茫的,但是好在,她最終還是保有本來的自己,對自己愛的人還保留著原始的保護欲。這還不算太壞,真正恐怖的,是你真的變成了你面具的樣子。再也找不到本來的自己。

在面具下活著的人,是痛苦的。那不是他自己,那只是在道德與倫理的框架裡,衍生出的個性附屬品。受人格面具支配的人會逐漸與自己的天性相疏遠而生活在一種緊張的狀態中。過分發達的人格面具和極不發達的人格其他部分之間的尖銳的對立和衝突會讓你迷失自己。面具是必要的,但是不要讓面具與你的臉長在一起,難捨難分,再也拿不下來,最終變成你的一部分,讓你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相關焦點

  • 一分鐘心理學:每個人都帶著一張人格面具
    什麼才是你真正的性格?你的解讀,對自己性格的定義又是什麼? 性格的拉丁文是PERSONALITA,而PERSONA在拉丁文中又有面具的意思。它通常是指演員們在舞臺上戴的面具,就像我們國粹的四川變臉一樣。經過長時間的演變,這個詞慢慢就融入了心理學的範疇,意指每個人在社會場景中所表現不同的人格角色。
  • 《隱藏的人格》:如何運用人格面具理論來解決心理障礙
    但是今天想與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所講到的面具卻和我們平常所理解的不同,這本書名叫做《隱藏的人格》,是國內首部全方位解讀心理學大師榮格人格面具理論的著作,中國精神分析學派主流人物李孟潮鼎力推薦。作者從心理學角度講述了人格面具。
  • 你是雙重人格?或者只是帶著「人格面具」?
    有一次放假,幾個同學在商場偶遇該教授正帶著他的妻兒開心地購物,於是萬分驚訝,他們隨口感慨道:「這真是A教授麼?  上述兩個例子可以歸結為這樣一種需求,即每個人都想要維護自己良好的社會地位和人際關係,於是就需要在人前偽裝自己,在不同場合以不同的身份著裝和說話,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現出不同的狀態——這正是榮格提出的「人格面具」。
  • 《隱秘的角落》中的人格心理學——朱朝陽媽媽的「人格面具」
    上一期,我們跟著佳期老師用人格心理學重新認識了這一期,我們繼續跟著佳期老師一起來揭開朱朝陽媽媽的「人格面具」~一、朱朝陽媽媽的「人格面具」朱朝陽的媽媽在劇中有自己的名字,她叫周春紅,然而佳期老師在回憶這個人物的時候卻很難回憶起她的名字
  • 靈魂鍊金從人格面具出發
    「對於有各種心理困擾的人來說,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深入了解人格特質是重中之重。」喜歡心理學書籍,從根本原因上來說就是想通過學習了解人的心理特質及變化原理等解決自身心理困擾,能夠從許多的心理陰影和障礙中解脫出來,能讓靈魂平靜自在,從而獲得幸福。
  • 別被「人格面具」給困住了
    可轉念一想,絕大多數人又何嘗不是「李立」:在眾人面前是一套,獨處的時候又是另一套;在生活中是一面,在職場中又是另一面;在家人面前和朋友面前,也是兩個不同的樣子...而人格面具是一個人公開展示的一面,是個體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分界點,由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提出。通俗點來說,人格面具,是通過我們的身體語言、衣著、裝飾等來體現,以此告訴外部世界我是誰,用人格面具去表現理想化的我。
  • 小心你身邊的自戀人格|面具下的極端自戀者(書評)
    「你這個人好自戀哦」,『「你怎麼那麼自戀啊」,這樣的話語在我們生活當中並不少見。然而,過度自戀的人,也就是心理學所說的自戀人格障礙患者,這個,我相信很多人就不是那麼清楚了。有人會問,那這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呢?有,有很大的關係。
  • 從心理學家榮格人格面具理論,淺析《三千鴉殺》亭淵的3種人格
    人格面具由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立者榮格提出,是精神分析理論之一。指的是,人去適應世界,適應社會的方式,以此實現人生目標。《三千鴉殺》中的二皇子亭淵,以智力低下的管事侄子、只知玩樂的紈絝子弟、立志殺魔的二皇子,三種人格面具於一體,推進自己的帝王霸業,對身處凡世中的我們來說,極具借鑑意義。
  • 心理學:憑直覺選1副面具,測一測什麼類型的男人會喜歡你?
    心理學:憑直覺選1副面具,測一測什麼類型的男人會喜歡你?A:B:C:D:如果你選擇了A這副面具,那麼才華型的人會喜歡你。你是一個渾身上下都在散發文藝細胞的人,你對生活充滿嚮往,覺得生活一定要多姿多彩。當然了,這樣的你也會遇到很有才華的人。
  • 心理學家:不要戴上了別人給的「人格面具」而失去自我
    當別人認為你應該是一個有擔當的人的時候,你是不是會在心理暗示自己應該變得更加優秀、更符合人們的期望。進而,就給自己戴上了一張「面具」,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強化效應」。人格面具有利也有弊,若我們不能控制好自己的「人格面具」,就會產生人格失調的情況
  • 心理學測試:憑感覺選擇一個面具?測你在他心中的重要指數是多少?
    心理學測試:憑感覺選擇一個面具?測你在他心中的重要指數是多少? 雖然在眾人面前你也會說對方不是很好,但是每次在你想起你們之間的關係時,你的嘴角都會悄悄的翹起,讓眾人都知道你是有口無心的。
  • 尼克森評價赫魯雪夫:一個戴著兩副面具的小丑,都對他估計不足!
    在他後來寫作的《領袖們》一書中,記錄了和赫魯雪夫的交往,對赫魯雪夫性格和外交手段進行多方面的評價,認為:赫魯雪夫是一個戴著兩副面具的小丑,在他的一生中,他的同僚和全世界人士都對他估計不足。「赫魯雪夫在1918年參加布爾什維克前,當過豬倌、煤礦工人和管子工,直到二十來歲還沒受過正規教育。」
  • 普通心理學:從人格的世界中窺探心理學
    「他有健全的人格」「他的人格高尚」「他出賣了自己的人格」……人格,這個詞相信我們在生活中都聽到過。但是,若是讓我們具體地指出某一種特性是人格,又一下子想不出來。你若說「暴躁」「溫和」「善良」這些詞屬於人格,它似乎又更接近於性格的部分。那麼,人格的準確定義到底是什麼呢?
  • 心理學:朋友圈的你是怎樣的?你內心有匱乏?才會這麼裝
    從心理學上講,人與人最基礎的交流是建立在互相的信任上,人設的崩塌,摧毀的就是這一份信任感。不單純是流量明星,現實中的許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不知不覺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帶著一副社交面具,和這個世界相處。人生不易,全靠演技。
  • 心靈面具與人格障礙,抑鬱症患者的「別無選擇」
    這些人都給自己戴上了「心靈面具」,並認為這就是「真實」「事實」「現實」。扭曲事實來維護心理平衡的做法,可以稱為「給心靈戴面具」。由於我們經常給自己的心靈戴上各種面具,所以,我們常常分不清哪些時候戴著面具,哪些時候沒有戴面具。久而久之,就會出現一些人格障礙。
  • 從人格面具角度分析,《小丑》成魔的過程,並非在一念之間
    下面將從人格面具分析小丑亞瑟如何一步步走上瘋狂的成魔之路。01 苦命人面具是小丑亞瑟的主導面具,也是導致亞瑟瘋狂殺人的原因人格面具是人格的其中一面,通俗地講是一個人在某個時段的心理和行動表現。小丑面具本質上是討好者面具,通過讓他人歡笑的方法來緩解自身的痛苦。但是,努力地討好雖是為了擺脫受害的命運,但結果可能招來更嚴重的傷害,因為你的示弱會讓別人覺得你好欺負,因而肆意地欺負你。
  • 王熙鳳之死背後的心理學動因——從榮格學派看王熙鳳死於鬼魂索命
    從榮格學派的心理學研究成果來著,這也是其長期奉行「人格面具通貨膨脹」的必然結局。人格面具的通貨膨脹榮格學派,即榮格心理學,是瑞士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醫師——榮格創立的一門心理學,又稱分析心理學。其中,「人格面具」是該學派最有特色的一個心理學術語。
  • 人生一大忌諱:戴著面具做人!
    生活中有很多人,他們終生過著化妝舞會式的生活,他們戴上各種面具,希望避開他人的責難,使自己遠離了真實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經歷的事情、遇到的坎坷,無一不是對我們自身的一種磨練,一種完善。真實的面目就是如此,直面人生,直面挫折,也是一種境界。
  • 跨越時空的惺惺相惜:莊子吾喪我思想與榮格人格面具理論的共通處
    我是顏小二,帶你用不一樣的視角看世界。-----顏小二述哲文你能想像莊子與榮格之間穿越千年的惺惺相惜嗎?二人擁有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國籍,不同的文化,但是二人的思想卻存在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難道不是人類文明史上一個讓人振奮的奇蹟嗎?
  • 榮格心理分析:集體無意識、情結、陰影與人格面具
    你應該XX、你必須要XX、你一定要XX。,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學概念。人格面具:真正厲害的人,都不只一個面>人格面具,是榮格理論中一個重要的概念。,這個面具的總和,就是「人格面具」。